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有大消息。”陈智隆急冲冲的走进来,“恒隆公司向港府和地铁公司建议将金钟二段的地价减至10亿元的要求被驳回了,还有答应向恒隆公司借贷11亿港元的日资银行临时撤回承诺,很有可能恒隆公司会放弃这个项目。”
就金钟二段地铁站发展项目恒隆公司已经向地铁公司交付了4亿港元的定金,如果不能如期支付尾款,那4亿港元将被‘挞订’。
在前世,这是大新闻,罗齐鸿自然知道。
此时的恒隆公司无异于‘黄鳝上沙滩,唔死都一身残’,元气肯定大伤。
罗齐鸿沉思下来,就他个人而言,他当然对金钟二段地皮垂涎三尺,可惜兆安地产公司和他私人联合起来都吃不下这个项目。
接着陈智隆又汇报了鹰君地产公司的情况,因为罗齐鸿对鹰君地产公司旗下的富豪酒店非常感兴趣。
现下的鹰君地产公司在9月份上半年度,一系公司的亏损已高达20亿元,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不过鹰君地产公司的罗鹰石似乎还不想认命,抱着侥幸之心,想要支撑到最后的时刻,所以现在不是下手的最好机会。
“保华建筑公司的情况还好,由于没有什么外债,暂时仅仅是在维持公司运营的费用上有些拮据,不过其股价已经下跌接近25%,一众股东抛售不少的股票。”
“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这些股东的私人公司都有不少的债务,现在应该是对其下手的时机。”
陈智隆做事向来有些着急,可能是康文毅和程见深逼迫他太甚了。
罗齐鸿摇了摇头“继续监视保华建筑公司的情况,现在还不是收购的最佳时机,我们一定要花最小的代价收购成功。现在的市面上,好东西很多,我们的资金量代表着我们可以吃下多少好东西,所以一定要花最小的代价来收购。”
“是!”陈智隆心有不甘的退出了办公室。
10月26日,星期二
佳宁公司突然宣布取消派发中期息,改以十送一红股代替,同时发行5亿股优先股集资5亿元。
公告在上午发出,立刻引起了市场的轰动。
很多股东醒悟,原来佳宁公司已经陷入困境,不再是之前那个佳宁公司。
于是,股民们开始争先恐后的抛售佳宁公司的股票,在下午开市之时,股价狂泻,短短一个小时内由每股1.52元跌至1.42元(在81年底到82年9月份期间佳宁公司增发了大量的新股,使得股价不复之前的价格)。
与此同时,罗齐鸿也收到了有关益大集团的消息,钟正文已经面临破产,益大集团濒临清盘,比佳宁公司严重数倍。
市值20多亿港元的益大集团负债21亿港元,还有16亿港元的担保贷款,总计逾过37亿港元。
即使是华资五虎将,也未必能在这么庞大的债务面前独善其身,更何况益大集团。
“老板,佳宁公司和益大集团已经没救了,轰然倒塌不过是时间问题。”程见深沉色说道“巨人死了,会滋生出很多的小巨人,我们可以在益大集团的身上多吃下一些利益。”
益大集团和佳宁公司看似两家企业,实则是一家公司,益大集团倒塌,佳宁公司必然不能幸免于难,而罗齐鸿等人对佳宁公司的倒闭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但益大集团那边却没有做好准备。
罗齐鸿笑道“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吃下益大集团,而且益大集团身上的负债太高了,只会拖累我们,不如等其破产,我们在拍卖会上拿下一些优质的东西。”
程见深见状,也只能点点头,公司目前的资金都是有计划的,也很难分出大数额的资金来面对益大集团项目。
“拍卖会上的竞争对手太多了,不如我们到时候找银行商量一下,中途截下理想的资产。”康文毅提出建议。
“康经理,中途截下资产是个好主意,不过银行那帮人很精明的,肯定会趁机要高价,比拍卖价要高不少的。”陈智隆反驳说道。
罗齐鸿笑道“要是能有办法搞定银行,这个办法是最好的。”
康文毅见老板支持,便说道“总要试一试,万一可以低价拿到手,对公司来说是最好的。”
“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康经理。”罗齐鸿安抚道“按照你方式来做,拿不到也没事,反正也是一步闲棋。”
“是的,老板!”康文毅承应了下来。
“陈董,你最近要盯紧中环的商厦,特别是那些只有零散业主的小中型商厦。”罗齐鸿看着陈智隆吩咐说道。
兆安地产公司的实力有限,收购中环大型商厦的资金捉衿见肘,不如以数量取胜,毕竟小中型商厦比大型商厦的价格下跌更快。
11月1日,星期一
益大集团旗下的益大投资公司(原身是捷联企业公司)宣布清盘,公司主席钟正文仓皇潜逃离港。
由于益大集团与佳宁公司的关系,佳宁公司的集资供股计划被证监处否决,并组织人员准备对佳宁公司的财务进行调查。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骤出,佳宁公司股价进一步倾泻,每股价格跌破8角钱。
