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第285节

  所以。从大局上来讲,孙刘联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两边都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而同样年轻的孙权比之前荆州的刘琮幸运就幸运在。孙权有一个绝对支持他的军中大佬周瑜!

  不过联盟结成虽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弱国无外交,这一点从本质上不会有任何改变。别看周瑜完全不把你诸葛亮看在眼里。哪怕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外交官,而是一个国务院总理又如何。在联盟当中,你诸葛亮也根本进不了核心指挥层。不说周瑜。就是那个看起来和和善善的老好人鲁肃,表面上礼貌有加,亲近自然,实际上,他给过你任何实质上的利益吗?唯独就给了你面子而已!

  于是乎,就有了现在的情况,诸葛亮初出江湖,年轻气盛,就跟当年的郭嘉一样,可是很在乎面子的。你说他诸葛亮现在好歹也是个名人儿了吧,你周瑜却只把他当成个人名儿,他诸葛亮服气吗!就算明着不好说,他背后,骂也能骂死你!

  “小声点!你是怕别人听不见吗!”同在船上的明儿没好气的出声打断道,相比起年轻的诸葛亮,明儿显然更老练沉着一些,明儿很清楚,诸葛亮的个人脸面不重要,实际能获得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这一次确实是以江东为主,他们刘备这边没什么发言权,但明儿现在要做的,还是要尽力争取权利和地位,一来,不能因为他们弱小,最后打完曹操以后,就直接被江东孙氏给吞并了,他们如今可是盟友,而不是什么附庸,上下级关系!第二,一旦打败曹操以后,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凭借着手上的刘琦,凭借着对荆州的熟悉,完全能够抢在江东之前,快速出手夺取荆州,这也是郭嘉一早就定好的战略方针。

  出于以上两点考虑,明儿要自己亲自去会一会周瑜,她要让周瑜知道,他们刘备一方也是有自主权的,不会成为周瑜随意能挥使的小兵!

  可以预见,“诸葛亮”跟周瑜,这一次必然将擦出火花来。

  嗯,确实是擦出火花来了。

  当周瑜发现明儿并不是之前的诸葛亮,甚至还是个女人之时,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降临到了周瑜身上。如果说,甄宓郭嬛这样的女人是有女王属性的话,那明儿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有女神属性的!郭嘉从那个到处都可见到女强人,包括班里很多学霸都是女强人的时代而来,对明儿这种类型,郭嘉自然是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可在这个时代的一些人眼里,特别是一些聪明人,如司马懿,如周瑜这般,明儿这样的女人实在是太特别了!整个天下,还能找到第二个同样的女人出来吗?!就算也有聪明的,也有读过书的,但有这种女扮男装,跑出来当“丞相”的吗?!就算是花木兰,也没有这么传奇吧!

  而在性格方面,司马懿是低调,是恭维,是时不时捧得明儿乐呵呵的;周瑜则不同,周瑜人很傲,他不可能直接去赞赏明儿,甚至恰恰相反,周瑜反而还会故意去为难明儿。这是一种,嗯,在周瑜自己眼里,这是一种驯服野马的手段吧。

  如果明儿对周瑜的为难完全没办法接招的话,那周瑜必然会失望,认为明儿也不过如此,瞬间这感觉就会淡下来了。而一旦明儿能够还手的话,那周瑜铁定会泥足深陷,变得越来越喜欢的。

  不过,此时的周瑜显然没有注意到,他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是周瑜跟明儿之间会不会有结果这种问题,而是周瑜完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万一他根本无法压制明儿,甚至反过来被明儿压制了呢?!

  周瑜现在还天真的设想着:我一招,你一招,我一招,你一招,我一招,你终于抵挡不住,输了。或者,最后在他周瑜故意放水的情况下,打了一个平手。这还真是完美的结局呢。

  可要是最终的结果脱离了周瑜的算计,那明儿的女儿身,就将成为周瑜心中致命的阴霾。有句话说的好,不作死,就不会死。

  

第808章 曹操自大

  

  却说曹操在刘备暂时逃跑之后并没有立刻放弃,沿江继续对刘备紧追不舍,并且把一些竹简扔到长江里,顺流而下,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试图夺江东百姓之心魄。

