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65节

  海航图?这孙策倒是狮子大开口,怪不得他厚礼相送,像这等机密要件,如果没有知根底的人相助,想必就算被哄了也只会蒙在骨里。

  不过,对于孙策这等猛人,陶应可不敢有半点哄骗之意。

  小霸王凶名在外,惹不起呀,陶应不想与其交怨,当下他斟酌一番,嘴里道:“伯符兄所图不小,可那海航图是李贤的宝贝,我离开徐州多日,不知道能否抄录一份”,说到这里,陶应故意停顿了一下,孙策麾下的说客却也不急,他知道陶应一定还有话没说完。

  陶应无奈,只得自顾自地说道:“不过既然伯符兄看得起我,我一定竭尽所能,至于成与不成,却不敢打包票了”。

  男子笑道:“不妨事,只要二公子愿意帮忙,我家主公便感激不尽了”。

  陶应松了口气,看样子,门外的那些礼物可以收入囊中了。

  果不其然,又聊了几句之后,男子告辞离去,留下了门外的钱货。

  陶应背身而立,对身旁的家丁说道:“请曹将军前来一会”。

  “喏!”

  与此同时,微山湖畔的铁矿开采也渐渐步入正轨。

  看到一个个精壮的汉子采用最原始的肩挑手抬的方式运送煤铁,李贤顿时心中一动,他想到一个较为便捷的方式,如果革新运输工具,效率肯定可以大幅提高。

  这时候,李贤创建的鸡公车已经在军中、矿场广为应用,节省了不少人力。

  只是,有的矿洞过于陡峭,鸡公车根本无法使用罢了。

  李贤毕竟是穿越客,后世里他见过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火车。

  火车是在轨道上跑动的,眼下,李贤自然造不出火车出来,也没有技术搞出铁轨,然而,这并不妨碍他采用木轨与滑轮绳索的方式。

  只有配合妥当,肯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说做就做,李贤当即绘出图纸,使人动手去做,他则站在旁边,指手划脚。

  滑轮倒是简单的很,绳索更是好办,唯一有些难度的便是木轨了。

  运送矿石,轨道要承受数百斤的重量,长此以往,对轨道的折损极大。

  这时候,最好的木头便是红木了,一时片刻,结实的红木没有寻到,李贤只能退而求其次,先造出木车。

  上口大,下口小,底下有四个木轮,这便是李贤设想中的木车。

  可是,这时候没有钢铁,作为轮轴的木材势必要承受巨大的力道,若是承受不住,来回置换,那又耗费极大。

  无奈之下,李贤只得群策群力,鼓动工匠开动脑筋,想出办法的人重重有赏。

  真正的发明创造离不开无数个试验,空想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动手将实物做出来才知道有没有效用,于是,匠工营的工匠们开始按照李贤的吩咐动手打造木车。

  

第336章 冬日巨响

  

  寻矿、采矿这都是一项技术活,在东汉时期,没有机械化设备,一切都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

  没有钻头,只能用榔头一点一点往下撬,没有照明的灯具,只能用火把来当光源,没有升降工具,采矿的青壮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攀爬手段进出。

  在铁矿洞中也就罢了,点燃火把倒是没有多少危险,可在煤矿洞中,贸然点火可能是要命的事情。

  牟平的矿铁冶炼已经步入正轨,李贤便让马雍快马前来帮手。

  随着微山湖畔的矿脉进一步拓展,一个刘才已经有些顾此失彼了。

  李贤的根基之地毕竟在青州,两个月前,跟随他前往徐州的一班人马都是武将,后来虽然多次抽调,可却也是杯水车薪,若不是招贤馆确实招揽了不少人才,这矿铁冶炼增产的事情说不定就要停滞了。