佳宁公司会议室
陈松青、董事何桂全、百顺宁集团的林秀锋、林秀戎兄弟、会计师碧格等6人汇集于此开会,商量如何解决佳宁公司的困境。
其实,百顺宁集团的林氏兄弟并非佳宁公司董事,与这件事情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是金门大厦的交易尚未完成,一旦佳宁公司破产,林氏兄弟面临被廉政公署起诉的危险,罪名自然是串谋以不确定和误导的言辞和隐瞒佳宁的盈利、流动资金和财政实况的方法行骗佳宁股东和债权人。
所以,林氏兄弟被迫现身佳宁公司,商议如何帮忙。
林氏兄弟的父亲是恒生银行的创始人之一,其兄林秀梁经营家业30年,为家族打拼下了财富、权势、声誉,可惜70年之后林秀梁去世,林秀锋掌管祖产,投资却屡屡失败,如今更是深陷佳宁公司的囹圄。
“陈松青,有事赶紧说吧,我们还有其他事情。”林秀锋毫不客气的说道。
林氏兄弟至今还认为林氏家族是香江的顶级豪门,连港督见了都要给三分薄面,自然不把陈松青放在眼里。
陈松青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大林生不要着急,佳宁公司现在看似很危险,其实很容易扭转乾坤,让大林生和小林生过来是为了请你们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赶紧说?别在这里卖关子了,我们没空陪你玩。”林秀锋没好态度的说道。
“恒生银行的大股东是汇丰银行,现在的佳宁公司需要一笔2亿5千万元的贷款,所以希望林生可以跟汇丰银行打声招呼。”陈松青说的轻松,林氏兄弟要出的力可不是几句话可以搞定的。
林秀锋冷笑道“你不会以为汇丰银行是我家开的吧,佳宁公司现在遇到了这么大的问题,证监处又要查账,汇丰银行很难再贷款给你们的。”
“大林生,不单止你一个人出力,我也会拜托别人出力,只要大林生打声招呼就行了,其他的不需要大林生担心。”陈松青笑道“只有汇丰银行愿意贷款,佳宁公司这盘棋才可以盘活,否则我们都很麻烦。”
“你威胁我?”林秀锋盯着陈松青,脸色非常不悦。
陈松青干笑几声,道“我哪敢威胁大林生,只是在请大林生帮忙。”
林秀锋见陈松青认怂,也不想纠缠下去,摆了摆手“好了,我会给汇丰银行的副总裁打电话的,帮你们说情,不过金门大厦的交易要尽快搞定,我不想和你们一直站在同一条船上。”
“放心吧,大林生!等这件事完结,我会立刻清理金门大厦的。”陈松青干笑说道。
第229章【谁都忽悠不了谁】
待林秀锋兄弟离开会议室,陈松青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恢复严肃的模样。
会议室里剩下的3人都是他的心腹,完全没有装样子的必要。
董事何桂全说是董事局董事,实际上是陈松青的副手,很多事情都由何桂全来处理,何桂全是陈松青心中地位最高的心腹。
“这两个傻仔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像钟正文一样。”何桂全皱起眉头说道。
陈松青冷笑道“管他们知不知道,发不发现,上了船就要帮我们做事,不然大家一起沉到海里。”
“陈生,香江人都知道这两个家伙是傻仔,汇丰银行的人会在这个时候相信他们的话吗?”心腹卢志煊沉稳的问道。
陈松青摊了摊手,无所谓道“他们只是其中一道保险而已,要是全靠林秀锋兄弟,那我们还怎么做事?放心吧,汇丰银行的2亿5千万贷款我们一定可以拿到的。”
“要是从汇丰银行手上拿到2亿5千万元,那我们的其他资金找哪家银行贷款?又是裕民银行吗?”会计师洋人碧格问道。
佳宁公司的很多账目都是这位会计师做出来的,骗过了很多银行,其中就有汇丰银行,可见此人的能耐。
“不,裕民银行是我们最好的靠山,我们已经欠他们裕民银行46个亿港元,现在不宜继续增加了。”陈松青很认真的说道,“先向渣打银行或者外资银行借贷吧。”
“证监处查账的事情做好了没有?”陈松青转头看着碧格问道,这是重要的一环,要是出了错,佳宁公司会瞬间倾塌的。
“陈生请放心,他们查不出什么的。”碧格很自信的说道。
“那就好!你们可以放心,等我们度过这个难关,佳宁公司会开始正经经营,将之前的事情全部消灭,大家都会是香江最有头有脸的人。”陈松青依旧给3个心腹画着大饼。
“哈哈!!”众人齐声大笑。
11月3日,星期三
只有3个财团有意竞标金钟道域多利兵房地段地皮,向港府提交了标书。
这则消息立刻引起了地产行业的轰动,地产商们都没想到市道差成这个样子,中环金钟的地皮都没有太多的财团竞标。
下午3点钟左右,港府官员宣布这次竞标出价过低,已经决定将其收回。
很快,记者们走后门,得到了竞标的具体消息,长江实业公司出价6亿元,视为3个财团之中的最高价,第2名是新世界发展公司,出价4亿元。
