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第254节

  “思路很连贯。”

  袁文乐听他说完,着实吃惊。

  暗线来争取收视率,来为市场负责;明线来表明正确的立场,为政治负责。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这小子还真有点真材实料!

  “我觉得还可以,先搜集信息,两条线一起做吧?”

  李军记者是行动派。

  袁文乐道:“可以,要尽快。任务很急,领导等着看结果呢,一周之内,这个小专题必须要上线!”

  《民生调查》的制作方法和《家长里短》不一样。

  《家长里短》是先有策划文案。

  然后按照文案的思路来拍摄、制作。

  《民生调查》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谁也说不好暗访能拍到什么内容。所以是先拍,把素材拍回来了之后,再按照素材制作文案。

  周浩然笑着说:“我跑销售的时候,接触过不少印刷厂,要不我提供一份名单吧,就不用调查了。按照我的名单,明天就可以去采访!”

  “行啊,那就更快了!”

  严宏记者配合着他。

  周浩然道:“李记者,你可以伪装成书商,假装是去印刷厂谈合作的。就可以进入厂房内,偷拍到一些画面了。”

  李军笑道:“好主意!”

  ……

  名单是李长兴提供的。

  周浩然转给了项目组。

  李军在单位里,换上了一套西装,叫上了一个摄像和一个编导,准备出发。

  不能上来就直奔主题。

  先挑几家无关紧要的印刷厂,去演练一下,扮演书商熟练了之后,再去三彩印刷厂做暗访。

  周浩然也是第一次见到了暗访设备。

  真粗糙啊!

  这年头,还没有什么运动摄像机、针孔摄像头。

  摄像机又沉又笨重。

  这怎么偷拍?

  李军采用的方式是公文包伪装。

  把摄像机装在公文包里。

  然后公文包侧面开一个洞,摄像镜头对着洞口。

  再从女性的黑丝袜上剪下来一块,挑通用性好的材质,蒙在外面,再打上蜡。

  既可以看起来跟公文包一样都是黑色的,也可以防止镜头的反光。

  暗访的时候,把公文包夹在怀里,时刻警惕。

  一旦有人注意,就赶紧调整角度,别被人发现了摄像头。

  《民生调查》属于王牌节目,有特权。

  栏目组有配车。

  一辆面包车。

  周浩然和严宏记者也跟着,一次参与暗访。

  就挺有意思的。

  在车上,周浩然陪着李军记者反复练习。

  周浩然假装印刷厂老板。

  李军冒充书商。

  “周总,我是江河文化公司的赵明建,这次过来是专门跟你谈生意的。”

  李军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很真诚。

  周浩然已经跟他联系了几遍了,这次就加了难度,“哦?赵总也听到消息了?”

  “啊?”李军就不太知道了,“什么消息?”

  周浩然笑着说:“我听说,长兴出版社大幅度涨价了,没有价格优势了。赵总是因为这个,才找上门来跟我谈这笔生意的吧?”

  “哈哈,生意人嘛,谁不想要更便宜的订单?”

  李军的反应很快。

  周浩然问:“你去那边谈过了吗?”

  “嗯……”李军就不想接了,很在意的询问,“哥们,这到底怎么回事?”

  周浩然恢复了常态,笑着说:“李记者,我也是刚听说的消息。长兴出版社的印刷报价,本来在行业里最低,所以民间的书商有印刷订单,一般都会去找他们合作。最近长兴印刷厂涨价了,别的印刷厂的机会就来了。”

  李军松了口气,“这是很重要的情报啊!还好你消息通,要是不了解这个情况,过去之后十有八九就露馅了。”

  开车的司机是摄像,开玩笑的说:“没事,真要是露馅了,我拎着公文包转身就跑。你垫后。等我跑了,回头再找人救你出来。”

  李军却一脸认真,沉声道:“肯定的,咱们这一行,素材比命重要。”

  周浩然知道暗访的危险性,宽慰道:“海港这边还不至于,出事的一般都是中西部那边,那边才危险。你真要被扣下了,我保准开着车冲进去。”

第240章 麦总很得意

  这年头,民间没什么钱。

  尤其严格的外汇管制,想从外国高价引进很困难,这就成了三彩印刷厂的一大优势。全新的日系印刷设备,在海港的民营印刷厂里,堪称是独一号!

  所以三彩印刷厂并没有停工。

  因为有一些精品书,或者胶版纸彩印的书,普通的印刷厂没实力接单。想要印刷,要么去大型国营印刷厂,要么就只能选择三彩印刷。

  可这寥寥几单的利润,连利息都不够。

  好在麦良平找到了应对的策略,稍微出手就摆平了搅乱市场的对手。

  这一天,他翘着二郎腿坐在办公室里。

  看起来心情很好。

  “老萧,有生意不照顾着兄弟?……考虑,这还考虑啥啊,整个海港,你能找出来一家印刷厂能和我这比的吗?……国营的不算,那边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没印好,都不带承担责任的……还是得来兄弟这!”

  “这还想什么啊,长兴印刷厂是不是?那边都被严查了,恶性竞争破坏市场啊,差点都被查封了!……行,我等你消息!价格方面,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绝对公道!”

  “没问题,你打听打听吧!”

  麦良平打了一通电话。

  心中冷笑。

  这种民间书商的心理,他早就拿捏清楚了!

  民间书商,都更喜欢找民营印刷厂合作。

  因为背后有法律层面的限制。

  国家有明确规定,书号只能是国营出版社来申请。

  民间书商没有书号,就不能出版,怎么办?

  那就只能去找国营出版社购买了。

  可国家还有规定,禁止买卖书号。

  两条政令一下,几乎断了民间出版的可能。

  有关系有渠道的民间书商,比如姜雄这种,可以找国营出版社合作,以共同开发项目的名义,来拿到书号,在流程上合法合理化。

  可大部分的民间书商,只能走灰色地带,几万块钱买一个书号,然后找民营印刷厂来负责印刷。

  只要不是违禁书,就没事。

  所以麦良平底气十足。

  只要限制了长兴印刷厂的恶意压价,把公平还给市场。大部分的民间书商,最后还是要选择跟三彩印刷厂合作。

  “麦总,有客户来了!”

  这时,女助理很高兴的跑了过来。

  麦良平眼睛一亮,“客户?”

  女助理连声道:“嗯,是江河文化公司的赵明建赵总,要过来跟我们谈合作呢!”

  “哈哈!”

  麦良平振奋起来。

  来了!

  处罚了长兴印刷厂之后,属于他的订单,又都回来了。

  “走!咱们去迎接!”

  麦良平意气风发,觉得生意的春天来了。

  快步迎了出去。

  来人,自然就是《民生调查》栏目的调查记者李军,还有他的摄像孟铎,来冒充书商谈生意。

  一番热情的寒暄。

  李军笑着说:“听说咱们印刷厂,引进的都是最新的日系印刷设备。”

  麦良平很自豪的说:“当然,放眼整个海港,也是独一号!”

  “那就去厂房里参观一圈,看一看?”

  李军自然而然的给出了提议。

  麦良平笑道:“可以啊,厂房在那边,走吧,去看看!看完了以后,保准你们想签单!”

  李军看了一眼身边的摄像孟铎,只见他怀里夹着公文包,用胳膊和腰,来调整偷拍摄像头的角度,一起去了厂房里。

  果然是先进设备。

  噪音比其他的印刷厂小多了。

  可是化学品的味道一点不少。

  “麦总,这味道有点大啊!”

首节上一节254/3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