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82节

  军心低落的时候,鼓舞士气才是要紧事。

  眼下,吕布盘踞濮阳城,仓促出兵反而容易为其所趁,倒不如好生整备军士,以待大战。

  吕布、陈宫得知了曹操率军抵达的消息,却也没有挥兵来犯。

  一时之间,兖州风平浪静。

  徐州郡内,陶谦回返下邳城。

  原本繁华的郡城此时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死相极惨的无辜百姓。

  观者触目惊心,而陶谦潸然泪下,自此一病不起。

  陈登的家族在曹军抵达之前顺利脱逃,倒是逃过一劫。

  战后,陈氏与糜氏等大族齐心合力,共同救济流民、修缮城池。

  借此,陈、糜等大族倒是赢取了不少民心。

  曹操虽然退走了,可徐州百姓对他的恨意却未曾消退。

  至于徐州牧陶谦,此役过后,百姓对其再无敬畏拜服之心,文不能使民安居乐业,武不能保境安民,这样的州牧留之何用?

  徐州郡外,曹仁终于还是摆脱了李贤的追赶,他下令麾下兵马全速行军,务必早日抵达兖州。

  在徐州百姓看来,是李贤的兵马驱赶了曹操,逼退了曹操的七万大军,所以当李贤试图北返的时候,百姓们纷纷挽留。

  无奈之下,李贤只得转道琅琊,并且许诺若是曹操再度来袭,他还会前来救援,如此这般,百姓们才依依不舍地放任东莱军离去。

  行军途中,徐庶向李贤笑道:“恭喜使君,一战尽收徐州民心,他日若是使君再临,百姓必定倒履相迎”。

  李贤倒没有这么自负,眼下他仅仅是北海都尉,若是占据徐州,只会为人不齿。

  “先生说笑了,陶谦在徐州的实力根深蒂固,可不是我一个外来户能够撼动的”

  徐庶笑而不语。

  李贤又道:“先生认为陈宫为什么会反叛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入主兖州离不开陈宫的大力相助,而曹操对陈宫也颇为信赖,大军出征徐州的时候,将东郡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陈宫。

  谁曾想,转眼间,陈宫就与张邈、张超等人背曹迎吕。

  如果说,陈宫只是为了边让的个人恩怨就作出这等抉择,显然有些于理不通。

  徐庶略一沉吟,嘴里道:“陈宫陈公台性格刚直,有烈性,依我之见他是不会因私废公的,其中必有隐情”。

  李贤深以为然,“若有机会我得好好会一会这陈宫,若不是他,我与曹操之间还得有一番恶战”。

  想来也是,如果曹军后路无忧,曹操绝不会退的这么仓促,而作为杀害夏侯渊的凶手,李贤难逃一劫。

  要知道,曹操可是有七万大军呀,就算东莱军与北海军再厉害,在面对七万大军的时候也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

  曹操讨伐徐州,吕布、刘备才是最大的赢家,而李贤虽然赢取了民心,可明面上,他的损失远远大过于收获。

  当大军途径缯县的时候,陶谦长子陶商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追了上来。

  李贤毕竟是救援徐州的大恩人,虽然曹操还是屠了小沛、下邳两城,可如果不是东莱军的缘故,说不定徐州郡的损失更大,于情于理,陶氏父子都应该略表心意。

  曹军退却之后,李贤的兵马也退走了,没有邀功请赏,更没有大肆劫掠,事了拂身去,这是何等的胸襟?倘若陶谦置若罔闻,必定会为千夫所指。

  陶谦自然不会作出这等蠢事,因而,即便他身在病榻上,还是不忘差遣陶商,让他速速追上东莱军,奉上钱粮米粟,表达谢意。

  

第258章 结交陶商

  

  与曹军厮杀数阵,东莱军折损了四千兵马,而太史慈的北海军也折损了三千人,他们虽然俘虏了五千曹军,取得了斩首两万有余的辉煌战绩,可归根结底,这原本是一场与北海军无关的战事。【】

  倘若李贤、太史慈在北海国内坐山观虎斗,那他们麾下的兵马便不会有任何伤亡,更不会杀死夏侯渊,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

  陶商为人本分、厚道,授命追赶李贤之后,他快马加鞭,不曾有片刻懈怠。

  好在李贤兵马众多,军中又有伤卒,没有行的太快,这才让陶商及时追上。

  李贤与陶商是第一次见面。

  若论岁数,陶商甚至比李贤还大了七八岁,可此番面对李贤,他却不敢有半分倨傲之色。

  “李都尉跋涉救援之恩,我徐州军民铭记于心,请受我一拜!”

