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跟红薯都可以用来喂猪,洋芋藤跟红薯藤可以用来养羊。
哪怕种包谷的包谷杆切碎以后也可以用来养羊。
这么一算,只要提前规划好那一块地种什么,保证几头猪跟几只羊不断口粮,老大确实可以留在家里通过养猪跟养羊来发财致富。
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儿的可行性非常高,当即做出决断:“行……”
“就按老大说的办……”
“大半个月后老二进养殖场上班,老大留在家里养猪,养羊,养鸡……”
“等石牛山上的养殖场建好以后,我就跟老大去垦荒,把那些石缝中间的杂草全部清理掉,一个月后就可以开始种红薯。”
“十来亩地的红薯,土地再怎么贫瘠,一年下来收个一万多斤红薯肯定没问题,别说养五头猪,就算再来五头猪咱们也能养大……”
…………
四合院儿前院儿。
王东刚一从石口镇回到四合院儿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紧锁着眉头陷入沉思。
随着手里的产业越来越多,王东渐渐有了无从下手的感觉。
他虽然经历了后世网络轰炸,知道很多发财的办法跟方向,答案毕竟只是个厨师长,脑子里只有管理酒店,经营酒店那一套办法,对于怎么经营好一个养殖场,怎么确保养殖场里的几十万只鸡,几千头猪不发生意外,怎么源源不断孵化小鸡仔……全都一窍不通。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哪怕王东来自后世,也感觉到巨大的管理压力。
东君饭店位于四九城内的几个分店有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只要安排的职业经理人不是太水,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就能保证饭店正常营业,源源不断给自己赚钱。
哪怕饭店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什么意外,他也可以通过后世的经验跟办法第一时间将其解决。
养殖场不一样,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现在养殖场还只是处于筹建阶段,没有完全成立,每天都有数不尽的问题等着他去解决。
等养殖场完全成立以后,自己要面对的问题肯定更多,而且还有好多问题是专业性问题,就算王东来自后世,没有电脑跟手机可以查阅资料的情况下,他也想不出任何解决办法。
这种情况下,王东第一次感受到手中人材不足所带来的巨大问题。
但人才不同于其他东西……
他需要自己去发现。
不像养鸡场机场入住的那些白羽鸡,只要肯出钱就能买回来。
“东子……我听妈说你一回来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是出什么事儿了吗?”媳妇儿陈君突然走到身后,抱着王东脖子满脸担忧问。
媳妇儿已经怀孕了,顶多还有两个月就能生产,王东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想拿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去打扰她。
但媳妇儿又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面对她的再三追兵不得不开口。
“老婆……”
“在石口镇建养殖场面对的各种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层吃不穷……”
“好多问题我原来都没有接触过……”
“感觉肩膀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想找个人咨询一下都找不到……”
“这样继续下去,养殖场迟早要出问题。”
“到时候不仅咱们投进去的钱会打水漂,在四九城开快餐店的计划也会被打乱……”
“我想找几个懂养殖场的人来帮我,但你也知道我没有读过书,虽然在轧钢厂当过几年干部,但接触的都是一些后勤方面干部,完全没接触过有关养殖的人才……”
“想找人都没有目标……”
说到这儿,王东一双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看向媳妇儿陈君的目光也变得越来越炙热,马上问:“对了……媳妇儿……”
“我没读过大学,但你读过……”
“不管是大学还是高中,肯定认识不少同学,说不定里面就有这方面的人才……”
“实在找不到,跟这方面有关系的同学也行……”
“大不了请人家吃顿饭,给人家一点儿好处,让人家帮忙介绍几个相关人才……”
“我现在手里实在是太缺人才了,媳妇儿你要是有这方面的同学赶紧给我介绍几个……”
“只要有目标,我就有办法说动他来给我工作。”
第732章 憋屈的技术员
陈君想了一下回答:“东子……这样的同学我还真没有,但我明天可以帮你打听一下……”
“我听说现在不仅那些国营轧钢厂因为经营不善而开始亏本,甚至倒闭,四九城还有不少的国营养殖场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开始亏损……”
“里面肯定有不少你想要的人材……”
“我先帮你问问……要是真有什么合适人选,明天晚上就回来告诉你。”
…………
四九城第五养殖场位于城郊,改革开放以前,四九城差不多两成猪肉都是这个养殖场供应。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开放,很多农户家里都养了最少两头猪,打算通过养猪来发财致富,第五养殖场出栏的高价猪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特别是四九城可以不通过供销社,私人贩卖猪肉以后,第五养殖场本就不多的销售额再次被砍掉一半。
要不是供销社的采购渠道没有断,第五养殖场一年到头很可能一头猪也卖不出去。
农村人养猪不需要发工资,除了给猪喂一些包谷,红薯,洋芋……这些不值钱的粮食,还会喂大量不花钱的红薯藤,猪草,养殖成本非常低,毛猪只需要八毛一斤的价格就能收上来。
养殖场不一样。
里面上班的工人全都是铁饭碗,每个月光工资都要发掉几千块钱。
