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22节

  搞破坏总好过搞建设!

  笑眯眯地应诺一声,丘飞正待离去,又听得甘宁吩咐道:“切记,万万不可私闯民宅,只毁衙门即可,嗯,快去快回吧”。

  丘飞“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大步离去。

  太阳慵懒地照射着大地,从高空望去,忙碌的青州军宛若蚂蚁一般,在各个头领的带领下,不知疲倦地劳作着

  这时,等了约莫有一盏茶的功夫,不甘心就此离去的涿郡百姓还在粮仓四周来回盘桓,不过,等了这么久,甘宁却没有再次放粮的意思,失望之下,他们也只好抬步回家。

  踱步行在涿郡街头,路上有一队队运输财物的青州军汉,他们满脸笑意,疲惫的脸上俱是欢喜。

  甘宁拍了拍一个士卒的肩膀,面对满脸红光的矮个军汉,他双眼直视对方,嘴中道:“这涿郡如何?“

  矮个军汉羞涩的一笑,露出一口白生生的牙齿,左手不自觉的挠了挠脖子,嘴中方才说道:“比朐县要好多了,但这儿是袁绍的地盘,没有青州看的亲切”。

  缓缓地摇了摇头,甘宁笑着说道:“什么袁绍的地盘,早晚有一天,都会变成咱们的!”

  这斩钉截铁的声音没过多久,就听得步鹫的声音传了过来“将军,末将已经准备妥当了”。

  “好,依计行事吧”

  “喏!”

  得了准许,步鹫点燃了粮堆。

  火光冲天而起,冒出浓密的黑烟,不远处,百姓惋惜不已,他们知道军粮没了。

  步鹫此计名为绝户计,袁绍十多万大军正在前方,一旦涿郡粮秣尽毁,袁绍肯定会派人催粮,此时秋收刚过,地里的粮食已经寥寥无几,无粮可用之下,刚刚征过一次粮的冀州军,只怕又要把手掌伸向多灾多难的无辜百姓了,百姓存粮不多,再次征收一番,只怕连明年的粮种都没有了”。

  身为袁绍的敌人,甘宁巴不得冀州民不聊生,因为,只有冀州越乱,才越符合青州的利益。

  顺利达成预定目标,甘宁召集麾下部将,商议下一步动向。

  步鹫建议原图折返,丘飞想继续闹腾一阵子。

  步鹫详细分析道:“将军,涿郡可是袁绍的腹地,此处距离邺城不过百余里,如果恼羞成怒,围堵而来,我部人马岂不是节外生枝?”

  丘飞不屑一顾:“怕什么,我青州军纵横南北,何曾怕过谁?将军,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拼他娘的!”

  甘宁仔细一琢磨,嘴里道:“子山言之有理,方圆百里之内,除了涿郡之外再无像样的大城,就算我们势如破竹,出其不意,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却也没有任何回报”。

  丘飞闷闷不乐:“可是,将军……”

  “没有可是,你即刻收敛军士,准备返程”

  丘飞无奈,只得应诺。

  涿郡虽不是郡城,却也是袁绍手中难得的大城,青州军大肆搜刮,足足取走了近千斤的财货。

  万余兵马北上而来,短短两日的功夫便重新启程,踏上了回归之路。

  涿郡城的战事告一段落,青州军来去如风,连破两座城池之后抽身急退,消息传出,留守邺城的袁谭惊呆了。

  袁绍南下的时候,特意让袁谭、袁尚兄弟二人坐镇后路,以备不测。

  现在倒好,袁尚刚走,涿郡就出了大事。

  十万石粮秣呀,就这么没了。

  这该如何是好?

  袁谭心急如焚,他召来辛评、辛毗兄弟商议对策。

  “明日便是交粮之日,我估摸着后军运粮队就快到了,涿郡城十万石粮秣被青州军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你们认为还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吗?”

  辛评摇了摇头,道:“没有什么好法子,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先满足大军的需求才是要紧事”。

  袁谭急道:“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法子了吗?”

  辛毗看了辛评一眼,道:“大公子,某有一法,可解燃眉之急”。

  “喔?速速道来”

  “青州军离开之前,我听说涿郡百姓藏匿了万石粮秣,大公子何不收回粮秣?”

  袁谭大喜过望,道:“不错,这是个主意,不过,万余石粮秣距离后军所要的数额还缺不少,可有补救之法?”

  辛毗不敢去看辛评的脸色,嘴里道:“涿郡百姓胆大妄为,为虎作伥,不施惩戒,不足以显示袁公之威!”

  袁谭不是傻子,他明白了潜台词,辛毗建议他去搜刮百姓的粮秣!

  这法子一旦施行,必然会招致骂名,可是,时间仓促,袁谭别无选择,只能如此行事!

  搜刮百姓,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消息传到袁绍耳中,已然是五日之后了。

  此时,袁绍正与李贤鏖战。

  十万冀州军兵围高唐,试图破城而入,只是,李贤的青州军却也不是摆设,双方你攻我守,打的很是热闹。

  时间站在李贤这一边,拖得越久,袁绍的负担越重。

  多少次,袁绍意图抽身而走,却无奈地发现,军中粮秣不多了。

  没有粮秣,大军奔袭是个笑话!

  “诸位,军中粮秣只够两日之用,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

  许攸、审配等人面面相觑,不发一言。

  袁绍又道:“刚才我接到快马传书,涿郡城内的十万石粮食没了”。

  “什么?怎么会这样?”

