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65节

  夏侯渊一马当先,他隔着老远便对己方人马鼓气道:“兄弟们,东莱军只有五千人马,我们的数量是他们的两倍,只要杀散他们,曹使君的援军就将与我们汇合,那时候,占据徐州的曹使君一定会北上东莱,把孔融杀个片甲不留!”

  “片甲不留,片甲不留!”

  被东莱军撵鸡一般追赶了这么久,曹军士卒早已经憋了一肚子气。

  之前不敢妄言,那是因为畏惧李贤的实力。

  可此番,仅从数量上看,己方人马已经大占优势,如果再算上援军抵达的消息,军卒们都觉得稳操胜券,于是,没有人愿意再压抑自己。

  “杀,杀,杀!”

  曹军在夏侯渊的统领下大步前进,他们身上颓然的暮气一扫而空。

  东莱军中,李贤摩挲着手里的缰绳,他注视着曹军的方阵,嘴里道:“夏侯渊果然有一手,都到了这个时候,依然能够统领出这样一支人马,先生说的没错,曹军不可小觑”。

  胡庸不屑,道:“都尉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战场上谁是英雄好汉,须得真刀真枪的拼过之后才知晓”。

  赵云不置可否,为了发挥骑军的冲击力,他已经率领骑卒从两翼缓步绕行,一旦时机妥当,千余骑军将给敌人带来巨大的打击。

  李贤目光冷冽,在泰山郡内耗了这么久,他早已经呆腻了,此番,终于有了一劳永逸的机会,他说什么也不会放过,

  许是看穿了李贤心中所想的东西,徐庶语重心长地说道:“都尉,徐盛、周仓各部人马正在急速赶来,铁甲军只要拖住小半个时辰,不让一名曹军遁逃,便可以达成目的”。

  李贤蓦然惊醒,适才,他差点打算全军出击与曹军硬碰硬,可此番,听了徐庶的提点过后他才醒悟过来,这可不是逞狠斗勇的时候,他麾下有兵马一万五千人,又有太史慈的万余兵马,可谓实力强劲,实在没有必要与夏侯渊的残军拼个你死我活。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贤当即下令,道:“胡庸听令,你领背矛士立于铁甲军之后,一旦曹军来袭,务必给予迎头痛击”。

  “喏!”

  “不过有一点你需要谨记,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可贸然出击,明白吗?”

  胡庸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应诺道:“明白了”。

  “铁甲军随我一道去会会夏侯渊!”

  “喏!”一千多名重甲步卒大声应诺。

  原地防御比起主动出击要节省大量的力气,不过,坐等敌军来袭,这种巨大的压力绝非等闲。

  穷凶极恶的表情,令人窒息的空气。

  如果士卒心理素质不佳,有很大的可能自我崩溃掉。

  好在李贤麾下的军卒都是百战老卒,他们战场上抗压能力极强。

  哪怕曹军数量大大超过于己方人马,可东莱军卒们心里却没有半分惧意。

  跟着李贤南征北战,军卒们都有了必胜的信心。

  不管敌人是谁,不管敌人如何猖狂,胜利,一定会是东莱军的!

  猎猎的“李”字大旗下,李贤打马而立,他身前身后簇拥着六名铁甲护卫。

  上一次,李贤遇险,险些被夏侯渊盯上,若不是周仓及时回援,说不定夏侯渊就已经得手了。

  战后,徐庶铁青着脸,将李贤的护卫训斥了一番。

  于是,自打那一次起,无论李贤身处何方,他身边总会有六名铁甲护卫。

  能够被选作李贤护卫的人员,原本就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他们在披上甲胄之后更是杀伤力、防护力倍增。

  确切的说,即便再次遇到夏侯渊,李贤也有很大的可能全身而退。

  “李贤小儿!”

  夏侯渊目光如电,他第一时间便发现了李贤的所在。

  无穷无尽的恨意涌上心头,夏侯渊大声咆哮:“杀!”

  四下里曹军士卒俱是打起精神,大声应诺:“杀!”

  在夏侯渊看来,李贤虽然躲在重甲步卒之后,可却并不是全无破绽。

  杀过去,杀了李贤!

  对于曹军、对于夏侯渊来说,击杀李贤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夏侯渊很难不去冒险!

  曹军弓手进入射程之后率先发威,他们聚拢在一处,力求保持战力完整。

  “弓手,射箭!”

  夏侯渊一声令下,蓄势以待的弓手便将手中的箭矢抛射而出。

  “铛铛铛”

  厚重的盔甲闪烁着森冷的光芒,箭矢落到厚重的甲胄上,除了溅起一点火星之外,再无其他一点收获。

  一轮箭雨过后,夏侯渊很不满意。

  胡庸的背矛士没有装备铁甲,可他们距离曹军过远,超出了曹军的射程,而在射程之内的铁甲军又穿着厚重的铁甲,看这模样,弓手已经难以发挥用处了。

  两千名弓箭手,这就是两千多支长箭,如果东莱军没有铁甲军在前头抵挡,仅仅凭借背矛士这等防御程度,早已经伤亡惨重了。

  可现在,一千多名铁甲军组成的钢铁防线,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无法逾越。

  弓手已经指望不上了,夏侯渊打马如飞,他直取李贤。

  胡庸正愁着一身武艺没法施展,见状之后他当即跳出阵来,大声疾呼:“都尉,让我来会会这家伙”。

  夏侯渊已经脱离了战阵,他身后的亲卫一时片刻也追不上来,而胡庸自作主张,却也单独离开了军阵。

  如此一来,夏侯渊与胡庸正巧形成了一对一的斗将局面。

  这时候,李贤已经无法将胡庸唤回军阵了,只是提醒了一句:“多加小心!”

