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火红年代 第841节

  跟大部分的父母差不多,田丫最怕的不是她受牵连,而是怕连累到她女儿草儿的人生。

  她被易中海面对面搂在胸口,易中海搂得很紧,田丫不敢挣扎。

  而她内心深处,波涛汹涌,各种想法一下子全冒了出来。

  “没事的,没事的……

  别怕,一切有我。

  这种事又不是没出过,

  城西那修车的谁谁谁,前些年也干过这种事,被查到了。

  也就一推二五六,说他全不知道。

  最后写封检讨书,交几个罚款也就过去了。

  还有胡同口修车老张,你以为他没干过那种事?

  那他修车铺子里那些旧轮胎哪来的?……”易中海难得如此温柔,却是安慰着怀中的娘们。

  易中海说的事对么?

  也对也不对。

  像是那种偶尔一次的“销赃”,的确可以解释成误会。

  但易中海现在干的事明显不是,他是知道内情,还继续干了。

  这就属于明摆着销赃了。

  当然,一般街面上那些偷摸者,真被抓到了,也的确没几个把销赃的供出来的。

  一般是被抓现行了,有错认错,咬死了牙说是第一次。

  “就因为这个,所以你才回拒了刘家?

  前院贾家那孩子的事也是你找人办的?”田丫也是听进了易中海的话语,嫁鸡随鸡,事情到了这一步,她也只能信易中海。

  心情平复了,她前段时间怀疑的事,也都是找到了答案。

第1141章 以收废品的名义

  关于易中海跟贾家的恩怨,并不是什么太难理解的事。

  别说易中海在一开始特意提了一句,他落到这个地步都是被贾家害的。

  就是田丫平时在邻居之间听到的闲话,也该是明白了里面的猫腻。

  易中海听到田丫询问这个,不可避免的是愣了一下。

  这也就是普通人跟所谓成功者的区别了。

  像是很多所谓成功者,不管他成功的逻辑是什么,但他们的临场反应肯定是很快的,基本上在对话当中,哪怕他们知道他们说的那些话有漏洞,也会通过以快打快,把局面扳回去。

  而普通人,这个上面就差了一点,就像是易中海一样,哪怕他对于田丫的这两个问题,已然早就在心里有了准备,但田丫两个问题一起问出来,他还是不可避免的愣住了。

  这个短暂的停顿,其实已然给了田丫准确的回答。

  而易中海停顿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在他一直以为的观点当中,田丫应该是没这个脑子的,如今被打个突然,他自然有些失神。

  易中海不可置信的看了田丫一眼,眼见着就是田丫一脸掩饰不住的慌乱。

  这个上面,易中海就不可能多想,毕竟一环套着一环,现在是他们夫妇的坦白局。

  易中海艰难的点了点头,他眼神飘忽的回道:“这个事,我是为了咱们。

  以后要是贾家那个小崽子出来,没别人家可算计的,也就会盯着咱们家。

  我没关系,你也不会上当,他也不敢明抢,就怕贾家那两个娘们想一些暗戳戳的主意,要是牵连到草儿,咱们就没指望了。”

  易中海不肯承认他是热血上头,所以才跟混混提的收拾棒梗的事情。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我们经常办一些没脑子的事,最后还要为那个事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至于怎么圆满这个借口,不用绞尽脑汁,听到这些借口的人,自然会进行脑补。

  就像是田丫,听到易中海这番话以后,哪怕仍有怀疑,却是觉得,像现在这个局面,她们跟贾家生活在一个院子里面,先下手为强,也是一种处理办法。

  这个想法的前提,也就是田丫认可了贾家婆媳一定会算计她们两口子。

  这应该就是脑补,像是田丫在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把秦淮茹前段时间,想着跟她们两口子修好的场景给调了出来。

  秦淮茹为啥要想哄着她跟易中海,也就是别人家算计不上了,所以只能算计易家。

  所以~易中海的话,很是合理!