这块地皮占地面积有11.5万平方尺,按照长江实业公司的出价,平均每平方尺5217.4元,比交易广场的地价3万多元便宜了将近5倍。
难怪港府要将这块地皮收回,要是在81年这样的市道,值个20亿港元都是有可能的。
兆安地产公司办公室
罗齐鸿又在与3巨头商量事情。
“这次港府算是打错了算盘,想要刺激地市的,结果让地市的情况更加严重了。”陈智隆很开心的笑着说道。
现在的地市情况越糟糕,对兆安地产公司越是有好处,可以趁低价大量买入优质的公司和物业地皮,到了市道正常的时候,兆安地产公司的市值会一下子膨胀,极有可能成为香江新的地产五虎将之一。
罗齐鸿笑道“港府可不是为了市民才刺激地市的,而是想要缓解港府的财政赤字,算盘打错了对他们也没有很大的影响,反而对地产商来说是致命的。”
“我相信新一轮的物业地皮抛售潮会在明天出现,价格会迎来新低,无论是炒客,还是地产商,都会被吓一跳。”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慢慢接触一些同行,低价收拢优质物业?”康文毅问道。
罗齐鸿点点头“可以,工业大厦的价格差不多了,先从这里开始吧,让财务部拨款5千万,目标收购30幢工业大厦。”
程见深提醒道“30幢工业大厦不是收购不了,不过质量会有所跟不上,不如改成22幢,尽量收购新建的工业大厦,老板觉得如何?”
“可以!”罗齐鸿并未不听意见的人。
“嘉年地产公司的9幢工业大厦是否在其列?”康文毅问道。
“在!公司的资金不能全部投入到工业大厦上面,重点项目还是中环、湾仔、九龙市区、铜锣湾的商厦收购。”罗齐鸿还是不认为工业大厦比商厦能赚钱。
“嘉年地产公司的情况越来越差了,只是彭国珍在勉力维持,不过彭国珍已经数次住院,身体很难承受这种压力,我认为彭国珍撑不了多久了。”程见深分析说道,他明白彭国珍那里要是取得突破,对兆安地产有利。
罗齐鸿沉吟半刻,道“我记得嘉年地产公司在九龙市区有几幢商厦,或许可以让彭国珍打包出售,至于理由嘛,自然是这笔资金可以拖着嘉年地产不清盘。”
3人微微一想,便明白了老板的意思,那嘉年地产倒闭的危机来说通彭国珍贱卖物业资产,不然被银行收走,物业价格会更贱,更无药可救。
翌日,华光地产公司董事局会议
这场地市大暴跌也对华光地产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不似嘉年地产公司这种濒临破产的危机,但是市值暴跌2成,跌至6亿元,负债率大幅度上涨,利息偿还开始有些紧缺。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赵世增一人造成的,而是市道造成的,因此董事们也不敢说什么怪罪的话。
董事局的董事们也忙着处理自家公司的事情,无心关注华光地产公司的事务。
“诸位董事,目前的地市、股市是什么情况,大家都很清楚。公司的物业租金尚能应付负债的利息,不过照这个样子下去,还是有所担心的,万一租户撤租,公司要独力承担了,甚至可能面临银行的催债。”赵世增有些忧虑的说道。
“公司不是还有数千万的现金流吗?这应该可以勉力支撑到了灾难结束吧。”胖子董事说道。
赵世增回应道“这只是能应对利息,无法应对诸多的债务问题。这还是要看银行的态度以及香江金融环境的好坏。不少的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减少在香江的业务,而且还在收回一些贷款。”
如今的物业不值钱了,即使转贷,也要平掉一些差价,这对华光地产公司来说是一步险棋,到不了倒闭的程度,也会伤一些元气。
“赵生想要怎么办?”又有董事将问题扔回给赵世增。
谁知赵世增转头看向罗齐鸿,问道“罗生可否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哪怕缓解一下也是好的。”
“现在的环境极度不好,除了让诸位集资供股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罗齐鸿很无良的说道,明知道董事们已经为私人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还想要他们为华光地产公司出钱。
董事们深深看了一眼罗齐鸿,其中胖子董事反驳道“我们这里倒是好说,但是那些小股东呢?他们未必会响应啊,要是供股失败,对华光地产的影响更大了。”
“对啊,郑董说的有道理。我们要为小股东们考虑一下嘛,而且对华光地产也有不小的风险。”
“这个提议直接否决了吧,对谁都没有好处。”
董事们纷纷反对罗齐鸿提出的馊主意,要他们供股,不如把他们踢出董事局算了。
罗齐鸿无所谓,反正这个建议是炸一炸赵世增而已,实际上他也不想供股。
“那诸位还有其他的建议吗?”赵世增环视一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