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口镇的耕地少,但山地多,我们可以组织老百姓在山里多种一些抗旱的红薯,包谷,洋芋……专门用来喂猪,喂鸡,养羊……”
“至于那几十万只白羽鸡……”
“我既然敢养,那肯定已经考虑好了笑话渠道,保证不会砸自己手里。”
“投资的话你们尽管放心,肯定不会少镇政府跟当地老百姓一分钱……”
张书记没有立刻接话,而是把目光转移到李镇长身上,见他很小心朝自己点了点头,随即开口:“既然王老板都这么说了,我这个书记要是还不答应,那就要成石口镇的罪人了。”
“五百亩荒地不适合耕种,按照每年五块钱一亩的租金租给你……”
“剩下一千五百亩是山地,年租金是三块钱一亩,一年的租金全部加起来总共七千块钱,五年就是三万五千块钱。”
“只要王老板拿出这三万五千块钱,镇政府马上就能跟你签合同,总共三十年时间,五年时间付一次租金。”
王东显然早有准备,王书记话一说完就朝身后副手点点了点。
副手打开架在鸽子窝的一个皮包,很利索从里面掏出三十五沓大团结,一沓一千块,总共三万五千块钱。
张书记再一次被吓得目瞪口呆,没想到王东这么有钱,竟然随身带着好几万块钱。
半个小时后,一份为期三十年的租赁协议直接出现在王东手里,意味着王东的养殖大业从这一刻开始正式展开。
“张书记,李镇长……”
“不管是养鸡场还是养猪场,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我虽然把石牛山给租了下来,但在石头镇还是人生地不熟,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专业的建筑施工队……”
“不知道两位领导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下……”
“我要建设的养猪场跟养鸡场规模非常大,除了正规的建筑施工队,还需要大量当地老百姓帮忙,养鸡场跟养猪场的基础建完以后,还需要在当地招收大量本地工人,也需要各位领导帮忙介绍介绍……”
张书记是个非常爽狂的人。
如果王东刚才给他画的大饼真能变成现实,不仅可以给石口镇老百姓提供三百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三百多户老百姓住户……
跟王东签署养猪跟养羊协议还能带动上千户老百姓增收。
最迟两年时间,石口镇就能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这些都是自己这个书记的功劳。
为了确保养殖场的建设不出问题,把这个功劳稳稳攥在自己手里,张书记决定亲力亲为,这样的话任谁过来都抢不走这个功劳。
当即回答:“王老板……”
“从今天开始,我这个书记亲自给你当联络员……”
“另外再从镇政府协调两个副镇长帮你解决各种问题……”
“保证你在石口镇的投资不出现任何问题。”
王东没想到对方会这么重视自己的投资,但对于王东来说,对方越重视,自己越能省事儿,这场投资也就会变得越保险。
在张书记的组织下,第二天就有好几百个附近村民进入石牛山帮王东平整场地,为接下来建设养鸡场做准备……
一车车石料,砖头,水泥,沙子……也源源不断送到石牛山。
与此同时,王东在国外订购的第一批白羽鸡鸡苗也有了消息,最多一个月就能到位。
因为这个时代国内对白羽鸡的需求非常小,国外对白羽鸡种鸡的封锁还不是特别严密,王东找的外贸公司竟然通过高价引进回来好几千只种鸡。
有了这些种鸡的存在,王东就不用天天去国外采购鸡苗。
第730章 机会
石牛村位于石牛山旁边,是石口镇最贫困的村子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两亩,而且还都是非常贫瘠的旱地,只能种些包谷跟红薯什么的粗粮,收成非常有限。
村子里的老百姓一年到头基本都是吃包谷跟红薯充饥,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顿白面。
至于肉……
正常情况下也就过年能吃上一顿。
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家人不再吃苦,将来可以过上好日子,不少村子跑到四九城打工挣钱,虽然都是做最底层工作,工资还非常低,但再低的工资收入也比留在村子里种田强。
几天前,位于村东头的老李一家也在商量打工的事儿。
生产队分地时,全家六口人只分到了十亩地,其中三亩好田,剩下七亩地都是非常贫瘠的坡地。
减掉公粮,忙活一年只能剩下不到两千斤的包谷跟红薯,刚好够一家老小充饥不饿肚子。
如今老大的小孩儿马上就要上学了,但上学需要钱。
要是继续留在家里种地,肯定没有钱让老大家的儿子去读书。
一家人商量以后,决定让老大跟老二两个人一起去四九城打工挣钱。
两个老的,老大媳妇儿留在家里种地。
刚准备出发去四九城打工,镇政府领导竟然来到村子,而且领头的还是镇长,说村子旁边的石牛山被四九城来的一个大老板报了,要在村子旁边建养殖场,需要人去做工,自带粮食,一天一块钱工钱。
那些去四九城打工的邻居都挣不到一天一块钱的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一天一块钱的工资,这怎么可能。
大家伙儿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老李一家也不相信。
但因为这些话都是镇长亲口说出来的,尽管大家内心充满怀疑,还是决定试一下。
陈家两个儿子跟老爹当场报名。
眨眼功夫,五天时间就过去了。
