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38节

  李贤毕竟是从青州而来,对下邳的局势两眼一抹黑,而陈登离开徐州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他也不清楚下邳城有没有异动。

  两万兵马出现在小沛城外,倒是把守军吓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城墙上的军尉眼尖,看到了硕大的“青州刺史李”的字样,这才没有闹出乌龙。

  “李使君来了,速速通知于将军”

  “军尉,城门不开吗?”

  城门尉略一迟疑,不敢决断,他咬牙说道:“算了,城门还是等到于将军过来之后再开吧”。

  “那城下的李使君怎么办?”

  话音刚落,李贤已经派人表明了身份,并且要求入城与于禁相会。

  射程之外,李贤的面容隐约可见,城门尉不敢怠慢,他急忙解释起来:“使君稍等片刻,我家将军正在校场练兵,我已经派人前去通禀了,用不了多久即可回来”。

  李贤微微颌首,这时,有青州军校指着城门说道:“使君至此,为何不开城门?”

  城门尉尴尬起来:“使君莫恼,于将军有令,这是非常时期,没有他的命令,小沛城严禁任何人出入”。

  青州军校怒气冲天,刚要出言反驳,却被李贤止住了,“他们能够尽忠职守,这也是好事,吩咐下去,大军安营扎寨,今日就在小沛休整一番”。

  “喏!”军校领命而去。

  下邳可是大城,李贤麾下青州兵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经又累又疲,他们的盔甲上沾满了灰尘,险些看不出光泽,如此军卒,自然不能让人心生畏惧。

  李贤是来掌权的,他是奔着刺史这个目标来的,麾下兵马必须好生休整一番,不然的话,如何才能将青州兵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下邳城的百姓看?

  进入下邳的时候,青州兵必须震慑住所有的乡民!

  兵为将之胆,其实也是乡民百姓心中的守护者,只有自家兵马强大了,才能抵御外敌入侵,杜绝流寇祸乱。

  小沛是下邳的卫城,外地若想攻破下邳,必须先取小沛,如若不然,一定会腹背受敌,粮道堪忧。

  上一次,曹操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攻下了小沛,为了平复心头恶气,他命人屠尽了全城百姓。

  这一次,于禁驻守之后,小沛城内依旧没有乡民百姓,全都是清一色的青州兵。

  也只是因为如此,于禁下达严禁出入的命令才不会滋扰到寻常百姓。

  同样的情况,如果换到下邳,一定会引来很多人不满。

  下邳是徐州郡城所在,来往的客商极多,而百姓们忙着收割米粟,也是心急火燎。

  谁敢在这种紧要关头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一定会受万人指责。

  李贤围着小沛转了一圈,上一次曹军攻打的痕迹依旧存在着,饶是于禁已经派人修缮了一番,可伤痕累累的沛城却不是三五个人能够完工的。

  幽深的护城河已经被清理了出来,宽达两丈的河面足以挡住绝大多数的兵马。

  李贤不禁思考起来,如果他与小沛是敌对关系,不知道需要多少兵马才能攻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轰隆隆”沉重的城门终于打开了。

  在城门最前端,一个身材瘦削,面容坚毅的军将走在最前方。

  “于禁见过李使君,不知使君来的这么快,下官未能远迎,还请使君莫怪”

  李贤搀起于禁,笑道:“不怪你,倒是你日夜操劳,要多注意调养,不要累垮了身子”。

  于禁很是感动,他抱拳谢恩:“多谢使君挂念,来,来,来,还请城内详谈”。

  李贤却之不恭。

  将各自兵马留在城外之后,李贤只带了三百护卫,而赵云没有入城,臧霸也带了三五十人。

  三百五十多人的力量,按照常理来讲,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突发状况。

  只是不知道,下邳城内究竟有没有发生事情。

  是一切正常,还是大变即将发生?

  入城之后,李贤坐在了主位上,其他人各自落座。

  “刚才我一路行来,看见城内很是清冷,这城池该不会只有你们一支兵马吧?”

  于禁颌首说道“使君明察秋毫,这小沛城内没有一个乡民、商贾,只有我这五千人马”

  “这是为何?”

  “曹操屠城之后,一直没有乡民愿意回来,陶谦便将此城当作军镇交给了我们”

  “喔,原来是这个缘故,嗯,这些日子,下邳如何?”

  于禁看了陈登一眼,李贤笑道:“不妨事,元龙先生是自己人”。

  没了后顾之忧,于禁又低声说道:“我听说陶谦次子陶应勾结刘备等人,已经打算强行入城了”。

  李贤很是好奇,“怎么?连陶应都入不了城?”

  “不错,陶使君有令,卫卒严进宽出,每日施行宵禁”

  “陶使君还好吧?”

  “我重金收买了为其诊治的先生,那先生告诉我,陶使君活不过十日”

  李贤吸了口冷气,幸亏他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要不然岂不是耽误了大事?

  

第315章 猖狂的陶二公子

  

  秋风萧瑟,吹的树叶哗哗作响,间或有股股冷风拍打着窗棂,像是调皮的孩童在玩耍。

  盘膝坐在皮褥上,看着白茫茫的纸窗,李贤思绪万千,只要陶谦一日不死,这徐州便是他说了算。

  至于陶应,这家伙一直顶着个纨绔子弟的名头,即便背后有大族支持,也很难窜班夺权。

  不过,后世里毛委员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陶应再怎么混蛋,他也是陶谦的儿子,在讲究子承父业的时代里,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想到这里,李贤问道:“陶应麾下有多少人马?”