  结果,曹操却在三江口遭遇了孙刘联军的狙击,损失了不少人马,无奈败回。对此,曹操并没有太过于生气,因为曹操自己很清楚,他手下士兵都是北方人士,包括曹操自己在内,都不擅长水战。这一次,没有料到孙权小儿居然敢直接反抗他,知己但不知彼,败了也没什么好意外的。曹操从来不是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人,曹操此时完全承认,目前打水战的话,他确实可能不是江东的对手。

  不过此役,曹操至少已经感受到了江东孙氏的态度,孙权是不愿意投降,而打算跟他曹操死磕了!你要战,那便战,他曹操怕过谁来着?!之前刘表还在的时候,曹操就已经不怎么把江东放在眼里了,更何况如今刘表已经不在,荆州已经投降了!

  话说早在年前,曹操已经解决袁氏兄弟,还在北方稳定局势,没有南下之前,曹操为了准备南下攻打荆州跟江东,就已经提前在邺城建造玄武池训练水师了。而现在,荆州投降,有蔡瑁这样出色的水战将领,加上荆州原本的精锐水师,曹操完全有那个不把江东看在眼里的底气!

  于是,曹操在赤壁建水寨,以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等待可用之日。蔡瑁二人长期熟悉水战,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新近投降曹操。蔡瑁他们肯定也是想在曹操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希望得到曹操的重用。蔡瑁在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此等阵势,不夸张的说。不亚于地面上的八门金锁阵,当然,如果没有曹操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蔡瑁也不是轻易能够摆得出来的。不过既然现在已经摆出来了,那它就绝对能够起到它应有的功效。据说周瑜亲自前来窥探曹军水寨,见到这种阵势之后,也不由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随即,周瑜才有了要打败曹操,必须先除掉蔡瑁、张允这两个曹军水军都督的战略方向

  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想要训练不熟悉水战的士兵打水战,就跟训练新兵一样,甚至因为没什么实战演练,可能还要比训练新兵困难。因此,不说训练个一年,至少也要训练个半载。曹操的水军才能看。或许可能还是没有江东的水军那么精锐,但以绝对的人数优势。还是完全能够压制住对手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稳定下来等待而已。此时,真正该着急的,绝对不是曹操,而是孙刘联盟。

  只不过,早在曹操打败袁氏,刚南下打新野刘备的时候,就已经看得出来,曹营上下有一种过于激进的浮躁气氛。这一年半载的时间,不说曹操能不能静得下来,下面的一些人可是闲不住的。特别是一些想要立功,急于立功,自以为能够立功的人!

  好比,蒋干。

  如今曹操忧虑者,不外乎就是江东周瑜,而蒋干自幼与周瑜同窗交好,蒋干跟周瑜的关系,嗯,蒋干自认为,就如同郭嘉跟荀彧差不多。所以,蒋干主动请缨,希望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江东说服周瑜来投降曹操。

  虽然对此,曹操实际上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如果周瑜这么容易就会投降,那他就不是周瑜了,那江东孙氏也不敢这么明着来抗曹了!但这种时候,等着也是等着,闲着也是闲着,哪怕希望再小,那也是希望,聊胜于无嘛,万一真的成功了呢?况且,手下人这么积极,曹操也不好打击下面人的热情是吧。

  所以,这不过是双管齐下,训练照常进行,而蒋干则独自一人渡江去会周瑜。不得不称赞一句,蒋干至少还是挺有胆量的。

  总之,蒋干的这次行动,却是终于给了周瑜实行反间计的绝好机会!

  之后,不用说,周瑜假装醉酒,让蒋干看到了一些“不该看”的东西。于是蒋干中计,急忙回江对岸,向曹操揭发蔡瑁跟张允两人的反叛之意。

  后来孙权有问周瑜道,

  “你如何能确定曹操那么容易就会中计?”

  周瑜一笑,回答说,

  “不是曹操会不会中计,而是曹操愿不愿意中计!”

  没错,以曹操的聪明,他会那么轻易就中计?当年离间曹操跟郭嘉的人那么多,有见曹操轻易对郭嘉出过手吗?曹操多疑是多疑,但这么重要的关键性人物,岂是说杀就能立刻杀的。不深思熟虑一下,不好好调查一下,先收押也不行?

  所以,与其说是曹操被周瑜给骗到了,还不如说曹操是故意假装没看出来,故意假装暴怒杀人,故意被周瑜欺骗的。不过,从结果来讲,曹操也还是中了周瑜的计!