这几天父子三人一直在石牛山工作,要么在山脚坡地上平整土地,要么当小工……每天都非常辛苦,连带着中饭都比平时多吃了两个包谷面饼子。
要是这几天没有挣到一分钱工资,他们三个人不仅白干了,还多吃掉大量不少粮食,真正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都听好了……”就在父子三人犹豫着在这儿做事儿是否靠谱,明天还要不要在这儿继续上班时,管事儿的一个中年人突然走到他们面前喊话道。
“今天是我们老板跟大家约定好发工资的日子……”
“老板说了,为了让大家按时下班,今天下午提前半个小时放工,都去财务室排队领工资……”
“现在就可以过去……”
父子三人瞬间变得激动起来,特别是拿到十五块钱工资以后,三个人脸上直接乐开了花儿,高兴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老爹毫不犹豫做出决定:“老二……”
“你跑得快一点儿……”
“现在就去镇子上买一斤猪肉,五斤白面回来,咱家今天晚上吃猪肉馅儿饺子……”
“我前两天听说四九城来的大老板要在这开一个大规模养殖场,光工人就要招两三百人,每个月工资最少有三十块。”
“我跟你哥一会儿找人打听一下,说不定养鸡场建好以后,你们兄弟两个人可以直接在这里上班,就不用去四九城打工了……”
…………
晚上七点多,老陈家六口人终于吃到今年的第一顿白面饺子。
酒足饭饱,老爹立刻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出来:“老大,老二,我已经打听清楚了……”
“四九城过来的大老板确实要在这里开一个大型养殖场,并且还会在本地招三百个工人……”
“但镇子里面也有要求,一家人只能有一个人进养殖场工作……”
“所以半个多月后,你们兄弟二人只有一个人可以进养殖场工作……”
“我这个当爹的也不好偏心谁去养殖场工作,谁不去养殖场工作,只能你们自己商量。”
老二还没有结婚,几乎没有犹豫就做出决定:“爹……”
“阳子再有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大哥的压力非常大,还是让大哥进养殖场工作吧……”
“我还年轻,而且还没有结婚,也没啥牵挂,能出远门去四九城拼上两年,说不定挣的钱比在家门口上班还要多。”
老爹心里显然也是这么想的,老二话刚刚说完脸上就露出一副赞同表情,刚准备做决定,一旁沉默的老大突然插话:“爹……”
“这个机会还是让给老二吧……”
见媳妇儿瞪大眼睛,不断拉扯自己衣服,给自己打眼色,让自己不要把工作让出去,老大就跟没听到似的,继续开口。
“老二还没有结婚……”
“有了这个工作,肯定很容易就能找到媳妇儿。”
“我当年结婚几乎把家里的钱都给花光了,不能什么好处都占,所以这个工作必须给老二。”
“不然事情传出去,别人还会说爹你偏心,有好处只想着我这个老大,不为老二考虑。”
“我儿子都六七岁了。老二就比我小四岁,现在连对象都还没有,不能再等下去了。”
“等他进了养殖场工作,每个月能领到三十多块钱工资,我们也好给找媳妇儿。”
“至于阳子上学……”
“我在养殖场还打听到一件事儿……”
“养殖场不仅会在石牛山自己养殖鸡鸭,肥猪,山羊……还跟我们签订收购合同,给我们提供猪仔,羊仔,让我们帮忙养猪,养羊,甚至养鸡……”
“只要达到标准,养殖场全部高价收购……”
“我听养殖场里面的员工介绍……如果我们在地里多种一些红薯,洋芋,包谷用来喂猪,帮养殖场喂一头猪就能挣最少五十块,一只羊挣二十块……”
“石牛村别的没有,就是山多,荒地……”
“咱们家人多,地少,最少能喂六头猪,六只羊,一年到头挣四五百块钱肯定没问题,收入并不比二弟在养殖场工作少……”
“所以我想留在家里养猪,养羊……”
第731章 新的问题
“养五头猪,那得吃多少粮食啊……咱家十亩地收获的粮食才刚刚够口粮,哪儿有多余的粮食去喂猪……老大你可不要乱搞,老话说得好,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咱们就算真要养猪也应该慢慢来……”老爹心中似乎并不怎么认可自家老大的想法,皱着眉头一脸担忧提出自己反对意见。
对于老爹的担忧,老大似乎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再次开口:“爹……”
“口粮不够吃咱们就出钱买……”
“现在一斤白面虽然涨了不少,但也只要两毛多。”
“养一头猪就能挣最少五十块钱,要是养得肥一些,挣六七十块钱都没问题,一头猪挣回来的钱就能买三四百斤白面。”
“咱家那些坡地虽然贫瘠,但一亩坡地种出来的红薯,洋芋,包谷,足够养活一头猪……”
“只需要分出五亩坡地就能养活五头猪。”
“三亩好田种包谷当口粮,剩下两亩坡地还是用来种红薯跟洋芋,五头猪吃不完就晒成红薯干存起来,留着明年多喂两头猪。”
“爹你要是觉得口粮还是太少,喂不了五头猪跟五只羊……”
“村里不是还给我们分了几十亩的山地吗……”
“里面有一半都是荒地,犄角旮旯还是能开出不少零散土地,加起来凑个两三亩肯定没问题。”
“虽然没法儿用来种包谷,但完全可以用来种洋芋跟红薯……”
“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用种草,大不了到时候多养几只羊……”
老爹似乎被自家老大给说服了。
几年前生产队分地时,除了十亩旱地跟坡地,还分了几十亩的山地跟荒坡。
那些荒坡虽然没法儿开垦成良田,但石头缝中间还是能开出不少小块儿土地,用来种红薯跟洋芋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