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第284节

  本来,在这种时候,唇亡齿寒。江东孙氏跟荆州刘表,更应该摒弃前嫌,同心合力,共同抗曹。这样两方联合之下,曹操想要打败“孙刘”联军,特别在有长江天险的地利优势下,曹操就算要胜利,也绝对不会比之前打败袁绍时候还轻松。

  可惜,古人重孝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不是这种光凭大势就能够谈得好的。很多时候,哪怕明知道自己最终也要灭亡,也要先把仇人杀了再说!所以。孙权跟刘表,是绝对不可能联合起来的。不但联合不起来,甚至在曹操对刘表用兵的同时。孙权还要主动出击,落井下石。为父报仇,占领荆州地盘!

  不是孙权笨。也不是孙权目光短浅,看不出来曹操把刘表灭了之后,下一个就是他。如果孙权像当初那些失败者一样,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想法,等刘表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那绝对才是坐以待毙的行为。所以,还不如趁着这么一个机会,抢刘表一片地方,然后把整个长江设为自己的防线,如此一来,才是更好抵御曹操的方法。

  于是,孙权跟刘表互相火拼的局面,在曹操眼里,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大好事。孙权这小兔崽子反抗又如何?曹操仿佛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他一统天下的场面了!而不知道孙权有没有注意到,他的这种落井下石的行为,让刘表两面受敌,不仅没有把荆州逼得狗急跳墙,逼得豁出去背水一战,反而让荆州内部投降曹操的呼声越来越大了。

  没办法,像他们这样的本土士族,跟谁不是一样的跟。只要跟曹操能够把条件谈妥,那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呀。刘表?不过也就是个外来人罢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再次挥大军进攻荆州。首当其冲的,肯定还是在缓冲区的刘备。上次曹仁惨败,这次肯定不会再派曹仁过来了,而这一次是统帅是夏侯惇,还是曹氏宗亲。同行的还有大将于禁和李典。

  首战,博望坡!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火烧博望坡,这次夏侯也丢脸了啊。”

  卧龙岗,郭嘉同郭嬛对弈。

  “还是大伯厉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郭嬛喜滋滋的赞道。

  “我做过什么了?”郭嘉反问道。

  郭嬛却是想都没想的回道,

  “要是没有大伯的指点,那些人怎么可能做得到!”

  不用说,郭嘉顿时脸色一板,喝道,

  “忘了我平时的教导了吗!”

  郭嬛连忙收起神色,低头道,

  “嬛儿失态了。”

  “大人,如今夏侯惇虽败,但下一步曹操必然会亲自引兵前来,新野估计是守不住了啊。”司马懿在一旁开口道,显得有些担忧,毕竟如今明儿可是在刘备那边。

  “这是自然。不过放心,接下来该怎么做,那边也是有分寸的,没有人会笨到以卵击石。”郭嘉开口说道,“仲达,待会儿我书信一封,你派人给我送出去。”

  “给谁?”司马懿问道。

  “蔡瑁。”郭嘉答道。

  司马懿跟郭嬛都是一惊,郭嘉难道不仅指点明儿,还要指点蔡瑁?!这不是明摆着在通敌吗?!之前指点明儿,是在自己家里,又提前了那么长时间,别人根本不知道,但如今这送信出去,而且还是送去荆州,可能会不会被曹操查获?!这是要主动给曹操证据吗?还是利用这封信来欺骗曹操,误导曹操采取错误的行动?