  于禁早有准备,“陶应自己有三百多私兵,据说他丈人也提供了千余人马,算上刘备的五千人,这就是六千多人”。

  “徐州百姓对陶应的感观如何?”

  “差的很,陶应在民间的声望还不如他的兄长陶商”

  “看来我得早些入城了,省的夜长梦多”

  于禁深以为然:“需要我一同出兵吗?”

  李贤摇了摇头,“不需要,我这次是应邀而来,可不是来打仗的,这次入城,我就带上赵子龙的一千骑卒吧,其余的人马暂且驻在小沛城外”。

  陈登觉得李贤思虑周全,是成大事者就得有异于常人的心胸。

  这一次,李贤有陈氏、糜氏相助,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人也觉得不置可否,赵云的骑卒虽然数量不多,但战力超强,只要他们愿意,足以应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退一步讲,就算赵云麾下骑卒打不过未知的敌人,他们也可以确保李贤的安危,唯有臧霸神情不爽,这一次他带了五千兵马,原本想立些功勋,可现在来看,这五千人可能压根排不上用场,“使君,刘备阴险、陶应胆大妄为,如果没有大军护送,只怕他们会铤而走险”。

  李贤笑道:“不妨事,有骑卒在,没有人可以伤到我”。

  臧霸依旧不曾放弃,“大军可否驻扎在下邳城外十里的地方?这样的话,一旦事情有变,也可以及时作出反应”。

  李贤摇头拒绝道:“不可,大军便留在小沛城外,等我命令便是”。

  “喏”,臧霸见李贤下定决心,也就不再嗦了。

  不过,经过这件事情,臧霸觉得李贤有些太过大意了。

  换句话说,如果臧霸处在陶应的位置上,他一定会铤而走险,截杀李贤,如果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就算失败了,李贤又能把他怎么样?

  陶应是陶谦的儿子,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李贤想的更为周全,而臧霸却更是狠辣。

  小沛城内有足够的粮秣,大军饱食一顿之后,当即恢复了不少力气。

  翌日一早,李贤与赵云一道离开了小沛,而臧霸也率领人马偷偷离开了驻地。

  李贤行了约莫有二十里远的地方,探马忽然来报,说陶应的兵马正堵在南门口,气势汹汹,很是热闹。

  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李贤打算避开他们从北门而入。

  千余骑卒一路疾驰,一炷香的功夫便来到了下邳的北门外。

  陡然出现的骑卒吓坏了城头的守军,徐州少马,像李贤麾下这般装备精良的骑卒更是少之又少。

  来的是谁?

  据说曹操麾下骑卒虎豹骑天下无双,难道是曹操的人马过来了?

  城头警声大作,一队队军卒出现在女墙上,只等敌人就位便要予以反击。

  陈登打马来到两军阵前,嘴里大声呼喝:“城上何人值守,我乃典农校尉陈登陈元龙,奉陶使君之命前往青州,如今人已经请到,请代为通禀一声”。

  典农校尉陈登?那不是下邳陈氏子弟吗?陶谦打算让位于李贤的事情早已经在徐州内外散布开来,难道说李贤真的来了?城头的守将不敢怠慢,他急忙探出头来,嘴里道:“陈校尉长途跋涉,却是辛苦了,不过使君有令,下邳城宽出严进,李使君若想入城,还得稍等片刻”。

  李贤朗声应道:“无妨,我在城外等着便是”。

  守将心道,李贤倒是个好相与的人,比起南门外的陶应强了一百倍!

  “快,快去刺史府,就说陈元龙与李贤联袂而来,请使君决断”

  “喏!”

  军卒应诺离去,安排妥当之后,守将才松了口气。

  自打陈登接到陶谦的命令,离开徐州前往青州奉迎李贤以来,下邳的街头巷尾便流传着“陶谦大义让徐州,属意李贤接位”的典故。

  在流言中,陶谦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简直成了“伊尹”再世。

  相对于名声不显的大公子陶商,无恶不作的二公子陶应,青州刺史李贤无疑是接任徐州的最佳人选。

  有好事者已经将北海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宣扬了出来,他们大肆唱诵着李贤的好处,当然了,也有人趁机唱反调,说李贤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十足的伪君子。

  陶谦没想到,他的一个决定竟然引来这么大的动静,还闹得众人皆知。

  这种情况下,倘若陶谦出尔反尔,一定会为千夫所指

  下邳城,刺史府。

  陶谦躺在病榻上,闭目养神,这些时日,他想了很多,从年少时的得意轻狂,到曹操大军入侵时的无助彷徨,在所有帮助他的朋友中,李贤出力最大,据说李贤待人宽厚,极少严刑峻法,将徐州交给他,是陶谦深思熟虑下的结果。

  对于城内的流言,陶谦有所耳闻,他明白,这八成是李贤故意搞出的小动作,逼得他不得不就范。

  虽然心中有些不爽,可陶谦知道,李贤这是在防患于未然,谁让陶应一直在折腾呢?

  想到次子陶应,陶谦顿时感到一阵揪心,这个不省心的混账东西竟然拉帮结派,意图逼宫,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那刘备虽说一直有仁义之名,可却岂是任人拿捏的货色?此番听令于陶应,背地里还不知道打了什么算盘!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唯有陶应身陷局中难以自拔。

  “报,使君,典农校尉陈元龙与青州刺史李贤已经到达北门外,陈校尉请示,可否让其入城”

  陶谦睁开眼睛,嘴里道:“城外有多少人马?”

  “只有骑卒千余人,并无步卒”

首节上一节238/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