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三人便穿过荆棘丛林,向着山岭而去…
…………
寒风呼啸,群山萧瑟。
忽律律!
官道上,三马脚踏尘灰,疾驰而过。
“怪了,怎么半天连个行人都没有。”
“今日下元,水官解厄之辰,民间百姓在家祭祖,道观庙宇设斋建醮,哪有空出来。”
“啧啧,冻迷糊了,还亏道爷提醒。”
来者,正是李衍一行人。
他们翻越秦岭,李衍又回李家堡转了一圈后,三人便在蓝田租了马匹,星夜兼程,过城不入,累了便露宿荒宅野庙。
经过数日跋涉,终于来到太白山脚下。
骑行半柱香,沙里飞又嚷嚷道:“衍小哥,老沙我扛不住了,你看道爷脸都冻紫了,咱们找个地方休息吧。”
此时早已入冬,天气越发寒冷,虽尚未下雪,但策马而行,寒风凛冽,别说王道玄,就是李衍和沙里飞,都冻得浑身麻木。
李衍看了看远处,但见入眼一片高山荒野,策马停下,将腰间酒壶递给王道玄,“总得找个遮风地方烤火,道爷,要不咱们去县县城?”
“不用了。”
王道玄接过酒壶灌了几口,又搓了搓麻木的脸颊,指着左侧土路道:
“进县城便绕远了,从这条道再往前十里,有一片旧坞堡,上山之人多在那里歇脚。”
“那边也有客栈,坚持一会儿就到了。”
“也好,就听道爷的。”
李衍和沙里飞路不熟,唯有王道玄来过此地,因此都是由他指路。
众人又策马前行,果然前行几里后转过弯道,便看到一片坞堡矗立在苍茫高山之下。
所谓坞堡,又称坞壁,自汉时起,北方若有灾荒饥年,或王朝崩塌,便会动荡不安,地主豪绅为求自保,纷纷筑坞堡防卫。
坞堡有大有小,但通常外围建高墙过道,人能行走其上,甚至还有弓箭孔和岗楼,相当于小型城墙。
这东西一旦建起,便是一个小型工事,自光武起,历代朝廷都有皇帝下令拆除,但屡禁不绝。
眼前这片坞堡,也不知修建于什么年代,面积不小,左侧城墙早已坍塌,上方岗楼也没了顶,只有烧焦的木柱,显然经历过战火。
若非坞堡外停着几辆马车,且有灯笼高挂,酒旗招展,李衍只会把其当做荒废古迹。
还未靠近,便看到坞堡外竖起的高高木杆,杆上还挂着黄旗。
“这叫天杆。”
注意到李衍视线,王道玄解释道:“竖起天杆,说明有道门信徒,到了晚上,杆顶便会挂三盏天灯,做吃食斋三官。”
三人到来,并未引起注意。
皆因这坞堡中已聚集不少人,既有游商小贩,亦有上香团,甚至佛道中人和模样古怪的巫婆神汉也不少。
李衍吃了一惊,看向王道玄。
他远远便能闻到,里面不少异常气息,这小小的地方,竟聚集了不少玄门中人!
第120章 朝廷新政
“道长,往年也这么多人?”
沙里飞暗自心惊,连忙低声询问。
“自然不是。”
王道玄面色凝重,摇头道:“太白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叫‘开山’,除此以外其他季节,都是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
“如今已入冬,山上道路越发难走,那些虔诚香客会去半山腰老庙,但玄门中人肯定是要登顶,路途危险,可没这么多人。”
李衍点头道:“那多半是有事发生,进去后小心点,打探一下发生了什么。”
说罢,三人便翻身跃下,牵马走向坞堡。
这坞堡大门明显是后来翻修,只是用烧焦的原木简单制作,此刻大开,也没人守门。
进入里面,李衍才发现别有洞天。
整个坞堡类似小型村寨,中央是祠堂和三官庙,周围则是六座大宅,外围还有各种大屋,应该是仓库马棚之类的玩意儿。
当然,里面的建筑损毁更严重,不少老屋已彻底坍塌,又被商贩重新简单搭建。
店铺旌旗招展,既有一座白家客栈,还有茶馆酒肆、衣帽铺和香烛铺,甚至还有一间铁匠铺。
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
此刻已临近黄昏,堡内又有高墙阻隔,光线昏暗,已有人点起灯笼,人声喧嚣、骡马嘶鸣、吃食店蒸汽翻腾,加上不时走过的巫婆神汉,颇有种光怪陆离之感。
“三位,要住店吗?”
还没等他们回过神,便有一小厮屁颠屁颠跑来,点头哈腰询问。
王道玄疑惑道:“前些年,不是叫高家客栈么,怎么,换了东家了?”