  不得不说,曹操自大了啊!没错,当年那么多人离间曹操跟郭嘉,曹操之所以一直没有对郭嘉出手,是因为曹操很清楚郭嘉的重要性。而之后,郭嘉不再那么重要的时候,或者说,曹操不再认为郭嘉有那么重要的时候,不需要别人离间,曹操也对郭嘉出手了。

  现在同样如此,相比起蔡瑁的作用,曹操感觉蔡瑁的威胁可能更大,特别还跟郭嘉有联系。所以,对于这样的家伙,或许现在出手有点早,但难得有这样合情合理的机会,干嘛不好好利用一下呢?

  什么?你说曹操这样做不是显得很矛盾?曹操如果不知道蔡瑁的重要性,又怎么会把水军都督的位置交给蔡瑁呢?现在才过去多长时间呢,曹操怎么一下子就感觉蔡瑁没用了?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可是有“学习”这个词汇的!难道整个天下就只有你蔡瑁一个人会水战,难道这是天生的才能,别人学不会的?这段时间,蔡瑁如何做,如何安排,怎么训练的士兵,曹操其实都有让自己的心腹将领去模仿,去求教,去学习。曹操为的就是日后有人能够接替蔡瑁,当这个水军都督!

  由于曹操本人还有手下的大多数将领都对水战不太了解,虽然周瑜的离间计来的突然,但曹操自认为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却不知只得其型而未得其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曹操才认定蔡瑁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所以曹操才会那么冒失的把如此重要的水军将领给杀了。

  

第809章 西风

  

  前面说过,蔡瑁现在摆的水军阵势,就如同地面上的八门金锁阵,而八门金锁阵的核心在于变化,在于居中的指挥和调度。看看当初曹仁玩弄八门金锁阵,结果就被徐庶轻松给破了,所以现在就可以预见,如今曹军水寨虽然表面上并没有任何变化,但在周瑜这个懂行的人眼中,实际上就跟,嗯,这里用关羽的一句话“看尔乃插标卖首!”

  可以说,现在的周瑜,已然胜券在握。此时,相比起敌人曹操,自信而傲气的周瑜,估计反而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明儿身上去了吧。“且让我好好考验一下你这个女人!”

  之后,诸葛跟周瑜之间的争锋相对不提,当然,远在南阳,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报来源的郭嘉也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但郭嘉能够知道的是,在曹操杀了蔡瑁两人不久之后,很快曹操就“反应”过来自己是中了周瑜的奸计。

  不用说,曹操在自责的同时,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周瑜的身上,反正敌人嘛,通常不就是用来转移内部矛盾的吗。随即,曹操又以为蔡瑁报仇为由,找上了蔡瑁的两个弟弟,曹操一边跟人道歉,说自己昏了头,当然更多的还是骂周瑜阴险奸诈。总而言之,曹操的目的就是要让蔡瑁的两个弟弟假借怨恨曹操,跑去江东投奔孙权,然后,在那边当内鬼。

  嗯,从计谋的角度来看,曹操的这种行为或许还有些道理。但远在南阳的郭嘉却很清楚。曹操这根本就是在赶尽杀绝。周瑜有多精明,曹操难道不知道?这样的手段。可能会骗得到周瑜?好吧,就算曹操不知道好了。但这个计谋本身就有绝对的漏洞!

  且不论曹操是真的被算计了还是假的被算计了。至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周瑜这个始作俑者的目的从来都是要让曹操杀蔡瑁!既然如此,那蔡瑁的两个弟弟为了报仇,为了杀曹操这么一个介于从犯和无辜者之间的人,而跑去投靠周瑜这么一个铁定的主犯,这符合逻辑吗?!

  所以,只要是个正常人,只要不太过于自以为是,都不可能轻易上这种当的。因此。曹操把蔡瑁的两个弟弟派出去,根本就是在赶尽杀绝,在把人送上死路。可以想象,或许一开始不会有事,但当真正的决战到来之时,蔡瑁的两个弟弟必然会被周瑜直接杀了祭旗的!