  说罢,陶商就要行大礼。

  这礼要是施完了,那恩情可就还了个差不多了,李贤自然不会受这等虚礼,他搀起陶商,道:“万万不可,兄长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陶商只觉得双臂被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拿捏住了,动弹不得,当下苦笑道:“李都尉,你好大的力气”。

  “啊,失态了,失礼了”,李贤好一尴尬,嘴里又道:“如果子忧兄不见外,还是唤我表字好了”。

  陶商将酸麻的臂膀活动了一番,笑道:“固所愿耳不敢请也,久闻维中智勇双全,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呀”。

  “子忧兄过谦了,全赖将士用心,如若不然,我早已是路边一具骸骨”

  陶商不会把李贤的自谦之言放在心上,之前他可是记得清楚,陶应兵寇北海郡,试图敲竹杠、谋取钱粮的时候,数万徐州兵马就是败在了李贤之手。

  从那时起,陶商就对李贤有了兴趣。

  后来,曹操大军压境之际,原本寄予厚望的刘备兵马不见踪影,反而是素有间隙的北海国派来了援军。

  以德报怨不过如此,陶商对此铭记于心。

  “这是我徐州军民的一番心意,请维中笑纳”,稍寒暄过后,陶商将礼单交给了李贤。

  陶商不像陶应那般心怀叵测,他对领军前来的李贤很是感激,所以递交礼单过后,他非但没有半分不舍,反而觉得有些对不住李贤。

  人家千辛万苦跋涉而来,事后一副超然物外的模样,于情于理,徐州郡都应该备上厚厚的一份大礼。

  只是,徐州首府下邳为曹军劫掠一空,便是府库都为贼人所掳,如果不是富家大族群起响应,说不定这这几十车酬谢的礼物都凑不出。

  “下邳毁于一旦,府库多年积蓄付之一炬,此番酬礼过于寒酸,贤弟莫怪,他日定会另备厚礼奉上!”言语间,陶商显得有些过意不去。

  李贤笑道:“子忧兄太过客气了,徐州与北海国唇亡齿寒,那曹操狼子野心,若不齐心拒曹,早晚会为其所害”。

  自古以来只有邀功请赏,假途伐虢的小人,像李贤这般坦荡的君子却是绝无仅有了。

  陶商松了口气,他对李贤的好感攀升不止,嘴里道:“世人都言孔北海仁义无双,依我之见李都尉有过之而无不及!”

  涉及到上司孔融,李贤当即三缄其口,嘴里道:“子忧兄过奖了,我不过是授命前来罢了,至于这些财物,陶使君还是太过客气了,眼下徐州百废待兴,这些财物用来修缮房屋、安置百姓便好了,我军北归,只要不曾短缺了米粟便可以了”。

  东莱军南下途中的粮秣一直是由徐州供给的,此番北归,沿途间损耗的粮秣也是由沿途的郡县负责,这是陶谦允诺过的。

  讨要粮秣的时候李贤可不是个翩翩君子,谁要是与他作对,绝对会生出悔不当初的感觉。

  眼下,李贤打了胜仗,徐州官吏豪族更不敢得罪与他,如此枭雄,巴结还来不及了,能够献出些粮秣结个善缘,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仅仅是要些粮秣?李贤要求如此之低,连陶商都听不下去了,他连连摇头,道:“不可,万万不可,维中若是坚辞不授,让我怎么回去交差?”

  李贤还未开口,陶商又说道:“难道维中是觉得钱财过少,入不得你的眼睛?”