  这一日,李贤又来到了匠工营,以他后世的眼光来看,很多采矿工具都太过陈旧了,于是李贤便指手划脚,指挥匠工们改造起来。

  刚开始,匠工们还觉得不以为然,可当李贤的改造确实行之有效的时候,他们顿时肃然起敬。

  青州早有流言,说李使君是鲁班在世,脑中有无数的奇思妙想,原本徐州的匠工还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了,可亲眼见到之后,他们当即心服口服。

  前人耗费无数精力搞出来的东西,在李贤眼中往往不值一提,大有改进的必要,偏偏改进之后确实可以提高效率。

  别的不说,单是那滑轮、铁锨之类的小东西便可以节省一大半的人力。

  在匠工眼中,凭借其中一项制造之术便可以衣食无忧了,这可都是宝贝啊,可李贤脑子的东西仿佛无穷无尽一般,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一个驭军厮杀无一败阵的常胜将军,按理说应该是一个武夫罢了,可他对医术、匠工都颇有涉猎,莫非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物,要不然他怎么懂的这么多?

  曹豹离去之后,李贤在徐州的权势日渐稳固,每日闲暇下来他便会到匠工营串串门,权当是散心娱乐。

  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流出,李贤将青州的那一套照搬到了徐州。

  匠工营外围驻扎着两千兵马,无论什么人进出营地都需要出示腰牌,而平日下工之后,严禁匠工携带任何物品出营,一旦发现有人泄漏营中机密,李贤会施以重罚。

  当然了,若是匠工表现突出,超额完成既定的任务,那便可以得到足够的奖赏。

  东汉时期第一发明家马钧是从青州前往徐州支援的第一批匠工,他抵达之后,李贤与其相谈甚欢。

  忽而,“轰隆隆”外头传来一声巨响,接着,李贤察觉到大地狠狠地抖动了一番。

  地震?

  李贤一个激灵就要示警呼喊,后世里李贤地理学的很好,徐州、郯城都处在地震带上,难道好死不死的被自己遇见了?

  印象中不记得三国年间徐州经历过大地震呀!

  冷静,一定要冷静,这时候就算是装也一定要装出来!

  身为两州州牧,李贤觉得自己需要保持一些风度,所谓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嘛!

  要是堂堂州牧被一个巨响吓的屁滚尿流,只怕传扬出去一定会沦为他人的笑柄。

  “噔噔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主公小心!”相梁第一时间便带着亲卫护到了李贤身旁。

  李贤吁了口气,如果是地震一定会有余震,这点常识他还是有的,当下他摇了摇头,道:“不妨事”。

  说罢,李贤四下里张望了一番,匠工营所处的位置距离矿山还有三五里的路程,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几百步的范围内都是一片开阔地,就算真是地震,李贤也无需惶恐。

  只是,等了许久李贤都没有察觉到余震。

  不对呀,貌似不是地震,那是什么?

  匠工营内的匠工们已经炸开了锅,他们惊恐地大喊大叫,到处乱窜,毫无秩序可言,倒是李贤跟前的马钧不动声色,李贤暗赞,到底是第一发明家,这胆色着实过人。

  “相梁”

  “在”

  “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速速查探声响的来源”

  “喏!”

  “嗯,带上这个”,李贤拿起一个铁皮喇叭,递给了相梁。

  相梁意会,当下显得信心十足。

  既然不是地震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李贤第一时间恢复了镇定,这一次是真的镇定了,他知道,必须制止住匠工营的骚乱,如若不然,只怕匠工们会自己伤到自己,自相践踏这可不是开玩笑。

  相梁领命而去,他在李贤身旁留下四名护卫,无论在何时何地,保护李贤都是第一要务。

  “肃静!大惊小怪的像什么样子!我家使君尚在此处,你们怕个鸟!”

  “使君有令,大呼小叫,乱我军心者,军法处置!”

