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69节

  刘备眯缝着眼,道:“城外如何?”

  用绳索坠往城外,去而复返的军卒答复道:“一切如旧,没有异动”。

  刘备摇着头,很是疑惑:“没道理呀,南门外那么大的动静,这里的守军不可能不为所动”。

  “主公,难道此处的兵马全到了南门?”

  刘备不以为然:“孙策、李典不会这么莽撞的”

  “事有反常即为妖,主公,我觉得这可能徐州军的阴谋”

  刘备焦躁不已:“我总觉得这是我们出城的最后一个机会,如果错过了,只能坐以待毙”。

  关羽板着脸,道:“那还等什么,管他阴谋、阳谋,真刀真枪地砍上去,谁厉害谁便是赢家”。

  刘备听罢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如果这么瞻前顾后,就算踌躇一整夜又能怎样?

  去他娘的,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

  刘备瞪大了眼睛,忽而,他咬牙怒吼,道:“放吊桥,出击!”

  “喏!”

  枞阳北门,只要放下两丈高的吊桥,军卒便可通过吊桥跨过护城河。

  刘备麾下军卒早已经严阵以待,他一声令下,“吱嘎嘎”,吊桥放下了,大队大队的军卒蜂拥而出。

  对岸,漆黑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光亮,只在五百步开外的地方可以看到星星点灯的火光,那是徐州军的大营所在。

  关羽身先士卒,他与刘备打马并行,很是小心。

  离城出战,荆州军没有丝毫遮掩,一支流矢都有可能取走军卒的性命。

  “兄长,多加小心”,战场上,刀箭无眼,关羽有把握确保自己万无一失,可是,在光线不强的情况下,他不能够保证刘备的安危。

  刘备微微颌首,道:“好,云长也小心些”。

  关羽不置可否。

  头前开路的盾兵已经下了吊桥,平安无事,没有敌军阻拦。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直到五十名盾兵站稳脚跟,城北都没有不妥。

  刘备、关羽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说,这里的守军真的大意了?

  管他呢!机会难得,刘备把臂一挥,盾兵前行,长枪兵紧随其后,一名又一名军卒快速出城,在城外的平地上集结起来。

  两百人,三百人,五百人,刘备麾下军卒的数量很快集中到了八百人。

  这时候,一支支箭矢呼啸而来。

  “敌袭!举盾!”关羽大吼一声,他将青龙偃月刀挥舞的密不透风,挡下了一支又一支箭矢。

  “铛铛铛”,盾兵躲在铁盾之后,避过了箭雨的洗礼。

  没有盾牌的长枪兵只能拼运气了,运气好些的,毫发无损,可是,运气差些的,只能享受穿肠破肚的惨况。

  “噗噗噗”,利箭破空而来,轻易便带走了几十名军卒的性命。

  刘备铁青着脸,他明白,此处的守军早就有所准备,之所以隐而未发,为的便是等候他上钩。

  贼子可恨!

  刘备咬牙切齿,嘴里道:“掷枪!”

  夜不视物,敌人在哪里并没有暴露出来。

  没有火光,没有目标,箭矢完全没有用处,不过,一味的被动挨打显然不是长久之道,刘备必须有所反击!

  两百名掷枪手投出短枪,他们没有目的,只是往前投出。

  这种撞大运般的方式显然不可能大规模杀伤敌人,不过,却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躲在暗处的江东军没想到刘备还有这一手,不慎之下,十多名军卒惨死当场。

  关羽闻声辨位,他大喜道:“东南,掷枪!”

  掷枪手当机立断,他们将手中的短枪尽数往东南掷出。

  “啊……”惨叫声此起彼伏。

  关羽大吼道:“儿郎们,随我冲!”

  敌人在暗处,摸不清数量,搞不清状况,刘家军若想取胜,只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这样才有获胜的可能。

  关羽拖不起,时间等的越久,城外的敌军便会越聚越多。

  负责北门防守的却是孙策的江东军,黄盖等着腥红的眼睛,择人欲噬。

  好好的一场伏击战,竟然折损了百余名军卒,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江东军,列阵!”黄盖大吼一声,立到了军阵之前。

  “哗哗哗”,一阵甲衣响动声,江东军摆出了一字长蛇阵。

  天际,渐渐露出一丝晨曦,太阳即将升起。

  关羽找到了老对手黄盖,几十个回合下来,依旧是关羽大占上风。

  周泰不服,他本欲单挑关羽,可是,几番交手,他才意识到,仅靠他一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战胜关羽。

  于是,黄盖、周泰联手合斗关羽。

  刘备双剑挥舞,一炷香的功夫过去,已经有五名军卒死在了他的剑下。

  刚开始,江东军没有察觉到刘备地位的重要性。

  可是,当江东军流露出包围刘备的意图时,刘家军总是拼了命的拦阻!

