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1980:野蛮时代 第244节

  “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不过他以此为由拒绝我进入玉郎国际集团了。”胡仙弄不清楚黄玉郎做这些事的目的何在。

  罗齐鸿笑道“我跟钱国忠他们接触过,黄玉郎有挪用公司资产的习惯,上次跟钱国忠闹掰,也有这些原因吧。”

  “他是疯了吗?之前商业调查科怀疑他做假账,现在还敢做,他不怕出事?”胡仙恨得咬牙切齿,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人。

  “胡女士,你错了。有什么事比他失去花费了十年心血建立的玉郎国际集团还要可怕,而且他是有胜算的,只要拖下去,他还可以找外援,以后再找外援.和当初的陈松青经营模式有些相像,只是比陈松青胆小了很多。”罗齐鸿微微笑着。

  “罗生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举报黄玉郎盗用上市公司资产,破坏合约,做假账?”胡仙瞪大眼睛问道。

  陈松青模式是很可怕的,如果当初没有中英谈判,或许陈松青已经成为香江排名前十的富豪大亨了。

  黄玉郎躲过这次灾难不过是小事一桩。

  “嗯,光明正大的举报黄玉郎,让记者大肆报道,我手上也有一些证据,足够黄玉郎喝一壶了。”罗齐鸿说道“胡女士,你先要废除那些支票的兑换,然后把钱转给黄玉郎私人,赶紧结案。”

  “然后我们开始反击黄玉郎,同时向黄玉郎追债。”

  “追债?!期限不够,我们怎么追债?”胡仙凝眉问道。

  “我记得合约里面有紧急情况下可以追债的条约,黄玉郎涉嫌做假账,资产可能会被没收,这不是紧急情况吗?”罗齐鸿呵呵笑着。

  “好,我马上通知人去做。”胡仙说拿起大哥大说道。

  在罗齐鸿面前,黄玉郎不过是跳梁小丑,陷阱早已设好了,只等黄玉郎跳下去。

  当然,如果黄玉郎没有那些罪名,有一些道义,那些陷阱是对他无用的。

  胡仙、罗齐鸿与黄玉郎的案子成为了香江的关注,如今的香江经济逐渐平静了下来,如此有看点的事件自然成为了市民们的热点。

  “罗大亨好像不是这样的人,只是一两个亿而已。”

  “你又不是罗大亨,有钱佬很孤寒的,想少给钱多赚钱是常有的事情。”

  “这个黄玉郎不是涉嫌做假账,只是与多年的朋友钱国忠闹翻了吗?现在又和胡仙、罗齐鸿打官司,这黄玉郎是不是有很大问题啊?”

  尖沙咀某茶楼

  金庸拿着一只大闸蟹,徒手剥了起来,脸上带着笑容,“吃大闸蟹啊,不借用工具,自己剥来吃才有滋味。”

  “先把两只钳子取下来,然后专攻壳子.”

  罗齐鸿笑道“您吃大闸蟹都吃出心得和技巧了,我的手很笨,要是弄伤了,明天翻看报告都要难受了,我还是借用工具吧。”

  “嗯,说得有理,先熟悉,慢慢来。”金庸当然不会勉强罗齐鸿,他抬头看了看罗齐鸿,问道“市面上传言,你和胡女士跟黄玉郎打官司,怎么样?赢了没?”

  罗齐鸿苦笑的摇了摇头“我们是赢不了的,黄玉郎专门设了陷阱,等我和胡女士钻进去呢。”

  “胡女士给了黄玉郎支票,他却不去兑换,又要向高等法院入禀,真的是很无奈啊。”

  “我跟胡女士打过不少交道,胡女士应该是想跟黄玉郎打官司的吧,认输给钱的主意应该是你出的。”金庸呵呵说道。

  金庸虽然不喜欢做生意,但是对生意场上的门道很清楚,一眼便识破了黄玉郎的陷阱,这是一个专门为胡仙设计的陷阱。

  至于对付罗齐鸿的陷阱,黄玉郎既没有这个实力,也不知道罗齐鸿的破绽。

  “查老,您是火眼金睛啊,其实我怀疑黄玉郎想要利用这段时间挪用玉郎国际集团的资产,以便填补欠下的亏空.”罗齐鸿解释说道。

  金庸吃完一只大闸蟹,用毛巾擦了擦嘴角和手指,说道“黄玉郎此人也是个人才,单凭一支笔,画出了一座玉郎国际集团,市值22个亿,在香江是独一份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黄玉郎做传媒体的能力在你之上,不过你的运作能力比他强太多了。”

  罗齐鸿认同金庸说的话,“您说的在理,香江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紧靠一项能力出众是无法持久的。”

  “是啊。”金庸点了点头。

  “查老,你想什么时候和我签约?”罗齐鸿问道。

  金庸已经和罗齐鸿谈好了,将明报集团出售给富嘉报业公司,富嘉报业公司可获得金庸手上的45%股权,股东沈宝新手上的5%,所以富嘉报业公司可以持有明报集团50%的股权,涉及资金4.53亿港元。

