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立马又打电话给海军的太平洋司令部。
“罗纳德,缅甸方面即将进行一次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你们有什么应对计划吗?”
此时的美海军太平洋司令部的总司令是罗纳德J海斯上将(Admiral Ronald J. Hays)。
海斯上将是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战略的关键人物,负责应对苏联在太平洋的军事扩张,并强化与盟友(如日本、韩国)的防务合作。
“总统先生,我正准备跟你汇报,我已经派遣了珍珠港的一支分舰队,前往对方通报的导弹落点海域。
准备在对方发射后,看能否把对方的实验弹头抢过来。
另外我们在菲律宾,关岛等地的基地,已经通知下去进行24小时的战斗值班,雷达不间断的开启,只要对方的导弹发射,我们就能全程跟踪记录对方的飞行参数。”
“很好,罗纳德,除了跟踪记录对方的数据,你们海军也要加强反导技术的研究,毕竟世界上70%的面积是海洋,海军在未来的反导任务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明白,总统先生,我们有多项关于反导的研究计划正在推进,只要经费充足,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的。”
“经费我会促成国会批准的,我等你的好消息。”
就在美国方面大动干戈,准备动用卫星和海军,侦查缅甸的洲际弹道导弹时,王建昆也在协调各部门,争取实验取得圆满的成功。
第270章 洲际弹道导弹试射
1987年1月2号下午4点,王建昆在密支那的军用导弹试验控制中心,联系缅甸高层的彭声。
“彭首长,咱们的试验舰队到哪里了?”
“建昆,正好要跟你通报进展,目前试验舰队已抵达目标海域,正在附近进行巡航,一边设置信标,一边观测水文情况。”
“很好,另外让他们保持警惕,侦查卫星拍摄到有一支美国的舰队正在从夏威夷出发,今天夜里就会到达我们通报的弹头落点海域。”王建昆将侦查卫星刚拍摄到的情况通报给彭声,让他告知缅甸的试验舰队做好准备。
“美国佬这么喜欢搞事的么,这里离他们的军事基地可不近啊!”彭声有点气愤的说道。
“他们一向如此,毕竟南太平洋海域此前一直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我们要把导弹打到那里,他们肯定不高兴的,抗议信早就到我们的对外联络部了。”
“好吧,可惜咱们的舰队还是太小了,我怕他们在对抗时吃亏。”彭声说道。
此时缅甸海军的海面舰艇还真是非常的弱小。
在统一之战时,缅甸前政府从中国上海进口的那几艘几百吨的近海炮艇被打残了大半,剩下的几艘虽然投降得早,可是性能的确太差,不得不转交给了海警部队。
新的缅甸海军其实是在伊洛瓦底江里训练出来的。
王建昆在1983年就开始试着用超能力制造一些2000吨左右的小型驱逐舰,为未来的全解阵海军提供训练船只。
但是大型军舰的制造非常的耗费精力,所以不合适采用超能力制造更大型的。
另外为了今后大规模的爆兵,采用常规的制造方法制造军舰就是必须的了。
之前为了制造火箭分段运输船,王建昆就特意用超能力制造了一批造船设备。
等到大型船坞的基建工程完成后,王建昆又专程飞了一趟美国,从英格尔斯造船厂里偷师学艺了一周。
回到缅北基地后,让智子参考英格尔斯造船厂里的舰船制造设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套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驱逐舰建造设备,然后他再用超能力具现了出来。
至于为什么是复制的英格尔斯造船厂的设备,主要是这个造船厂是专业制造驱逐舰的。
英格尔斯造船厂位于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隶属于利顿工业(Litton Industries),主要产品是基德级驱逐舰(Kidd-class),塔拉瓦级(Tarawa-class)两栖攻击舰(如USS Tarawa LHA-1),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部分舰体,另外还制造一些辅助舰艇和海军补给舰。