  如此一来,曹操算是借敌人之手,彻底的清除了荆州本土最大的士族势力,那么曹操就能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一点阻碍都没有的,完全掌控整个荆州。不过显然,曹操最终却是替刘备做了嫁衣。要不然的话。刘备后来夺下荆州,就算不会像以前的刘表那样,至少很多时候。做一些决策,也会感觉束手束脚

  就这样。两边僵持了好长一段时间,曹操还是继续练水兵。周瑜作为弱势一方,也没有主动出击。直到,黄盖诈降苦肉计,庞统巧授连环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赤壁之上,曹操喝歌,仿佛一统天下,已近在眼前。与此同时,卧龙岗中,

  “败局已定!”郭嘉落子。

  “呀!又输了,大伯你从来也不让让人家!”郭嬛不禁抱怨道。

  “我这里让了你,不代表以后别人也会让你。”郭嘉还是时刻不忘说教啊。

  “黄盖应该是诈降吧。”司马懿在一旁突然开口道。

  “黄盖作为江东元老,又怎么可能真降。”郭嬛卖弄一般的,抢着回答道。

  “既然如此,曹操那么精明,又如何会上当呢?”司马懿疑惑的问道。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固然黄盖是假降,但不可否认,江东地区绝对有人,甚至还有不少人都是真的想投降的。而黄盖诈降这种机密之事,一般人绝对不可能知道。那么,当见到连黄盖这种元老级别的人都投降了,并且受到了曹操的善待,你说江东地区接连投降之人会有几何?”郭嘉反问道。

  可以说,这就是曹操此时心里的想法。而曹操错就错在,他下意识的以为,黄盖投降就是来当内鬼传递消息的,或者关键时刻来个里外夹击的。曹操以为,黄盖投降的性质跟那蔡瑁的两个弟弟一样,所以曹操也会学着周瑜收下蔡瑁那两个弟弟那般,收下黄盖。

  也就是说,不论黄盖是真的投降还是假的投降,收是肯定要收的。而黄盖投降这件事在一些不知道真相的不明群众眼里,又会产生很大的舆论效应,因此,曹操做这种事根本一点犹豫都没有。

  “周瑜不是笨蛋,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那种局面发生,所以,黄盖的投降,不是去当内鬼,而是直接要发起进攻了?!”司马懿推断道。

  “以卵击石,哪怕是偷袭也没用,但现在庞统献了连环计,周瑜必然会用火攻,烧个连绵不绝!”郭嬛再次抢答道,只有这样才能在郭嘉面前显示她的聪明,甚至比当初的明儿还要聪明!

  当然,郭嬛之所以能轻易的做出这样的判断,与其说是她聪明,还不如说她是有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因为郭嬛知道郭嘉要让曹操吃败仗,郭嬛已经先入为主的认定曹操会吃败仗,那么曹操此时如何才能吃败仗呢?诈降,火攻!估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很多人都是能够想到这方面的吧。

  “曹操身边能人异士那么多,就没有人能够看破这一点?”向来心细的司马懿不由说道,就算同样信任郭嘉,但司马懿可不会如同郭嬛那么盲目。知其然,就要知其所以然,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司马懿肯定就要问清楚。

  “风向!”郭嘉一语道出了关键点,“你说在这个时节,长江之上会吹东风吗?”

  风向?!司马懿眼睛一亮,立马到处去找起了典籍来。很快,

  “西风?!这个时节吹的是西风?!”

  

第810章 论战

  

  说话间,司马懿连忙又把赤壁那边的地图翻找了出来,

  “西风的话……”司马懿手指在地图上一划,点出如今两军对垒的位置,突然眼皮一跳,惊愕的叫道,

  “西风的话,江东想要进攻需要逆风而行,根本没办法实行火攻之计!除非江面上吹东风才行,可这个时节,长江之上,是不会吹东风的……”

  司马懿又反复对照了一下资料跟地图,确定两边都无误。整个人显得有些焦急,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担心明儿的安危啊。

  “没错,蔡瑁不愧为经验丰富的水战将领。当初建立水寨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方面。虽然之前经常被江东窥视,对方顺风逃走,追都追不上,但实际上,避免了被火攻这最大的风险,如此才能安心的练兵,并为之后攻打江东做准备。水寨的选址,从地利上来讲,曹军绝对是占优势的。”郭嘉开口赞叹道。

