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557节

这事闹的很不好,让大多人对阐教的弟子都没有好脸色,阐教再传道,也更加麻烦。人心、人心,这东西什么时候都非常重要,历史中那些传道的人都弄出一些小手段、小花样。就是为了骗取人心。阐教一下子把自己的人心给弄没了,再想传道,自然困难。

对此,阐教也想了不少法子。派出众多弟子在四周讲道。可惜他们讲的与大家讲的都差不多,许多地方还不如这里的人讲的好呢,而他们期待的东西。却丝毫没有。这就更让别人讨厌了。为此,许多人不忿阐教。出来与他们打擂台,辩驳道经。

这在华夏境内是很普通的事情。可在阐教却不普通,因为这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是你对我错或我对你错的问题。而说到辩论,阐教怎么会是华夏人的对手?于是,一个个被气的面红耳赤,一些人甚至忍不住动了手,这就更加雪上加霜,让人不喜阐教。

这不,前不久有人去了衙门,告了阐教的一个人,说他无故把人打伤了。这事到了朝廷,不能不管啊,可面对阐教,又该怎么管?

没办法,事情落到了全真七子头上,他们硬着头皮是拜访了阐教,阐教把那人罚了一通,本来也该息事宁人了。

实则却不是这般。

华夏,自有刑罚,是百晓生立下的,也是法与德的配合。阐教惩罚自己的弟子,那是应该的。可他打了人,是对那个人的不对,你一不道歉,二不让罚。于德于法都说不过去啊。

本来小小的事件却因为阐教惩处不力,反而越闹越大,便是那些拜入阐教门下的华夏人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让阐教很是疲于应对,不久前更是爆发了一场冲突,有人冲击了阐教山门,狠狠的打了阐教的脸。

这看似是小事,却也是大事。不要忘了,阐教是一个圣人门派,最在乎的就是脸面。只是,他们也没有轻举妄动,因为这里是华夏。

坐在西城洞中,百晓生看着找上门的云中子,无声的笑了笑,道:“道友是为了东南的事来的。”

云中子点头,道:“道兄,这次的事你可要出面解决。”

百晓生不可置否,道:“道友传道我华夏,当通晓我华夏的律法吧。”

云中子眉头微皱,道:“那些东西当管不到我们这些人吧。”

“哼!”百晓生有些不满的哼了一声,道:“道友可不要忘了,这次是你的人动的手。而且,我这华夏可没有普通人。阐教既然进入了我华夏,不说遵守我的华夏的规矩,起码也要懂得我华夏的文化吧。你若是改了,让我如何治理华夏?”

云中子面色难看,道:“道兄如此说,贫道懂了!”

看着他快速离开的身影,百晓生再次哼了一声。这次两人闹的不快了,可他自认过不在自己。修士,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便是云中子也不例外。这次的事情,说来是阐教的错,可在他们看来,却是普通人打了修士的脸,错就不在自己了,反而是那人该死。

说白了,还是强者弱者的不同标准而已。可在百晓生这里,绝对不能迁就阐教,因为他一迁就,自己定下的东西就会受到冲击,若被有心人挑拨一番,整个体系就会崩坏。所以,面对云中子,他也难得给了冷脸。

只是,这事也要小心谋划一下。

他站起身,身子一纵,直入云际。不多时,却是到了南天门处,钻入了那时空隧道之中。

“何人前来?”一声高喝,一身披银甲的天兵立于天门之外。

百晓生微微作揖,道:“贫道全真教百晓生求见太上老君。”

“请道长稍待!”天兵说了一声,快步而去。不多时便又走了回来,行礼道:“道长请进!”