  胡庸大喜,他在马上笑道:“我乃北海国胡庸是也,敌将速通名姓”。

  夏侯渊翻了个白眼,道:“沛国夏侯渊!”

  “你伤了左臂,我不占你便宜,只用右臂与你厮杀,可好?”

  夏侯渊怒上心头,他认为胡庸是在小觑自己,当即怒发冲冠:“小贼可恨,吃我一刀”。

  一记毫无花哨的力劈华山,对这胡庸兜头劈来。

  胡庸却也不惧,他仗着年轻力盛,竟然挥刀拦阻,硬生生地与夏侯渊对拼了一记。

  “嘭!”

  一击过后,夏侯渊觉得虎口发麻,他没想到胡庸年纪不大,力气却不小,当下收起小觑的心思,打起了十二分的心思。

  胡庸长期与周仓厮杀,一身武艺早已经锻炼的炉火纯青,“铿铿铿”与夏侯渊接连对拼了十多个回合却也不落下风。

  夏侯渊毕竟伤了左臂,出手难免会受到影响。

  胡庸却也守信,他说不用左手,自始至终便没有动用一次。

  这时候,曹军大队人马已经压了上来。

  李贤身边没有弓手,却有胡庸的背矛士。

  胡庸抛下军士,径自斗将去了,李贤只好越俎代庖,发号施令:“传我军令,背矛士,杀!”

  “杀!”

  躲在铁甲军之后,背矛士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他们得以全身心的用在进攻上。

  四五十步的距离,恰恰是短矛的最佳射程。

  与曹军毫无建树的长弓不同,李贤麾下的背矛士杀伤力十足,每一支短矛都可以消灭一名曹军。

  曹军可不像铁甲军这么奢侈,装备了七八十斤重的甲胄,他们多数人身上连副像样的甲胄都没有,皮甲都是校尉之类的军官才能装备的货色。

  没有保命的护具,当短矛来袭的时候,曹军伤亡惨重。

  耳畔,己方人马死前发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无须分神,夏侯渊都知道,这一定又是东莱军卒的短矛在发威了!

  按照夏侯渊对李贤的了解,他明白,背矛士的攻势绝难持久,用不了几轮投掷就会消停下来。

  一旦没了背矛士的威胁,夏侯渊相信,凭借己方人马的人数优势,他有很大的可能用人海战术来淹没东莱军。

  与夏侯渊对拼了这么久,胡庸越拼越投入,他两耳不闻外事,一心只与夏侯渊厮杀。

  刚开始,夏侯渊凭借丰富的厮杀经验还能小占上风,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伤了臂膀的夏侯渊体力消耗的极快,他在与胡庸的厮杀当中仅能保持不胜不败。

  再这么下去,胡庸反败为胜只是时间的问题。

  “杀,杀,杀!”

  两军短兵交接,曹军再度对上了铁甲军。

  这一次攻守易位,进攻方换成了夏侯渊麾下的曹军,防守的人马成了李贤的铁甲军。

  与上次相同的是,曹军依旧拿铁甲军一筹莫展。

  不到两千人的铁甲军足足挡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并且顺利地让其难动分毫。

  等到夏侯渊发现不妥,意图抽身调派兵马的时候,胡庸宛若附骨之蛆,不给他半点空闲。

  夏侯渊无奈,他只得大声怒吼,道:“从铁甲军的两翼绕过去,不要从正面厮杀!”

  有灵醒的军将听到了夏侯渊的呼喊,急忙传令,道:“将军有令,两翼包抄,不得有误!”

  不少曹军闻言过后开始向左右两翼行军。

  李贤麾下兵马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封堵住每一个方位。

  夏侯渊想出的破解之策,正中铁甲军死穴。

  铁甲军防御绝佳,可却难以持久,更不擅移动,如果曹军从两翼包抄,后方杀来,铁甲军绝难持久。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侍卫的再三恳求下,李贤与徐庶尽数退入军中。

  “先生快看,曹军开始往两翼行军了”

  “都尉不是早有后招了吗?夏侯渊这么做,岂不是正中下风?”

  李贤大笑,道:‘知我者,先生是也“。

  徐庶盯着曹军的队列,嘴里道:“仅仅是一支偏师就有如此实力,真不知道曹操到底有何德何能,竟能聚拢出这样一支军马”。

  李贤颌首,道:“据说,曹操在徐州军依旧有大军七万人,不知道陶谦能够抵挡多久”。

  徐庶拧起眉头,道:“如果没有变故,不出一月,徐州必将易主”。

  李贤对徐庶佩服的五体投地,真正的历史上,兵寇徐州的曹操正是因为陈宫与吕布作乱,才惶急回返,给了陶谦可乘之机。

  如若不然,徐州早晚会落入曹操手中,那时候,也就不会有陶谦三让徐州的典故发生了。

  两翼的曹军士卒好不容易绕过铁甲军的正面,正打算包抄东莱军后路,哪曾想,迎面冲来大股骑军。

  为首一人白马银枪,端的是威风无比。

  来的不是别人,自然是赵云赵子龙。

  从夏侯渊进入树林的那一刻起,赵云便领军开拨,伺机以待。

  李贤明白骑军作战的精髓,一击不中,远避千里,随时随地保持骑卒的机动性,这样才能彻底发挥骑军的威力。

  因而,李贤给赵云的命令很简单,便是让他“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四个字等于将骑军的作战权完全交给了赵云,这等全无保留的信赖自然使人感动不已。

  赵云是讲究有恩报恩、有怨抱怨的人物,李贤对他如此,他自然要竭力报答。

首节上一节165/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