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懵逼,“这都是谁?”
玉陵子先是一愣,随后抚须哈哈大笑,“这二人,如果知道自己死在李少侠手里,还被当成无名小卒,恐怕气得棺材板都压不住。”
“‘铁尸’侬达,便是在青龙山杀死的那个蛮族术士,原本是湘西赶尸人,后来借赶尸之名暗中劫杀商队,被执法堂通缉。”
“他跑到荆楚山区避难,和里面的江湖败类、邪道术士沆瀣一气,还借师傅传下的老僵尸,做了几件大案,闯下不小凶名。”
“此人已加入天圣教,他那头老僵尸能释放尸毒,幸亏死在道友手里,否则朝廷军队进入山林,不知会有多少士兵受害…”
“至于妖僧噶玛,便是你们在朱家堡磷矿斩杀之人,原本是吐蕃红教秘僧,后来惹祸跑到中原,肆意妄为,同样被执法堂追杀。”
“后来也不知投靠了哪方势力,销声匿迹数年,但终究还是死在你们手中…”
“哦,原来如此。”
李衍听罢,恍然大悟。
他早觉得那两个人不一般,只可惜都有弱点,一个被炸药崩死,一个被冥火铳烧成焦炭。
若没人辅助,肯定没那么容易斩杀。
没想到,竟还有些来头。
至于玉陵子这么快得知此事,他倒一点也不意外,无论太玄正教还是朝廷,都有飞鸽传信。
尤其是重要情报,几日之内便能传遍整个州府,尤其是在战时。
想起一路见闻,李衍心中已有所猜测,沉声询问道:“道长,宜昌的情况是不是不太妙?”
“岂止是不妙啊。”
玉陵子也未隐瞒,直接倒起了苦水。
“宜昌所处之地有些尴尬,虽说我太玄正教为正统,占据城隍庙,每逢大型祭祀,也都由我等主持,但民间却是以法脉为主。”
“原本人手就不够,为应对荆楚山民之乱,好手又尽数被抽调离开,更加捉襟见肘。”
“如今形势微妙,各方暗探汇聚宜昌,其中不乏有那些土司麾下术士,朝廷更多依仗的,则是本地几个法脉,由他们镇压局面。”
“鄂州乱象已显,各地妖邪作乱之事时有发生,法脉虽也保一方平安,但按规定,这些案子都会被上报至宜昌府衙,又送到城隍庙。”
“我们人手有限,哪处理的过来?”
“有些事你也清楚,法脉与我正教关系微妙,而且他们和地方土司之间,也有些斩不断的联系,就让我太玄正教更加尴尬。”
“事关一方安稳,贫道这张老脸也没那么重要,几次宴请本地法脉,让他们这段时间,尽量压制住各方邪祟。”
“即便这样,西南形势也越发不妙,还有一些歹人则趁机作祟,以邪法扰乱民心,试图颠覆社稷。”
“这些都是弥勒邪教曾经的套路,一旦大灾大乱,朝廷和正教无法稳定人心,百姓便会求助于淫祀邪神,最终酿成大祸。”
说着,苦笑道:“实不相瞒,来时的路上你们也看到了,可知城隍庙是被何人破坏?”
李衍眼睛微眯,“邪道妖人?”
“非也。”
玉陵子叹了口气,“是被附近一个村子的百姓所毁。”
“眼下正值春耕,他们种下的稻苗,一夜之间尽数枯死,水稻枯死也是罕见,且并非因为水源的原因。”
“贫道一位师弟前去,但本事不济,找不到原因,那村子贫困,也筹不够钱请法脉出手,几次补种,稻苗又尽数枯死。”
“不知是哪个妖人传言,水稻枯死乃朝廷失德,村民们便砸了土地庙,还被人蛊惑,来冲击城隍庙。”
“诸位实力有目共睹,李少侠身份更是尊贵,还与我太玄正教交情不错,既然来了宜昌,贫道也只能厚着脸皮前来相求。”
“前辈说笑了。”
李衍也未推辞,拱手道:“我等虽实力一般,但眼下世道混乱,自然会尽一份力。”
他们来西南,本就是要驱邪除妖,一方面历练,一方面积累功德,好借助武当山资源修炼。
而且受王道玄影响,即便没有好处,碰到有人以邪术害人,也不会袖手旁观。
“好!诸位果然是有道之士。”
玉陵子闻言大喜,宜昌城如今情况,他能依靠的不是法脉,而是这些与正教关系不错的散修。
李衍这团队,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该给的好处也不会少。
“诸位。”
玉陵子微笑道:“青龙山和磷矿两件事,都会有真武令,且那两个妖人的悬赏,也会尽数交给你们。”
“危难之际,方显人心,诸位放心,我武当真武宫,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那个村子事,最为紧迫,人虽然被朝廷抓了,但民心动荡,须尽快稳定。”
“前辈放心,不过我等来宜昌还有件事,等完事后,就会前往城隍庙找您。”
“如此也好。”
许下一堆好处后,玉陵子才起身告辞。
