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那个时候的学生都知道这句话。”
“那么,如何有效且一劳永逸地解决凝聚力问题?”
“九十年代末,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双重冲击,我能想到的方式是……”
杀人、栽赃陷害、团伙……结合这些人做过的事,于大章的眼中闪烁出疯狂之色。
纳投名状!!
“对,就是这样!”
“用投名状的方式,让参与者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忠诚,同时这也是一种约束个人行为的手段。”
“因为投名状不仅仅是一种契约,也是把柄。”
“凡是进到这个团体的人,都要走一遍这个程序,这也就意味着,进来后就永远无法退出。”
于大章越想越顺。
那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好理解了。
这样的组团方式,注定人员不会太多。
十几个人已经是极限了。
最早的命案距今十三年,最远十六年。
于大章在心里算了一下。
也就是说,光是组团就用了三年时间。
三年时间只聚集了十几个人,这说明进入他们的小团体,是有门槛的。
而那个门槛就是家庭背景!
接下来嘛……
他再次代入对方视角,审视起那时候的处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完蛋。”
“虽然大家聚在一起很风光,但也只限于学生时代。”
“进入社会后,人际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所以,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我让所有成员都必须断绝彼此之间的往来与联系。”
“这样即使某个人犯案,也不会牵连到其他人,同时其他人也可以对其伸出援手。”
“不对,不能伸出援手!”
于大章忽然发现了逻辑不通的地方。
如果其他人对犯案那个人予以帮助,那不就等于暴露了么。
之前断绝往来的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那个策划者一定是用了另外一种更为隐秘、更为高明的方法来掌控着这个小团体。
如何对其控制,还能让这种凝聚力不散?
于大章感觉已经触碰到了真相的边缘,但却无法揭开最后那层薄纱。
“如果是我,绝对不会放任这个小团体不管,不然一旦有人犯案,会立刻将其他人供出来。”
“这样的团体看似团结,但也是最容易团灭的。”
“既然这样,我就要让他们知道,即使犯案了,这个小团体也会对其施以援手,绝不会放任不管。”
“只有这样,才能让犯案的人闭嘴。”
“但是,该如何做呢……”
此时的于大章竟然有点佩服起那个策划者的智商来。
如果真像自己推理的那样,那个人的组织策划能力简直堪称恐怖。
不但恐怖,还很疯狂。
能想到用投名状的方式来提升团队凝聚力,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此人的疯狂和无畏。
于大章正想着,审讯室的门被人从里面拉开,叶智羽走了出来。
“等急了吧。”
他对于大章笑了笑:
“年头太长了,所以用的时间久了些。”
第251章 请不要质疑专业
从叶智羽的表情上看,就知道他这次催眠很顺利。
“出去再说。”
于大章又进屋和刘金松交谈几句,主要是问对方有没有什么需求。
翻案也是需要时间的。
如果刘金松想要改善一下在狱中的生活,于大章完全可以满足他。
都不用于大章自己去沟通,只需要和许队说一声就行。
“不用不用,我现在就很好。”
刘金松直接拒绝了:
“自从我的案子重新调查,我每天吃的好睡得香,有劳于警官费心了。”
于大章见他精神饱满,也没再说什么。
如果顺利的话,用不了多久刘金松就能重获自由。
十六年都熬过来了,对于他来说,只要有希望在,接下来每一天都有盼头。
出了监狱。
两人刚上车,于大章就开口问道:
“有没有李勇那个小团体的具体信息?”
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没有。”叶智羽摇摇头:
“刘金松和李勇虽然是同班同学,但却没什么交集,所以记忆点很少。”
“我获得的信息也只是比你详细一点。”
于大章回忆了一下。
第一次见刘金松的时候,他曾说李勇这个人很内向,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像这样的人,在班级里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
后世管这样的人叫“小透明”。
这就没办法了,本来记忆点就少,再加上年头长,提取不到记忆很正常。
“说说你都获取了什么信息吧。”
于大章已经不抱希望了,既然没有新信息,详细一点的也凑合了,总比一无所获要好。
“先说人数。”
叶智羽自信地说道:
“经过我反复暗示和引导,刘金松已经可以回忆起当年校园对峙时的具体情形。”
“他可以确定,当时李勇那边正好来了十个人。”
于大章听到后,立刻瞪大了眼睛:
“真的?!”
如果这个人数能确定下来,可以借此推断出很多新线索。
他没想到叶智羽居然得到了这么关键的信息。
“你要相信专业。”
叶智羽不满地瞥了他一眼:
“目前为止,我好像还没有给出过错误信息。”
“要是我不能确定,我会给出大概范围,比如,人数可能在十到十五人。”
“越是没有把握,这个范围就会越大。”
“反之,我既然能将人数定在十人,就证明我有这个把握。”
信任是在一次次的相处中建立起来的。
于大章对于叶智羽的能力丝毫不怀疑,只是事关重大,他必须要确定下来。
见叶智羽这么说,他也就放心了。
“等我一下。”
于大章边说,边从随身包里拿出记事本:
“这个很重要,我先记下来。”
他的这个举动代表着重视,也是对叶智羽的肯定。
记好后,他又问道:
“还有吗?比如那个小团体的代号。”
于大章之所以这么迫切地想知道那个代号,是想用这个代号去向其他受冤人了解情况。
代号就相当于一个记忆点。
如果他们对其有印象,就会想起和这个代号有关的事情。
“这个你就不用想了。”
叶智羽看起来也有些无奈:
“我尝试过了,刘金松的记忆中,类似的代号很多,但已经无法对号入座了。”
代号确实很多……于大章一想起刘金松回忆起来的那些代号就觉得尴尬。
后来的葬爱家族都要甘拜下风。
“其他的还有吗?”
于大章问出这话的同时,将记事本合上了。
连他都想不出刘金松还能说出什么信息来。
“我引导刘金松回忆的过程中,他主动说了一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