  “守将在干什么?

  “守将战死,罪魁祸首是李贤的水军”

  “什么?使君莫不是在说笑吧,李贤的水军不是在徐州吗?怎么会出现在冀州涿郡城?”

  “我本也不信,可是,此事有数千人作证,由不得我怀疑”

  众人还是觉得难以置信,青州距离涿郡城何其遥远?竟然有水军成功抵达,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以后沿海诸城岂不是危在旦夕?

  李贤可以攻袭涿郡,同样可以进攻邺城!

  自从以后,攻守之势大变。

  袁绍心乱如麻,他也意识到其中的关窍,与涿郡城遭遇的袭击相比,高唐城的得失反而显得无关紧要了。

  就算大军破城而入,又能如何?

  李贤坐拥青州、徐州,拥有广阔的战略空间,只要水军犹存,他便可以一次又一次发动袭击。

  自古以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袁绍麾下地盘极多,城池也多不胜数,如果每一座城池都增派重兵守护,袁绍的负担会增加一倍!

  一时之间,军帐内气氛凝重。

  不知过了多久,许攸方才说道:“须得封锁消息,控制知情人,否则的,军心一乱,再想提振士气可就难上加难了”。

  袁绍连连颌首,“子远所言极是!”

  许攸又道:“使君,粮秣一事,我相信两位公子肯定有所准备,当然了,十万大军绝不能坐以待毙,我觉得,与其将精力全部放到高唐,不如抽调几部人马,搜刮一些粮秣补充军需”。

  想法不错,可是,李贤一直坚持坚壁清野。

  为了控制冀州军的补给来援,李贤甚至动用武力强行迁徙了几个不愿动弹的乡堡。

  现在,以高唐城为中心,方圆百里之内没有一座乡堡村落。

  冀州军若想补充粮秣,须得到一百里之外的地方。

  之前,粮秣宽裕的时候,袁绍尚不去考虑,现在,马上就要到了最后关头,由不得他不动心。

  不过,仅是如此,堪堪能够保持守势,如此以来,此次南征已经等于宣告失败了。

  三番两次失败,袁绍颜面何存?

  许是看穿了袁绍的想法,许攸嘴里道:“主公,涿郡遇袭,我方空有十万大军,却已经陷入被动,如今,只有一策可以让主公得偿所愿”。

  “喔?计将安出?”

  “出使兖州,说服曹操出兵”

  袁绍摇了摇头,道:“曹阿瞒狼子野心,不会出兵的”。

  许攸冷笑道:“使君,我愿出使!”

  “这……”事到如今,袁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子远可有把握?”

  “我会告诉曹孟德,倘若兖州再不出兵,我冀州便会与李贤一道合兵攻击兖州!”

  袁绍目结舌,这威胁实在是太过劲爆了,曹操这等人物,会吃这一套吗?

  许攸却信心十足,他相信,曹操一定会出兵。

  今时不同往日,如果等到尘埃落定,无论袁绍、李贤谁是胜者,兖州都无法置身事外!

  

第569章 换粮

  

  济北国与青州、冀州交界,在曹操治下占据重要的位置。【】

  近日来,袁绍统领十万大军渡河南下,进击高唐,声势可谓浩大至极。

  徐晃统领一万精兵严阵以待,袁绍与李贤的争斗,曹操虽然不想早早掺和进去,但是,却也不愿意遭受吃鱼之灾。

  袁绍也好,李贤也罢,他们双方在青州聚集的实力都已经超过了四万之数,一个不察,兖州就有可能遭遇大变。

  曹操好不容易才从吕布手中夺回兖州,哪能他人染指?

  再三掂量之下,曹操在兖州与青州交界处布置重兵,济北国有徐晃,东平国有曹洪,两将统兵两万。

  两万大军进取不足,不过,防守却是绰绰有余。

  一旦事情有变,坐镇濮阳的曹操甚至可以发兵增援。

  毫无疑问,倘若没有变故,曹操会一直坐山观虎斗。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再好的算计也会有诸多变故。

  这一日,济北国徐晃大营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冀州刺史袁绍帐下许攸求见徐晃徐将军”

  许攸在北地颇有声望,徐晃不敢怠慢,他将许攸接入帐中,笑道:“不知子远先生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许攸镇定自若,道:“欲与曹公做一桩交易”。

  徐晃眉头一跳,道:“喔?什么交易?”

  “世人皆知青州李贤乃曹孟德之生死大敌,若能取其项上头颅,不知曹孟德会出什么价?”

  徐晃脸色微变,半晌之后方才说道:“李贤多行不义必自毙,若是袁使君能够替天行道,我家主公自然求之不得,不过,如果袁公失手,我家主公会亲自出手”。

  许攸缓缓摇头,道:“曹孟德三次出兵,三次败于李贤之手,夏侯渊、曹纯、乐进接连战死,恕我直言,若无外力相助,仅凭兖州的实力,怕是奈何不得李贤了”。

  徐晃出言反驳:“兖州之败,不过是因为吕奉先的缘故罢了,如果没有吕布的牵制干扰,李贤绝难取胜”。

  许攸懒得争辩,只是说道:“难道徐将军没有发现吗?自从李贤将天子接到下邳之后,声望一时无二,大有盖过曹孟德的迹象”。

首节上一节52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