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303节

  桥瑁哼了一声,算是默认了扈从的说法。

  刘军小校额头冷汗淋漓,他只得陪着笑脸,嘴里道:“我家将军往日里对长史多有赞誉之言,今日若知你来,定会亲自出迎”。

  桥瑁冷着脸,并不作答。

  这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军中传来:“我道是谁,原来是元伟兄呀”。

  桥瑁眉头舒展,三十步开外的地方,一名长臂过膝,身材高大的男子正打马而来,正是刘备刘玄德。

  临来之前,桥瑁也摸不清刘备的想法,说穿了,他之所以毛遂自荐前来不过是畏于形势罢了,当时那种情况,倘若桥瑁不识趣,袁术定会将怒火发泄到他身上。至于刘备究竟作何打算,是拥兵自重,坐山观虎斗还是真有难处,桥瑁心中没谱。

  直到现在,见到刘备这番作态,桥瑁的一颗心才落到了实处。

  刘备亲自出迎,说明他还不想彻底与袁术闹僵,那么,这厮连番拒绝袁术相招,却是为什么呢?

  电光火石间,桥瑁念头千转,他哼了一声,不无嘲讽地说道:“不敢当你一个兄字,险些连大营都进不去,说出去只怕羞煞旁人”。

  刘备只是大笑,“元伟兄,此事却要怪我,来来来,玄德给你赔个不是”。

  说罢,刘备翻身下马,向桥瑁做了个揖。

  桥瑁大为触动,以刘备如今的实力,他能有这番态度以及着实不易。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刘备给足了面子,桥瑁自然不能装腔作势,他也跳下马背,虚扶了刘备一把,道:“好你个刘玄德,这是故意让我难堪呀”。

  刘备早就练就了腹黑笑颜的能耐,他打蛇随棍上,一把抓起桥瑁的手背,嘴里道:“全都是我的错,元伟兄胸襟非凡,自然不会与我计较,哈哈,来,随我入营”。

  桥瑁也不挣扎,任由刘备将其引入大帐。

  分宾主落座之后,桥瑁顾不得寒暄,单刀直入道:“玄德南下以来,袁使君待你如何?”

  “要兵给兵,要粮给粮,恩重如山”

  桥瑁变了脸色:“既然如此,袁使君唤你前去相助,为何你却三番两次推辞搪塞,难道刘玄德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的小人?”

  激将法一出,与桥瑁相对而坐的关羽当即变了脸色,赤红脸正要发作,此时,刘备却道:“元伟兄,你初临此地不知我难处,袁使君待我如何,我心中有数,若有机会自会竭力报答,只是,如今我确实分身乏术呀”。

  桥瑁摇头叹道:“你有什么难处?”

  刘备手往舆图上一指,道:“徐州军将李典、于禁统领万余兵马尾随而来,若不能挫其锐气,只怕后果难料呀”。

  桥瑁皱起眉头:“李典、于禁?不过是曹操降将罢了,真有如此称道之处?”

  讨伐徐州的时候,刘备的人马是作为开路先锋使用的,那时候,李典、于禁故意示敌以弱,诱敌深入,连败刘备两阵,若不是关羽战力无双,只怕刘备军马折损更大。

  世人只知道刘备败在了徐州,败在了李典、于禁的手下,却不知道具体的过程。

  当时遇袭之时,刘备已经努力做到了极处,只可惜,棋差一招,这才兵败垂成。

  徐州军将厉害在什么地方,作为受害者的刘备最有发言权。

  “元伟兄有所不知,这于禁、李典都是难得的将才,我与其周旋月旬,始终难占上风”

  桥瑁觉得难以置信:“我听说李典麾下俱是新卒,青州军的主力都在北方,徐州老卒数量极少,玄德,你也征战多年,难道还对付不了他们?”

  刘备苦笑起来:“元伟莫非以为我在扯谎不成?”

