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第157节

  “你若找人,且莫被他们跟上。”

  “放心。”

  李衍心中有数,转身离开客栈。

  他当然要找罗明子帮忙,太玄正教不出手,但罗明子认识的同道肯定不少。

  果然,刚出门,李衍就发现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躲在人群和对面客栈中。

  他淡淡一瞥,心中冷笑,转头向着朱雀大街走去……

第132章 邀人助拳

  初雪未消,朱雀大街银装素裹。

  虽寒气凛冽,但车马往来络绎不绝。

  驼铃声声,那是来自西域的商贾,负囊曳履,携珍奇异物,至神州以求厚利……

  天街两侧,昔日坊墙早已不见,商铺林立,茶楼酒肆遍布,行人裹裘衣,戴毡帽,皆捂得严实。

  作为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平日里就人多,冬至已过,百姓不再农忙,已经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但对于江湖客来说,却恰好相反。

  神州百姓辛劳整年,平日抠抠搜搜,好不容易攒下点钱,也就这时候最舍得花。

  因此年前年后,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上元节灯会,都是赚钱的最佳时机。

  有些江湖老客,就指着过年这些天发财。

  天街两侧,几乎全是撂地摆摊者。

  李衍装作没发现身后跟踪者,背手而行,直接钻入人堆中,假装瞧热闹。

  这一瞧,倒是看到了不少江湖手段。

  有金门老者摆摊算卦,招牌上写着“赛半仙”,一本命书翻得哗啦啦,口若悬河,把那乡下妇女唬的一愣一愣……

  还有瞎眼汉子,手中甩着竹板,边走边敲,口中念道:“算年灾月降,算富贵贫贱”…

  有皮门“钓李子”的汉子,扛着一根竹竿,上面挂满了各种肉虫,口中吆喝着:“人吃五谷杂粮,体内自有虫生,咱这一剂药下去,什么虫都能打出来…”

  周围百姓看得稀罕,却不知那“虫子”,乃是乌龟旁肠制作,十分逼真。

  当然,还少不了那卖腥(假)药的,什么假琥珀、假虎骨、假人参…看着琳琅满目,却没一样是真。

  这些手段,骗的就是贪便宜之人。

  当然,撂地画锅,摆摊说野书、唱快板、唱大鼓的更多,叮叮当当,咿咿呀呀,好不热闹。

  李衍边走边逛,专往那人堆里挤。

  跟在后面的几人,也不免走散。

  唯有一人机灵,紧跟着李衍,凑在耍把式卖大力丸的摊子旁。

  铛铛铛!

  锣声刚响,李衍扭头就走。

  那跟踪者也急忙起身,却被耍把式卖艺的一把揪住,铜锣摊在眼前。

  “滚!”

  跟踪者一声怒斥。

  卖艺的也不急眼,眉毛一挑道:“老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您看了半天,多少给个赏,难道想白嫖?”

  “传出去,不丢咱这长安人的脸么?”

  这话一架,周围视线纷纷汇聚过来。

  跟踪者又气又恼,随便掏了俩子扔在铜锣里面,但冲出去后,李衍早已消失不见。

  身后,卖艺的一声吆喝:

  “谢大爷赏!”

  …………

  延寿坊,就在光德坊附近。

  这里临近城隍庙,又是城西北富户聚集之地,上好的茶楼酒肆自然不少。

  唐时,皇家虽崇道,但民间信佛者众,当时迎佛骨入长安,沿途坊市富豪皆开无遮斋大会。

  所谓无遮斋,便是兼容并蓄,无所遮挡,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可参与。

  这种活动,耗资不菲。

  当时的延寿坊,曾有礼部裴尚书、河内王武懿及各个宫主驸马府,共同出手,规模之大,震惊整个长安城。

  然而,繁华总会落幕。

  王侯贵胄皆成土,佛道几次重创,也早已不复往日鼎盛。

  昔日的公主府原址上,修建起一座座酒楼茶肆,鲜衣怒马者,换成了往日卑贱的商人。

  清江楼,主营淮扬菜。

  所谓人离乡贱,物离乡贵,远道而来开在这长安城,价钱自然也不便宜。

  “道爷,楼上请!”

  随着小二一声招呼,罗明子撩起道袍,噔噔噔上了二楼,推开临窗雅间,顿时笑道:“哈哈哈,怎么,这是有钱了,请我这穷道士尝尝鲜。”

  李衍连忙起身,“见过前辈。”

  “,客套什么!”

