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第245节

  于大章想了想,问道:

  “那个小团体有名字吗?”

  他问的这个问题,不止是对刘金松的提问,也是说给叶智羽听的。

  如果刘金松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到时候叶智羽提取记忆的时候,也能知晓从哪个方向去获取信息。

  刘金松闻言,双眼盯着前方地面陷入沉思,这期间他时不时地吸一口烟。

  直到将一支烟吸完,他这才抬起头看向于大章,抱歉地说道:

  “对不起,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见于大章露出失望的表情,他又连忙补充道:

  “不过我可以肯定,李勇那个小团体是有名字的。”

  “因为那时候有很多学生都抱团,而且都会起一个名字用来做代号。”

  “比如,战堂、夜夕、冷月、凌云、血刹、傲天……”

  刘金松刚才没白回忆,竟然一连说出了十几个九十年代末流行的家族名。

  拙劣且中二。

  给于大章和叶智羽听得直挠头。

  这两人也算是心理强悍之辈,但仍然尴尬得脚趾抠地。

  “这样的名字太多了。”

  刘金松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

  “就是因为几乎全起代号,所以太乱套了,根本就对不上号。”

  “再加上还有很多人模仿香港电影里的人物,那就更乱了,那些代号我干脆想不起来了。”

  还行,至少没出现四大神兽和十二生肖……于大章以前上学看小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种称号。

  早期的言情小说几乎将神兽和生肖用烂了。

  《流行花园》的F4,就是按照四大神兽来设定的,可惜杉菜先走一步了。

  “那个小团体的其他人,你见过吗?”于大章换了个问题。

  “应该是见过。”刘金松沉吟着答道:

  “李勇当年在学校被欺负,曾将那些人喊来帮忙,当时在学校操场双方还进行过对峙,最后好像没打起来。”

  这样的事情能回忆起来就不错了,毕竟是十六年前的事了。

  所以模糊一些也很正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大章一听刘金松还见过他们聚集,立刻眼睛一亮。

  “他们有几个人?”

  他有些激动地问道:

  “如果记不清具体数字,大概人数也行。”

  于大章从最开始就认为,断指案的九个被害人应该是互相认识的。

  可现实中这九个人却没有任何交集。

  丁峰已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而且查得非常仔细。

  但随着于大章的调查深入,这九个人身上的共同点却越来越多。

  首先一点。

  他们的家庭背景全都不一般,一个普通人家都没有。

  其次。

  九个人身上都有命案,而且还都是发生在十多年前。

  离得最近的一桩命案,距今也有十三年。

  最让于大章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全都成功脱罪,并找了替罪羊。

  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个案子都不一样。

  但手法如出一辙。

  这说明给他们善后的,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就像是……

  一个团体里,必定会有一个玩脑子的。

  古代叫军师。

  现在叫策划。

  黑道叫白纸扇。

  总之,种种迹象表明,断指案九个被害人,在十多年前不但认识,而且关系还不一般。

第250章 疯狂的白纸扇

  “这个真记不太清了。”

  刘金松一副用脑过度的样子,低头捏了捏眉心,再次抬头时,犹豫着说道:

  “我依稀记得,他们的人不少,应该不低于十个人。”

  这就对了……于大章松了口气。

  如果人数太少,或者说少于九个人,那就没有问下去的必要了。

  只有大于等于“九”这个数字,那个小团体才有可能和这九个人对上号。

  “接下来我会说出几个人名。”

  于大章看着刘金松说道:

  “如果你对某个名字有印象,可以随时喊停。”

  “好。”刘金松点了下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随后,于大章将除了李勇的另外八个被害人的名字念了一遍。

  一直念到最后一个名字,刘金松也没喊停。

  “这几个名字,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刘金松皱眉说道。

  换人吧……于大章也无计可施了。

  让一个人回忆十六年前的事情,确实有点难为人。

  该问的也都问了一遍,是时候让专业人士上了。

  于大章扭头对叶智羽说道:

  “你来。”

  随即又问了一句:

  “用不用我出去?”

  叶智羽也没客气,直接就回答说:

  “你最好是出去等着,这样我也能更加专注。”

  当着外人面,你就不能给我留点面子……于大章咬咬牙,然后对着刘金松笑了笑:

  “他是来帮助你回忆的,好好配合。”

  刘金松点头,然后对着叶智羽道谢:

  “麻烦你了。”

  来到外面,于大章将审讯室的门关好后,站在了门对面。

  监狱审讯室的墙上都有吸音板和软包材料。

  只要关上门,就算是里面的人喊破喉咙也听不见。

  别想歪了。

  主要是因为审讯时的对话内容敏感且重要,所以必须防止外界干扰及信息泄露。

  于大章之前就尝试过,在外面根本就听不到里面的声音。

  此时无事,他靠在墙上,脑子快速运转着,将刚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刚才他和刘金松对话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一个之前一直忽略的细节。

  李勇那个小团队里面,有高人。

  或者说,有一个智商很高,喜欢策划的人。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他们这些人犯案才会得以脱罪。

  之所以会忽略,是因为于大章从心底里就没瞧得起那个小团体。

  在他眼里,一群由学生组成的所谓团体,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说是乌合之众都抬举他们了。

  这就是犯了轻敌的毛病。

  “原来我和丁峰一样,都被已经发生的事情蒙蔽了双眼。”他轻轻自语了一句。

  三个月,连续弄疯了九个。

  从表面上看,嫌犯很厉害,而且反侦察能力极强。

  实际呢,还有另一面。

  关注这件事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认为那九个被害人很蠢。

  “如果叶智羽在,肯定会说一句,成王败寇效应。”

  于大章自嘲地笑了笑。

  从古至今,世人都改不掉这个坏习惯,认为失败者就是愚蠢的、无能的。

  不过现在能意识到这一点也不晚。

  想到这里,于大章的双眼逐渐失去聚焦。

  虽然有些事还不能确定,但不妨碍用已知的信息进行假设推理。

  换位思考。

  “假如我是那个策划者……”

  “为了区别于其他小团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团队凝聚力。”

首节上一节245/2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