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10节

  昔日,为了得到这传国玉玺,袁术可是逼死了孙坚,如今,危急关头,袁术终于靠它鼓起了勇气,只可惜,这股勇气是用来逃命的。

  “轰隆隆”,袁术的大纛倾倒在地。

  有眼尖的青州军卒见状急忙大吼出声:“袁术逃了,袁术逃了”。

  紧要关头,袁术在亲卫的护送下落荒而逃,这极大地打击了袁军士气。

  主将都逃了,谁还愿拼死搏杀?

  为谁死?为谁战?

  即便有些负隅顽抗之徒,在这一刻也心灰意冷,放弃了抵抗。

  之前,李典、于禁的青州新卒追逐数百里,与刘备、袁术厮杀多次,然而,却始终未能大获全胜,所有的军卒心中都憋了口恶气。

  这一次,李贤亲率兵马抵达,甫一出击便打的袁术溃不成军,这让青州军卒大为振奋。

  “杀,杀,杀!”数万兵马似乎要将所有的抑郁宣泄而出。

  炎炎夏日,臧霸的开阳军、徐盛的神策军在海船上盘桓了一个多月,为的不就是平定袁术吗?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众人都觉得倍加珍惜。

  炽热的日头下,袁术大军兵败如山倒,溃卒裹挟兵潮狼奔犬突,很是混乱,青州军在各自军将的统领下紧追不舍。

  三万对一万,青州军以多胜少,轻易便掌控了战局。

  兵不刃血便大获全胜,李贤心情极佳,他在相梁的护卫下打马进入战场。

  这时候,青州兵马正忙着追剿残敌,不时有垂头丧气的降兵跪伏在地,弃械乞降。

  明盔亮甲,胯下一匹高头大马,李贤持剑在手,意气昂扬。

  四下里,青州军卒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使君,使君!”

  “万胜、万胜!”

  兴致到了极处,李贤不时向周围挥手致意。

  每一次挥手,都让青州军的欢呼声攀升到了极点。

  一开始只是几十人、数百人在呼喊,等到后来,却是数千人、几万人在大声欢呼。

  这股激越雄壮之气,无坚不摧,仿佛可以荡平一切忤逆!

  李贤咬的牙齿咯咯作响,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出身草莽,却从贵胄出身的项羽手中夺得天下。

  刘邦可以做到的事情,李贤一样可以做到!

  若不想重演五胡乱华之惨事,须得早日结束中原动乱的局势,也只有这样,在边塞民族接连崛起的时刻,中原王朝才有力气作出充分的准备。

  真正的历史上,三国之乱让中原元气大伤,即便晋朝取得了短暂统一,却终因为民力、财力消耗过大的缘故造成了短命王朝的出现,自此以后,南北朝交相登场,数千万汉人被屠戮的只剩下数百万人,这等惨况,可谓恒古未有。

  李贤熟读历史,心中有四大恨,一恨三国之乱,五胡乱华;二恨靖康之耻,女真为祸中原;三恨崖山一纵,中华骨气为之葬送;四恨鸦片战争,泱泱大国沦为砧板鱼肉。

  如今,李贤穿越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地位攀升不止,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既然老天爷让他来到这大争之世,那他李贤便要为大汉博出一个朗朗乾坤。

  王朝的兴替已经在所难免,军阀割据也已经是大势所趋。不过,李贤却想以以一己之力拧转乾坤,与天斗,为汉儿争夺那一线生机!

  

第393章 区区袁术不值一提

  

  袁术逃窜之后,青州军在战场上再也没遇到过像样的抵抗。

  十里之外,刘备大营早已经听到了这里的喊杀声,原本陶应、关羽点齐兵马,正要前来增援,可哨探的军卒却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突袭袁术的正是李贤的两万大军。

  “什么?李贤来了?”听闻此时,刘备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不容置信。

  天气如此炎热,江东地区又是梅雨季节,这时候行军赶路绝对是一件头痛至极的事情。

  难道李贤有妖术?若不然的话他的两万大军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

  “探马来报,李贤大军数日前便已经秘密登陆,只是我等一直被蒙在骨里罢了”

  刘备心跳的飞快,他双目怒瞪,咬牙切齿地叫道:“好一个李贤,真是好手段,袁术呢?袁术现在何处?”