  可就算成功把曹操误导了好了,那如此一来,郭嘉岂不是把自己陷入绝对的危险当中了?这可不像是郭嘉能够做得出来的事情啊。

  “不用担心,不过就是一封简单的劝降书而已。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可能就要对不起蔡瑁了啊。”郭嘉简单解释了一下。

  旁边两人同时眼睛一眯,看看当初那一批跟郭嘉有紧密联系的人如今的下场,郭嘉如今此举,不异于是直接把蔡瑁绑到了自己阵营。可想而知,如若蔡瑁等人真的投降了曹操,那必然会因为郭嘉的缘故,遭受曹操的猜疑。

  那么,到时候曹操还敢重用蔡瑁吗?甚至于,曹操估计还会找机会,找借口削蔡瑁的权,乃至于直接杀人吧。

  什么?郭嘉突然做这种事,难道不是明显的陷害蔡瑁?他曹操就那么容易上当?错!不要忘了,郭嘉这个人可就是爱反其道而行之啊,郭嘉从来不都是最爱坑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傻瓜”吗!

  

第805章 刘表病故

  

  所以,面对郭嘉的行为,完全没办法去猜,完全没办法去判断,估计除了郭嘉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唯一留给别人的,只有对这件事的无尽怀疑。

  所以,不管曹操怎么想,不管曹操本来会不会猜忌蔡瑁,一旦郭嘉做出这种事情来,曹操都必然会对蔡瑁产生怀疑。这也是为什么,郭嘉会说对不起蔡瑁了。

  而蔡瑁是谁?除了是荆州本土士族蔡家如今的关键人物以外,同样更是水战的专家,是一直帮刘表对抗江东孙氏,从最早的孙坚,到孙策,再到如今的孙权,荆州能够跟江东打得有声有色,甚至常常获胜,靠的就是蔡瑁的水军!没有其他任何人,能够比这种源远流长的本地士族,更了解当地的地利天气等等各种情况了。

  可以说,郭嘉此时这随便的一句话,随便的一封信,就已经能够让现场的司马懿和郭嬛两人隐隐看到,未来曹操将会在长江水战上,出现巨大的失利!水土不服?不是士兵不擅长打水战,而是没有擅长打水战的将领啊。如果说,美人一笑能倾城,那么郭嘉一言,足以“倾”国!

  夏侯惇在博望坡战败,虽然这次不像上次曹仁那般,直接死了两员大将,还把樊城给丢了,但得到消息的曹操绝对是勃然大怒,比上一次还要生气!第一次还可以说是大意,但这第二次还能找什么借口?!难道这一次曹操对这边还不够重视吗?难道现在曹军是几面受敌,分身乏力吗?难道如今这边不是主战场。不是曹操下一步的军事重心吗?!

  结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在曹操已经顺利打败那么强的袁绍之后。如今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岂不是在天下人面前丢脸?!这会让一些本来就蠢蠢欲动的人,更加蠢蠢欲动;同样也会让一些内部官员,失去信心。袁绍的例子还历历在目,就在眼前,之前袁绍都能败了,如今曹操就败不了?!

  曹操在意的不是一两场小的战役的失利,他在意的是这种大势风向的转变。曹操现在需要的不是多大的胜利,需要的是那种一鼓作气。势如破竹的士气。

  至于那突然冒出来的诸葛亮,曹操倒是多少有些怀疑到郭嘉身上。倒不是曹操认为火烧博望坡完全就是郭嘉在背后出的主意,要知道一直以来,郭嘉给予曹操的印象,更多的还是战场临机应变,曹操并不认为郭嘉能够把这种细节场面都提前设计好。所以,那个诸葛亮可能真的有两把刷子,先前的徐庶不也是突然冒出来的吗?以前有见徐庶在nǎ里有过什么耀眼的发挥?

  所以,真正让曹操在意的。还是诸葛亮这么一个刚刚出道的人物,是如何一来就能够在刘备阵营中取得绝对的指挥权的。刘备就放心把权利交给这么一个年轻的,不知底细的家伙手上?就不怕诸葛亮把他们给坑了?关羽、张飞这样性格特别的绝世猛将,居然也会听诸葛亮这么一个毛头小子的话?因此。曹操猜测,诸葛亮很可能就是郭嘉派出去的,有郭嘉的推荐。刘备用起来自然也有底气多了。就好比当初郭嘉推荐过的本身也一点不起眼的满庞等人一样,确实非同一般。

