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44节

  刘备张了张嘴,最终叹了口气,道:“总归是大兄对不住你”。

  “好了,大兄莫再如此,只要大兄能够记住今日之耻,我张翼德今日所为便值得了”

  这番话说得很是露骨,可李贤却没有露出一丝恼意。

  越是如此,越是让人分外遐想。

  张飞的殷切目光犹在眼前,刘备咬牙颌首,道:“我记得了”。

  简雍暗暗摇头,张飞明明是一片好心,可到头来却做了件坏事,他让刘备记住今日之耻,这等于完全将刘备、李贤的矛盾挑明了。

  如果李贤豁出去,将大家一网打尽,曹豹又能把他怎么样?

  别忘了,李贤军力占优,就算是曹豹,也不敢过分得罪他。

  这世道,谁的拳头大,谁的话才是王法。

  张飞、刘备兄弟情深,李贤却嗤之以鼻。

  等了片刻,确认二人没有其他的话之后,李贤便说道:“好了,张三将军在我这里只是做一个凭证,我绝不会亏待他,这不是生离死别,二位不必如此”。

  张飞冷哼一声,并不多言,刘备也难以应答。

  “怎么,莫非刘使君改变主意,不想找寻真凶以证清白了?”

  刘备脸色一变,嘴里道:“那里还有我的数千名军卒,我想带他们一起走”。

  李贤连连挥手:“可以,只要他们愿意跟你走,我一定不会横加阻拦”。

  刘备松了口气,在他想来,只要李贤不做恶人,他麾下的军卒肯定愿意跟他走。

  不过,简雍却没有这么乐观。

  李贤有这么好心?

  从突然出现的于禁、臧霸,到后来的连环计策,李贤摆明了要搞死刘备。

  事有反常即为妖,按理说,李贤绝不会大发慈悲!

  果不其然,等到刘备兴冲冲来到自家兵马之前,告知众人可以随他离去的消息之后。

  想象中一呼百应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最令刘备感到难堪的是,军卒冷场了。

  过了许久,十多名忠于刘备的老卒大步来到刘备身前,他们骂骂咧咧的,嘴里道:“一帮贪生怕死的懦夫,李贤给你们一点甜头你们就背主求荣,实在令人作呕”。

  执意留下,打算改旗易帜的刘家军不屑一顾,道:“这时候放什么大屁?老子南征北战的时候你这杀才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了!”

  “就是,咱们跟着刘玄德四处流窜,到头来赚到了什么?他娘的,老子已经有大半年没摸到女人了,这还是人过的日子吗?”

  “对,你们要跟刘玄德,尽管自便,老子是不奉陪了!”

  ……

  诸如此类的话此起彼伏,刘备涨红了脸,他没想到自己在军卒心中竟然如此不堪。

  这时候,张飞留下来做人质的消息早已经在军中传遍了。

  相对于运筹帷幄的刘备来讲,每战争先、身先士卒的张飞更得人心,他虽然会打骂军卒,却作战勇猛,从不退却。

  如今,刘备连自家兄弟都保不住,大家跟着他还能有什么奔头?

  刘备兴冲冲而来,扫兴而去。

  明明是一件好事,却演变成了一场闹剧。

  青州兵的包围圈中依旧有三千多名刘家军,可最后愿意跟随刘备离开的人马只有三百多人。

  看到这一幕,刘备眼角急跳,却什么也没有多说。

  简雍知道,今日这般打击对刘备来说太过沉重。

  众叛亲离不过如是,倘若刘备能够缓过来挺住,那自然皆大欢喜,可如果刘备挺不过来,自暴自弃呢?

  谁也不知道刘备的心理承受的底线在哪里。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刘备终归是离开了。

  在曹豹的陪同下,李贤与其一道进入下邳城。

  不过,在没有人主意到的地方,臧霸统领一支兵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进入下邳之后,李贤先去了刺史府。

  陶谦在病榻上强打起精神,劝慰了几句,大意是让李贤执掌徐州大权,以后好生对待徐州的百姓之类的话。

  李贤谦辞了一番,嘴里道:“承蒙兄长厚爱,将徐州大事托付给我,可我才微学浅,年岁尚幼,只怕不能服众呀”。

  陶谦咳嗽几声,嘴里道:“维中不必谦逊,你多次出手相援,百姓们记得你的恩德,只要你像对待青州百姓那般对待他们,徐州百姓一定会拥护你,爱戴你”。

  “我听说陶使君长子陶商忠厚大方,可为大事,使君何不将徐州托付与他?”

  陶谦摇了摇头,断断续续地说道:“陶商为人过于方正,不懂得圆滑之道,他若是做了州牧,只会得罪人,日后只怕难以善终”。

  “二公子陶应如何?”

  “陶应更为不堪,不学无术,偏偏又好高骛远早晚要惹出祸端!”

  “使君三思”

  “我意已决,既然维中你来了,明日我便公诸于众,将刺史之位让贤于你”

  李贤心跳的极快,他强忍住喜色,嘴里还是谦逊起来,“请使君以百姓为重”。

  “就是以百姓为重我才让贤与你!男儿大丈夫,何必惺惺作态,我且问你,这徐州你敢接吗?”

  陶谦竟然用上了激将法,李贤大为意外,不过他还是颌首应道:“有何不敢!”

