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64节

  好大的力气!兀蛮额头生汗,他明白,只要再来一枪,他就挡不住了。

  不行,须得想想办法。

  于是,在众人没有察觉的当口,兀蛮举起大刀,看上去像是要主动出击。

  力劈华山?

  兀蛮嘴角泛起一股冷笑,他右脚忽然挑起一蓬泥土。

  黄黑色的泥土直本太史慈的面门,倘若没有防备,这一下定要闭眼分神,那时候,兀蛮就会冲上去了结了这厮的性命。

  “贼子受死!”

  脚尖挑土的阴招使出之后,兀蛮也紧跟着冲了出去,在他想来,太史慈断然躲不过去。

  哪知道,面对扑面而来的泥土,太史慈竟然侧过了头颅,“想诈我,死去吧。”

  太史慈竟然察觉了兀蛮的小动作!

  长枪毒蛇般刺出,目标正是兀蛮的腰腹。

  由于粗估了情形,兀蛮等于自己往枪尖上撞了过去,等到他想避开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危急关头,兀蛮只得急忙变招,用刀隔挡在胸腹之前,试图挡住来袭的长枪。

  谁曾想,太史慈嘴角带着几分冷笑,竟然再次变招!

  枪尖所向,赫然是兀蛮的头颅。

  这一次,兀蛮再也抵挡不住。

  噗哧,枪尖透颅而出,太史慈终归抢在赵云抵达之前杀死了兀蛮。

  兀蛮死在了他自己的骄傲自大上面,他没想到,太史慈竟然是个狠角色,等到他察觉不妥,使出阴损招数的时候却已经有些晚了。

  兀蛮一死,剩下的乌桓人再无反抗之力,没多久,他们便被青州军斩杀殆尽。

  夫蒙青冉喜上眉梢,杀了兀蛮这个恶人,她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起来。

  在过去的日子里,兀蛮着部落实力强大,三番五次地到夫蒙部挑衅,金银财宝更是搜刮了无数次,势衰的夫蒙部敢怒不敢言。

  这一次,夫蒙青冉南下马邑,试图投靠汉人,为的就是对付兀蛮。

  谁曾想,消息传出之后,兀蛮一直围追堵截,试图将夫蒙青冉捉回去知罪。

  沿途间,鲜卑部的勇士们为了护得夫蒙青冉周全,不少人牺牲了性命。

  三十骑人马,活到现在的只剩下十骑,有二十多人死去了。

  这是血海深仇,对兀蛮,夫蒙青冉早已经恨之入骨。

  眼下,太史慈将其杀死,等于为鲜卑人除去一个死敌。

  不过,真正令夫蒙青冉眼前一亮的却是青州军顽强的韧性,以及绝佳的战斗力。

  人数与乌桓人相仿的情况下,步战对敌竟然不落下风!

  战后论功行赏,参战的军卒们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按照惯例,战死致残的军卒也有丰厚的福利补贴,他们的家人也可凭此改善生活。

  青州军发放赏赐财物的时候,鲜卑部的夫蒙青冉就在一边。

  汉人的大方远远出人意料,那大把的银钱、布帛让人目不暇接。

  都说汉人有花不完的钱财,原本夫蒙青冉还有些不信,今日一见,方才有些信了。

  按照太史慈的意思,由于鲜卑部的人马也参与了剿杀乌桓骑卒的行动当中,所以,这伙鲜卑人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赏赐。

  夫蒙青冉看到身旁的部众全都变得呼吸粗重起来,当下知道,他们也被财帛晃动了心弦。

  这时候如果严词拒绝,只怕会动摇军心。

  脸面算什么?此番南下,为的不就是谋求好处,恳请汉军出手援助吗?

  反正都是腆着脸求人,收些财物又算些什么!

