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59节

  “让他进来”

  “喏!”

  须臾,一名中年文士出现在淳于琼身前。

  “淳于兄,找你找的好苦呀”

  这文士是中山国长史,与淳于琼算是旧识。

  淳于琼听罢,嘴中干笑道:“不知刘兄意欲何为?”

  “中山国打算归顺朝廷,淳于兄意下如何?”

  淳于琼心中一动,道:“这自然是好事呀,不过,涿郡袁谭会放过你中山国吗?”

  文士苦着脸,叹了口气,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想借你之口,向青州言明苦楚”。

  “也罢,倘若中山国真心愿降,青州太史慈绝不会袖手旁观”

  文士大喜过望,“倘若真是如此,某代中山国上下谢过淳于兄”。

  “自家人马,不必客气”

  文士打蛇随棍上,又道:“中山国濒临涿郡,袁谭兵马虎视眈眈,兄长可以否借调千余兵马北上增援?”

  淳于琼正想一口回绝,谁曾想对方径自说道,“淳于将军,有劳了!”

  也罢,时间尚且宽裕,便去中山国走一遭!

  想到这里,淳于琼当场应诺。

  文士大喜过望。

  一行兵马行至半途,袁军陡然杀至,淳于琼望风而逃,也幸亏他见机的快,这才没有葬送性命。

  是役,袁军斩首两千余,自身伤亡极少,若不是逃了淳于琼,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大胜。

  淳于琼惶惶如惊弓之鸟,他不明白为什么袁军会出现在这里,等他缓过神来,意识到不妥的时候,身边只剩下数百亲卫。

  定是中山国搞的鬼,淳于琼恼怒不已,只可惜,他兵力折损殆尽,无法报仇雪恨,只能指望青州为其出头!

  当务之急是早些赶至巨鹿,提醒袁氏之威胁!

  会盟,又不是打仗,不需要带来大股的人马,作为会盟的主持者,李贤肯定不会作出大肆屠杀的事情来。

  淳于琼遇袭的消息传来,青州上下勃然大怒。

  伏杀归顺大将,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太史慈的底线。

  翌日本是会盟之日,可是,淳于琼遇袭的消息传罢,不少军将迟疑起来。

  太史慈明白,必须彰显实力,震慑宵小,否则的话,会盟一事只会弄巧成拙。

  现在正值非常时期,青州军已经有了正当的理由,出兵,为淳于琼讨个说法!

  中山国的实力太史慈早已经了若指掌,以郡国的能力和胆量,断然不敢明目张胆的与青州抗衡,此番他之所以设计相引,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是谁指使?

  袁氏兄弟有最大的嫌疑。

  与此同时,暗营将另外一处疑点报与太史慈知晓。

  太史慈听罢之后连连颌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加倍还之!”

  “那这胡休……”

  “且由他去,会盟那天拿来祭旗!”清冷的话语从太史慈的嘴里说出,似乎饱含了无尽的杀机。

  陈武的眼皮微不可见的跳了跳了,只有冷静的将帅,才是合格的将帅,陈武心中微叹,看来大汉的果然中兴有望呀。

  翌日,天下为之震动的巨鹿会盟便在太史慈的主持下开始了。

  但凡重大的会盟,第一件事便需要拜祭天地,太史慈自然也不例外,高大的祭台上堆满了最鲜嫩的羊羔、最肥美的牛腿。

  一坛坛香甜的美酒摆在了祭坛四周。

  咚咚咚大鼓声中混杂着呜呜的号角,连绵数十里的大营在巨鹿外组成了一道别样的景色。

  念罢祭文,太史慈环顾四周,大声说道“袁本初逆天行事,已遭天谴,此番,某奉天子诏令,欲剿灭袁氏,恢复汉家河山。兵锋所指,数郡皆定。此番会盟与巨鹿,与河北诸郡各位英豪同商大事,是为顺天行事,却不曾想,近日听闻,竟有人与城中散布谣言,说我欲效仿鸿门宴,意在诸位,诸位以为如何?”

  淳于琼强作笑言,“真是笑话,青州怎么会对我等不利,这是何方鼠辈,真是无耻之尤!”