猪食也都是从粮站收购过来的包谷,红薯……虽然很便宜,但因为不给猪喂猪草跟红薯梗的原因,一头猪消耗的红薯跟包谷量是农户养猪的两到三倍,成本自然也就上来了。
毛猪九毛一斤的价格卖出去对养殖场而言都是亏本的。
之前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人跟养殖场竞争,养殖场出栏的肥猪想定什么价就定什么价,那时候养猪场不仅工资高,福利也非常好,是四九城好多人都羡慕的单位。
平均每年都能出栏最少五千头肥猪。
现在不一样了,养殖场出来的肥猪因为价格高而没有竞争力,几乎卖一头就亏一头。
不仅每年的出栏数从几年前的五千头锐减到现在的一千多头,厂里的工资跟福利待遇也一减再减,有时候甚至还出现过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四九城物价越来越高,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但第五养殖场发放给工人的工资不仅没有增加,甚至还拖欠工人工资,这也导致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还有不少人萌生了想要从养殖场辞职的想法。
郭林是第五养殖厂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
大学毕业后进入养殖场担任技术科技术员,将近十年光景,从技术员的位置一步步爬到技术科科长位置。
但因为他不善于交际,只喜欢钻研技术,虽然顶着一个副厂长的头衔,但却在养殖场没有任何实权,偌大的养殖场也就技术科几个技术员还把他放在眼里。
面对养殖厂的困境,郭林早就想要对养殖场进行改革,为此向厂长提出过好几次自己想法。
但那些想法无一例外都会牵扯到裁员跟节省成本。
养殖场好多工人都跟厂领导有关系,猪饲料的采购也是各级厂领导赚外快的最主要途径。
郭林提出来的改革想法正好插在大家软肋上,断掉大家财源,那些厂领导肯定不会同意。
不仅如此,还在养殖场想方设法儿的排挤郭林,甚至还有人想要把这个阻止他们发财的郭林赶出养殖场。
但郭林毕竟是杨厂长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要是把他给赶走了,厂里的养殖任务肯定会发生各种意外,只能继续把他留在养殖场。
但权利却不给他一点儿。
除了技术科几个技术员,其他一兵一卒都调不动。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郭林憋屈的。
养殖场的生产效益越来越差,甚至已经达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导致养殖场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再往上涨工资了。
其他厂领导虽然也没有涨工资,但人家通过高价购买猪饲料或多或少都能挣到一些外快,一个月下来两三百块的收入都算少的。
郭林被这些厂领导排挤在外,也就没有一点儿外快收入。
每个月的工资补贴全部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块。
至于下面的技术员,资格老一点儿的还有七八十块钱收入,资历不足的那些年轻技术员每个月只能领到四五十块钱工资。
听起来很多,但在四九城越来越高的物价面前,这点儿收入就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
王东开的东君饭店里面,一个最底层的服务员,每个月的各种收入加起来就算没有一百块那也差不了多少。
稍微有点儿技术的厨师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百多块钱工资。
跟他们相比,养殖场那些技术员的工作说起来好听,是铁饭碗,真实收入还不如东君饭店那些基层服务员。
以四九城现在的物价,一个成年人的月生活费已经涨到了十五块钱,这还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
一个三口之家,想要在四九城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每个月的收入最少也要五十块钱。
毕竟人除了吃饭以外还要看病,还要买各种其他东西……这些都需要钱的。
技术科那些技术员都是拖家带口的人。有些技术员不仅下有小,上还有老要养活,一个月七八十块钱的收入都不一定能满足家人所需。
尤其是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郭林。
总共两个小孩儿,两个老人,一个媳妇儿,全家六口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
每个月光吃饭都要花掉八十多块钱。
如今两个小孩儿已经到了上学年龄,读书也要花不少钱。
哪怕郭林每个月都能从养殖场领到上百块工资,如今也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如果养殖场的效益继续变差,迟早都会降低工人工资,到时候自己从养殖场挣到手的工资很可能连一家人都养不活。
这种情况下,郭林不是没有想过从养殖场辞职,去外面找个工资更高的工作。
但他学的是牲畜养殖,实在是太偏了。
诺达的四九城,除了几个国营养殖场,几乎没有其他工厂需要自己这样的人。
如果离开养殖场后不能从事养殖工作,自己学了半辈子的经验就会失去作用,只能在外面靠卖苦力挣钱,收入很可能还比不上现在。
第733章 挖人
外面没有出路,家里又离不开自己在养殖场的工资,尽管郭林憋了一肚子火气,仍然只能继续留在养殖场上班。
两个多小时前,郭林又被厂长给批评了,说什么技术科手伸的太长了,只需要保证养殖场所有肥猪不生病就行了,猪饲料的好与坏不用他们插手。
尽管郭林用尽办法,把脑子里能想到的理由全部说出来,想要说服厂长不要降低猪饲料中的包谷配比,不然肯定会影响到猪肉质量,但厂领导舍不得采购猪饲料给他带来的巨大好处,毫不犹豫选择了拒绝。
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