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41节

  话虽如此,然而,刘备麾下兵马却绕开了青州兵的狙击,呈扇形包围而来。

  “主公,速退,再不退就来不及了”,这是护卫头领在向李贤谏言。

  李贤犹豫不决。

  陈登也适时出言:“李使君,暂避锋芒吧,等到大军抵达之后再谈其他”。

  “李使君莫要因为我的缘故陷入危险境地,若如不然,只怕我寝食难安,还请随我入城吧!”这是陶商在自责。

  原本李贤还想留在原地鼓舞士气,现在看来,如果再固执下去,很可能被刘备瓮中捉鳖,那样的情况,李贤也不想看到。

  “好吧,我且在城外等待于禁”

  李贤退却之后,留在外围的五百名骑卒也渐渐脱离战阵,只有城门口的骑卒陷入重围之中,难以脱身。

  眼瞅着自家兵马竭力死战,自己却无能为力,李贤很是自责,早知如此,就应该听信臧霸之言,将大军带至此处。

  现在倒好,刘备舍命一击,顿时让李贤进退维谷。

  就此退去?难道彻底抛弃那五百骑卒的性命?

  上前厮杀?训练这千余骑卒,赵云可是花费了不少力气,如果这一战折损过半,日后补充起来肯定也要大费周章。

  于禁何时才能赶到?

  从小沛到下邳,起码要一个时辰才能抵达。

  一个时辰,只怕骑卒坚持不了那么久!

  李贤心头黯然,他知道长久以来的顺风顺水让他滋生了骄傲自满的心理,却浑然没想到刘备会孤注一掷。

  于禁、臧霸,不知你们何时才能抵达!

  这时候,李贤分外想念臧霸,他只希望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能够早一点抵达,这样的话,陷入重围之中的骑卒才能够少折损一些。

  “呜呜呜”,忽而,一阵急促有节奏的号角声响起。

  李贤环顾四周,仔细聆听,声音好像是从身后传来的。

  是谁的号角?

  “李使君,臧霸来也!”

  视野尽头,一员大将打马如飞,往此处疾冲而来,在其身后,是黑压压的军卒。

  臧霸来了,竟然来的这么快!李贤大喜过往。

  李贤不允许臧霸尾行而来,臧霸却扛令不遵,一直守候在十里开外,所以才来的这么及时。

  “啊哈哈,臧霸,快快救出城门口的骑军!”

  这时候顾不得计较其中的涵义,只要臧霸能够救出骑军,那便是大功一件。

  “好嘞,使君你就瞧好吧!”

  在陶商兄弟二人目瞪口呆的目光中,臧霸径自杀入混战之中。

  一柄大环刀上下翻飞,所过之处宛若无人之境。

  无论是陶应私兵还是刘家军全都死伤惨重。

  张飞见猎心喜,急忙上前与其厮杀。

  甫一交手,两人便是难分伯仲的情况。

  刘备刚刚松了一口气,又一伙兵马奔袭而来。

  隔着老远,一杆硕大的“乐”字大旗便迎风招展,

  李贤大喜过望,于禁也来了。

  陶应吸了口冷气,他感觉自己好像捅了一个马蜂窝,之前惹祸的时候只觉得酣快淋漓,现在,他终于感觉到了恐惧的滋味。

  连臧霸都投靠了李贤!

  李贤麾下真的有两万兵马。

  两万兵马大军压境,即便陶应身手有再多的大族支持,那又能如何?

  绝对的军力威胁下,没有人敢大言不惭。

  

第317章 刘备的抉择

  

  世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大喜之后的大悲,刚开始,臧霸率军抵达的时候,刘备便觉得大事不妙,不过,那时的他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因为单从场面上看,刘家军与臧霸的兵马数量相仿,而李贤的精锐骑卒正被团团围住,只要再有一炷香的时间,刘家军便可以将其彻底剿杀掉。()

  若能灭掉五百骑卒,刘家军挟大胜之势,绝对可以占尽优势,然而,于禁的到来却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仿佛催命的音符。

  无论是刘家军还是陶应的私军,在青州兵主力抵达之际,他们的表现并无不同,胆怯,畏惧,恐慌。

  相反,听到青州军不间断的号角声,赵云麾下骑卒士气大振,又来了一支援军。

  三支兵马合作一处,谁能挡得住?

  有人欢喜有人愁,面对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青州兵,刘备麾下兵马全无战心。

  打是打不过的,须得找个合适的机会夺路而逃!

  “杀!”经过一日休整,青州军一扫颓态,他们在各自军将的统领下昂首阔步,疾冲而来。

  一万三千名军卒,加上臧霸的五千兵马,这就是一万八千人,他们后发制人,呈弧形包抄而来。

  “来的这么快,李贤一定是倾巢而至了”,刘备、陶应面色如土,谁也没想到战局竟然演变成这个模样。

  一炷香之前,刘备兵力占优,打的李贤狼狈退却,然而,一炷香之后,局势逆转,李贤竟然成了生杀予夺的掌控者。

  坚持毫无意义,刘备只犹豫了片刻,便大吼出声:“云长、翼德,速速退军!”

