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249节

  相应的铝土矿从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几内亚进口。

  从3个地方都进口,也是为了分摊风险。

  中国方面的产能受到采矿工业落后的制约,运输能力也不够,所以即使国内有很多富矿,却很难大规模出口。

  澳大利亚的富矿受到美国和英国的双重影响,缅甸现在的情况,很可能受到英美的特别关注,给澳大利亚的铝土矿出口设置障碍。

  几内亚地处非洲西部,政局不稳,又有法国这个死对头,要保持稳定供应比较困难。

  所以必须3地都进行采购,即使超出电解铝工厂的产能,也要持续的进口。

  铝土矿的堆放只需要普通的堆场,也不会因为时间长了品质发生变化。

  王建昆此前倒是想过用超能力在缅北的山区,持续的提炼一些铝。

  但是后面算了一下,即使每天都抽出时间来,也赶不上缅甸今后的用铝量。

  因为除了火箭制造每个月需要几千吨铝,高速铁路列车的制造,各种电器产品,摩托车,越野车等,都在消耗铝。

  另外常规的高压输电网也正在缅甸中央大平原上铺设,需要的铝用量也是超级大。

  所以多番考虑,还是决定一边建立铝生产工业,一边通过技术输出,加快国内电解铝工业的发展。

  好在此时美苏两国还没有意识到铝这种金属是缅甸对外依赖性极强的产品。

  如果得知,铝这种普普通通的元素,很可能就会被美苏等国当做遏制缅甸发展的武器。

  而就在美苏等国调动力量,加强对缅甸的情报能力的时候,缅甸的军用大型固体燃料火箭也完成的制造工作,即将开展发射试验。

第269章 洲际弹道导弹让美国方面如临大敌

  1987年1月1日,西元历的元旦节,缅甸方面向全球主要国家通报了即将在2天后,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导弹的落点约西经173度,南纬9度,距离缅甸本土约8000公里。

  届时,落点附近50海里范围为危险区域,相关船只请绕行。

  消息一经发出,全球各主要国家瞬间打起了精神。

  美国当地时间下午3点,原本正在享受难得的双蛋假期的CIA局长,被手下的一个电话催得不得不紧急赶回位于弗吉尼亚洲兰利总部。

  “威廉局长,一个糟糕的消息,缅甸方面通报了一款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

  “杰克,你说什么?缅甸方面要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没错,威廉局长,你最好能尽快来一趟总部,缅甸方面通报的那款洲际弹道导弹射程高达8千公里,落点还是在南太平洋海域,一个原本只属于我们的海域。”CIA值班人员杰克在电话里,把缅甸方面通报的消息,详细的汇报给了威廉局长。

  “该死的,给我联系一架最快的直升飞机,我在迈阿密的海滩,马上赶回酒店,那里的楼顶可以停靠直升飞机。

  另外给我把对缅情报小组的所有人都喊到总部,我到的时候,他们必须已经在工位上,不然就让他去扫厕所。”

  威廉局长听完后,不顾身旁金发大波浪女伴的挽留,一边打电话安排工作,一边急匆匆的换上衣服,带着几名手下回酒店了。

  身后的金发美女连喊数声,威廉局长都没回头,只是朝后面摆了摆手,示意她自己继续玩。

  金发美女原本还想着,今天晚上会有一个浪漫的夜晚Party的,可没想到一个电话,今晚的男伴就被叫走了。

  原本她看到这个老白男,一身衣服非常得体,戴的手表是难得见到的劳力士,身后还时刻有好几名身材魁梧的保镖,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钓的金钱龟。

  可现在却泡汤了。

  不管她怎么挽留,对方都是头都不回。

  这让她非常懊恼,心想刚才中午的午餐过后,不应该矜持的,如果已经完成好事,现在说不定还能在他临走时,留下点什么值钱的东西。

  可惜了,目送对方远去后,金发美女马上拿起摩托罗拉最新款的手机,联系此前一直吊着没有答应对方邀约的一个追求者。

  “唐,这张支票代我转交给刚才那位女伴,虽然未能进入,但是浪费了对方这么多时间,不给点好处给对方,可不是我的风格。”