  这一来二去的,就算是傻子也明白,当面之地是个大人物!

  浪花拍打在海岸上,总会溅起大片大片的水花,刘家军凶猛的攻势不断地冲击着江东军的阵势,每一波攻击都会给军阵带来不小的伤害。

  然而,无论刘家军如何凶悍,表情如何狰狞,江东军的大阵都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松动。

  在入军之始,有过厮杀经验的军卒便会向新卒传授厮杀经验,在他们口中,活命的唯一方法就是遵守军纪,成千上万人的混战当中,比拼的不是个人勇武,而是团队协作能力。

  任你武艺高超,若想活命,面对战场瞬息万变的险情时,也需要同伴的及时支援。

  刘家军冲势虽猛,可却都是散乱的攻击,没有形成针对性的阵势。

  反观江东军,他们层次分明,分工有序,无论是伤者还是死者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同伴替换掉。

  铁盾如墙,铁枪如林。

  刘备军中,最犀利的两个箭头已经完全被阻住了。

  关羽被周泰、黄盖拦住,难以寸进;刘备身前堆满了江东军,更是难动分毫。

  这时候,刘备越发怀念张飞。

  如果张飞在这里,他早就挥舞着丈八蛇矛冲了出去,又哪会等到现在?

  李贤,该死的李贤,如果不是李贤,刘备又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攻势不顺,刘备心情愈发低落起来。

  枞阳北门杀声震天,枞阳南门也热闹非凡。

  臧霸统领大队人马冲到瓮城之后并没有贸然发动袭击,他先将降卒裹挟到一边,然后静待“云梯”抵达。

  白日间,匠工营打造出五架云梯,一架攻城车,此时,终于派上了用场。

  厚重的牛皮蒙在攻城车上,开阳军的弓手躲在车后,他们弯弓搭箭,不停地向城中抛射箭雨。

  城上竖有火把,谁在女墙处露头,谁便是最好的活靶子。

  黄祖心急如焚,绝不能让开阳军冲到城下。

  瓮城没有护城河,只要开阳军豁出性命,肯定可以得偿所愿。

  “滚木石何在?”

  “黄将军,开阳军尚在几十步开外,这时候用滚木,只怕为时过早了”

  黄祖破口大骂:“你懂个屁?没看到吗?他们的云梯已经抬过来了!”

  

第437章 尾声

  

  春秋时期,匠工鼻祖鲁班制造了历史上第一架云梯。

  对于高不可攀的城墙来说,云梯是最佳的破坏者。

  正所谓墙高一尺,梯高一丈,有了云梯,攻城一方便有了直达墙头的捷径。

  东汉末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云梯发展的更加完善。有一种云梯底部带有木轮,可以推动行进,这种云梯又叫做云梯车。

  云梯车的前、左、右三个位置配有厚重的铁盾、锋利的抓钩以及修长的绳索,这几样工具可以确保攻城方有备无患,最大程度上增加成功攀越城墙的概率。

  此番,枞阳南门城下的云梯便带有木轮。

  昏昏暗暗的火光下,云梯车厚重的身影显得很是庞大。

  一、二、三、四、五,黄祖心中破口大骂,什么时候徐州军也有这等攻城利器了?

  “吱吱嘎嘎”,云梯车独有的木轮车仿佛催命的音符,听得黄祖精神高度紧张,他歇斯底里地咆哮起来:“快,投放滚木石!”

  “喏!”

  瓮城上的荆州军卒又惊又怕,他们手忙脚乱地将滚木投掷而下。

  “砰……”,滚木落地发出巨大的撞击声,百步开外都可以听得明白。

  臧霸嗤之以鼻,道:“这黄祖是吓破了胆,这时候就将滚木放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少储备”。

  如果说云梯车是攻城方的利刃,那么,滚木石便是守城方的杀手锏。

  城下的五架云梯车是匠工营内的五百军匠耗费一整日的功夫组装出来的。

  每一次大军出征,匠工营都会带上云梯车的各种配件,真正到了需要的时候,匠工只要将其组装,便可以上阵使用。

  一队又一队开阳军卒在云梯、攻城车的掩护下直往瓮城而来。

  瓮城的高度、厚度无法与外城相提并论,真要是让云梯车冲到城下,守城的难度无疑将大幅增加。

  “轰隆隆……”一根又一根滚木不要钱一般轰然落下。

  临近的开阳军心神一震,“快,放盾!”

  “虎、虎、虎!”开阳军卯足了力气,准备迎接滚木的洗礼,咚咚咚,一面面铁盾插入土中

  滚木来势凶猛,很快便冲到近前。

  狭路相逢,避无可避,唯有以力降力。

  滚木会奏效吗?

  黄祖瞪大了眼睛,他希望滚木可以击碎云梯车,那样的话,战局将向有利于荆州军的方向发展。

首节上一节369/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