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35节

  

第310章 谁在糊弄谁

  

  陶应有何依仗?

  臧霸不明所以,半晌不曾言语。【】

  开阳城头,孙观按耐不住,嘴里道:“大兄,姑且不论军令真假,咱们在开阳逍遥快活,何必淌那浑水?再者,那李贤又岂是善茬”

  臧霸见识过北海军的厉害,他知道,李贤军力强盛,仅凭他一支兵马,无论如何都是阻拦不住的,况且,李贤已经流露出拉拢之意,臧霸为什么要拦截北海军?

  相对于盛气凌人的陶应、两手空空的刘备,毫无疑问,李贤的条件最能打动臧霸。

  原本臧霸还打算奇货可居,静观其变,现在看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陶应已经逼他作出了抉择。

  “怎么?骑都尉打算扛令不遵吗?”

  陶应的冷言冷语让一旁的刘备大开眼界,陶谦如此聪明,怎么生出这么个莽撞的儿子?

  明明是有求于人的事情,为何他偏要如此盛气凌人?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算是刘备处在臧霸的位置上,他也不会出兵开阳。

  果不其然,臧霸在城头“哈哈”大笑。

  陶应的脸色越来越差,在他眼中,臧霸不过是一条恶犬罢了,今天他能够亲自前来,已经给足了臧霸面子!

  “骑都尉为何发笑?”

  臧霸连连摇头,道:“我听说陶使君打算退位让贤,属意李贤借位,只怕扛令不遵的是二公子你吧?”

  陶应脸色大变,他没想到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开阳。

  事到如今,当然不能一口承认,不然的话,陶应岂不是师出无名?

  “这徐州是我陶氏的天下,即便我父亲不在了,也只能由我陶氏子弟执掌权柄,臧霸,我再问你一句,你愿意出兵抵御李贤吗?”

  臧霸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陶应,嘴里道:“我是大汉的骑都尉,只听从大汉州牧的话!”

  这句话可谓一语双关,让人分外遐想。

  陶应听罢之后拂袖而去,“好你个臧霸,他日必让你后悔!”

  事不可为,刘备只得尾随陶应而去。

  城头上,臧霸目光如电,“传令,孙观,你可派人通禀李使君,就说陶应不遵陶谦号令,徐州可能有变”。

  吴敦疑惑不解:“大兄,既然徐州有变,我们何不再等等?”

  臧霸不屑:“一个陶应翻不起大浪,我派人传信,不过是为了交好李贤罢了”。

  “大兄以为这徐州一定是李贤的吗?”

  臧霸叹了口气,大有不舍之意:“目前来看,徐州已是李贤囊中之物”。

  刚才刘备一直避在陶应之后,所以城头几人并没有发现刘备的踪迹。

  一个陶应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如果再加上一个手握五千兵马的刘备,那事情就不同了。

  陶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半途间,刘备思来想去,都不愿意放过臧霸这等助力,他打马来到陶应跟前,嘴里道:“二公子,我打算再去劝劝臧霸,他麾下兵马强盛,如果有他相助,必定事半功倍”。

  陶应好整以暇地看了刘备一眼,嘴里道:“臧霸狼子野心,他会听你的吗?”

  言语间充满了质疑,不屑。

  刘备强忍着怒意,笑道:“试一试,如果能够收为己用自然是极好的”。

  “罢了,你且去吧,我在这里等你”

  “谢二公子!”

  拜别陶应之后,张飞破口大骂,他向刘备怒斥道:“大兄,陶应小儿太过无礼,我们何必为他卖命?”

  刘备很是冷静,“我且问你,如果李贤执掌徐州之后,你我兄弟还能待在这里吗?他视我如仇寇,只想置我于死地!”

  “陶应呢?大兄你真的想做那劳什子都尉?”

  刘备不屑,“你以为我真的稀罕什么徐州都尉吗?陶应狂妄自大,我不过是想借助他的实力阻挠李贤罢了,就算日后陶应成事,这等没头脑的人,又有什么可怕的?”

  关羽不曾言语,张飞又骂了几声,方才住口。

  相对于威逼过甚的李贤,陶应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根本威胁不到刘备。

  一行人去而复返,再度来到开阳城下。

  当然,城头的几人却不知道刘备已经与陶应勾结到了一起。

  甫一见到这伙人马,城头警钟大作。

  “我是平原郡国相刘备,请骑都尉臧将军出来答话”

  臧霸刚刚回府,听到刘备前来之后,只得再度登上城墙,“我是臧霸,不知刘使君意欲何为?”

  刘备拱了拱手,道:“我听说徐州臧霸忠孝无双,手刃无数黄巾,实乃徐州栋梁,这一次,陶谦陶使君病入膏肓,让我入城一会,我想邀请骑都尉同行,不知可否?”

  臧霸心头一动,刘备要入城?

  不对,这厮是在诈我!臧霸心头冷笑,昨日陈登的使者团刚刚由开阳往北而去,陶谦怎么敢食言而肥?

  一定是这大耳贼想哄我出城!

