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511节

  城上城下,斗智斗勇,厮杀正酣。

  对于守军而言,聚在城下的幽州军是最好的靶子。

  “嘭嘭嘭”,这是青州军的滚木石在发威。

  长弓、短矛、滚木石,这些防御手段配合妥当,给幽州军带来了极大的杀伤。

  终于,数十名幽州军冒死扛来了木桩,在付出一半的伤亡之后,他们将木桩运到了城门口。

  “兄弟们,听我号令”,这是为首的什长在大胜之后。

  “咚咚咚!”木桩撞门,发出巨大的声响。

  忽而,一大锅沸油从天而降,正在蓄力的军卒当即被烫了个正着。

  一时之间,歇斯底里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烫伤,不足以致命,却可以给人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

  但凡被沸油烫中的军卒,他们都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没多久,又有沸油兜头泼下。

  盾牌、盔甲在这时候全无效果,幽州军只能发出绝望的哭嚎。

  渗人的哭喊歇斯底里,袁绍听罢之后打了个寒碜,饶是他久经战阵,再次看到这般惨况,却还是忍不住有些心惊肉跳。

  为了防止误伤,幽州军的弓手已经停止了抛射,这时候,渡河的先锋军只能靠自己。

  

第557章 失策

  

  古往今来,冲阵攻城的先锋军,要么是真正的百战精锐,要么便是死有余辜的死士。()

  死士可以用来消耗,即便折损了也不会心疼,而真正的精锐可以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

  此番,袁绍自认为掌握了泽幕城的弱点城门,所以,他派出了三千精锐,试图一举攻破城门。

  若是胜了,城内的青州军便是瓮中之鳖,人数占优的冀州军可以轻易将其分割包抄,直至剿灭;即便败了,冀州军依旧占据人数优势。。

  城门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五架投石机在损坏之前完成了他们的作用,让袁绍看到了破门而入的希望。

  渡河之后,精锐的先锋军竭力对城门发起了撞击,可是,守军的滋扰防御手段却一刻也未曾消减。

  泽幕城下已经成为人间地狱,哭嚎声、咒骂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死相极惨的尸首。

  一将功成万骨枯,袁绍早已经炼就了一副铁石心肠。再多的军士折损,对于他而言只是一个个数字而已。

  只要能够攻占泽幕城,便是折损数千军士又算得了什么?

  袁绍只追求结果,他在心中不停默念:“加劲,破门!”

  似乎听到了袁绍的祷告,又一根撞木门凶狠地撞到了城门上。

  “嘭”,巨大的声响彻底盖过了临近的呼号声。

  城门终于破了,一个大洞陡然出现,勉强可以容纳一名成人通过。

  “快,再敲的大一些,使君正在等着!”

  “嘭嘭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冀州军拼尽全力,又发动三次撞击。

  每一下,城门洞都会扩展的更大一些。

  青州军使出浑身解数,沸水沸油、滚木石,在最紧要的城门口,甚至丢下了几十斤重的铁蒺藜!

  铁蒺藜三面棱角,军卒踩中之后,多数会落个脚底受伤,难以行动的下场。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行动不便,意味着死亡。

  不过,渡过护城河的冀州军太多了,青州军竟有一种杀之不尽的感觉。

  太史慈当机立断:“子龙,如果情况危急,你可不要手下留情”。

  赵云微微颌首:“兄长宽心便是,我必定竭尽全力”。

  “那便好!”

  五百步开外,袁绍翘首以待。

  青州军战力之强出乎意料,冀州军明明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却还是伤亡惨重。

  不过,只要能够攻破城门,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又过了有十个呼吸的功夫,终于“轰隆隆”一声震天响,却是城门完全坏了。

  袁绍大喜过望:“快快,传令下去,全军出击,务必夺下城门,占据全城”。

  “喏!”

  破城先破门,城门彻底损坏之后,冀州军宛若打了鸡血一般,他们“嗷嗷”叫着,以为可以顺势夺城,然而,军卒冲过城门洞之后才猛然发现,一道石墙正横亘在众人面前。

  这可如何是好?

  “速速通禀使君,就说守军早有准备!”

  “得令!”

  先锋军卒好不容易躲过箭雨,这才冲到阵前,现在因为突发状况,不得不再次原路返程,军情如火,半点不敢耽搁。

  没过多久,躲在安全距离的袁绍听闻噩耗,当即脸色大变:“什么内墙?有多高,多宽,城内有多少守军?”

  “只不过一人高,可是,翻墙渡河的弟兄却在门后看到了黑压压的一片盔甲,想必人数极多”

  “暂且不去管他,张,你再抽调两千兵马,务必一股作气,彻底拿下城门”

  “喏!”

  “穴攻可曾有消息传来?”