  军校迟疑一声,片刻之后才回禀道:“据悉,袁术大纛已然倾倒,袁术本人不知去向”。

  “怎么会这样?袁术可是有一万兵马呀,就算李贤兵力占优,袁术也不可能败的这么快,就算是一万头猪,一头一头杀过去,这也得三五个时辰的功夫吧,可现在才过了多久,袁术竟然就逃了,他怎么就逃了!”说到最后,刘备已经咆哮出声。

  在李贤大军突至的情况下,无论是刘备还是蔡瑁、袁术,他们任何人都没有与李贤单独叫阵的实力,三方人马唯有密切合作,守望相助,这才能够共渡难关。

  然而,谁也想不到,三方人马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袁术竟然连半个时辰的时间都撑不住。

  袁术一败,刘备、蔡瑁只有避逃此处,否则的话,袁术的下场便是他们的结局!

  一万兵马说败也就败了,面对来势汹汹的青州军,刘备自恃没有抵抗之力,沉吟片刻之后,他只得吩咐道:“传令下去,速速赶至河岸,与蔡瑁合兵一处”。

  “喏!”

  “再去使人打探,青州军已经到了哪里,可有三将军的踪影”

  “喏!”

  关羽、张飞仿佛刘备的左臂右膀,关羽虽勇,然而,没了张飞,刘备总觉得万事不顺,因此,只要有机会他便会仔细打探张飞的消息,试图将其重新收拢帐下。

  只可惜,这一次,张飞压根就没有出现,刘备又要失望了。

  同一时间,蔡瑁也得到了袁术遇袭的消息。

  “快,吹号角,全军上船,不得有误”

  “喏!”

  击败孙策之后,蔡瑁的水军有了难得的空闲时间,不少人甚至私自下船,到岸上乘凉纳爽。

  蔡瑁是名副其实的水军统领,自然也要上岸享受。

  李贤大军抵达之前,各方人马相互对峙,那时候,蔡瑁这番坐山观虎斗倒是逍遥自在,然而,等到两万名青州军突然出现,杀的袁术落花流水的时候,蔡瑁才猛然间醒悟,他这边也不安全,陆地上更不安全。

  对于荆州水军来说,只有江面才是安全的,而且,水军只有到了船上才能确保战力!

  蔡瑁善妒、气量狭小,然而他在战事上却颇有造诣。

  袁术遇袭的消息传来,蔡瑁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全员登船,严阵以待。

  水军存在的意义便是保持机动性,捕获敌方的粮秣补给,在陆上动用水军与敌方一较长短,这是最蠢的办法。

  蔡瑁深深懂得扬长避短的道理,他相信,李贤手中并没有强劲的战船,否则的话,青州军一定会堵塞河道,堵截襄阳水师的逃生之路。

  大船泊在江面上,蔡瑁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贤没有水军,那么,在江东地界上,蔡瑁的荆州水军便没有任何天敌。

  只要抓住机会,蔡瑁相信自己可以给李贤带去沉重的打击。

  不过,荆州与李贤之间并无深仇大恨,若是突启战事,回转荆州之后会不会为刘表所不喜?

  这时候,甘宁投奔李贤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来,蔡瑁之所以对青州军戒备提防,也是因为李贤与江东孙氏间的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如果背后没有李贤撑腰,江东孙策一定不会这么早发动突袭。

  庐江等地纷纷改旗易帜,可孙策却缺乏相应的兵力坐镇,甚至连蔡瑁大兵压境之际,江东都缺乏足够的人手。

  由此可见,孙策反戈一击是形势所迫,而在蔡瑁看来,能够影响孙策决断的人,普天之下只有李贤一人!

  需要向李贤开战吗?