  事实上,明报集团的市值不止10亿港元的,只是目前经济不好,资产严重缩水。

  罗齐鸿想用9亿港元的价格收购这50%股权的,可惜金庸坚持以市价出售,罗齐鸿也只好接受。

  罗齐鸿不是于品海,不想骗金庸这种文人,而且他也不差这么点钱。

  “下周吧,召开一个签约会,告诉所有人吧。”金庸的眼神不免有一些失落,他终于要完全抛弃一生的心血了。

  “好,那我对外宣布了。以后的明报集团还希望查老能回来指导一下。”

  “你不嫌我喧宾夺主就好。”

  “怎么会呢?查老能帮我,我求之不得呢。”

第436章【货柜码头与电讯】

  胡仙搞掂了黄玉郎的官司,便暗中让人举报了黄玉郎盗用玉郎国际集团的资产,加上罗齐鸿提供的证据,商业调查科的人很快又再次找到了黄玉郎,同时对玉郎国际集团进行第二次调查。

  事件发酵的第三天,胡仙以黄玉郎有偿还债务的风险为由,要黄玉郎本人立刻偿还借出的债务1.63亿元。

  可是,黄玉郎开始抵赖,以各种理由推脱,就是不愿意偿还债务,甚至有赖掉的想法。

  这种情况也在罗齐鸿的预料之中,于是他建议胡仙向法庭提出诉讼,要求法庭同意使用黄玉郎持有的玉郎国际集团公司股份来偿还。

  黄玉郎自然是抗议的,不过这种情况下,抗议是没有太多作用的。

  11月21日,星期二

  金钟财经广场的德安证券投资公司办公室,罗齐鸿正在查看公司高层提交上来的‘香江电讯产业报告’。

  罗齐鸿成立了一间兆安集团公司,将德安证券投资公司持有的65%股权注入,同时也成立多间子公司,如兆安电讯公司、兆安航运公司。

  此时的兆安集团公司旗下只有兆安地产公司以及联合企业公司等,多数的公司还处于初建状态,甚至没有职员。

  这需要罗齐鸿慢慢从各家公司抽调精英以及招募人才了,过程是很慢的。

  值得注意的是,罗齐鸿在兆安集团公司旗下成立了一家名为兆安投资的公司。

  这家公司已经由罗齐鸿私人注资5千万港元,未来投资所得的利润全部分配给罗氏家族旗下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出色的职员。

  虽然5千万港元的数目不大,但是罗齐鸿本人的投资能力在香江是出了名的,而且罗齐鸿已经当众承诺,兆安投资公司第一年的利润不会少于2个亿港元。

  如此的举动自然是香江的首创,让不少的人才都想进入兆安集团旗下工作。

  罗齐鸿看着手中的报告,仔细思考起来,香江电讯公司垄断了香江电讯业长达一个世纪,这家公司的实力仅次于汇丰银行,分别控有本地固定电讯、国际电讯的专利权,职员多达1.6万。

  香江本地电话,将于95年届满,到时候新的专营权竞争也将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尽管香江本地电话已经取消了收费,但对电讯公司来说依旧有利可图,只是没有了之前那么多。

  而香江的境外电话专营权会在2006年届满,这才是电讯公司的盈利大头,还可以享受16年的专营权。

  罗齐鸿盯上的是电讯的另一种领域,手提电话(大哥大)、传呼机,这个领域不属于电讯公司的专营权限。

  在1986年开始,移动通讯工具的革新使得香江的非专营电讯业迅速发展,如今的移动电话和无线传呼机成为了联络的寻常通讯工具。

  在这个非专营电讯领域,目前是和记通讯一家独大,目前旗下已经拥有1百多个传呼站,为23万个客户服务,占领了香江传呼市场的55%份额,而手提电话的客户有5万多个,占市场的60%份额。

  而明年的港府将会推出2个移动电话牌照,其中1个已经被香江电讯公司预定,剩余的1个牌照将会是激烈的争夺战。

  罗齐鸿当然知道,移动电话的牌照还会有,但率先占领市场份额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有个和记电讯公司在前面领跑。

  他一定要抢过来这份蛋糕,率先瓜分,然后借此进入东南亚和澳洲市场,为家族拿到一个更好的产业。

  在罗齐鸿看来,移动电话的专营权比地产更加重要。

  没技术?

  罗齐鸿最擅长的便是收购,可以立刻收购有实力、有技术的公司,反正不可能拖后腿的。

  罗齐鸿看向兆安电讯公司的总经理杨嘉常,问道“电讯公司的部门组建怎么样了?”