  “信使往来不便,如果没有意外,这时候军卒应该到了城下”

  袁绍微微颌首,不再言语。

  算上辅兵,此番袁绍出兵十万,正可谓声势浩大。

  可是,如果连一座小小的泽幕城都攻不,袁绍的所作所为只会是一个笑话。

  等待总是漫长的,袁绍暗暗宽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在先锋军的不懈努力下,大军已经破了城门,接下来,只要冲破守军的二道防线,大队兵马便可以发挥数量优势,重新夺回城池的控制权。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没多久,冀州军便尽数冲到石墙一侧。

  出乎意料地是,守军未做滋扰阻拦,数百名冀州军几乎没费什么功夫便翻过城墙,他们放眼四望,这一瞧之后,袁军当即魂飞魄散,原来,在一百步开外的地方,一支浑身俱甲的步军正缓步来袭。

  步军数量不多,然而,在这番混乱的战场上,重甲兵的出现完全可以起来扭转乾坤的效果。

  很显然,青州军早有准备。

  顾不得太多了,想到袁绍应允的百贯重赏,众人摩拳擦掌,打算豁出去拼他一把。

  对面,陈武冷笑不已,他握紧了兵刃,打算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们一个永远的教训。

  城门洞外,张的先锋精锐首先遇到了青州军的重甲兵。

  冀州军士明明已经卯足了力气,可是,最终折损的却还是冀州军。

  对于百十斤重的甲胄而言,冀州军的刀枪落到甲胄上,只留下浅浅的印记,根本伤不到根本,反之,若是青州军的武器落到冀州军身上,十之**会伤筋动骨,这就是区别。

  一开始,凭借一股血勇之气,冀州军尚未退却,可随着时间流逝,难占上风的冀州军总会逃窜。

  城外,不知真相,大队大队的兵马正狂奔来援。

  城门破损,养精蓄锐的冀州军好像寻到猎物饿的发狂的野兽,凶猛而顽强的往前冲去。

  听到城下的呐喊声,不需要往下看,太史慈都知道:定是袁绍的援军到了,想到这里,他长臂一挥,嘴里道:“箭来!”

  声罢,呼啸的长箭划破浓雾,恶狠狠的射穿了冀州军的军阵,但是,此刻双方已经不需要军阵了,一方是拼死一战、困兽犹斗,而另一方占着地利,又养精蓄锐,纠缠了一刻钟,双方难分高下。

  冀州军冲得飞快,不多久便来到了城下,太史慈冷冷一笑,道:“滚木垒石!”

  早已蓄势待发的操持手哪里还会犹豫,只见他们嘴里喊着号子,龇牙咧嘴的拉扯着粗绳,粗绳的的另外一段捆绑着一根表面有刺,内心实铁的滚木,沉重结实的滚木在城墙的两侧冷冽的晃荡着,扫断了一根根竹梯,撞死了无数冀州士卒。

  冀州军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那滚木的绳索最终断裂开来,无人操纵的滚木在砸死最后几个倒霉蛋之后,就告别了这次守城之役。

  幸运的同时,冀州军又是倒霉的,没了滚木,城上的守军守城的方式似乎更加多样化,当然也更加的肆无忌惮。

  一锅锅滚烫冒烟的油水温柔的泼下城墙,浇了冀州军哇哇大叫,声音之惨烈,让听者不忍,小儿止啼。

  这些并不是全部,许是觉得涌来的兵马太多了,太史慈使出了杀手锏“来人呐,掷石粉!”

  所谓的石粉其实就是石灰,这种大杀器一旦利用妥当,绝对可以大杀四方。

  “噗噗噗”,大坛大坛的石粉从天而降,没有防范的冀州军被砸了个正着。

  未曾抬头的那些还好,眼睛痛的有限,可是,抬头张望城头的军卒却觉得眼角都要裂开了,痛彻心扉。

  看着死伤惨重的己方人马,袁绍在心中不断的滴着血,这可都是他的精锐啊,只是一战就损失了这么多。

  一个小小的泽幕城,现在,对于袁绍而言已经像一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袁绍已经有些后悔了,如果他听从田丰的计策,绕过泽幕城,主动进攻青州,又哪里会落到这般田地?

  不过,冀州军并未失败,只要一鼓作气,总会有个说法。

  想到这里,袁绍歇斯底里的呼喝着“全军压上!如有畏退不前者,立斩无赦!”

  势如骑虎,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念头,袁绍再不隐藏实力,而是下达了全军压上的军令,但更让他震惊的事情还在后头:数百个冀州军好不容易竖起长梯,试图往上攀登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自己脚下的梯子似乎稳定性不够,即便有人在底下压着,那长梯竟还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

  这他娘的什么情况?

  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城门久久打不开局面,须得另辟蹊径。

  云梯只是其中之一,这时,血红血红的夕阳即将落山,也许不消片刻,天就会黑下来。

  云梯不稳,是因为太史慈使人在墙头上放置了大块木板,使得云梯竖立的角度太大,这样的话云梯难以成功,只能寄希望于另外两处进攻点。

  城门口,冀州军寸步难行。

  袁绍等了半晌,嘴里道:“城门为什么没有进展?”

  “回禀使君,青州军在城门内侧使人筑了一条石墙,如果想要过去,须得先过石墙,然而,当我方人马翻过去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青州军闻名天下的重甲兵正蓄势以待。

  “重甲兵?”

  “不错,使君还记得公孙瓒的步甲吗?”

  “嗯?有些印象,怎么了?”

  “使君曾经说过,公孙瓒不产盐铁,他麾下的铁甲全部来源于李贤”

  “不错,是有这么一回事”

  “李贤麾下匠工营日夜劳作,所出铁甲俱是精锐,刀砍不动,枪刺不透,是难得的精品,这一次,咱们遇上的八成就是太史慈最精锐的兵马”

  袁绍皱起眉头,听这一说,他顿时觉得自己有些莽撞了。

  一直以来,太史慈的铁甲军都未曾露面,所以袁绍想当然地认为城中没有重甲兵,可是,这一刻,他才有些后悔。

  半途间,冀州军一路疾冲,早就消耗了大半体力,与青州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首节上一节511/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