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526节

咔的一声,百晓生心中,似乎有东西碎裂了,他身子一颤,着眼处,隐隐的气流在往西方汇聚,命运长河之上,金色的佛陀矗立虚空,一朵金莲自河中生长而出,分流断水。

百晓生坐下身子,神照幽冥,出现在命运之河上。他眉头暗皱,双眸紧盯佛陀身形,心头不觉升起一股怒气。

霎时间,怒意滚滚,连他自己都控制不住,那属于他的命运长河,顿时浪头滔滔,卷起滔天之威。

你看他四周,一个又一个的身形显出身形,他们就如百晓生一般,不觉而生怒,因怒而生威。

“哼!”

一声冷喝,百晓生诸人打了个一个寒颤,面色一白,滔滔浪头转瞬平息,可下方却暗流涌动。百晓生脸色难看的盯着那佛陀金身,只觉得莫大压力袭来,让他元神不稳,隐隐有脱离此地之感。

其时,又一股威压升起,慢慢长河之内,海浪滔天,一尊巨大人影缓缓升起,扫荡八方。

元始天尊!

百晓生心头暗自一松,扭头看向四周,他看到了不少的熟人,有阐教众仙,亦有各部散仙,还有那些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大能者,如鲲鹏、冥河等。

诸人一一立于命运长河之上,气韵隐隐连接到一起,散发着朦胧青光,与那佛教升起的金光相对。

“接引、准提,你们好大的胆子!”一声怒喝,元始天尊怒火滔天,他脚下命运长河顿时滚滚而动,四周溪流更是逆流而上,与其汇聚到一处。

“阿弥陀佛!”接引道了一声佛号,其下金莲盛开,一尊尊人影显化而出,佛光为之一胜。百晓生心下一抖,脚下长河竟是有些不受控制的分出了一丝,汇聚到虚空之中。他大惊,扭头四望,发现大家都是如此情景。

在那虚空之中,一道道溪流汇聚而成,融入佛教长河之内,使之气运大胜。

元始天尊脸色铁青,暗自冷哼一声,一杆飒飒长幡出现在其手中,往河中一插,分流的长河顿时为之一静。

“阿弥陀佛!”

又是一声佛号,准提手中七宝妙树光芒大炽,其脚下自动成林,化出一棵又一棵岑天大树。精致的命运长河再次涌动,让元始脸色铁青。

“无量天尊!”

一声道号,一老者出现在命运长河之上,他手中一张太极图展开,化作金桥,横跨长河两岸,涌动的河流顿时为之一止。

准提眉头一皱,接引道:“两位道兄,佛教出已为定数,乃天意也。二位身为圣人,不该顺天应势吗?”道家升起的气势为之一止,元始面色青的发黑,老子低头不语。准提又道:“西度截教三千客,教义自成佛乃出。天意,不可阻!”

“罢!罢!罢!”老子三次摇头,一挥手,太极图消失,他的人也跟着消失的无影无踪。平静的命运长河顿时涌动了起来。

元始冷哼一声,身子也消失的干干净净,那混沌幡也不知什么时候被他拿走了。

两佛对视一笑,遥遥一指,命运长河顿时浪涛滚滚,一道道溪流分化而出,融入佛教气运大势之中,莫可阻挡。

如斯情势,众人也看的明白,知道他们发力也是无用,一个个暗叹在心。

百晓生看着脚下河流,感受着那分离出去的气运,眉头紧皱。他心下一动,万千影像闲话,终南之景映入长河之内,无尽气运相连,长河为之一定。

“咦?”

一声惊疑,两位佛祖齐齐看向百晓生,不明白他脚下长河为何停了下来。百晓生抬头,深深看了二人一眼,身子瞬间没入长河之内。

二佛暗自惊诧,接引掐算天机,对准提道:“此子所谋不凡也!”

准提微微一笑,道:“此时还不是动手时机。他欠我一次,终归要还。”

“善!”

二人相视一笑,而其他人也察觉到了百晓生长河的不同,只是不待他们观察,百晓生便已隐藏了去了,他们想看也看不到了。

他能定住自己的命运长河,不是因为他修为有多高,又或者有什么至宝在身,而是在于人。

前面百晓生就说过,他治下之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看似教与政分离,可书院就是教的延伸,其治下之民便都是信徒。

刚才,他就是借助教派之力,汇聚信徒之力,以人族气运压住了道家气运。如此做,似乎有些违逆了天意,实则不然。

佛教成立已不可更改,天地气运自然分流,可各家占据的气运不同,谁分的多谁分的少,就是看你的气运比例了。

百晓生借助人族气运,扩大自身气运比例,他要分出的气运也就少了,而扩大到一定程度,便不用分了。

这一点是他的优势,因为当今洪荒中,除了他的华夏国,其他教派都没有这个能力。只是这借助人族气运之事,也不全是好事,若换了别人,那与人族的因果可就结的大了,也就他是人族,又多次造福人族,才有如此之能。

而且这一次借助气运,他也等于欠下了人族因果,以后行事,更当把人族放在心里,不然行差踏错,却是灭顶之灾啊!(未完待续。。)

...

557 思潮

险峻的山峰上,影影绰绰的建筑在白云中显露一脚,延伸的山道不时有走过的人影,没入白云之中,恍入仙境。

坊市,修仙小说中的修仙者市场,似如百姓中的集市。

这东西,洪荒以前是没有的,因为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不缺少药材、材料。只是,随着世界的发展,修士的无限增多,这些消耗品都会大幅度的减少,除了一些仙山福地,那些平常的山头,早就没了天材地宝。

就说百晓生的终南山一带吧,除了太一峰范围,其他地方都被他划分了出去,给那些类似散修的全真弟子居住,而山中的天材地宝也就成了他们的私人物品。

这样一来,后人可用的东西,自然就少了。

大家需要,还找不到,也许这种需求不大,可若有人注意,并去满足这种需求,那么这不大的需求就会被瞬间放大。

这不仅是那些人的需求,也是其他人的好奇心。

百晓生就是注意到这些的人,也是一个有心人,所以他建立了坊市,就如修仙小说中说的那般,在高山深林之中,建立修仙者的集市。

这种集市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修仙者的需求,还可以把他们与人族分隔开。人,是群居动物,修士与一般人是不同的,他们即便生活在人族中,也会有很强的孤独感,可聚集到一起后,就不同了。

所以,坊市的建造实际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这些年。坊市也渐渐有了名头,不再只是全真弟子的地盘。还来了一些外来修士。坊市是供需市场,可最大的作用却是交流。不只是物品的交流,还有知识的交流,这也是大多修士欠缺的。如今有地方进行这些交流,那些散修,云者多矣!

百晓生虽没有特意去观注这些修士,却也有个大概的印象,就全真七子禀报,除了他们自家治下的修士,来来往往的修士这些年起码有上万之数。更有不少的人停留在了坊市四周。这还是坊市名头没有彻底散开,若真的散开了,来这里的修士恐怕会上百万吧。

修士的到来不只是好事情,也有不好的一面。你要知道,走上这条路的人都不是简单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的思想,这难免就会影响到百晓生治下之民。不用他们多说,只是说几句。若不同,自然会带来骚乱。

这也是政教合一国家不好的一点,那就是容不下不同的观点。好在百晓生早有准备,他教的东西也都是基础的东西。并给出了理论、实践结合的说法,编著格物致知。这样,对不同的观点大家虽不认同。却也会试着理解,并验证。

错的。正确不了。对的,会带来反思。

首节上一节526/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