  “那倒不是”

  “那便莫要推辞了”

  “好吧,如此我便却之不恭了”

  陶商这时候才松了口气,道:“他日若曹操再度挥军寇边,还要劳烦维中贤弟走一遭呀”。

  李贤笑着应诺:“曹操后院失火,按照常理来讲,今年应该没有精力犯境了,不过兄长放心,他日若有所需,即可派人来报,我必会舍命相陪”。

  陶商大喜,他等的就是这句话:“贤弟爽快,如此,为兄便先行谢过了”。

  李贤心道,你倒是不用这么客气,他日我占据徐州之时,你不要给我添乱就是了。

  北海、徐州,这两地早已经被李贤视作禁脔,只等时机成熟便要据为己有。

  若不是有这私心,李贤才不会救援徐州。

  大军跋涉数百里,驱赶曹操兵马,为徐州百姓征战厮杀,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收买人心,又可以削减曹操的力量。

  陶商不晓得李贤心中所想,他只觉得李贤是少有的仁义之士,所以打算真心结交。

  至于李贤,他得罪了陶应,又从陈允口中得知了那位陶谦二公子的真面目,当下便想与陶商处好关系,留作后路。

  两人倾心相交,自然颇为投缘。

  攀谈一番过后,李贤觉得陶应是个实诚人,有心告诉他,让他小心提防陶商,却又怕对方不能守口如瓶,思来想去,李贤还是觉得什么都不说比较妥当,像陶应这种君子,与其让他平添烦恼,倒不如什么都不告诉他,也许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讲才是最好的。

  虽然李贤不知道真正的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想来那陶谦绝不是心甘情愿把徐州让给刘备的,其中必有隐情。

  如今,李贤打算夺过徐州,让刘备靠边站。

  

第259章 都昌城内话曹操

  

  是夜,李贤与陶商秉烛夜谈。

  了解的越深入,李贤越为陶商感到不值,像他这样性格的人,原本应该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百姓之家,而不是成为徐州掌权者陶谦的长子。

  与陶应相比,陶商太过善良了,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世道,早晚会为他人所害。

  历史上,陶商与陶应相继死于非命,据说俱是为曹操所害。

  现在,李贤遇到了陶商,自然不忍心这样一个老好人就那么不明不白的死去。

  后世里,李贤见多了嚣张跋扈的官二代,在这东汉末年也领教了不少没脑子的官僚子弟,可像陶商这般知礼的人物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有可能,李贤愿意在陶商危急的时候救他一命,不为别的,就为了心中的那股怜悯。

  将钱货交接妥当之后,陶商在营中歇了一宿,等到翌日一早才告辞离去。

  临行之际,李贤特意赠给了陶商十副铁甲算作回礼。

  陶商坚辞不受,却拗不过李贤,最终又是一番感恩戴德。

  二人依依惜别,许久之后,李贤才叹了口气。

  胡庸疑惑不解,“主公好端端的叹什么气?”

  “没什么,只是觉得陶商太过可怜了”

  “他有什么可怜的,堂堂州牧长子,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我觉得他就蛮快活的”

  李贤瞪了胡庸一眼,道:“你以为天下人都像你这般?陶商虽是长子,可你没发觉他对权势并不热忱吗?”

  胡庸挠着脑门想了想,道:“听上去好像是这个理儿”。

  “与陶应比起来,陶商如何?”

  胡庸咧嘴大笑,“比起狼心狗肺的陶应,自然是陶商要好一些”。

  “那不就得了么,子非鱼焉知鱼之苦”

  “哈哈,主公,你瞧瞧,前头又来了一伙劳军的百姓”

  琅邪国与北海国相邻,此地的百姓听说李贤麾下大军途径此处之后,都准备了酒肉粮秣。

  曹军的凶残百姓皆有耳闻,小沛、下邳死去的数十万百姓尸骨未寒,与之相比,琅邪国的乡民都觉得自己逃过了一劫。

  百姓们都觉得,若不是李贤兵马再三拦阻,说不定曹军早已经占据了徐州诸郡,那时候兵锋所向,屠刀所至,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逃过一劫。

首节上一节18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