另外能制造海军舰艇的造船厂还有6家,他们分别是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位于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主要产品是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企业号),核潜艇(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它是美国唯一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船厂,冷战期间核心战略资产。
巴斯钢铁厂:位于缅因州巴斯,主要产品是驱逐舰(斯普鲁恩斯级),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它是率先应用燃气轮机推进系统和“宙斯盾”雷达集成的造船厂。
通用动力电船分公司:位于康涅狄格州格罗顿,主要产品是核潜艇(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如USS Providence SSN-719,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如USS Michigan SSBN-727)。
阿冯达尔造船厂: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主要产品是辅助舰艇如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护卫舰(佩里级导弹护卫舰),专注于后勤支援舰和中小型水面舰艇。
托德太平洋造船厂: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加利福尼亚州圣佩德罗,主要产品是护卫舰(佩里级护卫舰),军辅船(拖船、训练舰等)。
伯利恒钢铁公司: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加利福尼亚州圣佩德罗,主要产品是驱逐舰(基德级驱逐舰),此时已经逐步缩减军舰业务,转向民用船舶。
此前王建昆早就有了把美国的军舰制造技术复刻升级一套的想法,但是在去到美国各地的造船厂后,不由得为自己的眼界窄小而羞愧。
因为造船工业的产业链实在是太庞大了,光是巡洋舰和驱逐舰,就需要大量的配套工厂支持。
此时的缅北百废待兴,能同时开动高铁工程,大型运载火箭工程和弹道导弹工程就已经耗尽人力物力了,再要发展大型造船工业是非常困难了。
虽然军方对于大型水面舰艇的渴望非常强烈,但是在看过王建昆展示的美国几大造船基地的面积,林立的各种工程设备,内陆的一系列配套工厂,也不得不打消了念头。
因此经过多番考虑后,最终决定在5年内,还是以小型水面舰艇为主,全力制造3千吨左右的驱逐舰。
这个吨位的驱逐舰,是目前世界上装备最广泛的海军装备。
它体型100来米,一般都装备1至2门舰炮,还根据任务不同,装备鱼雷,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系统如鱼雷,直升机。
王建昆为缅甸海军设计驱逐舰时,主要参考法国的乔治莱格级驱逐舰。
标准排水量3600吨,满载排水量4600吨,比法国的那款排水量略大一些。
武器装备方面:
反潜:1座八联装反潜导弹(射程15公里)。
反舰:4枚反舰导弹(射程45公里)。
防空:1座八联装防空导弹系统(射程20公里)。
舰炮:1门120毫米舰炮,2座20毫米机炮。
集齐了反潜、反舰、防空、舰炮四类武器。
星耀集团为这款驱逐舰制造了最新款的信息系统和雷达。
在120纳米制程芯片的加持下,这款驱逐舰的指挥和信息系统非常强大。
雷达也采用了此时欧美等国才刚在实验室里完成试制的T/R组件。
因此雷达的体积比起法国的乔治莱格级小了很多,天线也大大减少。
智子结合这些最新的技术,为这款驱逐舰设计出了隐身造型,使得这款驱逐舰在常规雷达上的回波非常的小,高海况下,20海里外都很难发现它。
完成设计后,仰光造船厂的军用船台就立即投入了建造工作。
一块块造军舰专用的钢板,从高亚钢铁城出发,到了造船厂后,工人操控数控水刀机将钢板裁切成需要的形状。
这种水刀原本是为裁切钛合金而专门设计的,因为钛合金会在高温下蠕变,如果用气割或者火花切割法,切口附近的钛合金会发生性能降低的情况。
后面发现采用水刀切割钢板,刀口会非常的平滑,后续焊接时要打磨的工程量也少了很多,所以王建昆又特意制造了适用大型船用板材切割的数控水刀。
因为是造驱逐舰的钢板,所以即使厚度比普通的船用钢板厚不了多少,但是强度却高出好几倍。
拿在手里非常的有质感。
工人将一块块切割好的板材,用吊装设备吊运到3维全自动弯板机上。
弯板机按照程序,每个压力点都在单独运行的液压机带动下,将一整块钢板压制出需要的弧度。
目前这款3维全自动弯板机的工作长度是8米,宽度是5米,基本上满足所有板材的一次成型。