随着天兵,百晓生很快到了兜率宫。他对老君行礼道:“百晓生见过圣人。”

老君微微点头,微眯的眼睛露出一条缝隙,手中浮尘一摆,缓缓道:“你的来意我知道了。此次的错不在你,你不用担心,我会与元始分说。”

百晓生呼了口气,最后一步也过了。他拜谢道:“弟子多谢老君。”

老君哈哈一笑,眼睛睁大,上下打量了一番百晓生,拊掌道:“不久没见,你这小子修为进步倒也快,只是我看你这身子,却是亏的利害啊。”

百晓生赫然道:“不瞒老君,在下炼宝时出了岔子,一身精力都被吸去了。”

老君点头,也不细问。他伸手招来一个葫芦,道:“我这里还有几颗金丹,你拿去用了吧。”

百晓生大喜,道:“多谢老君厚赐!”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百晓生便告辞而去。有了老君的调解,阐教的问题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不过这是对百晓生说的,可对阐教自身而言,却是即失了面子,又丢了里子。他们是来此传道的,如今倒好,惹怒了民众,使得他们无法顺利传道。对他们来说,可谓得不偿失啊!

百晓生也没有因此有多高兴,反而升起一些担忧。

有了这次的矛盾,以后与阐教交往就要小心了,弄不好还会被他们暗地里算计一把。阐教这些人,也不可小看啊。(小说《金古武侠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

588 天意亦是人为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金古武侠赋》更多支持!

时间匆匆过,人间变幻不定啊!

华夏还是那个华夏,便是有了阐教,也被堵了回去,他们伸出了一角,让人百般防备。可就整个环境而言,却不曾有大的变化,百姓们依旧漫不经心的活着。

看此时之华夏,那当是一片田园景象。人们悠悠哉哉,一到学习又热热闹闹,可谓恬静、繁华并序,让人看之大喜。

而对比华夏,魏国就不同了。

没有百晓生伸出的无形之手,魏国是磕磕巴巴的进行着复古与创新。他们灭了南汉,统一了中华,吸纳了不少的东西。可这些东西带给他们的不只是好处,还有隐藏着的害处。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时间久了,就爆发出了巨大的隐患。

就如南汉一般,他们开启了民智,生活却贫苦,这自然激起了反抗之心。

魏国也是一样,随着工厂的增加,贫苦的工人越来越多,那些残存下来的知识也悄悄的传了开来,一个小小的跳动,便是一场巨大的暴乱。

魏国可以一次次的压制,可他压制的了下面的乱民,却压制不了上面的野心家。

官僚主义,是中国的特色。在这个特色上,百晓生加了一点,资本。官僚、资本合在一起,那就是又有权又有钱。

俗话说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好,他不仅有钱。还有权,那会有什么后患。就不用多说了吧。

中国历史中就有世家豪门,可在这里。完全进了一步,成了世家寡头。他们的势力之强大,那是不可想象的。

如此强大的势力,身为掌舵人,会不产生野心吗?

若国内太平安宁也就罢了,可随着一场场民乱的发生,再遇上昏君奸臣,魏国想要不乱都不行。这不,魏国乱了。不仅乱了,还是一下子爆出的大乱。

魏国境内有十三家,代表了最顶级的十三家世家寡头,其中却不包括皇家。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皇权的一个悲剧。

魏国这次大乱是南方开始的,那里经过了三次叛乱,国家都平定了,杀的人不少,军队也多。可这些军队不是掌握在皇家手中的。而是掌握的权臣手中的,而这些权臣又出在世家寡头。于是,一人瞅准了机会,直接反了。

这就好似一个信号般。带起了连锁反映。

若只是一般的民乱,大家不会有太大的反映,可当一些有名望的人参加了叛乱。那就会引起震动。一个世家寡头反了,他的势力本就大。与各个方面关系负责,所带起的影响就更加可怕了。若朝廷马上平定了叛乱。也就罢了。

关键是,朝廷没这个能力马上平定叛乱,那么其他的世家寡头一看,自然也就反了。你想啊,一个世家叛乱你都平定不了,那我再来一个,你不就更加不行了。

正是这种简单实用的想法,把魏国推到了灭国境地。魏国十三世家,先后皆反,一下子就把国家给分割了,魏国只是控制着洛阳一地,根本就组织不了兵力,只能看着那些人一个个称侯称王,强大自身。

首节上一节557/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