  说罢,相梁一脚踹翻了蹿到眼前的工匠,那人在地上瞪大了眼睛,惶恐无助。

  “呸!瞧你们这鸟样!”相梁啐了一口,他身旁的几十名亲卫有样学样,很快便用拳打脚踢的暴力手段让匠工营重新恢复了秩序。

  安静下来的工匠们面面相觑,他们瑟瑟发抖,宛若受惊的鹌鹑,有的人还在嘴里念叨“天公发怒了,天公发怒了”。

  李贤摇了摇头,匠工愚昧,遇到未知的事情便归诸于神佛。

  “大家别怕,不是天公发怒,究竟什么声响,一炷香之内必见分晓”

  李贤言之凿凿,而他本人又摆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听上去有些道理!

  工匠们仔细一想,州牧的命可是比他们值钱的多,连他都不害怕,大家还有什么可怕的?

  李贤的冷静很快就感染四周的工匠们,他们渐渐收敛了心神,开始琢磨究竟是什么事情。

  适才那一声巨响可是不亚于“晴天霹雳”呀,连大地都震了几震,就算是夏天的雷声也没有这般强烈,更何况,现在是冬日,根本不存在打雷的说法。

  既然不是从天而降,那巨响又从何而来。

  望着矿山附近腾起的烟雾,李贤忽然涌起一个不好的念头,他娘的,该不会是瓦斯爆炸吧?

  

第337章 矿难

  

  铁矿的伴生矿多半没有什么危险,除了自然坍塌之外不会造成致命危机,可煤矿中却有要命的气体瓦斯,真要是不慎爆炸,适才那声巨响倒也算是合情合理。

  瓦斯遇火即燃,究竟是不是瓦斯爆炸?

  后世里,煤矿透水、瓦斯泄漏爆炸的事故层出不穷,便是从未进过煤矿的李贤都曾听说过,本以为这种事情距离自己很遥远,没曾想,穿越后竟然真有遭遇这情况的时候。

  他娘的,好好的一番心情瞬间跌落谷底,李贤阴沉着脸。

  前几日,刘才还向李贤回禀过,说那黑色的煤矿已经深入底下三丈,需要凿洞挖掘,当时李贤没当回事儿,现在想来,八成是采矿的匠工们不晓得采煤的禁忌,这才引发了悲剧。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李贤心中焦虑不已,可当着匠工营数百名匠工的面,他还要假装成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相梁派出去打探情况的亲卫折返而回。

  “回禀使君,据矿山守卫来报,应该是煤矿所在的位置发出了巨响”

  “伤亡如何?”李贤铁青着脸。

  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爆炸的概念,火药更是无从提起,陡然见到这般威力巨响,矿工们全都吓呆了,便是外围负责守护的军卒都有些不知所措。

  那亲卫便是遇到逃窜的军卒,这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回使君,煤矿里的矿工、军卒全都跑了,不知道伤亡多少”

  李贤咬的牙齿咯咯作响:“铁矿如何,刘才何在?”

  幸好回返之前亲卫下过一番功夫,要不然的话这问题他还真的无从回答。

  “据说刘总管在铁矿内巡视,并未出现在煤矿,铁矿无事,刘总管也平安无事”

  李贤深吸了几口气,这时候还不是惩治军卒的时候,救人才是第一要务,“传我军令,速令于禁统领大军来援,封锁这里,同时告谕四方,不是天公发怒,只是煤矿爆炸,不会再有危险了”。

  “得令!”

  亲卫听的一愣一愣的,李贤说的头头是道,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至于什么爆炸的说法,亲卫更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既然李使君这么说,那便不会有错了。

  在众人心目中,李贤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刚才那么大的动静,想来在地下开采煤矿的青壮十有**是殉难了,这时候,李贤不禁有些自责,是他过于大意了,如果他提前关注一下,制定几条安全防范措施,又哪会出现这等情况。

  一名军卒拿着李贤的腰牌传令而去,剩下来的工匠们面面相觑,“使君,我等何去何从?”

  李贤板着脸,嘴里道:“这时候我估摸着大家也没有心思做工了,你们一定好奇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嗯,那便带上家伙,随我去吧”。

  马钧瞪大了眼睛,道:“带什么家伙?”

首节上一节26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