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 第122节

  “哈哈,贼子死期至矣!”

  关羽大喜,他早就想把这股骑军全部杀掉,只是有心无力罢了。

  哪曾想,横空出世的徐和却带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照这种态势,压根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消灭这伙曹军。

  等到曹操主力抵达的时候,只能见到一地的尸体了。

  几十步开外,张飞眉开眼笑,嘴里道:“大哥,这徐和真有一手!”

  刘备面露喜色,盟友的强大,意味着双方在抵御曹军的时候胜算更大一些。

  “时间紧迫,我估计,曹军的主力很快就要追来了”

  刘备话音刚落,就有军卒快马来报:“回禀使君,曹军已至三百步开外!”

  三百步,意味着曹军只需要一个冲锋就可以抵达此处。

  “快,鸣金收兵!”

  好不容易来了援军,刘备可不想因小失大,将他们全部葬送了。

  “叮叮叮”,清脆的金戈交击声响起。

  此时,一百多名曹军骑卒只剩下了十多人还在顽抗。

  关羽跟徐和正杀的兴起,眼瞅着再用两个回合就可以把曹军全部了结了。

  哪曾想,鸣金退兵的声音传了过来。

  军令如山!

  关羽无奈,只得跟徐和打了个招呼,道:“使君鸣金了,咱们撤吧”。

  徐和连斩五人,胸中的怒火早已经倾泻一空,眼下,刘备退兵,自然是有了充分的理由。

  为了刘备,徐和可不想把自家精锐葬送掉了。

  此番听到关羽召唤,徐和当即借坡下驴,道:“好,传我军令,退兵!”

  “喏!”

  “风紧扯呼!”

  “头领有令,撤离此处!”

  两百余骑来去如风,他们赶在曹军抵达之前撤离了战场。

  刘备的辎重早已经先行开拨了,留在原地等候的都是些骑卒。

  众人汇合之后,不敢再耽搁,曹操的几万大军可不是摆设,一旦被他们纠缠上,那可真的就是悔之晚矣了!

  逃,逃的越远越好。

  临济城,四面的城墙都在进一步的加固,破碎的城门已经重新修缮完毕。

  滚木、垒石再一次抬上了城头,便是散落各地的短矛也重新回收利用起来。

  与卞喜的那一场厮杀,李贤虽然胜了,可麾下却有一千多名军卒人人带伤,没有三五日的休整,这些伤卒难以上战场。

  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曹军真的大举来犯,仅靠东莱军自己,即便是守城都有些勉为其难。

  刘备那里是指望不上的,平原军能够存活多少依旧是个未知数,指望他们助战,倒不如相信徐和。

  只要徐和肯约束军纪,入城协守,李贤有把握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

  只是那徐和究竟会不会服软?

  单从数量上看,徐和麾下的八千兵马已经超过了李贤的实力,这样的人物能否甘心屈居于人下?

  万一徐和反戈一击,那又该如何是好?

  不管怎样,临济城还需要进一步修缮。

  在李贤的指点下,整个临济城已经变成了一块大工地。

  卞喜麾下的两千多名降卒人人动手,有的在挖掘壕沟,有的在修缮城墙,还有一部分抬着趁着滚木石,一点一点地往城头运去。

  有桀骜不驯的刺头不愿为官军做事,对付他们,胡庸等人采取了最严酷的措施杀戮。

  明明是阶下囚,却还摆着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

  之前只是怕李贤责怪,所以胡庸才一直强忍着。

  后来,也不知道李贤从哪里得知了消息,他明白无误地下令,有抗令不遵者,杀无赦!

  一个杀无赦便给贼军的刺头们定下了基调。

  嚣张?猖狂?目中无人?

  胡庸手中有了李贤给的“尚方宝剑”,行事再无顾虑。

  “噗噗噗”,颗颗大好头颅滚落在地。

  杀鸡儆猴!

  降卒们再不敢多言,东莱军让他们干什么,他们便老老实实地干什么。

  与传言中相比,东莱军对待降卒可谓是仁至义尽,只要他们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饭食一律管饱!

  这样的官军却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徐和麾下的精锐老卒加入黄巾之前都是因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所以才铤而走险,眼下,即便被俘虏了,可也没有人去肆意的凌辱降卒。

  有的降卒不禁感慨,李贤如此仗义,那他麾下的军卒又该如何的惬意?