  有了这样的想法,夫蒙青冉当下不再推辞,使人笑纳了汉人的赏赐。

  屋内,从几名鲜卑的口中,太史慈很快得到了确切的禀报。

  鲜卑的几个部落当中,夫蒙部曾与汉庭交好。

  汉庭强大的时候,夫蒙部获得了许多好处,现在,汉庭势微,狼子野心的鲜卑人便与乌桓人联合起来,试图劫掠中原,而夫蒙部不愿同流合污,成了绊脚石,这惹了众怒。

  无奈之下,夫蒙青冉只得向中原求助。

  出了这等大事情,按照常理,汉庭不会坐视不管。

  只是汉庭势微,究竟能有几分力气,谁也不知道,而且由于夫蒙部与中原朝廷早已经断绝了联系,所以他们根本摸不清门路,所以,眼下就派出了耶律青冉,试图让她到冀州来打个前站。

  如果一切顺利,夫蒙部会提出内附归降的要求,来换取汉人的庇护。

  背井离乡,固然痛苦无比,可是与宝贵的性命相比,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交好鲜卑,对付乌桓?

  虽说只是鲜卑的一个部落,可是,如果能够纳为盟友,无异于如虎添翼!

  太史慈跃跃欲试,恨不得当场便杀到草原去,与鲜卑人订立盟约。

  不过,职责所在,太史慈只得收住性子,安心等待。

  此处战报已经飞鸽传书,用不了多久李贤便会看到。

  如何抉择,那是李贤的事情,太史慈要做的事情是收整兵马,与蹋顿一战!

  

第607章 交易

  

  冀州的战事牵动人心,袁绍败亡之后,李贤的崛起已成必然,可是,如果让他得了袁绍的全部地盘,短时间之内,李贤的实力将膨胀到一个可怕的地步,这一点,谁也不想见到。

  怎么办?

  插手?

  袁氏兄弟二人虽有些本钱,却不是李贤的对手,辽东公孙度虽然抢了些地盘,可是,让他与李贤硬碰硬,显然也不现实。

  曹操、刘表都已经接连出手,可是,李贤见招拆招,愣是不落下风。

  就在天下人以为冀州难逃李贤掌心的时候,乌桓人出现了。

  攻城拔寨不是乌桓人的特长,但是,劫掠破坏却是印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东西。

  大城只有几座,多数百姓都是散居各处,乌桓人劫掠而来,他们连一丝反抗之力都没有。

  如果青州军不能及时阻拦,就算李贤能够击败袁氏,他得到的也只是一片废墟。

  各地州牧松了口气,他们巴不得李贤兵败如山倒,那样的话,众人便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乌桓人?鲜卑人?李贤得到消息之后,急忙召集诸人议事。

  “平原对决,步卒对骑卒还是太吃亏了,这一次,我们三百步卒险些被二百骑卒冲溃了队列,如果不是太史慈勇不可挡,赵云及时来援,说不定乌桓人就要占了大便宜。”

  徐庶引经据典,道:“昔日,先秦蒙恬兄弟征伐匈奴,靠的是强弓硬弩,临战之前,万弩齐发,匈奴骑兵往往还没有冲到近前就已经损失惨重了,就是靠着神兵利器,大秦铁骑才在塞外无往不胜,而今天,青州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骑军,而弓弩的杀伤力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按照目前这种情况,主公如果想对方骑兵,唯有进一步扩大骑卒的数量。”

  李贤重重颌首,“马匹易得,骑士难寻呀”。

  数年来,李贤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过收敛了四千人的骑军队伍,这些人马当中还夹杂着一半外族骑手,单论青州骑军的数量,堪堪只占了五成。

  如果说步卒是盾,那么,骑军便是锋利的矛,如果骑卒三心二意,再厉害的矛也会伤到自己,所以,李贤一直不敢草率

  没有成熟的骑士,空有马匹又管什么用?”

