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第425节

可不待二圣高兴太久,小乘佛法突然并入了大乘佛法之中。释迦牟尼称如来佛祖,统领灵山。这一下子,佛法教义更加完善,气运再增,让老子、元始二圣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暗自气苦。

多宝背叛了。这绝对超乎两人的意料。

纵观封神一战,截教虽多为不孝之徒。可却颇讲义气,为教统一个个争锋在前。那些叛教的。也是被准提强行度走的,这于阐教叛教的弟子可不同。

二人可没有算到多宝会叛道,可事实他就是叛道了。

这事也很容易理解,他立下小乘佛法,不就是叛道吗?这是你老子怂恿的,愿得了谁。而且到了多宝这个境界,自然想要更进一步,而小乘佛法不与大乘佛法合一,他如何更进一步?不管从哪方面说,都不行啊!所以二者合一,说是天意,不如说大家都这么想的。

你看现在,佛教更加完善了,气运更足了,多宝也成了如来佛祖,可谓两人之下万人之上,自身气运大增。想来用不了多久,他连第二尸都能斩去,以求混元。

这样好的机会,多宝干嘛不要,他又不是傻子。

言归正传——佛教大兴,注定了道教衰落。不过,佛教想要如道教一般占据人族大陆,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起码前面就有道教挡着。

不过,老子、元始二人在封神中欠了西方因果,传道就是他们要还的因果。为此,接引、准提二人准备好了一切。

佛教传道,不只是一个西游,西游是一个爆发,是传教的**,也是佛教大兴的顶点。在这之前,佛教便开始零星的派人前往中原,建立寺庙,宣传佛教思想。

同时,佛教也自西方往东方走,在中原之外,广传教义,让所有人都知道了佛教与和尚的存在。

这个过程,就是在打地基,为西游做准备。

而我们的主角呢?

他再次进入了这方世界,只可惜他不再天道之中,不能转世,只可夺舍或自动孕育而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人看出马脚。

为此,他早已做好了准备。

大山中,一道流光坠下,一闪而没,无声无息,没有惊动任何人。掉下的,是一尊石像,一尊以百晓生面容雕刻而成的石像。

这就是他准备的东西了。他要借助这石像,化形而出,就如孙猴子一样。只可惜,他没有五彩神石这等独一无二的材料,不然他也牛逼了。

为了弥补材料的不足,也为了尽快化形,百晓生故意选择了一处灵地,使石像砸入地底灵脉,孕养其中。

沉寂在灵脉内,百晓生以元神之力纳灵脉灵力,契合石像,使二者渐渐完美如一。同时,他翻开记录下的佛教典籍,一一思索其中内容、含义、奥妙,结合自身对天地之理解,领会自身之佛法。

佛教言一切皆虚妄!

世间种种,在佛的眼中,都是假的,唯我唯真。这似乎很霸道,且一切为何是假?

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佛教的这个“假”说的是什么,那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当然,你若把一切都看作没有,那就扯淡了。

假,可不是无!

透假看真,才是本事!

佛的修炼,就是寻找真的过程。寻到了你自己的真,你就是佛!

武林世界有本道心种魔,讲究以道心练魔法。这与佛家金刚神通很像。都说怒目金刚,说的就是金刚降魔神通,可你不要忘了,金刚亦是佛门弟子,自当身怀善心。他的金刚手段,只是降魔之术而已。

道心种魔听起来不怎么样,可不就是要求你自身保持本心,练就无上神功吗?

现在的百晓生,行的是道,理解的也是道,他借元神之力修佛,本质还是道,这大概是道心种佛了吧。而这,是他理解佛的手段。

随着他对佛教典籍理解的加深,各种领悟随之而来,种种手段也相继而生。只是百来年光景,百晓生便破土而出,那泥塑的石像此时却金光闪闪,面容安详。

小小石像睁开了尘封的双眸,两缕佛光自双眸而出,环绕己身,使石像迎风而涨,眨眼便是寸许,直到成一**岁孩童模样,石像泥胎尽去,却是成了一**童子。

这其中种种玄妙,真是妙不可言,便连百晓生自身,都哈哈大笑,畅快无比。

“阿弥陀佛!”他双手合十,像模像样的如一个小和尚一般,脸带笑意,温柔和煦,却是教人看之心喜。只可惜,这荒山之中,是没人会看他了。

“不错,不错!这身体虽是泥胎,却也蛮不错的。”

他的身体自然不错。不错,他身体的本质就是泥胎,可这泥是他特意孕养出来的,用了大量的灵气,说之为灵土都不为过。

而为了增强底蕴,这家伙还特意在泥胎中加入了一些罕见的金属,演化阴阳五行。论身体之坚固,这小小泥胎可不比一般的仙人体差。

这也是他的一点自保手段了,毕竟来到这里,可不怎么安全,若被妖怪吞了,岂不冤枉?

走在山道上,百晓生脚步轻快,一步十几米,不多时却是走了出来。他辨别了一下方向,又转头看了眼身后大山,暗自琢磨道:“虽说当该去寻找寺庙拜师,可佛教不曾在人族大兴,也不知哪里有寺庙,胡乱寻找,岂不浪费时间?倒不如在此潜修。”

他暗下决定,心中转过一丝恶趣味,一双闪亮大眼笑的都眯了起来。(未完待续)

...

458 和尚庙

虔诚的诵经声在小庙中飘扬,袅袅香烟盘踞在庙宇上空,久久不散。这荒芜之地,什么时候多了一座庙宇了?

庙不大,一个大门,三座殿宇,连带后面一间民家小院,比之高门大户,似乎还有了两分。不过,在这庙宇后身,却开辟出了数十亩良田,四周田埂上,也栽上了碧绿高枝。

这庙宇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和尚庙!

是的,他就叫和尚庙,里面住的也是和尚。

在当今中原,知道和尚的人不多,大家并不明白,光头和尚代表的含义。一些繁华地区,也有庙宇,只是声波还传不到这偏僻地方来,更别说这方面几百里都没有人烟的荒芜之地了。

不过地虽荒芜,庙里却有了不少的光头和尚。

正殿中,诵经者三人,敲着木鱼,撵着佛珠,面容祥和,极为虔诚。这三个和尚,年岁都不大,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而已。

左偏殿和尚两人,正清扫尘埃,擦拭三清之像。

不错,正是三清之像,一个和尚庙中,竟出现了三清塑像,怪哉!

右偏殿,祭拜的也不是那些什么罗汉、菩萨之类的佛陀,而是人族王者,有三皇五帝、各类大贤。至于正殿,祭拜的就是佛家人物了。

人族、佛、道,都聚集到了这小小的庙宇中,这间和尚庙,绝对奇葩另类。

不用说,有这般想法,还付诸行动的。除了百晓生还能是谁。

那百晓生哪去了?

他正在开辟的良田中,亲自带着三人。耕种作物呢。

首节上一节425/5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