  “好,这才是我中意的李贤李维中,如此这般,就算曹孟德卷土重来,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使君吉人天相,绝不会有事的”

  “我听说你在城外将刘备放走了?”

  “不错”

  “打蛇不死反被其害,刘备此人心思深沉,你要多加小心”

  李贤颇为意外,他没想到陶谦竟然还有这般远见,他自然不好直说,说自己已经有了后手,那样的话就显得自己太卑劣了。

  有些手段隐藏在阴暗下可以,一旦拿出来,只会惹人嗤笑。

  “多谢使君提醒,我一定会多加小心”

  陶谦苦笑一声,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了徐州大计,你可以速速派人出兵,将刘备斩草除根”。

  李贤迟疑一番,并不作答,他不知道这不是陶谦故意在考验他。

  无论什么时候,食言而肥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李贤当着众人的面,已经答应放过刘备一条生路,如果他再下手杀人,以后还会有谁相信他?

  “没了张飞,又没有兵马在手,刘备翻不起什么大浪!”李贤只能这么说。

  陶谦叹了口气,道:“希望如此吧,我知道我那逆子陶应多次得罪与你,我只希望你看在我的薄面上能够饶他一条性命”。

  李贤颌首:“陶应年少无知,我不会与他一般见识”。

  陶谦很是欣慰:“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知道你不会骗我的”。

  在李贤看来,陶应压根就威胁不到他,换句话说,如果陶应已经威胁到了李贤的地位,他绝对会痛下杀手,不在乎什么承诺!

  说了这么多话,陶谦早已经很累了,可他明白自己时日无多,有些话今日不说的话,往后再想说就很难了。

  “南方的袁公路虎视眈眈,李使君可有破解之道?”

  李贤不屑一顾:“袁公路,家犬而已,扬州之地虽然丰腴,可却不产骑军,我若是大军出征,一年即可平定!”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陶谦会认为他在胡吹大气,可李贤这么说,陶谦却深以为然。

  能够击败曹军,击杀夏侯渊的青州军岂是等闲货色?

  于禁、李典两千兵马便能逼退袁术,如果换成李贤,自然更是凶猛。

  再者,听说于禁、李典都是李贤从曹操手中俘获的军将,败军之将尚且如此,那太史慈等人又会厉害到什么程度?

  “曹操与吕布两军对峙,李使君以为谁可以笑到最后?”

  “曹操”

  “这是为何?”

  “吕布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长久,曹操虽然连败两场,然而却有民心士气,此消彼长,吕布必败”

  陶谦叹了口气,他说道:“曹操一旦平定兖州之乱,一定会腾出手来对付你,到时候,袁术、袁绍、曹操联手,青、徐之地可以抵挡得住吗?”

  李贤志得意满地笑了起来:“使君宽心,我不会坐以待毙的”。

  “那便好”

  

第321章 不甘心的曹操

  

  陶谦是徐州之主,得到他的首肯许可,李贤接任徐州刺史的事情十拿九稳。()

  古语有云,名正则言顺,天下间,实力强过李贤的军阀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可偏偏这等退位让贤的好事落到了李贤的头上。

  世人都以为这是偶然,只有李贤明白,这是必然,因为从几年前,李贤就开始着手布局徐州的相应事宜了,后来曹操两次入侵、袁术多次北上,正好给了李贤展示肌肉的机会。

  陶谦将大权移交给李贤,不过是顺应时事罢了,若是他执迷不悟,李贤早已经下定决心,等到时机妥当,他会亲领大军武力征讨。

  徐州早已经被李贤视若禁脔,北海国虽然富庶,可土地贫瘠、人丁稀少,不足以成就天下霸业,可徐州就不同了,一旦彻底站稳脚跟,李贤的实力足可突飞猛进。

  这就好比曹操得兖州、袁绍得冀州,对李贤来说,徐州的地位甚至过之而无不及。

  青州、徐州,李贤势在必得,谁要是试图阻拦,李贤便会痛下狠手。

  曹操入侵的时候,徐州兵力过散的弊端就暴露出来,若是李贤麾下主力南征,徐州绝难抵挡。

  徐州境内的舆图地理地貌,李贤早已经有了详尽的摹本,一旦大战开启,青州兵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在徐州最要害的位置。

  长久以来,臧霸、曹豹各自为战,徐州军将难以拧成一股绳,而且缺乏靠谱的名将统领,这与生机勃勃、战斗力十足的北海军大不相同。

  战场上,同样数量的兵卒相对,青州兵完胜徐州兵。

  青州兵的训练、武器装备都远远地超过了徐州兵马。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徐州兵源不行,陶谦的丹阳精兵便是难得的步卒精锐。

  徐州军力贫弱,只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刺史来凝聚各方力量。

  陶谦与孔融相差不大,他们对于军事都不太擅长,不过,陶谦知道军力的重要性,只是碍于各级势力倾轧,完全被束缚住了手脚,这才不能放手施为。

  在陶谦手中,徐州早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苟延残喘,一身的暮气。

  改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此番,李贤收服了臧霸,实有军卒两万人,对外却诈称五万大军,这未尝不是一种心理威慑。

  面对陶谦的时候,李贤表现的礼让谦躬,然而,这并代表李贤软弱可欺。

首节上一节244/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