这种一次成型的板材,精度比起常规压弯机压制出来的板材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因此几乎不需要多次压制。
另外应力也非常小,焊接时需要固定的夹具大大简化了。
在众多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加持下,短短半年时间,两艘驱逐舰就基本完工了。
为了尽快服役,部分船上的设备就由王建昆用超能力帮忙制造。
可惜紧赶慢赶,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时,也只有这2艘驱逐舰服役。
因此彭声才对王建昆说他们的海军舰队太小。
为了凑齐保卫落点海域的力量,原本的2艘2千吨级的训练舰不得不跟着出航。
因为都是小舰,所以航程都比较短,海军部不得不请四海集团的商船充当临时的补给船。
任务地点远离航道,单独1艘补给船还不够,所以为了这4艘小舰艇编队,四海集团派出了2艘万吨级的邮轮充当补给船。
另外有1艘邮轮还临时改装了一下,设置了一个直升机平台,搭载1架直升飞机前往预定的落点海域。
跟在6艘试验舰队后面的,还有4艘2千吨级的远洋拖网捕捞船,它们到时候一边捕鱼,一边在公海回收火箭残骸,避免暴露敏感技术。
1987年1月3号早上6点,缅北的辛冈甘迪小城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但是郊外的山谷里,已经灯火通明。
站在小山上的观察哨往山谷内看,此时一枚军绿色涂装的导弹已经竖立起来。
它的长度是16.8米,直径1.56米,发射重量是33.6吨,三级都是采用的固体燃料。
整体尺寸比美国的民兵导弹小一些,保守的设计射程是8千公里,最高射程预计能达到9千公里。
“彭首长,试验在半小时后开始,各部门都准备就绪了吧?”密支那的指挥室里,王建昆问起已经到达的军事主官彭声。
“都到位了,那边刚好是下午,天气情况良好,风浪不大,咱们的小船几乎不受影响。”
“美国人的舰队到了附近吗?”
“到了,3个小时前到的,他们仗着2艘护卫舰的大体型,原本还想插入进到我们的演习海域,幸好我们的船一直在高速机动,并且指挥员敢拼命,贴身防守美国的那两艘大舰。
这才迫使美国的军舰不敢冒险穿过封锁线,不然咱们落点中心里就有一艘美国的军舰了,搞不好试验弹头都会他们打捞走。”
“等着吧,咱们海军再忍忍,现在弹道导弹马上就要试验了,一旦试验完成,咱们就能有战略核打击能力,美国佬再遇到我们就要客气点了。”
“是啊,之前光有钚弹,但是投放手段太不保险了,所以咱们不敢对外展示,等到我们的洲际弹道导弹成功了,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展示出来了。”
“我打算是等氢弹试爆,目前中国方面已经指出了最优构型,跟我们原本的预想一致,说明我们的路线是基本可行的。”王建昆把中国方面帮忙验证的事情说了下。
“氢弹打算什么时候试验?”
“一切顺利的话,大概是今年下半年,刚好那个时候,咱们的洲际弹道导弹也能制造10枚左右了,基本有了对等打击能力。”
“好吧,等你的好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缅甸的其他几位领导人也通过脑机芯片,关注起这枚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
“各单位注意,倒计时30秒。”现场指挥员喊了30秒倒计时。
此时导弹附近的人已全部撤离。
导弹的弹载计算机接收了指挥室的坐标位置,然后运算出飞行路径和各阶段的动作。
轰~,当太阳升起时,这枚军绿色的试验弹响起了爆鸣声。
整个山谷里都是它的声响。
在大推力的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推动下,火箭快速的飞离了临时发射架。
导弹内部的固体燃料发动机预点火,燃料柱表面燃速调节剂涂层气化,确保推力曲线平稳。
一级发动机喷口矢量控制系统(TVC)以每秒200次频率微调俯仰角,避开山脉湍流。
导弹架周边的4个混凝土管柱,一个个喷口在电机的带动下打开,里面释放出大量的碳纳米管气溶胶,它们的作用是吸收雷达波并散射激光测距,延迟外界光学追踪。
30秒后,导弹上升到平流层,弹体表面温度骤升至800℃,烧蚀式碳-碳复合材料防热层开始升华,形成电离尾迹。
90秒后,一级发动机按照程序分离,级间铝镁合金支架在10毫秒内解体,一级残骸坠落至缅甸-印度边境争议区(东经94°附近)。
二级点火,膨胀比50:1的喷管喉部扩张,比冲提升至290秒,弹道仰角调整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