  培养一名合格的长枪兵,三个月就可以形成战斗力,刀盾兵则需要半年之久,而弓手与骑兵一样,都是耗日许久需要经年累月才可以形成战力的军种。

  与弓手相比,骑卒还需要培养人与坐骑之间的感应,只有真正熟悉了马匹,在厮杀的战场上,骑卒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战力,增加生存力。

  乌桓、鲜卑的骑军之所以强悍无匹,就因为他们部落的部众长期与马匹生活到一起。

  同吃同睡,悉心照料,这样下去,坐骑与部众间自然会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都说良马通人性,这话不假,在生死攸关之际,许多良驹便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主人的存活。

  与游牧民族马背上的生活相比,中原民族自然欠缺了这种氛围。

  究其根源,缺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眼下,李贤马源充足,唯一可虑的却是找不到称职的骑卒出来。

  骑卒,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骑马赶路,而是可以在马上骑射,在马上冲锋陷阵,只有完成这样的动作,才可以称得上骑卒。

  李贤一筹莫展,“据说,两万乌桓骑军只是前锋,蹋顿正在极力说服草原各部人马,一旦乌桓获胜,后果不堪设想”。

  徐庶不动声色,道:“主公之前想出的八旗制度很是精妙,以夷制夷更是其中精髓,乌桓蹋顿虽然强大,但他在草原上却不是一手遮天,只要主公分而化之,何愁蹋顿不败?”

  李贤不置可否:“元直言之有理,只不过,蹋顿的两万骑军是一块绊脚石,必须挪去”。

  徐庶笑道:“主公莫非忘了太史慈?若连蹋顿都除不掉,岂不是枉费了主公的一番心血?”

  李贤这才释然,说的也是,他在北方已经留下了诸多人马,赫赫有名的大将更是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如果这样都胜不了,他也无话可说。

  “是我过于执着了,说的也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交给了太史慈,那便由他去!”

  徐庶露出一抹赞许之色,有舍有得,知人善任,这才是真正的王者。

  “主公所言极是,战场厮杀,那是出征军将需要考虑的事情,运筹帷幄,这才是主公需要做的事情”

  李贤深以为然:“不错,袁氏之地,我势在必得,当务之急却是寻些盟友”。

  “鲜卑人也好,乌桓人也罢,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蛮子,对于他们而已,我们的布匹、盐粒、粮食、军械、美酒,都是他们急需的货物,这一次,鲜卑夫蒙之所以前来求援,想必是被乌桓逼到了绝路上,只要我们略施援手,由不得他们不上钩”

  “蛮子习惯了空手套白狼,往日里,只要他们称臣纳贡,皇帝总会赏赐他们不菲的财物,这一次,我倒要把这规矩改一改,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徐庶微微颌首,“鲜卑人如果诚心来投,先给他们点甜头尝尝也未尝不可,不过,主公可一言而决。”

  李贤连连摇头,“具体的章程还是你来费心吧,我总是觉得曹操、刘表不会善罢甘休。”

  徐庶早已经习惯了李贤的信任,此番倒没有太过讶异,当下只是颌首应承了下来,“张翼德却是一员猛将,主公莫要放过了“。

  数年来,张飞一直在李贤麾下,虽未接任官职,却也统领了千余人马。

  只要是与曹操为敌的事情,张飞总是热忱的很。

  这等猛将,李贤何尝不想收入麾下?

  只是顾及刘备未死,所以才没有莽撞。

  “元直宽心,我会小心应对!”

  如何应对乌桓人,李贤已经有了大章程。

  将决断交给太史慈之后,李贤再度做了甩手掌柜。

  冀州,太史慈传召夫蒙青冉。

  异地相会,夫蒙青冉显得心神不宁。

  原本没见到青州军的实力之前,夫蒙青冉倒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她只是想通过称臣纳贡的事宜来为部落赚些好处。

  听说中原的官儿极好面子,但凡是外藩来使,只要有所供奉,这些官儿都会大方地给与加倍的赏赐。

  眼下,夫蒙部日子过的很是艰难,与外人通商交流的商道也被乌桓人把持的死死的,为了让部众过上好日子,夫蒙青冉才出此下策。

  总之,假意称臣,真心求赏才是这次出使的目的。

首节上一节564/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