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第75节

  他是半夜溜出去的,大概是凌晨一点左右。

  然后在第二天下午工地要下工的时候昏倒在门口,那时候大约是下午六点。

  这么算下来,他实际的行走时间大约是十七个小时。

  两者相乘,二十五点五公里。

  之前于大章一直在手机上看电子地图,他并不是在看导航,而是在测直线距离。

  工业园区附近有三座山。

  西边那座山,直线距离五十二公里,太远。

  周子累死也走不了这么远。

  南边那座山,直线距离八公里,太近。

  这个距离周子不至于走十七小时,更不会昏倒。

  排除法。

  只有挨着奉林镇的这座山最符合,直线距离十九公里。

  算上途中绕点路,以周子的步行速度,是可以走到工业园区的。

  为什么要测直线距离?

  很简单,因为十六年前两地还没通公路。

  连工业园区都是一片工地,可想而知奉林镇是什么样子。

  后来修建的公路也绕了很大一个圈,不然于大章他们也不会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才到镇上。

  据周子回忆说,他是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走。

  怕失去方向,他每走一段路就会找一个参照物来作为目标。

  对一个五岁孩子来说,能想到这个办法已经算是智商在线了。

  毫无疑问,那两名失联的警员也是这么测算的。

  而且他们要更仔细,甚至用上了反向模拟。

  所以,此时的于大章已经确定,那两名警员一定来过奉林镇。

  接下来范围就小多了,导致他们失联的地方只剩两个。

  1,奉林镇。

  2,水手营子村。

  而水手营子村是奉林镇的下辖村,范围要更小。

  肯定又有小伙伴疑惑了。

  既然范围都缩小到镇了,为什么不叫大队人马过来排查?

  证据呢!

  以上所有都是于大章的个人推断。

  没证据说个毛!

  如果分局的刑警都这么办案,凭推断就让局里出动警力,那还不乱套了。

  人和枪,哪怕找到一样,分局都能立刻出动全部警力过来支援。

  毛都没找到,光靠一张嘴说,谁会信?

  所以接下来还得找证据,而且还得是重要证据。

  这个案子太大了,任何一点纰漏都不是于大章能够承受起的。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在短时间内收集证据。

  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天,分局那边也快挺不住了。

  如果还找不到,就得上报给市局。

  逐级调查,逐级上报,最后上报到省厅。

  如果真到了最后一步,从支队到市局都得被追究责任。

  “好了。”张森的声音响起。

  于大章回过神,看了过去。

  原本的张森已经不见了,此时屋里除了自己,还有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老奶奶头上梳了一个整齐的髻,脸上的皱纹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就连脖子和手的肌肤都经过了处理,冷不丁看过去,就像是风干的苹果皮。

  “绝了,绝了啊,真的是太像了。”于大章忍不住夸赞道。

  虽然以前见过好多次张森变装,但还真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距离观察过。

  真的是细节满满,完全找不出任何瑕疵来。

  走近后,他又仔细看了看:

  “森哥,你做警察都屈才了。”

  “别贫了。”张森瞪了他一眼:

  “快办正事吧。”

  这一眼给于大章弄得一愣,他居然在张森眼中看到了慈祥的味道。

  就像是老奶奶在用眼神吓唬自己的孙子。

  神了!

  于大章之前还在担心会不会有破绽,现在他觉得自己真是多虑了。

  不服高人有罪啊!

  两人商量了一下,如果一起出旅店,肯定会引起门口的中年妇女怀疑。

  进来的时候是两个大小伙子,出去的时候变成一男一女,一老一小了。

  这么奇葩的组合让她不生疑都难。

  所以最后两人决定,于大章先离开,间隔五分钟后,张森再从房间里走出去。

  即使这样也引起了那个中年妇女的注意。

  这老太太什么时候进来的,咋一点印象都没有。

  还是自己一个人,这么大岁数没有家人跟着吗?

  她盯着张森佝偻的背影,越看越懵。

  见鬼了!

  奉林镇派出所门口。

  一个胖子搀扶着一个单手拄拐的老奶奶缓缓走来。

  两人的行走速度很慢,时不时还停顿一下。

  老奶奶看起来有些吃力,脸色也不太好,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

  “有必要这样吗,你连同行都不信?”

  “我说过了,无论遇到什么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都不能完全信任。”

  “那也不至于试探同行吧。”

  于大章低下头,看起来是在担心张森扮演的老奶奶摔倒,实则是在躲避周围人的目光。

  他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能让那两名警员主动暴露身份的,恐怕也只有同行了。”

第77章 谁教你们这么办案的

  “民警同志,我们报警!”

  值班室窗口处,于大章一脸焦急地望着里面的值班民警。

  “别急,坐下慢慢说。”

  值班民警看起来很年轻,大约在二十五六岁,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穿着干净利索的制服。

  “奶奶你坐。”于大章先慢慢搀扶着张森坐下,随后自己坐在了他旁边。

  民警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一老一小的组合,猜测是孙子陪奶奶来的。

  “一个星期前,我小妹在家门口跟一个女人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于大章来之前就把词想好了。

  此时的他,言语顺畅,语气虽略显焦急,但却平稳:

  “我和奶奶一路打听到这里,听镇子里的人说,小妹和那个女人上了山,去了一个叫水手营子的山村。”

  说到这里,于大章和张森眼巴巴地盯着民警。

  民警正记录着,一听到水手营子村,立刻停了下来。

  “那地方啊。”他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拿出手机对着屏幕划动了几下:

  “你们先等一下。”

  说完之后,他又拿起桌上的座机,拨出去一个号码,接通之后就对着电话说道:

  “董哥,有人报失踪,都一个星期了,说是被人带去了水手营子。”

  也不知道那边说了什么,民警答应了几声后,便挂断了电话。

  于大章和张森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诧异。

  流程不对!

  他们两个都干过接报案的活,对这一套流程熟悉的很。

  首先是记录案情。

  说详细点就是,询问报案人具体的情况。

  然后根据报案人提供的信息,制作详细的笔录。

  笔录中包含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以及案件性质等关键信息。

  做完笔录还需要报案人核对笔录内容,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无论是哪个部门,接报案都躲不过这个流程。

  可以说,这是第一步,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这里倒好,报案人刚把案情说了个大概,接报案的民警就直接摇人了。

首节上一节75/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