看着他离去的身影,王道玄忍不住摇头道:“世道果然是乱了,贫道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太玄正教如此着急。”
“衍小哥,严府你先去吧,贫道要留在客栈准备一番,那个村子的事,贫道在胶州也见过一次,若真如我猜测,怕是有些麻烦…”
李衍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下,开口道:“沙老叔,吕兄弟,宜昌危险,你们便留在客栈保护道长,莫要单独出门。”
“放心吧,我晓得。”
沙里飞闻言,顿时会意。
他们抢到的《霹雳雷火经》,至今不知是哪方势力拥有,敌暗我明,必须多加小心。
又叮嘱了一番,李衍则换了身干净衣裳,拿好家伙事,离开客栈。
严府在宜昌也是大户,他和小二打听清楚位置,便独自向城北而去。
在他身后街角,一名正拉着二胡的老乞丐缓缓抬头,瞳孔一片血色……
第221章 宜昌严府
江湖卖艺者,都是东行乞丐。
城中的小乞丐则都是西行管理。
有些是自小落难,有些是被拐卖。
这些小乞丐,性子软弱的,会一辈子受人欺辱,连乞讨所得,也得尽数上缴,了不起能混一顿大锅饭,最终在疾病寒冷中死去。
有些则咬牙拼出血路,成为丐帮中管事和打手,身上也能有些闲钱,平日负责管理其他乞丐。
就比如这堆小乞丐旁边的几名大乞儿,虽同样破衣烂衫,但却强壮不少,甚至暗藏利刃。
他们就负责管理小乞丐。
能拼杀出来的,无一不是心狠手辣之人。
平日里,也没少欺负外来谋生者。
但面对旁边的东行老乞丐,他们却连看都不敢不看,低着头目光躲闪,满眼恐惧。
老乞丐则根本懒得瞧他们。
他瞳孔中微弱红芒闪烁,直到李衍身影彻底消失,才缓缓扭头,看向长风客栈。
见里面门口官员进进出出,老乞丐眼睛微眯,随后便扭回了头,继续拉着二胡,淡淡唱道:
“诸位善人呐,听我道来!
渔鼓响,悲声扬,漂泊江湖岁月长。孤舟一叶随风荡,天涯羁旅心惶惶,往昔豪情冲云霄,今朝落魄无人晓…”
就是普通渔鼓词,谈不上雅,但老乞丐声音苍凉,莫名让人听得心酸。
对面茶肆中,一名神色木讷的中年儒生听到,立刻拍下几枚铜板,起身朝着李衍离去的方向追去……
…………
另一边,李衍于宜昌古街上阔步而行。
这座古城的街道略有些狭窄,青石板因年代久远,已被磨得有些光滑,且大大小小,高低不平。
宜昌为水运要道,此地建筑亦融合各地特色。
放眼望去,多为粉墙青瓦,边角因潮湿而青苔斑驳。顶部既有高大的马头墙,亦有飞檐斗拱。砖雕木刻精美,木质略带阴暗,尽显沧桑。
街上行人,服饰口音亦各不相同。
有不少土家百姓,是有巴蜀客,说话口音甚重,夹杂俚语不断,他竟根本听不懂。
当然对李衍来说,味道便是第二只眼睛。
他左手揣在袖袍中,不时掐动阳诀,两三百米内的味道,尽数涌入鼻腔,顿时发现很多事。
宜昌城果然不平静,
江湖中人也太多了些!
比如左侧那个来自巴蜀的棒棒,一身黑蓝粗衣,看上去老实巴交,但扁担中却藏着利刃…
比如街旁正售卖野菜的老妇,和寻常百姓没什么区别,但其袖筒中竟藏着毒蛇和蜘蛛,衣衫内也有许多柳叶镖,略带腥味,皆已抹毒…
还有刚经过的一间纸扎店,里面不仅香火味缭绕,还隐约有几股阴冷煞气,明显养了鬼物…
这些算不上高手,但却都是“吃葛念的”。
也就是花、兰、葛、荣中的“葛”,凭借武功受人雇佣,干各种脏活黑活,包括刺探情报。
江湖朝廷,看似两不相关,实则联系紧密。
甚至很多江湖风波,根源就是朝廷政策。
比如开海后,沿海一座座码头,都成了江湖中人争夺宝地,刀光剑影,不知多少人惨死暗巷…
各行各业竞争风波,往往也是从江湖最先开始,比如店铺忽然走水、货物被劫、骗子团伙上门,都是对手开始进攻的前奏…
这次西南之乱,同样引得江湖众人汇聚。
唯一的不同,是规矩已经改变。
其他地方,江湖规矩就是利益分配。
尽可能避免冲突,免得两败俱伤。
而能在战时跑来这里的,没有一个善茬。
唯一的规矩,就是比别人活得更久…
李衍这副打扮,一看就是江湖中人,走在街上显眼的很,引来不少明里暗里的目光。
他另有要事,也懒得招惹是非,索性视若无睹,问了几次路后,终于找到了严家。
作为宜昌大族,严家自然建的气派。
其宅院面积不小,隐有徽派韵味,白墙黑瓦,朱红大门,马头墙高耸,周围竹林环绕。
门前一对抱鼓石,院外几根拴马桩,门簪也有三四层,一个比一个年代古老,说明祖上曾出过几个朝廷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