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426节

“阿弥陀佛!”念着佛号,百晓生大大咧咧道:“人生在世。无非吃喝拉撒睡。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劳作,你不劳作,如何吃得饱,喝得足啊?没有这些,你想拉都拉不出来,睡觉还得恶醒。我这和尚庙,研究的是佛家教义,可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基础就是活着,就是吃喝,所以一切都要从劳作开始。你们三个小子是新来的,以前过的艰难,吃喝困难。到了我这里,我不会差了你们吃喝,但一切都要劳而有得。你不干活,就别想吃喝了。”

“我这庙中有八人,你们三个三了。就是十一人。那七个小子来时,都从劳作开始的,你们也不可例外。”

这家伙,传播的哪里是佛家教义。根本就是人类道德。但你不得不说,这简单的话却极具真理,比什么佛家教义、道家教义的好的多了。起码三人一听就接受了,且欣喜的接受了。

三人本就是贫民。吃喝难,这才跟着百晓生来到了和尚庙。剃了脑袋,当了他口中的和尚。你让他们念经,他们都不识字,还不如劳作来的痛快呢。

百晓生修佛,可不是要自己当和尚的,他只是希望弄懂佛家教义,从而传播佛教修行之术,完善己方天道而已,真让他当佛祖,他还不乐意呢。

再说了,历史上的和尚那就是骂人的代名词啊,那群不用劳作的秃驴,还是什么好东西不成。他开辟了和尚庙,怎么也得负责,不能让他们成为地主一般的人物。

若真那样了,非气死他不行。

“方丈,方丈,不好了,远处来了一群人。”

稚嫩的声音在后面响起,百晓生回头看去,没好气的快步走来,一把把说话的人抓了起来,这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和尚。

“不是跟你说过吗?要定,要静!吵吵闹闹的,成什么体统。”

小和尚讪笑,道:“方丈,我这不是着急吗?”

“哼!”百晓生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走,跟我去看看。”

庙宇依山而建,后山是片荒地,被开辟成了农田,东侧是山峦,西边是小道。来的人,正是从西边而来。

百晓生远远眺望,眉头一皱,道:“玄正,来的应当是一群难民,你去通知你玄苦师兄,让他准备水食,好好招待这些人。”

“是!”小和尚玄正双手合十,躬身行礼,快步而去。

百晓生立在庙外道路上,静静的看着那些蹒跚而来的难民。这些人中有老人,有妇女,有儿童,还有为数不多的青壮。

庙宇外,难民停了下来,两个青壮看到百晓生,马上上前,拱手道:“不知阁下是何人?”

百晓生双手何时,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道:“贫僧乃此地方丈,这和尚庙便是贫僧所建。看各位面容,当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我这里还有一些吃的,若大家不嫌弃,就暂且歇歇脚吧。”

两个青壮面色一喜,一人道:“多谢方丈,多谢方丈。”另一人扭头,大喊道:“大家停下歇歇,这里的主人给我们准备了吃喝。”

嗡嗡声马上就热闹了起来,这些人饿的久了,虽还有吃喝,却也少的可怜,每顿都不能饱餐。此时得意外之喜,自一个个高兴不已。

很快,寺里两个和尚抬着一口大锅走了出来,架起柴火,添上白水,大火熊熊而起。水开后,百晓生让和尚们洒了许多谷子,熬了一锅浆糊粥,给这些人开胃。

他看着众人忙活,走到一青壮身旁,问道:“这位施主,不知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

青壮苦笑了一声,道:“不瞒方丈,我们也不知,只是一路走了过来。有吃的,就歇歇脚,没有就只能走了。”

百晓生道:“如此,何时是头啊!我看,不如各位就在此安家吧!这地方偏僻,外面的战乱影响不到此地。大家可以在空地中安家。我于此地开辟了一些农田,有一些粮食,应当可以帮大家熬过这一关的。”

青壮闻言大喜,道:“如此,小的万分感激。还请方丈稍等,我去与大家商量一番。”

他拉着几人,与几个年老的人聚集到一起,大声商量了起来。不多时,他们就一起回来了,对百晓生拜道:“多谢方丈,我等感激不尽!”