  虽然这不过是猜测。嫌疑,还根本没有证据。但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单是这种猜测就足够让曹操出手了。只是郭嘉不一样,加上如今郭嘉早已经没有了实权,因此,曹操对此并没有任何的行动,看样子郭嘉是彻底的不会有事了啊。

  败了?那又如何?再打就是了!曹仁不行,夏侯惇上;夏侯惇不行,老子亲自上!抱着这样的想法,曹操这一次终于亲自带兵,强势袭来。而相当戏剧性的,刘表居然在这个时候病死了!用一句老话来讲,“老天助曹不助刘”啊。

  说起来,刘表病重的事情,并不能算是什么秘密。但刘表到底病多重,到底会不会死,这绝对是机密,就算是荆州内部,很多人都不可能了解的,甚至有人可能还会以为,刘表是不是故意以此为借口,因此才不出兵帮刘备的呢。所以,此时刘表的死,对外面来说,算得上是相当意外,没有几个人能够料到。

  要说刘表如果没死的话,哪怕荆州内部投降的呼声很大,但刘表估计也是不可能直接投降。就像后来的东吴,内部投降的呼声很大又如何?那是因为对那些本土士族来讲,投降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对孙氏来说,对孙权来说,投降的话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要是刘表没死,那荆州可能还有得打一阵,但刘表一死,荆州大权彻底落入以蔡氏为首的本地士族的手中,士族们不想打,投降的呼声本来就很大,于是现在投降就完全变得顺理成章了。嗯,当然,还是要先谈好条件,要跟曹操好好讨价还价一番。

  不用说,这种现实对刘备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好在的是,郭嘉对此早有“预料”,提前就已经指点过了,因此,刘备一方才能有条不紊的果断迅速撤离新野,并且还在新野留下了陷阱算计曹军。

  而后,诸葛亮火烧新野,刘玄德携民渡江

  却说刘表死后,蔡夫人与蔡瑁、张允等,立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至于当年那个纨绔子弟刘琦,虽然现在已经改正了不少,但可惜时不可待,当初刘表既然已经转向刘琮,后来再想转回刘琦,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如果刘琦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很好,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娶蔡家女儿的也会是他刘琦而不是刘琮了。

  说起刘琮,虽然年少,但其实也颇为聪明。刘表也还没有昏庸到完全看不出自己儿子好坏的地步。不过,刘琮也跟当今天子献帝刘协一样,再聪明又怎么样?年幼没有实权,才是最大的硬伤。

  因此,在刘表刚死,曹操却已经带大军前来之时。新上任的刘琮连忙召集大臣商议抗曹事宜,东曹掾傅巽当先说道,

  “巽有一计,可使荆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

  刘琮连忙请教,

  “计将安出?”

  却不曾想,傅巽直接回曰,

  “不如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

  刘琮瞬间大怒,

  “放肆!我受先君之基业,坐尚未稳,岂可便弃之他人?!”此时刘琮甚至认为傅巽已经被曹操收买,要拉傅巽入狱了。但很快,刘琮就会发现,他果然还是太年轻了啊。

  

第806章 献荆州

  

  结果刘琮话音刚落,还没来得急叫人把傅巽下罪入狱,蒯越就上前说道,

  “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今曹操南征北讨,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宁,内忧将作。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

  如果说,傅巽还没什么的话,那蒯越可绝对算得上是重臣了。蒯越的话,刘琮可不敢无视,蒯越的人,刘琮更不敢直接判罪。蒯越一族,作为荆州的本土大士族,当初更是同蔡瑁等一起支持刘表上位。这样手握实权的绝对元老人物,刘琮敢动,他能动得了吗?

