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57节

  看模样,黄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黄祖的目的是什么?杀了孙策!

  “报,左、右两翼全都出现大股敌军,数量在五千左右”

  孙策脸色为之一变,嘴里道:“好,我知道了”。

  比起人多势众的荆州军,江东军的数量原本便不占上风。

  如果地势险要,荆州军无法发挥数量优势的话,江东军倒是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只可惜,事与愿违,枞阳城外恰好是一大片开阔地,足够大军完成排兵布阵。

  一万对两万,一旦人数多的一方完成三方夹击之势,很少有人能够撑得住。

  毫无疑问,留给江东军的时间不多了。

  是到了撤退的时候了,只是,如果沧口并未成功,那今日江东军岂不是白白牺牲了?

  以黄盖阴狠的性子,他不会轻易放过江东军,一定会紧追不舍!

  那样的话,江东军须得留下一部人马断后。

  此时此刻,孙策心情极差,无论是谁,都不想选择殿后的人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断后,意味着九死无生。

  如果孙策没受伤,以往这种断后的事情都是由他亲自来做的,可是,今日的一支箭伤到了孙策,最起码,三十日内是挽不得硬弓了。

  沧口的黄盖到底怎么样了?

  “主公,快看,那红光!”忽而,耳畔传来惊喜交加的声音,孙策闻言望去,西南方向,红彤彤的天空仿佛燃烧起来。

  没错,一定是沧口,一定是黄盖点燃了沧口。

  孙策大喜,他吼道:“让军卒吼起来,便说沧口粮秣已毁,他们没有吃的了”。

  无需孙策可以提醒,西南方向的异象早已经惊动了很多人。

  黄祖阴沉着脸,好不容易遇到了孙策的主力,只要加把劲,说不定连孙策都可以俘虏入手!

  只是,这时候沧口竟然出事了,这他娘的不是扫兴吗?

  难道说,孙策一直以来的目地便是沧口的粮秣?

  

第428章 陈到战关羽

  

  从荆州到庐江,最便捷的运输方式是水路,而作为江水河岸的沧口已经囤积了近万石粮秣,足够大军数月所需。【】

  毫无疑问,沧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负责沧口的守将王方,此人嗜酒成性,不过,防范意识颇强。

  黄祖任人唯亲,但却不是傻子,如果王方真的一无是处,他不会将其放到如此的重要的地方。

  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江东军对沧口流露出窥伺的态势,通过层出不穷的哨探,王方便可以第一时间获知详情。

  可是,这一次王方没有情报送来,沧口却燃起了火光,这说明什么?

  要么是王方出了意外,第一时间战死,所以没能有情报传出;要么就是进攻方采取了某种方式避过了王方!

  相对于第二种猜测,黄祖宁愿王方战死,却也不想面对突然冒出来的强大对手。

  “沧口粮秣已毁,徐州援军已至,黄祖大事去矣”,此起彼伏的呼声从江东军阵中传来。

  沧口方向的火光不似作为,粮仓应该真的出了问题。

  敌人到底是谁?是江东军?还是像江东军宣言的那样,是徐州的援军赶到了?

  荆州军人心躁动,他们在庐江顺风顺水,从未打过逆风仗。

  今日,陡然传来噩耗,军士顿时无心厮杀,连粮秣都被人烧了,这仗还怎么打?

  真他娘的可恨,黄祖破口大骂,他明明已经完成了布局,眼瞅着就要大功告成,可半途间竟然出了这档子事。

  不行,绝不能任由事态恶化,否则,必将功亏一篑。

  黄祖久经战阵,他知道,无论如何,军卒的这口气不能泄了,否则的话,别说剿灭江东军了,大军如何全身而退都是个问题。

  沧口的胜利给江东军增添了无数信心,江东军一反颓势,他们在各种军将的统领下发起了顽强的反击。

  黄祖咬牙齿“咯咯”作响,忽而,他灵机一动,嘴里道:“传令下去,便说沧口粮秣无事,不过是宵小使计恐吓的伎俩罢了,让军卒莫要轻信”。

  “喏!”

  “嗯,再告诉军卒,击溃江东军,人人有赏”

  “喏!”

  混乱的战场上,如何通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距离较近的话,还可以通过言语来传导、约束,可若是距离过远,只能通过令旗来传递军令。

  江东军目的明确,他吼叫的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试图通过沧口大胜的事迹来瓦解荆州军的战心,而黄祖虽然想出了破解之道,可是,如何让己方军卒相信却是一个问题。

  最前方,与江东军厮杀正酣的军卒,他们心中惶恐无比,可是,所处的位置让他们不得不玩命厮杀。

  前方是敌人,后方是密密麻麻的友军,无论前进还是后退,全都没有活动空间,除了厮杀,最前端的荆州军别无选择。

  不知道过了多久,饱含着俚语、方言的呼喝在战阵中传递开来。

  “沧口无事?江东军在撒谎?”