  蔡瑁在是战是和间犹疑不定,不过,刘备、孙策可不会给他太多反应的时间。

  两方兵马一敌一友都在往江边疾冲而来。

  李贤突袭袁术大营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其中,孙策是最为高兴的。

  “哈哈,李贤终于来了,袁术肯定支撑不了多久,诸位,随我一同前去,助李贤一臂之力”

  李贤援军尚未抵达之际,孙策在袁术、刘备、蔡瑁三路人马的威逼下一退再退,若不是听从周瑜所言,果断抛弃城池,集中兵力,只怕孙策早已经惶惶若丧家之犬了。

  黄盖也显得很是高兴:“主公,李贤也算来得及时,不枉我们与其相交一场”。

  孙策笑道:“这都是公瑾的功劳,若不是公瑾,李贤又怎么会这么快领军抵达?”

  周瑜摇了摇头,道:“如果不是李贤,我们也不会仓促起兵,他能及时抵达,为的也不只是我们,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眼下,我们在江东虽然占了不少地盘,可由于兵马不多的缘故,总是有些顾此失彼”。

  孙策倒是想的开,“公瑾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我与袁术、刘表之间早已经没了回旋的余地,早战一日与晚战一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没有准备好,袁术、蔡瑁同样没有准备好,如果能够通过此役巩固与李贤的关系,这买卖倒也划算的很”。

  韩当大笑:“不错,主公所言极是,李贤来也罢,不来也罢,咱们江东军都要上阵厮杀,至于袁术、蔡瑁之辈,土鸡瓦狗尔,咱们江东军何曾怕过他们?”

  一番话说的荡气十足,军帐内一片哄笑声。

  “韩当说的没错,这时候不是探本溯源的时候,咱们点齐兵马,早些赶赴沙场才是要紧事,否则的话,若是慢了手脚,全让李贤占了头筹,那咱们可就成了笑话”

  “主公所言极是!”

  有比较就难免会有竞争,这种关系即便在盟友间也是确实存在的。

  孙策一心要在李贤面前展现实力,却压根没想到,数十里开外的青州军已经大获全胜,战场上再无厮杀声。

  诺大的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兵马混杂在一起,袁术的降卒耷拉着脑袋,任由青州军推搡着驱赶作一处。

  李贤打马前行,大胜过后,青州军卒兴高采烈,他们呼朋唤友,很是快活,不少人开始盘算,自己可以获得多少犒赏。

  间或有三五名军卒押送着袁家将领从李贤身旁经过,对此,李贤并没有太多关注。

  袁术帐下并没有什么太过显赫的名将、谋士,一个纪灵已经是难得的大将了,李贤不记得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人。

  忽而,一名络腮胡子打扮的军将从李贤面前经过,他似乎猜到了李贤的身份,恶狠狠地啐了一口。

  押运军将的青州军卒见状大骇,急忙骂骂咧咧地殴打此人,其余人等急忙向李贤请罪。

  “不妨事,这厮张狂的很,嗯,不要打他了”,见惯了服服帖帖的降将,好不容易来了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物,李贤很是好奇。

  李贤明明是好心好意,可这降将却哼了一声,道:“虚情假意”。

  “狗贼!”青州军卒更是恼怒,他们没想到这降将竟然如此不识实务,早知如此,刚才就应该一刀把他砍了,也好过触怒李贤。

  李贤没有生气,到了他这个地位,已经很少为小事大动肝火了,“说我虚情假意,那我倒要问问你,不知去向的袁术又算什么?”

  那军将闻言一滞,须臾,方才嘴硬道:“若不是袁使君误判形势,让纪灵出营邀战,我军又怎会落到这般田地!”

  李贤大为讶异:“你这是不服?”

  “以多胜少,如何服气?”

  “你以为袁术固守军寨,我就奈何不得你们了吗”,李贤抛出一个反问,然而,话一出口,他又觉得自己的回答很没有必要。

  至于跟一个败军之将怄气吗?

  袁术已经败了,这是既成事实,无论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与其过多解释,倒不如一笑了之。

  想到这里,李贤再不多言,他打马离去。

  那军将愤愤不甘,道:“你以为这江东已经是你的江东了?痴心妄想,哈哈,笑话!”

  李贤置若罔闻,压根没有回应,这让降将很是失望。

  传言中,李贤不是最好纳言的人物吗?怎么这时候却如此冷漠?哎呀,早知如此,刚才就应该倒头便拜,早早地献上投名状!现在倒好,李贤走了,只怕再也找不到类似的机会了,降将懊恼不已。

首节上一节310/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