  桥瑁不置可否:“陶应纸上谈兵,败了也就败了,可刘玄德你却深谙战阵之道,除非李贤亲至,否则的话,你压根没有败退的理由”。

  “元伟兄高看我了,是真是假,你到后军看看伤兵便知道了”,说罢,刘备站起身来,作出一副引路的模样。

  桥瑁将信将疑,李典、于禁真的这么厉害?

  些许疑惑在见到伤兵之后便彻底消散了。

  刘备与陶应合兵之后足有万余人马,若是算上辅兵、民夫,数量在三万开外,然而,桥瑁见到的伤兵营却有一千多人的规模。

  两军对阵,若是一方兵马折损的比例在三成左右,那么折损的这一方便会面临崩溃的境地。

  桥瑁做梦也没想到刘备军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伤卒,以己度人,受伤的军卒都有这么多,战死沙场的军卒又有多少人?

  由此可见,刘备对徐州军的提防也不是没有道理了。

  然而,理解归理解,颇有主见的桥瑁却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他是来说服刘备出兵的。

  哪怕刘备兵马折损大半,只要他派兵去了合肥,那么桥瑁就算完成了任务,否则的话,袁术定会让桥瑁吃不了兜着走。

  秉承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桥瑁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嘴里道:“孙伯符,奸诈小人也,袁使君待其恩重如山,他却恩将仇报,这等无耻行径定会受到天下人唾弃”。

  刘备心中腹诽,孙氏与袁术之间的恩恩怨怨很是复杂,当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孙坚作战勇猛,其麾下兵马是唯一一支在正面战场上大胜董卓的军队,后来,酸枣联军土崩瓦解,孙坚孤掌难鸣,郁郁而返。

  不久之后孙坚奉袁术之命征讨荆州,刘备麾下黄祖一败再败,孙坚连胜数阵之后,在一次追击的过程中为黄祖部将暗箭射杀。

  一代将星陨亡之后,身为孙坚的顶头上司,袁术非但没有厚待其子侄,反而第一时间吞并了孙坚的地盘,将他积攒的钱粮据为己有。

  孙策忍辱偷生,好不容易才取得袁术的信赖,凭借昔日孙坚的影响力,孙策在江东实力快速膨胀,甚至连袁术都感到了威胁。

  在刘备看来,袁术与孙策之间早晚都会爆发冲突,究竟谁对不起谁,这却是扯不清楚的事情。

  不过,当着桥瑁的面,心中所想自然不能宣诸于口,于是,刘备斟酌说辞,嘴里道:“元伟兄此番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你又何必明知故问?使君三次传召,你都置若罔闻,九江郡内文武大员对你很是不满,这一次,我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喔?此言何解?”

  “使君应诺过,只要玄德出兵增援,前事种种一笔勾销”

  刘备叹了口气,“我若是不能出兵呢?”

  “只怕使君第一个对付的人就是你了”,桥瑁图穷匕见,****裸地威胁了起来。

  刘备陷入沉思之中,出兵援助,意味着麾下兵马极有可能两面受敌,可若是对袁术的要求置若罔闻,到头来,岂不是会搞臭自己的名声?

  李贤在青州已经将孔融之死赖到了刘备身上,这要是再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罪名,往后还有谁肯投奔刘备?

  东汉末年,声望大过天呀!

  权衡一番之后,刘备只得应允:“使君有难,我义不容辞,元伟等上一晚,明日与我大军一道开拨,奔赴合肥,如此可好?”

  成了!桥瑁大喜:“那自然是极好的,我就说嘛,刘玄德重情重义,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刘备干笑不言。

  桥瑁这家伙一开始对刘备晓之以情,等到后来发现感情牌打的没效果之后,又果断采取了恐吓的手段。

  别说,刘备这家伙真就吃这一套。

  成功达成目标,桥瑁心情极佳。

  只要袁、刘联手,区区孙策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酒过三巡之后,刘备忽然来了一句:“哎呀,我却是忘了,陶应麾下还有四千多兵马,我对他们并无统辖权呀”。

  桥瑁险些被憋出一口老血,刘备这家伙玩阴招!有话怎么不早说!