  河间国已经完全被淳于琼说动,此番听闻有人散布谣言,他踏步而出,大怒道“敢问将军,可知道此鼠辈名姓否?”

  太史慈只是微笑,并不多言,但他相信一定有人会忍不住将胡休揭发出来。

  果不其然,只是片刻之后就听到一个粗犷的声音说道“我知道是谁,昨晚上胡休这狗贼到了我的营帐,他说青州军想把我等一网打尽,更想抢夺我们的部众,夺取我们的兵马!”

  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纷纷便投向东面,那里正立着一员肥硕的将领,正是胡休。

  惊慌的抽刀而起,胡休知道情势不妙,当即大叫道“蠢货!青州军是饿虎,我们却不过是一群绵羊,绵羊只有团结起来才是饿虎的对手!大家随我杀啊!~啊!”

  还没等胡休的护卫冲到近前,便见一道箭光转瞬即至,精准的射穿了他的头颅,却是陈武!

  陈武丢下弓箭,手提长枪,暴喝出声,“胡休不知好歹,来人呀,将其部众全部枭首示众!有谁,还有谁不服?”

  陈武威风凛凛,但凡被他目光扫到的将领皆是畏惧的低下头颅,竟是无人敢与其对视!

  机会难得,太史慈朗声说道:“今日诸位到访,暂且不必表态,且看我青州军如何行事!数日之前,袁军余孽偷袭了淳于琼,用心险恶,此番,青州军决意北上,为淳于琼出一口恶气!诸位有暇,不妨拭目以待,看我青州如何对敌!”

  话音刚落,一阵议论声便喧嚣而起。

  谁也没想到,太史慈竟然有这般魄力。

  众人原本以为,太史慈会威逼利诱,迫使众人定力盟约,谁曾想,青州竟然决定攻打袁氏,这说明什么?说明青州军有必胜之心,否则的话,若是大军落败,青州岂不是自找难堪?

  既然太史慈宽限了时日,众人便决定等待战果,再做决断。

  会盟的时间无限期延长,太史慈离开之后直接誓师出兵。

  下邳,李贤听闻淳于琼遇袭的消息,径自往后院走来,院中立着十多名持枪荷甲的卫士,似乎里头关押着什么人。

  “沮则注别来无恙?”甫一踏进院门,李贤便大笑出声,原来院子里关押的不是别人,正是袁绍帐下赫赫有名的谋士沮授。

  许久之前,袁绍战败之后,沮授未能及时归返,被青州军卒擒获。

  沮授并未隐瞒身份,只是拒绝为李贤效力。

  李贤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倒也不急,因而,除了沮授刚过来的第二天,李贤与他聊过一次之后,其余的时间便是他一个人独自待在这院落里。

  “哼,奸贼”沮授依旧是这一句话,没错,数日前,无论李贤说什么,沮授都只是冷冷一晒,然后丢下这几个字。

  当时李贤想直接抛出杀手锏,吓一吓这沮授,可又怕得不偿失,万一让对方起了疑心,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不过经过这几日的准备,李贤有信心能够在这一日一锤定音,“前些日子,不知道冀州流民从哪里得知你在下邳的消息,竟然聚集了近百人来向我请愿”。

  沮授紧紧的闭上眼睛,似乎闻所未闻。

  李贤的眼睛贼的很,他看出来,沮授只是装作毫不在意,刚才一瞬间他那微微抖动的耳朵已经深深地出卖了他。

  “当时我也应允了,却不曾想那些百姓竟还得寸进尺,想让你继续做出仕,若是你不做出仕,他们便要救你出来”,李贤佯装惋惜,“我跟他们说,沮授早已经抛弃了他们,只是一心求死,什么百姓困苦,什么保境安民都已经与他无关,让他们不要多事了”。

  沮授愤怒的睁开眼睛,怒喝道“不用激将,没用的”。

  李贤不慌不忙,轻笑道“是呀,我跟他们好言相劝,却不想他们竟然恶言相向,如今一百多人皆已关入大牢,只等良辰吉日,便要开刀问斩了”。

  “李维中!你无耻之尤!你草贱人命!你杀他们算什么本事,为何不直接砍了我?”沮授面色涨红,作势欲扑。

  李贤轻松的躲了过去,深深的叹息道“不是早跟你说过了么,你若是死了,我便会让冀州百姓与你陪葬,现在门外又来了数百布衣百姓,都是给你求情的,我只要一声令下,他们便全都会死于非命!”