  上辈子院子里之所以能纠缠在一起几十年,也就因为小人物的视界与得失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在院子里。

  就像改开后,已然是各家过各家的日子了,但几个老帮菜,还是想着恢复大爷制度一样。

  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他们能算计的,也就是身边的邻居。

  其他人,他们也算计不上。

  要何雨柱不跳出去,哪怕他再重生,也是只能在鸡毛蒜皮里折腾。

  但现在何雨柱跳出去了,他的眼睛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甚至大多数他看到的,都是他上辈子没见识过的事情。

  何雨柱其实也有些心慌。

  但他也知道,他没有退路。

  他只能咬着牙齿,硬着头皮往前走。

  天津卫,某电视机厂,何雨柱看着眼前小千人的厂子,脑浆都要成浆糊了。

  洪老头,方老头,何雨柱还有四九城市府的一个领导,今天就是过来参观的。

  何雨柱一直以为,制造电视机,应该是很高大上的行业。

  但刚才在车间里走了一圈,发现跟他的玩具厂没什么区别。

  虽然天津卫这边应该是得到了有人参观的消息,厂里工人们,工作服卫生帽都是整整齐齐,车间环境看上去也是干干净净。

  但跟何雨柱前世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那种“现代化”生产车间,还是有很大区别。

  很多零部件,都是别的厂子生产好了送过来的。

  并且大多数工人都是在磨洋工,抓着一把小锤,或者一把螺丝刀,能把一个工序进行好长时间。

  何雨柱就亲眼看到,一个工人,把一颗螺丝,拧紧了,又松下来。

  装作一副很认真的模样,拧了半天,然后偷看一下盯着他的何雨柱,又埋头苦着脸继续干活。

  估计何雨柱要是再盯一会,那个工人,就要哭出来了。

  何雨柱经过这段时间跟洪老头这些技术员的厮混,也是清楚电视机大概的生产流程,最主要就是显像管与电路板,还有外壳。

  现在咱们还是以小尺寸的黑白电视为主,大概年产也就将将破万。

  参观过后的汇报会也是很有意思,按照天津卫电视机厂领导汇报,先是讲成绩,毕竟新国第一台电视机就是该厂手搓出来的。

  这放到后世而言,也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也就差不多等于从老毛子家拉了条废船回来,然后搞成了航母差不多。

  但对方领导提得更多的是问题与差距,从这儿,何雨柱就清楚,对方汇报的领导应该是一个务实的人。

  就像对方说的,他们经过这么些年的研究,对于电路板制造方面,已然可以说掌握完全。

  但对于显像管制造方面,仍旧与外面同行有一定差距。

  说白了,就是电路板上面的相关技术已经成熟了。

  但显像管上面,还不算靠谱。

  这也是正常的事,像是咱们对这些上面的研究,大部分还是老毛子给咱们的“支援”。

  师父教徒弟,关键还不是真心教,偷摸着藏一手,也是很正常的事。

  一切都靠着咱们自力更生,关键咱们国内又没有这个市场。

  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利润,那么想着良性发展,就是很难很难的事情。

  回四九城的时候,同行几人都是黑着个脸。

  应该说,这次天津卫之行,还是低于他们期望的。

  何雨柱端着罐头茶杯,小口的吸溜着茶水,眼见着对面两个老头都黑着个脸。

  何雨柱干咳一声,干笑道:“咱们去沪上,去冀北参观的同志还没回来。

  不清楚他们那边有没有惊喜?

  就算没有咱们也不怕,咱们可以联系港岛那边,以收废品的名义,帮咱们从洋鬼子那里搞一套生产设备。……”

  谢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票,收藏,谢谢支持,谢谢厚爱。

第1142章 “跳圈”的底气

  其实何雨柱对这次天津卫之行,并没有抱有太大希望。

  以何雨柱前世的经验,咱们先进机器应该是有,但大概率是在高端科研上面。

  对于民生所需的东西,这段时间咱们还顾不上。

  说实话,也是没那个需求。

  大家都没有电视机,也就没有人期盼了。

  时间,是让我们比别人落后的唯一原因。

  别人花两三百年时间建设起来的工业体系,咱们从一穷二白到改开前也不过三十年。

  应该说,在新国成立前,不是没有闪光点。

  但单个的突出,弥补不了整个工业体系的落后。

  就像是造电视机一样,光一个显像管,就需要玻璃加工,电子枪组装,荧光粉涂覆等一系列生产流程的建设。

  关键里面每个点,都代表着某一段工业体系的越级建设。

  里面需要的金钱,人力是海量的。

  想要发展起来,那是千难万难。

  所以改开后,有一段时间,咱们跟洋鬼子好的时候,很多人鼓动着“造不如买”这个说法。

  还有不少人提出,咱们只要做好代工行业就可以了。

  也就是咱们只要出基础劳动力,其他高科技的研究让发达国家去进行。

  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往前面倒个近六十年,当时老北洋也是如此想的。

  所以别人家都是动真家伙,而老北洋却是派了一帮劳工过去。

  最后别人分蛋糕的时候,顺便把咱们当蛋糕给分了。

首节上一节841/9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