  想到这里,臧霸脸色不变,嘴里道:“这却难了,陶使君有令,让我驻守开阳,不得擅离职守,刘使君如此,却是让我难做呀”。

  刘备摸不清臧霸的底细,也不知道李贤已经许诺了无数好处,他依旧蛊惑道:“徐州即将大变,臧将军驻守开阳,只怕坐失良机呀”。

  臧霸不为所动,在他想来,再多的阴谋诡计也无法抵挡住实力的碾压。

  相对于目中无人的陶应、兵马不多的刘备,毫无疑问,坐拥数万大军的李贤才是最值得投靠的对象。

  “刘使君不必多言,我意已决!”

  刘备没想到臧霸竟然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又软磨硬泡,无奈臧霸铁了心,就是不为所动。

  刘备无奈,只得告辞离去。

  回到陶应身边,这位二公子面带不屑:“如何?臧霸答应出兵了?”

  刘备尴尬不已:“没有”。

  陶应冷笑几声,打马离去。

  刘备脸色急变,他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最终不发一言。

  张飞脾气暴躁,适才险些挺矛出手,好在关羽及时拦阻,才没让他惹出事端。

  “大兄!”

  “好了,翼德不必多言,这口气为兄还咽的下”

  “大兄!”

  “只要不让李贤夺了徐州,便是为人折辱,又算得了什么?”

  张飞无言以对。

  

第311章 青州事

  

  兴平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李贤接到小沛于禁的飞鸽传书,看罢之后他大喜过望。()

  前期的投入终于看到回报了,徐州呀,富庶的土地,锁南镇北的要冲,只要成功将其消化掉,李贤马上就可以从一个二流势力成长为一流势力,那时候,就算袁绍、曹操全力来攻,李贤也有信心见招拆招。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陶谦如此识相,倒是让李贤对他生出了几分好感。

  大义让徐州,这可是个大大的馅饼,李贤自然不想放过。

  至于刘备,让他去死吧。

  陶谦诚意十足,这一点,从他邀请于禁驻兵小沛就可以看出来,不过,李贤毕竟是青州刺史,而齐国、乐安国刚刚平定,这时候抽身前往徐州,他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机遇与风险并存,徐州,李贤是非去不可的。

  此时,都昌城内可以商议的人依旧不多。

  偌大的厅堂内,太史慈、赵云、徐庶、徐干、郑方一一到位。

  相对于其他人,郑方还是第一次参与到这种级别的议事,盘膝坐在皮毯上,他把腰挺的直直的,目不斜视,生怕引来他人不满。

  徐庶见状笑道:“元临不必紧张,使君一向和善,待会儿畅所欲言便是了”。

  郑方感激地看了徐庶一眼,嘴里道:“多谢先生提点,下官明白”。

  这时候李贤已经在主位落座,徐庶便向郑方微微颌首,不再多言。

  身为李贤麾下第一谋士,徐庶的地位至高无上,能够得他劝解宽慰,郑方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

  清咳一声,李贤环顾左右,笑道:“有一件喜事要告诉诸位”。

  “喔,敢问使君何喜之有?”

  想到美处,李贤心情极佳,他说道:“陶恭祖打算让我执掌徐州,陈登陈元龙正在北来的路上”。

  “喔?竟有此事!”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相对于山地较多的北海郡来说,徐州沃土千里,人口数百万,可以说是一块天赐之地。

  黄巾之乱将偌大的青州祸害的十室九空,可徐州却躲过一劫,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如果坐拥青、徐之地,李贤将成为数一数二的地方势力。

  徐庶、徐干俱是大喜,他们都属于地方名士,李贤越强大,这便说明他们的眼光越是独特。

  赵云一向不拘言笑,不过今日却也是面露喜色。

  李贤在青州采取的各项措施深得民心,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如此种种都让赵云颇为感慨。

  李贤是真正为民做事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他赵云赵子龙投靠。

  太史慈前些日子便听说陶谦身染重疾,不过,究竟谁为徐州之主却不曾知晓。

  徐州刺史呀,太史慈没想到好事这么快就轮到了李贤头上,他眉开眼笑,“主公,什么时候启程前往徐州?”

  李贤深吁了几口气,可脸上的喜色却怎么也按捺不住:“我打算明日出发”。

  夜长梦多的道理谁都明白,早日抵达徐州,早日执掌大权,这样才能及时应对各路人马。

  徐庶没有异意,不过,李贤离开青州,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很容易为敌人所趁。

  想到这里,徐庶忍不住说道:“曹操、袁绍都不是良善之辈,他们听闻使君前往徐州,一定会趁虚而入,使君须得早做防备”。

  李贤深以为然:“青州是我的根基,自然不能有丝毫大意,徐盛是琅邪人,这次去徐州我打算带上他,除此之外,我打算带上八千新卒以及一千名骑卒,我走后,青州便托付给子义了”。

  说到这里,李贤端起酒碗,向太史慈遥遥致敬。

  虽然不能出征徐州,可太史慈明白,以他的实力、身份,坐镇青州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北海军在之前的战事中已经捞到了足够的军功,是时候把机会让给其他人了,太史慈心胸开阔,端起酒水一饮而尽,嘴里道:“主公放心,只要有我太史慈在,必不让曹操、袁绍之辈肆虐青州”。

首节上一节23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