  “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一定会在90年元旦之前完成架构搭建。”杨嘉常汇报说道“九龙传呼电台公司的资料已经搜集完毕了,我也做了一些推算。”

  罗齐鸿点了点头,再次仔细的翻阅资料。

  5分钟后,罗齐鸿说道“阿言,你开始帮电讯公司收购九龙传呼电台,同样要在今年完成。明年会有新的移动电话牌照颁发,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牌照,不能有任何方面的拖后腿。”

  “收购九龙传呼电台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不能保证一定拿下那个牌照,我们需不需要跟港府那边打个招呼?”白谨言说道。

  罗齐鸿笑了笑,“我们可以打招呼,别人也可以打招呼,最终还会是公平公正的,港府可不敢得罪这么多财团。”

  “港府需要可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标价和公司的实力尤为重要,港府应该不希望中标公司闹出笑话。”

  “我知道了,收购九龙传呼电台公司只是我们的第一步吧。”白谨言见罗齐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我会尽量在90年之前收购2家以上的传呼电台公司,拉近我们与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

  罗齐鸿说道“我看没问题,公司的资金很充足,完全可以从德安证券投资公司这边抽调资金。”

  “日本方面的投资基本抛售完毕了吗?”

  日本市场的投资抛售已经进行了半年之久,按理应该差不多抛售完了。

  “已经抛售了9成,我还是建议留下一些资金在日本,免得调来调去的,浪费人力。”白谨言说道。

  “好。把日本市场的8成资金回调香江。”罗齐鸿看向杨嘉常,道“杨总经理,你要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回去准备了。”

  等杨嘉常离开之后,罗齐鸿对白谨言说道“港府也会在明年招标8号葵涌货柜码头,我准备让兆安船务公司来参与招标,不过前提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

  “货柜码头方面我们的确没有经验,这类公司也不是短时间内收购的,那些大财团也不会放手货柜码头这样的现金奶牛。”白谨言表示为难。

  罗齐鸿沉思了一下,道“找那些在香江根基不深厚的货柜公司,他们应该会和我们合作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持股超过45%,否则不能合作。”

  “行,那我立刻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白谨言转身便离开了办公室。

  香江作为世界性自由贸易港,货柜码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8号葵涌货柜码头拥有4个泊位,比其他的货柜码头都要多。

  那些外资财团一定会垂涎的,所以会舍得让利,否则他们很难拿走,毕竟港府还是偏向本地财团的。

  不过涉及的资金将是海量的,照罗齐鸿计算,恐怕需要120亿港元,但不需要一笔付清,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做。

第437章【荃湾广场】

  自从德合地产公司中标花园道地王,罗齐鸿的私人资金已经降至12亿港元,其他的都以不动产来计算,而且他还在抄底香江的股市,这12亿港元也撑不了太久。

  他必须尽快有更大的财源,不然难以解决眼下的大计划,如葵涌8号货柜码头以及一系列的收购案。

  兆安地产公司办公室

  虽然兆安地产公司的头上有兆安集团,还有德安证券投资公司,但是其重要性仍然不可小视,单凭兆安地产公司几十亿港元的市值,便可见一斑。

  罗齐鸿有意将兆安地产公司发展成为新鸿基地产公司这一类纯粹的地产收租、开发于一体的超级地产企业,也是罗氏家族的标志。

  “老板,这是荃湾大坝街以及杨屋道的地皮,你真的想在这里发展荃湾的标志性建筑物吗?”陈智隆递上报告说道。

  荃湾广场地皮是由原来的渡轮码头填海而来,前世被新鸿基地产公司拿下,这一辈子罗齐鸿打算截胡,让兆安地产公司来发展。

  在那片区域,有荃湾广场、如心广场一二期、荃新天地,是荃湾的商业中心,其投资也是海量的,如如心广场一二期的投资便高达百亿港元,拥有荃湾第一高楼88层、第一家四五星级酒店、花园式平台。

  如果兆安地产公司要拿下荃湾广场以及荃新天地一二期,投资也少不了百亿港元,这将是一个超大的项目,不过获利也是极其丰厚的。

  “怎么?你有不同意见?还是不认可荃湾的消费能力?”罗齐鸿颇为认真的问道。

  “不是,荃湾地区迟早会发展起来的,只是投资百亿,数目太大了,回本的时间会很长,我担心影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陈智隆将忧虑说了出来。

  “不用担心,这是一个荃湾商业综合体,有住宅、写字楼、酒店、花园等,回笼资金的速度不会太慢,如果还不行,我会让德合地产公司参与,绝不会让兆安地产公司影响发展的。”罗齐鸿说道。

  德合地产公司的资产值已经到达了360亿元,比起置地公司的215亿元市值还要高,可谓是香江排名第一的地产公司,两三年内投资百亿元不是什么太大的数字,毕竟德合地产公司的年租金都是数十亿港元的。

  有了老板的保证,陈智隆当然不会再反对。

  港岛和九龙市区都发展的相当成熟了,地产发展开始往新界一带转移,而荃湾又是新界的重中之重,到了未来,荃湾的商业综合体一定会有惊人的回报的。

  “我已经和港府接触过了,荃湾旧码头那块地皮,港府要求商场要在92年投入使用。”陈智隆说道“时间很急,我们要尽快入手。”

首节上一节244/2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