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205节

  隔着老远,太史慈就看到骑卒身上插着的小旗,他当即明白,这是有紧急军情。

  “报,太史将军,前锋军在寿光与敌厮杀作一处,请将军速下决断”

  太史慈心神一动,“喔?敌将姓甚名谁,麾下有多少人马?”

  “敌人不过三千之数,据悉敌将名唤张飞,是个使矛的大汉”

  太史慈明白了,算起来,他跟张飞也是熟识,当年管亥兵围都昌城的时候,就是太史慈前往平原郡,求来了刘备的人马。

  后来,虽然被李贤夺了头筹,哄走了管亥,刘备并未收获到意想之中的声望,可人情已经欠下了,见到刘备,太史慈依旧会有轻微的尴尬。

  不过,这等念头转瞬即逝,太史慈明白,如今的他不再是孑然一身,他需要为麾下的万余兵马负责,更需要对信任他的李贤负责。

  李贤明知道太史慈欠了刘备人情,却依旧同意太史慈为主将,这等无言的信任让太史慈决意全力报答。

  “传令,大军做好厮杀准备,不得有误”

  “喏!”

  太史慈赶到寿光城外的时候,刘备兵马也堪堪赶到,双方很有默契,同时收兵,都没有派兵滋扰的意思。

  刘备看到太史慈的将旗之后,心神一动,他打马上前,嘴里道:“子义将军何在?”

  太史慈吁了口气,他打马出阵,道:“太史慈在此,刘使君有何指教?”

  刘备拱拱手,道:“经年未见,子义将军安好否?”

  胡庸率领背矛士避在一旁,此时,北海军顶了上来。

  听到刘备叙旧之意,太史慈当即不动声色,道:“有劳使君挂念,我在北海国过的很是舒心”。

  关羽目光阴冷,他之前就看不惯太史慈,此番见面,互为仇寇,他再也不肯按捺心中的不爽。

  如果鄙视的目光可以杀人,太史慈早已经被关羽千刀万剐。

  张飞不像关羽那般,他破口大骂:“太史慈,我且问你,你今日为何而来?当年在平原郡,若不你苦苦相求,我家兄长又怎么出出兵都昌?现在倒好,你用不到我们了,便要过河拆桥?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

  仅有的一点点难堪很快就在张飞的怒斥中烟消云散,太史慈不动声色,嘴里道:“是,管亥兵围都昌的时候,刘使君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可夏侯渊追杀你们的时候,若不是李使君出力,这乐安国又怎么会落入你们之手?”

  张飞听的心头火气,“反复无常的小人,吃我一枪!”

  说罢,张飞便打马上前,直取太史慈。

  刘备拦之不住,只能在后方干着急。

  太史慈不喜不怒,他纵马上前,道:“我来领教三将军高招!”

  “铿铿铿”,转眼间,张飞便与太史慈交手了三个回合。

  张飞势大力猛,而太史慈经验老到,武艺高强,甫一接触,张飞竟然没有讨得丝毫便宜。

  两军阵前,几千双眼睛正瞪大了双眼,张飞哪里会藏拙?他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力气,只为了击败太史慈。

  然而,太史慈一身武艺千锤百炼,张飞急切间想大占上风,却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不经意便是百十个回合过去了,任凭张飞攻势如潮,太史慈依旧不动分毫。

  这时候,就算是刘备都看出来了,张飞想胜太史慈的话,难!

  关羽眯缝着眼,道:“兄长,可要我上前一试?”

  刘备摇摇头,道:“不必,若是云长上前一试,总归会落人口舌”。

  关羽只是见猎心喜,险些忘了车轮战的典故。

  若是张飞退下,关羽上前厮杀,北海军一定会嘲笑刘备军中无人,所以才想出这种下三滥的伎俩。

  无法帮忙,张飞又无法取胜,想到这里,趁着张飞尚未落败,刘备急忙鸣金收兵。

  “叮叮叮”

  张飞脸色突变,他啐了一口,道:“贼子好武艺,若不是兄长命我收兵,一定要与你大战三百个回合!”

  太史慈不置可否。

  

第283章 活命者 李使君也

  

  春风渐暖,荒凉了一整个冬天的田野间长出了嫩绿的草芽。【】

  三月,原本是踏青的最好时节,然而,中原各地却是烽烟四起。

  濮阳城,曹军每日都会派人上前骂阵,而吕布却也不恼,他没有开门厮杀,而是使人与之对骂。

  曹操承受不起攻城的巨大损失,只好围而不攻,吕布是想消耗曹操的士气、粮秣,也没有着急出战,对峙还在继续。

  此时,李贤派遣太史慈出征乐安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曹操耳中。

  心情烦躁的曹操闻听之后,嘴里道:“不去管他,那刘玄德也不是什么好鸟,我对他已经仁至义尽,如果这样都不能拖住太史慈,我别无他话”。

  “袁本初那里是否需要告知一番?”

  “不必,袁本初不是傻子,他在青州肯定布有眼线”

  “依主公之见,袁本初会出兵干涉吗?”

  曹操微微颌首,“那是自然,袁本初深恨李贤,若不是他往辽东运送粮秣,支撑公孙瓒渡过难关,袁本初早已经势如破竹,又哪里需要熬到现在?”

