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呼啸,冻得人脑袋都发木,就连李衍这常年习武之人,也出现少许的胸闷气喘。
但山上景致,也越发雄浑。
群山苍茫,云海浩瀚,冰川、苔藓地、古怪的断裂层,让人仿佛重回那苍茫的远古时代。
玉麟子派来带路的,是他一位弟子,道号典枢,若是今后修行有成,便会叫典枢子。
这小道士生性活泼,也很热情,一路被沙里飞三言两语糊弄的很开心,嘴上也不停。
“诸位看那里!”
他指着对面山脉一片山岗道:“那个地方叫万仙阵,传闻太公拔仙台上封神时,很多仙神便站在那里,等着被敕封。”
沙里飞惊呼,“是不是真的啊?”
典枢挠着头嘿嘿一笑,“就是个传说,反正那么久远的事,玄门记载也不详,诸位就当听个乐。”
说话间,前方已出现一座突出山脊,好似大块山石堆砌而起,碎石、泥土、坚冰混杂,隐约显出条小道,直通山顶。
典枢指着另一侧道:“新发现的灵窍,并不在拔仙台上,而是在对面山缝中,诸位是直接去,还是到拔仙台上转一圈?”
王道玄此时虽冻得嘴唇紫青,但却已经适应,精神也好转许多,微笑道:“既然来了,哪能错过,上去转一圈吧。”
体力最差的都说这话,李衍自然不会反对,好在距离也不远,即便路上坚冰湿滑,用了不到两炷香的时间,众人也登上了拔仙台。
拔仙台上,都是大片风化碎石。
这些石块颜色苍白,堆砌出一座祭坛,但年代久远,到现在只剩残垣断壁。
站在此处,只觉天高地阔,雄浑苍茫之气扑面而来,夕阳照耀云海,气象万千。
王道玄看了看四周,微微点头道:“此地确实不凡,地势凝结,俯望中龙,说不定真是封神拔仙之地。”
李衍开启神通,感受更深。
太白山为秦岭最高山,此地又是太白最高点,先天罡气自四面八方汇聚,好似群神托举法坛。
一时间,气息竟冲得他头晕目眩,身体一晃,连忙捏动阴诀,关闭神通,这才好一点。
典枢见状乐道:“居士,这里可不敢用神通,我斗姆宫曾有位师祖想在此开坛做法,差点炸坛晕厥。”
“太公之座,诸神避退,不可冒犯。”
“道长也不早说,看我笑话是吧?”李衍无语,摇着头开了个玩笑。
此时已是黄昏,众人简单转了一圈后,便趁着天色未暗,下了拔仙台,绕过山梁到达另一侧。
“就在那里。”
典枢指向前方。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山腰处出现两条山缝,下方乱石堆砌,好似山脉气孔,很是有趣。
典枢边走边说道:“各个洞天福地的灵窍,都是根据九宫之位命名,此地在太白山属乾位,因此两个窍穴就叫乾一和乾二……”
话未说完,李衍便一把拉着他退后,关山刀子仓啷出鞘,将所有人护在身后。
只见远处乱石堆中,一块“石头”缓缓蠕动,随后掀开,竟是一块布料伪装而成。
里面站起个身影,正是那外号红夜叉的女捉妖人。
她脸色依旧冷漠,看了众人几眼,又望向典枢,沉声道:“我不是说了么,都别打扰我干活,为何又带人来?”
典枢小道士有些尴尬,连忙施礼道:“罗居士,这几位是来灵窍建楼修炼,一天后便会离开,而且万一那妖物现身,也能出手相助……”
“胡闹!”
红夜叉声音中满是火气,“那妖物狡猾,最擅偷袭,吸掉精血后,至少数日不会现身,人多了都是麻烦!”
“这…”典枢也是一脸为难,“人家都来了,一路艰辛,总不能临时返回吧。”
“罗居士放心,就一日,不会误事。”
红夜叉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既如此,你们好自为之,若出了事,我可不会出手相救。”
说罢,来到乱石另一侧,从后方牵出一头山羊,也不理会众人,向另一片区域走去,明显是要布置陷阱。
“诸位,咱们走吧。”
典枢缩了缩脖子,带着众人继续向山缝走去,边走边低声道:“几位也别在意,这位罗居士虽说凶了点,却是个好人,帮过不少乡民捉妖镇邪…”
打扰了人家办事,李衍等人理亏,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很快就被那窍穴吸引。
所谓窍穴,实则就是山洞。
但这两个山洞,却很是古怪。
洞窟不深,只有十几米,四周岩壁光滑,好似天然雕琢而成,还凝结着一层厚厚坚冰。
进入洞内,李衍更是目露震惊。
他能清楚的闻到,先天罡气于洞内流转,又与地脉阴气勾连,上下翻涌,好似天生的熔炉。
这是先天罡气形成的“局”!