  听了郭嘉的话,一旁的郭嬛整个脸火辣辣的,这是一种羞,不是少女般害羞的羞,而是一种耻辱,一种丢脸,一种恨不得找地缝钻的羞。从来没有,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作聪明,抢着说了一些话,最终却被人狠狠的扇了一耳光。

  或许这对某些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不就相当于是主动起来回答问题,结果却回答错误了吗?可郭嬛是骄傲的,比谁都还骄傲,甚至跟江东那个周瑜有得一比。这也看得出来郭嬛跟明儿之间绝对的差别。不是智商上的。也不能算是性格上的。如果出了同样的事情,明儿肯定也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明儿却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小看了天下人。认识到自己是在纸上谈兵,认识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

  可郭嬛却不同,她认识不到这些,或者说她是不愿意承认这些!所以此时郭嬛恨啊,她也不知道是恨什么。恨郭嘉?不是。恨自己?更不是。总之,就是恨。

  而相比起郭嬛的纠结,司马懿却是突然松了口气。是啊,看着郭嘉这么淡定,看着郭嘉如此成竹在胸。他司马懿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虽然到现在为止,司马懿还是没有想到问题之关键所在,但司马懿很清楚,郭嘉一定已经抓住了某一点,抓住了他司马懿没有发现,同样曹操也没有发现的一点,而这一点就将是曹操失败的关键。

  “那以大人来看,江东到底该如何进攻?”司马懿虚心请教道。

  郭嘉一笑,

  “火攻。”

  不用说。郭嬛跟司马懿听后顿时都愣住了。

  “可……”司马懿愕然的指了指自己手上翻出来的资料。

  结果就见郭嘉把资料接了过来,随即直接扔到了一旁,

  “尽信书不如无书。”郭嘉潇洒的说道。

  “这书上是错的?!”司马懿跟郭嬛同时叫道。

  郭嘉摇了摇头,

  “不能说是错的。只是万事皆有例外,而天气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当初为什么要让刘晔去研究投石车?你们认为光靠资料上记载的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建造出合适的投石车来?所以如今的情况也是类似,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官员真正掌控这些东西的。而不熟悉水战的北方将领更是不可能重视这些东西。见书上是西风,实际上每天吹的也是西风。长久下来,自然也就忽略了这个细节问题。就算某天的某个时刻吹了东风。也不会有人留意到,而江东只需要利用这一次机会,就能获取胜利!”郭嘉说道。

  东风是借来的?不要开玩笑了,要是明儿真的有那种能力,那郭嘉早就已经抱大腿去了。如果说东风是借来的,那草船借箭的大雾显然也是借来的了。而且,常年打水战的周瑜,会忽略风向的问题?会一门心思只知道火攻,临到尽头,才发现,咦?没有东风?

  所以黄盖投降的时间,其实就跟草船借箭的时间类似,是提前算准了那一天会有东风,因此才实施计划的。当然,天气多变,不可能百分百的精确,那么在这个古代,举行一个祭祀,希望上天保佑,借一下东风,绝对是情有可原,合情合理。不过,永远不要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借东风,其实是在几乎已经断定会吹东风的前提下进行的。就跟你已经几乎断定自己考试能过,然后再去烧香拜佛以求心安一样,可不是你闭着眼睛乱答一番,最后跑去烧香就行的。

  “原来如此。”司马懿跟郭嬛都是一副受教的样子,果然世间能人何其多,哪怕再聪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过有些人显然是例外,就好比眼前的郭嘉。当年郭嘉会让刘晔研究投石车,如今郭嘉在千里之外,也能断定出会有东风,果然,(预备,起)郭大人真乃神人也!

  “仲达。”郭嘉突然转向司马懿说道,“这次曹操赤壁战败,就到你真正该出山的时候了啊。”

  司马懿一愣,连忙道,

  “大人我……”

  “诶!”郭嘉伸手打断了司马懿的话,“别说什么你还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了。你要是再不出山的话,才真的是对不起我了。”

  司马懿沉默了一阵,然后冲郭嘉深深一鞠躬,

  “谨听大人吩咐!”

  “很好,你现在就以自己的名义,书信一封,送到前线去提醒主公这东风火攻之事。”郭嘉说道。

  “这?!”司马懿一惊,这么一提醒,就不怕曹操最后胜了吗?

  郭嘉一笑,

首节上一节285/2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