  要是有可能,真想做一次东莱军卒。

  曹军大举入侵的消息已经传播了整个临济城,城内的士绅百姓乱作一团。

  前几日,李贤刚刚剿杀了卞喜,怎么又冒出一个更为强大的曹操?

  曹操自领兖州牧,可临济城的百姓却压根没把他当一回事儿。

  在百姓心里往往都有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东莱军在城中秋毫无犯,军纪严明,这让乡民们很是感慨。

  曹操的兵马如何?他们会不会滋民生事?

  没有亲身经历过,谁也不敢大放厥词。

  

第197章 曹军来了

  

  曹军进入乐安国了?

  消息传到临济县令耳中,瘦削的中年男子又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临济?

  自打李贤抵达之后,各路的牛鬼蛇神都仿佛闻到腥味的苍蝇一般蜂拥而至。

  先是卞喜,现在又是曹操!

  从降卒口中,临济县令已经知道,卞喜真的投降了曹操。

  杀了卞喜之后,也就是说,李贤早已经跟曹操结下了仇怨,只要曹操有一口气在,他势必会前来报仇。

  至于临济城这个帮凶,想必曹操也绝不会放过!

  这时候,再去懊悔已经来不及了。

  临济城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李贤一条道儿走到黑。

  若是东莱军胜了还好说,皆大欢喜,一旦东莱军败了,曹操会作出怎样的报复举动?

  曹操会怎么做,会抽调多少兵马过来,这都不是李贤考虑的事情。

  为了增加活命的手段,李贤已经把大脑全速运转,他努力回忆着记忆中的一些军事知识。

  例如,石灰、猛火油。

  石灰可以伤眼,猛火油可以烫死人。

  只可惜,李贤耗费了好大的力气还是没能找到石灰,无奈之下,他只得让人准备了“锅灰、砂石”来充当替代品。

  至于猛火油,这更是一件稀罕物了。

  李贤耗费了好大的代价才假托糜氏之手搞来了几百斤。

  眼下,这些猛火油刚刚抵达临济城,恰巧可以派上用场。

  在李贤的指点下,城中筹备了数量众多的守城武器,有很多物事简直是匪夷所思,不过,出处于对李贤的一贯信赖,军卒们还是依言施为。

  不过是多费些力气罢了,真要是能够奏效了,那受益的就会是整支军马。

  三日过后,刘备的兵马出现在临济城外。

  隔着老远,一众军将便大声呼喝:“我等为刘使君帐下军校,请李长史开门!”

  “曹军就在六里开外,请长史开门!”

  徐和的兵马在三天的时间里也折损了一些,曹军的实力太过惊人了。

  一开始,小胜一场的徐和并没有把曹军放在心上,可后来差点陷入重围的经历让其大为警惕。

  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阴谋诡计,曹军都大占上风。

  明眼人都知道,曹操麾下有高人。

  吃了一次亏,徐和再不敢大意,他与刘备一道,且战且退,好不容易才脱离了曹军的滋扰范围。

  毫无疑问,曹操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向来眼高于顶的徐和。

  看见临济城的第一眼,徐和便觉得格外的亲切,不管怎么说,终于活着回来了。

  离开的时候,八千名老兄弟个个龙精虎猛,可现在,足足有一千名兄弟死在了曹军手中。

  这仇已经越结越大,再无回转的余地了。

  刘备麾下喊破了嗓子,城头的守军依旧没有开门的迹象。

  无奈之下,徐和只得出面,道:“我是徐和,请长史开门”。

  说来也奇怪,徐和话音刚落,城门便“吱嘎嘎”打开了。

  刘备脸色尴尬不已,张飞倒是满脸的无所谓,而关羽,已经怒发冲冠了。

  若不是刘备眼色制止,说不定关羽已经做出了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城门大开之后,李贤率众迎接。

  时间紧迫,双方顾不得寒暄,大队人马便入城了。

  在曹操连续不断的追杀下,刘备的平原郡已经锐减到了一千五百人,而徐和麾下的八千人也只剩下了七千人,两部人马加起来都不到一万之数。

  不过,饶是如此,八千人入城,还是足足用了一炷香的功夫。

  当最后一名军卒入城的时候,曹操的先锋堪堪出现在地平线上。

  “轰隆隆”,厚重的城门终于关上了。

首节上一节122/7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