  因此,当蒯越说了这样的话以后,刘琮就有些懵了,还有些怂了,他可不敢再像之前对傅巽那般语气强硬,只能弱弱的说道,

  “诸公善言,不是我不从;但以先君之业,一旦弃与他人,恐怕会贻笑天下啊。”

  然后,不等刘琮缓过气来,顿时又有人咄咄逼人起来,而这一次开口的是,王粲。说起王粲,在如今可能不太显赫,但在后世还是相当有名的,因为其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自由聪慧,特别是有传说中过目不忘的才能。这可不是后来说着玩的过目不忘,而是实实在在的才能。

  儿时候,王粲跟人出门游玩,偶然看到一个碑文,朗读一遍,就能一字不差的全部背下来。一次在旁看人下棋,不小心翻了棋盘,王粲也能一子不差的把刚刚的围棋重新摆出来。因此。小小年纪,王粲名气就已经很大了。可以说王粲的神童之名。绝对要比当时的无名氏郭嘉要大很多。在王粲才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跟蔡邕成了忘年交。蔡邕说过,王粲是有特殊才能的,我不如他,我家的书籍文章,都应该送给他,才算物归其主。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王粲跟郭嘉多少还有种同宗的亲近,后来,王粲二子同魏讽交好。受“魏讽造反案”牵连被诛,王粲后人遂绝。这些后话暂且不提,此时,王粲出面,直接就对刘琮说道,

  “将军自料比曹公何如?”

  刘琮摇头,

  “不如也。”

  王粲接着道,

  “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擒吕布于下邳。摧袁绍于官渡,逐刘备于陇右,破乌桓于白狼:枭除荡定者,不可胜计。今以大军南下荆襄。势难抵敌。傅、蒯二君之谋,乃长策也。将军不可迟疑,致生后悔。”

  对此。刘琮只能低头一副受教的样子,当然。他心里肯定还是不甘心的,嘴上回道。

  “先生见教极是。但须禀告母亲知道。”

  刘琮此时还天真的以为,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他的母亲,整个蔡家,绝对还是会站在他这一边的。可惜很快,残酷的事实就会让刘琮清醒的反应过来,自己可不是亲生的啊!

  不用说,刘琮把此事回禀蔡夫人,蔡夫人一点意外都没有,却只是淡淡的说道,

  “既然仲宣、公悌、异度三人所见相同,又何必告我。”

  此时此刻,刘琮哪怕再笨,也完全反应得过来,蔡夫人的话就代表着整个蔡家的态度,而这些本土士族名士们,早已经达成同盟,要投降于曹操,甚至可能已经都跟曹操谈好条件了。

  如此,刘琮还能怎么样?反抗?他手上有兵,有谋士吗?反倒是在外的大哥刘琦,凭靠着刘备,多少还有点反抗的机会吧。于是,无奈之下,刘琮只能手写降书,派人送给曹操。而后,曹操大军前来,刘琮亲自出城,献荆州于曹操。

  曹操大喜之下,封刘琮为荆州刺史,并爵封列侯。正如之前傅巽之言,“可使荆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演义当中,曹操之后偷偷派人暗杀了刘琮母子,但现实中,曹操可不会做这种傻事,至少刘琮安于本分,曹操根本没必要做这种事。毕竟曹操可还需要以刘琮为前例,去说服江东孙权投降呢。

  不过曹操一直都是性情中人,就如同曹操始终不喜欢反复小人一样。哪怕刘琮投降了他,安于本分,可恶的孙权却不怕死的敢不投降于他曹操,曹操也还说出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的评价。

  就这样,以襄阳为首,在本土士族们的带领下,荆州大部分地区都全部归复了曹操,或许南方一片的地区还有观望的存在,但唯独只有刘琦所在的江夏一处,现在还是明摆着反曹的。而与此同时,刘备正带着广大民众,带着他的支持者,带着他的兵源经济源,赶赴江夏投奔刘琦。

  而曹操不愧为军事大家,在这刚刚入主荆州,正需要稳定局面的时候,根本没有处li接替事宜,完全交给了下面的人去做。而自己则继续带兵,对刘备紧追不舍,势要赶尽杀绝!曹操很清楚,放虎归山,可能就会后患无穷,要是能趁着这次机会把刘备彻底给灭了,那之后应该也会轻松许多。