  罗明子摆了摆手,直接坐下,笑道:“前阵子有事,你来长安也没来得及接风,这顿算我的。”

  说着,摇头叹道:“太白山上的事,我也听说了,那位师叔我知道,并非凶厉之人,也不知为何要邪法续命…”

  就在二人相谈时,叩门声响起,随后小二端着大托盘上菜,口中还唱道:

  “淮扬美味香,佳肴叹无忘。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肴肉…客官,还请品鉴。”

  上完菜后,又将毛巾一甩,搭在肩上,满脸讨好道:“二位客官,咱店里有唱弹词的姑娘…”

  “不了,我们说会儿话。”

  李衍摆手拒绝,待小二离开后,又起身给罗明子斟满酒。

  罗明子看了看桌子,若有所思,“酒菜丰盛,无事献殷勤,你是遇到事了?”

  “却是瞒不过前辈。”

  李衍也不废话,直接将事情讲了一遍。

  “斗法啊…”

  罗明子哑然失笑,摇头道:“你是活阴差,看模样已得了传承,即便在玄门之中,也不比正教差,何必搅合到这种事里?”

  李衍正色道:“江湖虽大,能入得了眼的朋友,却没那么多,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哈哈哈…”

  罗明子满意点头道:“说的没错,修道修道,若连人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资格求道。”

  “斗法这种事,只要别闹得太大,我们执法堂通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同样,我们也不好出手,也不会出现,小子也算机灵,让人偷偷给我稍信,此事就好办了。”

  “我有两位好友,虽是旁门,但术法了得,擅长争斗,人也义气。待会我书信一封,你直接找他们便是。”

  说着,夹了口肴肉,沉思道:“玄门虽特殊,但有些规矩也和江湖差不多。”

  “斗法斗法,很多时候斗的不是法,是人脉,尤其是这‘天元局’…”

  “你这次帮人出头,也算是要在长安道上立字号,事情做得漂亮,名声有了,自有人上门找你们办事,渐渐就能立足。”

  “但靠别人,终究不是事。”

  “你有勾牒,又办成了差事,能召唤阴司兵马相助,这才是真正立足的本钱啊…”

  听到这儿,李衍有些郁闷道:“别说了,这勾牒还真没想象中好使。”

  “太白山抓阴犯,勾牒中多了三道罡令,每道罡令可召一次五营鬼兵,每次总数五百,用完就没了。”

  “此外,勾牒倒是能敕封一些鬼卒跑腿办事,但厉害的我压不住,弱的没什么用。”

  “相较阴差任务的危险,有点鸡肋…”

  罗明子一听,顿时瞪眼,没好气道:“你这话说的,让一些法脉听了,恐怕会气死。”

  “真以为兵马那么好得么?”

  “首先要有祖师坛,其次得有师傅们一代代积攒,常年香火供养,还要定期训练,才能听话。”

  “五营鬼兵再差,那也比普通法脉的祖师兵强,若你今后有资格,说不定还能招来地府正兵,堪比我正教兵。”

  “还有这鬼卒,常人饲养阴魂,必须要有东西镇压,才能不生乱。”

  “而你这勾牒,便是镇压的最好宝物,只需偶尔供奉香火便是,可比他们方便的多了…”

  李衍沉思了一下,嘿嘿笑道:“说的也是。”

  罗明子这一解释,他算是彻底明白过来。

  勾牒的威力,肯定比不上那些正教和大法脉,毕竟人家有千年积累,人员众多,动辄就是百人大型科仪。

  但这东西,强就强在,一个人就能用,召唤兵马还省时省力。

  说白了,就是单兵作战强。

  而且完成任务后罡令积攒的多了,就是关键时刻能扭转乾坤的底牌……

  …………

  半个时辰后,李衍头戴斗笠下了楼,查看周围没人盯梢,便汇入人群,往长安城西南方走去。

  他速度飞快,不到三炷香的功夫,就来到了长安城西侧延平门附近。

  抬头看了眼丰邑坊的牌楼,李衍阔步而入。

  正如王道玄所说,拆了坊墙,取消宵禁政策,不再禁制民间经商后,整个长安城,到处都是买卖。

  但这丰邑坊,却有些特殊。

  与咸阳城不同,整个长安吃死人饭的,几乎都集中在此地,棺材铺、杠房、看坟的先生、白事会做席、哭丧的孝子、捡骨的、捞河漂的、扎纸人的、二皮匠…

  总之,白事相关行当,这里都能找到。

  这种地方,普通人觉得晦气,除非必要,不会前来,因此街上行人并不多。

  店铺的伙计们,也懒得招呼。

  毕竟这生意,实在没有揽客的说法。

  因为涉及生死,所以这里也是长安城旁门中人汇聚之地。

首节上一节157/10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