“势”必有根,如人们所说山势气势,而“局”则自成一方小天地,罡煞之气于其中流淌。
这种地方,若有高手利用“局”布下阵法,恐怕外人走到跟前,也难以发现。
两座洞窟,差不多大小,区别在于一个较为宽阔,好似石室,入眼一目了然。
而另一个相对曲折,还有些地方碎石堆砌。
典枢憨厚笑道:“每个洞天福地的窍穴,都是门中宝地,按理说要好好修建,再弄些法坛静室之类,但最近人手实在紧张,只能明年再说。诸位将就着用吧。”
“无妨。”
李衍已有些迫不及待,扭头看向王道玄,“道长,咱们谁先来?”
“还是你先吧。”
王道玄抚须笑道:“建第一层楼,相对简单,贫道还需做点准备。”
“也行。”李衍点头答应。
就在他们说话时,太阳已经落山,几人随便吃了点干粮,就开始帮李衍布置法坛。
第一重楼,即便是鬼神之法《罗酆经》,布置起来也相对简单。
下方一圈十二盏莲花引魂灯,象征十二地支,香烛、无根水、法印,用来接引先天罡气。
做完这些,李衍待在洞中,而沙里飞和其他人,则合力搬来一块块巨石,将洞口封堵。
简单点形容,若灵窍为熔炉,这便是封炉,而科仪就是将熔炉启动,引罡煞之气侵染。
很快,洞口就被堵住。
沙里飞等人会等在外面,一直到深夜子时过后,才能知晓李衍是否成功。
三人也不走远,在外面找了个背风地点燃篝火,一边取暖,一边等待。
沙里飞从腰间卸下酒囊,本来要灌几口,但看到旁边小道士典枢,连忙递了过去,“道长,来,喝几口暖暖身子。”
小道士明显有些心动,但却不好意道:“这个,咱们还要护法,万一那妖物出现…”
“不怕!”
沙里飞有些得意,从腰间取下两枚竹筒,递给王道玄一个,随后笑道:“衍小哥给了咋宝贝护身,无论什么妖魔鬼怪,见着就死。”
却是李衍将进洞前将冥火铳交给了他们护身,妖物不过是有了灵性的野兽,有这大杀器,喷到了照样死。
听沙里飞形容的厉害,小道士也稍微放心,喝了几口酒,脸上立刻泛起红晕。
王道玄见状乐了,随后心中一动,问道:
“小道友,那土蜈蚣到底是何妖怪?”
第124章 罗酆神殿
“就是有了道行的大蜈蚣。”
典枢喝了酒,脖子发红,更加健谈,“小道听师傅讲,凡万物生灵,有了灵性便会慢慢修行,藏匿于天地罡煞汇聚之所,智慧渐长,神通渐生。”
“有些若吞了天灵地宝,模样也会生变,很是厉害,《淮南子》中便提到过一种飞天蜈蚣,说腾蛇游雾而殆于蛆,其性能制蛇,忽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这种飞天蜈蚣最喜吃蛇脑…”
“地师葬经中也提过,似蝗而大腹长角,能食蛇脑,但此妖一怕雷火,二怕鸡鸣,闻之则逃窜…”
“土蜈蚣也是其中一种,虽无翅但擅遁地,会收敛气息,普通神通也难以察觉,要么等其现身斩杀,要么找到明确地点,设法坛镇杀…”
“不过这种东西也是机缘,几年前,岭南便有土蜈蚣作祟,大若蛇蟒,可餐霞吐雾,性情凶恶,害了不少人…”
“那边一位师叔,与法脉弟子配合,布下罗网镇杀,得蜈珠一枚,大如核桃,专克天下蛇毒,即便有了道行的毒蛇,被这蜈珠一碰,也会浑身酥软…”
典枢虽年轻,但在斗姆宫中,知晓不少捉妖拿怪之事,听得沙里飞和王道玄一愣一愣。
山上夜风呼啸,四下一片黑暗,篝火摇曳不定,听这些玄门志怪之事,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百米之外乱石堆中。
捉妖人红夜叉披着那可隐藏气息的破布,闭目盘膝而坐,呼吸心跳放缓到极限。
她的耳朵一动一动,时刻留意周围动静。
那头捉来的山羊已经放走。
显然,这捉妖人把篝火旁三人当成了新的诱饵……
…………
洞天灵窍之中,一片黑暗。
随着洞穴被封堵,这里就像是与外界彻底隔绝,听不到一丝声响。
冰冷孤寂,似乎与世隔绝。
李衍也没闲着,从方才开始就盘膝而坐,入定存神,为待会儿的科仪做准备。
不知不觉中,已至深夜。
临近子时,李衍缓缓睁眼,吐出一口白雾。
并非什么灵气,而是洞窟中格外寒冷,犹如冰窖,吐气便可成雾。
起身后,李衍并未急着布置,而是在黑暗中将红拳十大盘演练一番,让身体活络过来。
呼!
吹亮火引子,将香烛引魂灯挨个点燃,洞窟中顿时有了光亮,昏暗却温暖人心。
李衍看着法坛,脑中再次回想一番。
建楼科仪,就是每个修士第一场法事。
成功开启法坛,方能引动灵窍变化。
而开启法坛,大多分为两步。
一是步罡踏斗,掐诀念咒,令法坛自成局势,方可与外界罡煞之气呼应。
二便是引来神罡。
这个神罡,就是修士法门源头,有的是观想自家祖师,有的是观想天地星辰,引来先天罡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