  哪怕知道历史,哪怕早有安排,此时在卧龙岗的郭嘉,也不禁捏了把汗。因为郭嘉清楚,这可能就是刘备,准确的说,是明儿最危险的时刻了。只要能度过这一关,之后,明儿几乎就会如同曹操这边的荀彧一样,坐镇大本营,居中调度,可谓比谁都安全。

  好在,这次最终也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在赵云和关羽、张飞等猛将的ji烈抵抗之下,刘备一行虽然狼狈,最终却也成功的撤离。曹操未能成功趁机剿灭掉刘备。当然,此役刘备一方还是死了一个重要人物,没错,巾帼英雄糜夫人。

  “哎!”

  郭嘉再一次的唏嘘起来,都说女人才爱感伤,在郭嘉看来,其实不尽然,准确的说,应该是人闲的蛋疼,没事干,整天想东想西,慢慢的自然也会变得感伤起来了吧。

  想起当年跟糜夫人争锋相对,没事逗一逗,吓一吓人家,何尝也不是一种乐趣?郭嘉或许没有那么豪迈,能够跟真正的敌人惺惺相惜。但对这种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实质伤害,只是口头上较劲的敌人,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朋友们”,真的越来越少了啊。

  而且,如今天下的局势走到了这一步,该布的局也已经布好,整个未来,郭嘉仿佛都已经完全能够看清看透。有些人辛苦挣扎,甚至倾尽一生,最后却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期愿,成全了他人,难道不觉得唏嘘吗。

  

第807章 明儿女神

  

  “大伯,为何又在叹气?”郭嬛在旁边出声问道。

  郭嘉习惯性的伸手摸了摸郭嬛的头,一点都没有这样做可能会让人长不高的觉悟。曾几何时,郭嘉不就一直喜欢这样摸明儿的小脑袋吗。话说最后明儿反而还长那么高了呢。

  “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了。”郭嘉说道。

  郭嬛嘴一嘟,挺了挺胸道,

  “大伯总是说长大了长大了,难道嬛儿现在还不够大吗!”

  嗯,这话放在现代,绝对很有歧义,特别还伴随着这挺胸的动作。不过说真的,郭嘉不禁瞟了瞟,确实不够大啊。虽然以这个时代的习惯,郭嬛完全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但在郭嘉眼里,一直以来都是,哪有十多岁的丫头就嫁人的啊。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不够大就是不够大!

  “哈哈,如果你真够大的话,也不会问这样的话了。”郭嘉笑答道。

  “哼!”郭嬛作势把头一偏。

  不甘吗?叹气是因为不甘心吗,不甘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心痒吗?叹气是因为心痒吗,看着世间活跃的众人,无法忍受其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大伯,你到底还要沉默到什么时候?

  长江,某条小舟上,

  “那个周瑜,他以为他是谁呀!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跟郭大哥比简直差远了,怪不得名气没我郭大哥大,也就只能在江东这小地方混混!”

  嗯,我们的诸葛孔明先生再次回归到了当年一开始时候的状态。

  当然。孙刘联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刘备想要生存,如今必须得依附江东孙权。或许当今天下还有巴蜀的刘璋暂时还不在曹操统治之下,但且不说刘璋敢不敢明面抗曹。敢不敢收留刘备,就以刘备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刘备想要过去也过不去的。

  而江东呢?只要孙权还有野心,只要孙权还想掌控自己的统治,只要孙权不愿意把自己父兄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白白送人,那孙权就必然会反曹,一旦孙权反曹的话,多了刘备这么一个盟友,聊胜于无。也总比不多好吧。再者说,孙权没有正名,刘备这个皇叔却是号称有血书密旨的,拉上刘备,孙权反起曹操来,才能有理有据。要不然的话,孙权眼睁睁的看着刘备送死,然后自己又打着同样的旗号反曹,那不是要成为天下笑柄吗!

首节上一节284/2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