  无论消息真假,荆州军萎靡的士气都有所提升。

  荆州军需要一个谎言来麻痹自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坚持下去。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太多太多外在因素可以影响到战场走势。

  黄祖麾下军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稳住军心,而这时,战局陷入僵持之中。

  荆州军无心进取,他们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江东军虽有锐气,可一时片刻却也难以撼动荆州军的阵脚。

  如果孙策没有受伤,说不定江东军还能有所突破。

  毕竟,在战场上,孙策一人一枪便可抵得上千军万马。

  江东小霸王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的!

  现如今,箭头未除,箭伤未愈,孙策只能干着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适才没能一股作气击破荆军大阵,往后只怕就没有更好的机会了”

  “主公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全身而退,黄祖实力两倍于我,一旦其援军抵达,我方危矣!”

  孙策听罢深以为然,“荆军从三面攻来,我军若想退却,须得有人正面拖延,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

  战场上,次第而退需要极佳的配合。

  作为退却一方,在进攻一方攻势逼人的情况下,没有人敢撒腿狂奔。

  再快的腿也跑不过箭矢。

  无数惨痛的教训证明,只有丢车保帅,才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住实力。

  “主公,我愿领军殿后!”自动请缨的却是孙策的亲卫将领董袭。

  孙策深深地看了董袭一眼,脑中闪过诸多的念头,五年前,董袭便跟随他南征北战,讨伐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亲斩匪首,攻打庐江刘勋,立下赫赫战功。

  在黄盖、程普等人无法抽身的情况下,董袭确实是殿后的最佳人选。

  孙策没有多言,只是重重地拍了董袭一巴掌,嘴里道:“我等着与你一起吃酒!”

  董袭抱拳作揖:“必不负主公所托!”

  在真正的历史上,黄祖便是死在了董袭刀下。

  东吴十二将,没有一个是易与之辈!

  城中,刘备亲领援军奔袭而来。

  沧口火起的那一刹那,刘备在城头便看得很清楚。

  大军最为重要的辎重营地毁于一旦,就算荆州能够及时运来下一批粮秣,却也杯水车薪,难当大用。

  当务之急是击溃孙策大军主力,使其短时间内丧失战力,只有这样,荆州军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搜刮粮秣,而不必在乎江东军的滋扰。

  之前,刘备是一个爱惜声名的人,可是,自打接连败给李贤,又被其栽赃陷害,背负杀害孔融的恶名之后,刘备无法洗白自己,只能破罐子破摔。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做一次好事,可能没有人会记住你的好,可若是做一件坏事,很快便会有人将之公诸于众。

  如今,从青州到徐州,没有一处百姓念叨刘备的好,只要提起刘备,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

  长此以往,刘备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坏下去。

  做不成好人,那就做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刘备不但有文化,而且还熟读兵书,他一旦发狠,铁定有无数人倒霉遭殃。

  侥幸逃脱李贤的围追堵截,刘备率领残军投奔刘表,自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只要能够扩充实力,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讨伐孙策,不是易事,可黄祖却势如破竹,对此,刘备一直心有疑问,现如今,刘备的担心终于应验了,孙策果然另有所谋。

  如果可以选择,刘备不想派兵救援,他宁愿黄祖兵败身亡,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过兵权。

  只是,黄祖一死,带来的影响太大,刘备不确定自己能否承受住相应的压力。

  毕竟,黄祖树大根深,而刘备根基太浅。

  因而,再三思虑之后,刘备还是放弃了“坐山观虎斗”这个诱人的想法。

  世人只敬畏实力,只有强大的实力才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虽然顶了个刘皇叔的身份,可刘备相信,在真正的枭雄眼中,这个“皇叔”其实屁都不是。

  城内留有一千兵丁,足以应对突发状况了,除却关羽带走的人马,刘备将手中所有的力量都带出了城。

  这一战,干系甚大,不能有任何意外。

  行至半途,一个疑问浮上刘备心头“关羽如何了?”

  关羽对黄盖,一个攻势渐猛,一个守多攻少,长此以往,黄盖显然抵挡不住。

  是时候出手了!

  陈到、朱桓相视一笑,二人联袂杀出。

  关羽麾下俱是轻甲步卒,根本挡不住陈到、朱桓的二连杀。

  没多久,陈到便大吼一声,道:“喂,长胡子红脸的家伙,你的对手是我,来让我试试你的刀”。

  关羽看了陈到一眼,不发一言,眸中尽显不屑之情。

  黄盖显然是江东军主将,只要击杀了他,对大局极为有力,而陈到虽然勇猛,可他只有一人,有什么值得关羽关注的?

  他娘的,竟然被人无视了?

  但凡武艺高强之辈都有些心高气傲,陈到瞪大了眼睛,嘴里道:“红脸贼,莫非是怕了我?”

  关羽冷哼一声,“聒噪!”

  借助陈到插科打诨的功夫,黄盖好不容易缓了几口气。

  这时候,陈到终于赶来了,他一枪刺出,道:“黄将军退下吧,我来来会会这大胡子的红脸贼”。

首节上一节357/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