“多稀奇啊…”
小厮嗤笑道:“买卖总有盈亏,做不下去,人就走了呗,客栈已被我们东家接手。”
说着,眉毛一挑道:“实不相瞒,咱们东家可是秦时神将白起后人,这坞堡传说就是白家建造,说起来都是咱东家产业…”
“你快算了吧。”
旁边铁匠刚好走过,闻言讥讽道:“秦时别说有没有坞堡,就算有也早没了,还有你们东家,什么情况,咱们心知肚明。”
“白神将后人,亏你也敢吹!”
小厮脸涨的通红,但明显畏惧这铁匠,也不敢反驳,对着李衍三人恶声恶气道:“先说好啊,二十两银子一晚,不包饭食,烧热水另算,几位住不住?”
沙里飞瞪眼道:“二十两银子,这明抢啊!”
小厮毫无畏惧,脖子一梗叫道:“现在就这行市,明码叫价,你爱住不住!”
说罢,便转身走向另一名新来的客人。
沙里飞气得够呛,但这小厮如此猖狂,必然有所依仗,加上初到此地,不熟悉情况,也只能先憋着。
那新来的客人是个中年女子,身着玄袍,背后一把七星剑,一把桃木剑,外面还套着竹甲,腰挂镇魂铃,一脸英气,满面风霜,一看便是玄门中人。
出乎他们预料,听到小厮报价,那女子毫不犹豫点头道:“嗯,带路吧,一间房,顺道帮我把马喂了。”
“是是,客人请!”
小厮满脸热情,点头哈腰将人带走。
临了,还转身高呼道:“客房已满,要住店的客人,等明天吧。”
说罢,便转身迅速离开。
沙里飞懵了,“生意这么火?”
李衍则看着那女子离去背影,低声道:“道长,这女子不简单啊,能看出什么路数么?”
话音刚落,那女子便猛然转头,眼神冷漠看了他们一眼,随后继续跟着小厮离开。
是耳神通!
李衍面色不变,心中却已提起警惕。
这个地方汇聚不少玄门中人,个个都有神通,看来说话做事都要当心一点。
“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吧。”
王道玄微微摇头,眼中满是疑惑。
然而,麻烦又来了。
王道玄记得,除去那白家客栈,坞堡内其他地方还有些破屋,临时用来歇脚也没事,反正他们待一晚就准备上山。
但绕着坞堡走了个遍,凡是能遮风御寒的地方,都被人占了,围着篝火,看他们的眼神皆充满防备。
“老兄,打听个事…”
“不知道。”
“山水皆有道,兄弟从哪儿来?”
“滚!”
沙里飞打探消息,也碰了一鼻子灰,无论是笑脸相迎,还是江湖春典,这帮人都不接茬。
隐约中,所有人都在防备彼此。
“妈德,真是怪了…”沙里飞暗骂一句,这里的气氛,让他隐约有些发慌。
李衍心中一动,想起之前那个出言嘲讽的铁匠,便带着二人来到铁匠铺前。
铁匠铺内,并未开炉干活。
那铁匠体形高大,满脸络腮胡,一身的疙瘩肉,正带着两名徒弟烧香祭拜。
李衍三人也不打扰,在外等待。
下元节,有些工匠要祭炉神,至于这炉神,便是烧炉炼丹的老君。
祭祀中被打断,可是大忌讳。
足足等了一炷香的功夫,那铁匠才完事,擦了下手,扭头道:“诸位有心了,打哪里来啊?”
或许是三人懂礼数,让他语气和善不少。
李衍拱手道:“回前辈,我等从咸阳来,准备上山。”
他已看出,这铁匠铺子里,有股炽热的香火之气缭绕,应该也是玄门匠人。
“咸阳…”铁匠沉思了一下,“可认识闻声阁的万掌柜?”
“那可太熟了!”
沙里飞是个顺杆爬,连忙套起了近乎,“我们那关系可是不一般,之前还在尚义村住过一阵子,老哥也认识万掌柜。”
铁匠点头道:“嗯,有交情,前阵子万掌柜送一批鼓上山,昨日刚下山离开。”
“哎呀可惜,错过了…”
有了万掌柜这由头,几人很快熟络。
铁匠姓洪,名叫洪牧山,确实是一位玄门匠人,从师傅手中接过铺子,经常帮山上道观庙宇干活,从来不愁生意。
“洪大哥,这里气氛有些不对啊…”
李衍忍不住说出心中疑惑。
“你们不知道?”洪铁匠满脸诧异。
“一直在路上,没听到什么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