百晓生赶紧把这些人扶起,笑道:“贫僧在此立庙,也是为躲避外面战乱。大家来了,是一个热闹,贫僧求之不得的。”

众人很快就商量好了,百晓生带着几个年轻人在四周走走看看,最后选定了一处空地,作为村庄所在。他把和尚都拉了出去,让他们帮助村民,建立房屋。

此时房屋建造并不难,可建的也非常简单,百晓生拉这些人在此定居,不说给他们最好的,却也不能差了。他先让众人去庙里居住,虽没多大空间,却能够挤下。然后带着青壮与和尚们,打磨山石,挖地基,垒房屋,建院墙。有他的帮忙,许多事情都会简单很多。

就说这打磨山石吧,这不是简单活,是个费功夫的活。可有百晓生在,几下就好了。这样,就省去了不少的时间。那边,挖好了地基,这边山石就好了。

不一个月的功夫,简陋的屋子就一间间的拔地而起。

屋子很简陋,每一家都是连着的,一间大的屋子套着两个小间,空间不大,也就现在两间平房那般。不过对这些难民来说,百晓生领着大家建造的房子那是非常好的。

就结实这一项,便让这些人笑的咧开了嘴。

一片忙碌之中,房子、农田被一一开辟,本来荒无人烟的地方,有了人气,气氛似乎也变化了,那些整日缩在庙里劳作、念经的和尚也有了去处,与大家打成一片。

这样欢快的气氛,让百晓生也多了两分欣喜。他建造庙宇,收录弟子,其实就有在此建造村庄、城池的想法。只是一切都要一步步来,如今来了难民,却也给了他机会。

他完全可以肯定,在自己的手段下,这里只会越来越热闹、繁华。

到时,他的和尚庙,必定会传播出去。这样,不用他去找其他和尚,他们就会找上门来了。(未完待续。。)

...

459 天地震荡

百晓生悠哉的当着自己的和尚,只是他这个和尚很怪。在和尚庙里,典籍绝对是佛家经义,可行事作风与书中写的完全不一样。

祭拜人族祖先、三清道尊就不说了,可你丫光明正大的喝酒吃肉算什么。

这要是搁在佛教大兴的时代,百晓生这假秃驴早就被拉出去烧死了。不过在这里,大家对佛教根本就没有理解。或者说,和尚庙里的人对佛教的理解,是百晓生讲的东西。

就说吃肉吧!

佛家教义中戒杀生,吃肉是典型,所以戒荤腥。可百晓生说了,为何要戒杀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善吗?那么什么是善?

他的一顿大道理,绝对把人砍的找不着北,若是遇到真的和尚也就罢了,可这里的和尚都是他教出来的,自然觉得说他的有道理。

于是,十四岁以下的小光头都有了肉吃。

过了十四岁就不行了,百晓生说了,小时候给大家吃肉,是为了让大家健康的长大,长的强壮,无病无灾。这就是我的善!

十四岁后,你们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干活,可以养活自己了。此时,你们就要去寻找心中的佛,这就从戒律开始。

戒律的意义不在意形势,而在于你本心。

当你悟了,戒律也就没用了。百晓生悟了,所以他荤腥不忌。你们悟了吗?

大小和尚一个都没有悟,所以他们只能遵从戒律,而百晓生这家伙明目张胆的吃烤肉。每次都馋的大小和尚一地口水,让村民们大笑不已。

这些算是闲话了。是他寺庙的不同。在这荒僻之地,寺庙与村落在他的统筹下。健康、快速的成长的。别的不说,起码小孩子就没有夭折的。

这在当代,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有了这些小孩子,百晓生寺庙里多了不少的代发和尚,他们是来学习的,这是百晓生自己要求的,也是村民们乐意看到的。

首节上一节426/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