  “叮叮叮”,刘备身旁的传令小校急忙鸣金收兵,也有人快马奔驰,将军令传递到厮杀的最前线。

  厮杀正酣的时候,军将、士卒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赵云训练出的数百名骑卒,哪怕陷入重围之中,他们依旧板着脸,竭力拼杀,因为他们相信,赵统领不会放弃他们,刺史李贤也不会放弃他们!

  现在,臧霸、于禁果然带来了援军,青州兵占尽优势,到了这个时候,骑卒就更有搏杀的必要了。

  “莫走了刘备!”

  “杀!”

  青州最重军功,若想一鸣惊人,平步青云,须得有靠得住脚的战功。

  在大军压境之际,刘备兵马毫无战心,无疑成了最佳的“头颅提供者”。

  关羽对赵云、张飞对臧霸,双方大将拼得火气十足。

  四名军将的武艺都在伯仲之间,他们短时间之内要想拿下对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原本张飞狞笑着,还打算将臧霸刺杀于马下,然而,几十个回合下来,李贤的兵马竟然接连而至。

  片刻间,刘家军便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青州大声聒噪着,要活捉刘备。

  “贼子可恨!”张飞面相粗犷,可却粗中有细,他知道,绝不能恋战,若不然,待会儿自家兵马只怕要陷入绝境。

  “叮叮叮”,好在若有若无的鸣金声响彻在战场上空。

  刘家军卒听罢之后大喜过望,终于可以离开了战场了。

  张飞也松了一口气,刘备积攒出这一支兵马很是不易,倘若折损过多,日后再想补充起来,只怕就很难了。

  于禁的大旗还在几十步开外,与刘家军相比,青州兵军力大占上风,刘家军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在这时候,最佳的选择就是退避三舍。

  否则,一旦于禁大军逼近,合拢了包围圈,那时候再想突围而出,只怕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兵器交戈声、绝望的呐喊声不绝于耳。

  饶是关羽、张飞见惯了生离死别的场面,在这一刻也不禁勃然变色。

  死去的军卒多数都是刘家军,他们的口音带着浓郁的平原郡特色,与北海国的军卒截然不同。

  五十步、三十步、二十步,距离越来越近,刘备心急如焚,退兵的军令已经下达了很久,可刘家军却只撤出来一小部分。

  多数兵马连同关羽、张飞一道,都陷在了军阵之中,短时间之内很难撤出来。

  这可如何是好?于禁的兵马绝不会坐等刘备退军的。

  二十步的距离转瞬及至,留给刘备的时间不多了。

  “大兄,速退!”

  “我等为大兄断后!”

  关羽、张飞接连表态,愿意牵制住敌方大将,为刘备的逃生争取机会。

  其实,换句话说,以关、张二人的实力,除非他们使出玩命的手段,如若不然,绝难从赵云、臧霸手中安然退却。

  赵云与关羽早就是老对手了,他们对彼此的套路招数很是熟悉,而张飞与臧霸却是第一次遭遇,两员猛将走的都是“急、狠”的路线,甫一碰面便是针尖对麦芒,

  张飞的脑中从来没有认输这个观点,而臧霸却也明白,自己的对手在刘备军中地位重要,如果将其留下,一定可以做为投名状,进献给李贤。

  从开阳到小沛,一路行来,臧霸虽然软硬皆施,为青州军筹备了不少军粮,然而,真正拿得出手的战绩却没有一个。

  此番,好不容易在下邳城外遇到了张飞这个对手,臧霸哪里肯轻易放过?

  张飞惦记刘备的安危,一身武艺只发挥出七八成,他瞥见刘备打马而立,没有半点逃脱的意思,当下急得上火:“大兄速退,莫让我们为你分心!”

  是战,还是逃?

  刘备面临着抉择,电光火石间,于禁的青州兵已经冲到了十步开外的地方。

  战,意味着要置之死地,与关羽、张飞并肩而战,至于能否生还,那就要看天意了;逃,抛弃关、张二人,意味着结义的兄弟情只是**裸的利益关系,即便关羽、张飞全身而退,日后刘、关、张三人之间也肯定会生出隔阂。

  紧要关头,刘备作出了决断。

  “我乃刘备刘玄德,儿郎们,随我杀贼!”刘备大吼出声,他率领亲卫往关羽的方向疾冲而去,半途间,他又叫道:“云长、翼德莫要多言,我们三兄弟同生共死,今日有难,为兄绝不苟活!”

  

第318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秋意渐凉,下邳城外的喊杀声愈演愈烈。【】

  李贤没想到刘备竟然留了下来,于禁之所以围三阙一,就是想让刘备兵马落荒而逃。

  只要军卒没有死战的决心,大获全胜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谋划好的一切却因为刘备的原因出现了变故。

  将为兵之胆,刘备放弃逃脱的机会,大呼求战,当即挽回了摇摇欲坠的士气。

  不少军卒萌生了死战的心思,主将尚且不畏死,小小军卒又有什么可怕的?

  抬眼望去,关羽、张飞都在与敌酣战,这时候,谁想借机开溜,只会为人唾骂。

  慨然赴死者在任何时候都会有,懦弱胆小者也从来不会或缺。

首节上一节241/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