  “若是袁绍出兵,刘备理应无事”

  “嗯,听说李贤小儿颇为小心,在北海国内留下两万大军,我本想直捣黄龙,现在看来,只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戏志才没有被曹操的疯狂想法吓到,他斟酌一番说辞,嘴里道:“主公须得提防李贤出兵兖州,与吕布联手”。

  曹操喘了口粗气,他额头青筋直露:“他敢!”

  话虽这么说,曹操却也知道,李贤很有可能与吕布勾结到一处。

  一个吕布已经够难缠的了,若是再加上李贤,曹操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想到这里,曹操说道:“吩咐荀、程昱,务必谨守城池,不可懈怠”。

  “喏!”

  “告诉曹丕,粮路万万不可大意,须得多加小心”

  “喏!”

  “志才,如果你是李贤,你会从何处出兵?”

  “东阿”

  “喔?为何?”

  “一旦夺取东阿,我军将再无东进之力”

  北海国距离东阿城足足有数百里,不过,倘若李贤有心出征,距离压根不是问题。

  曹操听罢之后,觉得戏志才分析的很有道理,当下叹了口气,道:“有何应对之策?”

  “无非是严加防范,不可懈怠,除此之外并无妙计”

  曹操微微颌首,不再多言。

  陈宫之乱出现的太突然了,曹操压根没想到稳固的大后方竟然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改旗易帜,两州之地,转眼间只剩下三座城池。

  若不是荀、程昱等人的功劳,说不定曹操连快立足之地都没有。

  天意弄人呀,如果没有陈宫这档子事情,曹操早已经占据徐州,攻占北海国了,又哪里会让李贤嚣张到现在?

  不过,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遗憾是没有作用的,曹操很快就收敛心思,思索破敌之策。

  寿光城中,刘备也在思考,之前一番大战,张飞的三千人马折损了六百多人,而对方的伤亡不过三百之数。

  一比二的战损比例让张飞抬不起头来。

  刘备倒是没有过多苛责,他宽解道:“早就听说李贤麾下铁甲甚多,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连胡庸这等先锋军都装备了铁甲,三弟,你能维持不败,已经很是难得了”。

  “大兄!”

  “嗯,适才你与太史慈厮杀的时候,我看到北海军中甲胄耀眼,看上去,铁甲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两千之数,云长、翼德、宪和,你么可有破敌良策?”

  关羽略一沉吟,道:“铁甲重量过百,行动不便,只要我们使其疲于奔命,太史慈必败”。

  刘备听了微微颌首,关羽想的却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只是,太史慈会不会上当就不好说了。

  “翼德,你怎么看?”

  刘备的目光落到张飞身上,黑脸汉子当即啐了一口,道:“没什么好说的,大兄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干!”

  张飞正在气头上,指望他出主意,自然是强人所难。

  好在刘备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当下并不显得多失望。

  简雍不等刘备发问,嘴里便道:“北海军长途跋涉,只要断其粮道,太史慈必败!”

  刘备眼睛一亮,相较于其他方法,简雍提出的法子无疑成功率最高。

  “宪和所言甚是,不过,我听闻赵子龙统领千余骑卒行踪不定,我方骑军不过二百之数,如何断其粮道?”

  简雍自然不会无的放矢,他笑道:“太史慈跋涉而来,沿途间一定会就地补给,如果主公能够说服本地大族,到时候略施小计,由不得太史慈不中招!”

  刘备大喜,“哈哈,宪和此言解我心头之惑矣!”

  寿光城下,太史慈将赵云、胡庸唤到身边,一同议事。

  “辅成,适才你与刘备麾下兵马厮杀过,你觉得他们战力如何?”

  胡庸不敢胡吹大气,他谨慎地说道:“军卒装备不佳,但韧性十足,即便不占上风,却轻易不肯退去,有张飞这等猛将在此,谁也不能小觑他们”。

  无论是太史慈还是赵云,他们之前都与刘备接触过,因而对胡庸所言颇为赞同。

  “我军装备远胜刘备军卒,我估摸着,没有胜算的话刘备应该不会主动邀战了”

  “我军毕竟是客军,不利久战,若是袁本初、曹孟德插手的话,其中必有变数”

  “临来之前使君不是吩咐过吗?尽可能的削弱刘备实力,若是他一直避而不战,只要让出乐安国,也就由他去了”

  太史慈毕竟是大军主将,他拿出李贤的观点,赵云、胡庸都没有反驳的意思。

  一番商议过后,太史慈还是决定稳占稳打,如果有战机,那便紧紧咬住,倘若没有,那便静观其变。

  北海国内,春耕已经开始。

  一架架巨大的水车架设在河流中央,清澈的河水沿着水渠往田间流去。

  从未见过这等场景的屯田流民睁大了眼睛,他们早就听说过北海国有这等利器,然而,真正见到却还是生平第一次。

  “水来了!水来了!”

  “李使君真是天上星君下凡,此等神器只应天上有!”

  “哈哈,别愣着,快准备准备,莫要浪费了这渠水”

  “有这等神器,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李贤设立屯田制度之后,流民的积极性大增,他们两手空空的来到北海国,李贤提供他们吃住,现在又提供粮秣种子、耕牛,只要努力劳作,来年过冬之时,家家户户就可以吃上自己种的粮食了。

  在广袤的屯田外侧,一队队盔甲鲜明的乡卒在巡逻守卫。

  虽说北海国内流寇绝迹,可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外地流寇流窜而来,乡卒多加防备一些,总归不会有错。

首节上一节20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