  “陶应现在何处?”

  “正在城中”

  “可否将其唤来一叙?”

  刘备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正要作答,又听桥瑁说道:“算了,还是免了吧,我亲自去见他”。

  毕竟是有求于人,自然要作出一定的姿态。

  当然了,如果真正较真起来,无论是刘备还是陶应,他们之所以能够坐拥数千兵马,这都是袁术默认纵容的后果。普天之下,除了袁术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对刘备、陶应如此的人了。

  从职务上讲,刘备与桥瑁之间互不同属,桥瑁想去哪里,刘备自然没有干涉的权力。

  拜别刘备之后,桥瑁径自入城去寻陶应。

  月旬未见,陶应的脸色更见清瘦了,看模样,连番败给李典、于禁,极大地打击了陶应的自信心。

  “二公子”

  “桥长史”

  陶应最落魄的时候,恰恰是桥瑁给了他最多的帮助,因而,此番桥瑁前来,陶应给足了礼数。

  寒暄过后,桥瑁直截了当地问道:“刘玄德打算回师合肥,与袁使君合兵一处,二公子做何感想?”

  “桥长史以为我该如何是好?”

  “我知道,二公子一心想夺回徐州,然而,李贤实力强大,若无袁使君相助,仅靠你一人之力,只怕绝无成功之可能”

  陶应羞怒交加,然而,冷静片刻之后他便明白,桥瑁说的是实话。

  根据细作所言,李贤在徐州颇得民心,便是地方豪族也很是满意。

  有强兵在手,有民心护佑,这样的李贤,岂是陶应能够击败的?

  想通之后,陶应生出一股强烈的挫败感:“长史何以教我?”

  “二公子难道忘了,你能有今日,靠的是谁?”

  “袁使君”

  “不错,袁使君可以帮你一次,自然可以帮你第二次,结个善缘,何乐而不为呢?”

  仔细一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陶应迟疑片刻,忽而咬牙切齿地说道:“也罢,先助使君灭杀孙策,等平了江东之乱,大军再北上徐州,讨伐李贤”。

  “如此甚好!”

  陶应这么上路子,桥瑁自然省了好大的力气。

  翌日一早,刘备、陶应各领本部兵马数千人往合肥而去。

  此时,李贤刚刚抵达下邳城。

  还未入城,城中的乡绅便组织了大批人手劳军。

  陶谦执掌徐州大权的时候,徐州兵马虽多,可却极少获胜,可现在呢,换了李贤做刺史,青州、徐州便从未败过一阵。

  对于战乱年代的民众来讲,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够过上长久的太平日子。

  轻徭役、薄税赋,这等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刺史,下邳百姓自然不想错过了。

  “使君,万胜!”

  “万胜,万胜!”

  官道两侧的百姓发出热烈的呼喊。

  李贤甘之如饴,忽而,一抹亮眼的红色在视野中一闪而过。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贤总觉得那道身影就是糜缳。

  在青州一待就是两个月的时间,糜缳肯定等急了……

  车队中,从未出过远门的孔黎好奇地掀开窗帘。

  五丈高的城墙,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这一些,比起都昌城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都昌城只是在李贤手中才有了发展的契机,在此之前,它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郡城罢了,然而,下邳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由谁掌权,第一时间便是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

  曹操大军压境,虽说在陶应的接应下破城而入,屠杀了数十万百姓,劫掠了无数财物,然而,下邳城的轮廓却是完成保留了下来。

  曹军没有纵火,这保留了城池大致的模样。

  孔黎瞪大了眼睛,好像不愿错过每一个细节。

  都昌城与下邳城,有诸多难以详述的不同点,不过,孔黎很快便发现了一个相似之处:城内城外,街面都是整洁的。

  真是难得,像这样一座人口数十万的大城,能够将街面清理的这么干净,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首节上一节303/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