  “你,李维中你枉称仁义,怎能窃据高位!”

  李贤眼中寒光一闪,“来人呐,传令下去,将门外的叛贼全给我砍咯”。

  “使君,何来叛贼?”小校故作不知。

  “蠢!冀州百姓围堵府门,欲行不轨,不是叛贼又是什么?”李贤大喝。

  “诺!”小校抬腿欲走。

  “慢!”沮授暴喝一声。

  小校望了李贤一眼,却听他笑道“怎么,沮长史有什么话要说?”

  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沮授似乎认清了局势,他咬牙切齿的说道“说吧,我要怎么做才能放了他们?”

  李贤挥挥手,示意小校退去,嘴里道“百姓想让你出仕做官,我自然要从谏如流,不过眼下我欲在巨鹿会盟各部,却还少不了你的帮助”。

  沮授昂起脸,“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李贤大笑“战阵之上,你且奈何不了我,更何况现在”。

  沮授深深的看了李贤一眼,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是为了冀州百姓,却不是从了你。若是他日我发现你虚耗民力,一定会杀了你!”

  李贤哈哈大笑,“可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你杀我不成,我却一定会拿冀州百姓来出气!”

  “你,你无耻!”

  “你逼我的,你激怒我,却让我一腔怒火无处可泄,我不杀他们,怎么消掉心头之恨?”李贤不以为意。

  “我这便出去,你快把牢中的无辜百姓放了”,沮授急急的踏出院门。他爱民如子,实在不忍心冀州百姓因为他的缘故身死魂散。

  “好说好说,我不但要放了他们,还会给他们每人一笔丰厚的银钱”,李贤好整以暇的说道。

  “哼,虚伪”,沮授冷晒。

  尽管耳中听到的全是恶言相向,但李贤却知道,不需要多久,沮授就会改变态度,慢慢地投向大汉的阵营。

  因为他李贤做的一切,确实都是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绝没有横征暴敛的意思。

  对沮授这样一位把百姓视作亲子的狂生来说,对百姓好,便是真的好。

  虽然下邳内外的冀州百姓全是李贤动用各种方法鼓捣出来的,但只要目的达到了,以沮授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食言而肥的。

  其实,沮授只是关心则乱,如果他用心考虑,绝不会为李贤胁迫。

  进入下邳的冀州流民数量不多,他们恪守法令还来不及,又哪里敢去聚集请愿?

  

第603章 乱局

  

  先收田丰,后纳沮授,虽然手段卑劣了点儿,但李贤却没有丝毫羞愧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这两位都是河北计谋无双的人物,有他们相助,冀州指日可下!

  如同高览、鞠义一样,田丰、沮授并未彻底效忠李贤,可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已经开始为李贤做事。

  良臣择木而息?

  真正的良臣贤将都有各自的顾虑,他们不会轻易改换门庭,因为,他们不愿承担首鼠两端的骂名。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贤的要求并不高,他相信,只要高览、沮授等人用心做事,时间一久,他们便会明白,只有李贤,才是最适合他们的主将,只有青州,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地方。

  天子班师回朝以来,李贤在民间的声望攀升到了极点。

  先进的灌溉措施,跨时代的耕种方式,低到极点的税赋,如此重重,使得李贤治下百姓获得了一个难得的丰收年。

  百姓们第一次发现,缴纳税赋之后,他们手中还有充足的粮秣,这些粮秣甚至可以为他们换来足够的日用品。

  民以食为天,百姓们乐开了怀,他们纷纷传诵李贤的好处。

  这时候,有人编出一首歌:吃细粮,穿衣裳,只要投奔李贤(王),朝求升,暮求合,辛辛苦苦去劳作,青、徐两州齐欢悦。

首节上一节55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