  威廉局长临上飞机前,才有空处理自己留下的私情,匆匆写下一张5千美金的支票,让手下转交给对方。

  “好的,头,我马上去办。”

  “去吧,再见,告诉她,下个周末再见。”

  威廉局长说完,直升机就急匆匆的起飞了。

  驾驶员知道是紧急任务,所以在空中飚起了飞机,把这款黑鹰直升机开到了允许的最大速度。

  “杰克,对缅情报组的人到齐没?”

  刚进入CIA总部大楼,见到等候在那的杰克,威廉局长就问起之前要他帮忙召集的人手到位情况。

  “头,都到齐了,原本这段时间,缅甸方面的情报特别多和复杂,所以所有人都没有离开总部很远,都在附近的住所或者景点休息游玩。”杰克汇报道。

  “很好,你去忙吧。”威廉挥了挥手,让杰克去忙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则去了对缅情报处的办公室。

  “先生们,女士们,在这个时间把你们喊来,是有一个更加紧迫的事情,需要你们发挥各自的能力,把事情查清楚,简报内容从内网A13461文件夹下载。”

  威廉一进到对缅情报处,就雷厉风行的安排起手下的人开始干活了。

  “收到,头,稍等片刻。”

  “哇哦,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通报?虽然预想过这一刻会到来,没想到这么快,这个全解阵的实力这么强大的么?短短两年多时间就把这种大威力武器搞出来了。”

  一名黑色皮肤的情报人员点开文件夹,扫了一眼简报内容,发出一阵惊呼并喃喃自语。

  “嘿,强尼,看完赶紧行动,把昨天和今天拍摄的卫星图片执行的分析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的发射阵地。”威廉局长不满的喊道。

  “好的,头,我这就开始,不过咱们的卫星角度还是有些不对,是大倾角拍摄的,很可能看不清。”

  “我不管,缅甸方面既然已经通报了那么详细,此刻他们的发射阵地应该完成建设了,不清楚也没关系,找到位置后,我再向NASA申请变轨一颗极地卫星。”

  “好的,头,我这就开始,幸好咱们的电脑已经更新了,芯片已经是英特尔用320纳米光刻机制造的最新一代中央处理器,搭载的图片处理软件能帮我排除90%以上的自然地形。”

  强尼一边双手十指全速敲击键盘,一边不忘介绍他工位上的最新款电脑。

  此时的个人电脑产业,因为有星耀电子的参与,芯片的更新迭代速度远超此前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

  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4月19日提出被广大集成电路研究人员普遍认同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约18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同时性能提升且成本下降。

  他在《电子学》杂志(Electronics Magazine)上发表的文章《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中首次提出这一观察结论。

  其实一开始他说的是晶体管数量每年翻倍。

  但是到了1975年,因技术复杂度提升,摩尔将翻倍周期调整为18-24个月。

  这一版本成为广泛引用的标准定义。

  但是从1983年开始,这个定律不再准确了。

  星耀电子以每个8到14个月的速度,就发布一款最新的CPU。

  其大规模量产的芯片制程从1.5微米开始,就持续的维持这个更新速度。

  这让英特尔和AMD等美国芯片企业苦不堪言。

  在未进入500纳米制程之前,英特尔和AMD公司还是不慌不忙的。

  因为当时他们手上的技术储备已经有380纳米的制程了。

  但是当他们在1985年底,想抢先星耀电子,发布一款400纳米制程的CPU时,却被星耀电子提前1周,发布了350纳米制程的CPU。

  虽然这款CPU,因为软件适配问题,以及美国的市场准入问题,没有在北美地区大规模销售。

  但是在美国本土之外,这款芯片却大杀四方,众多的个人PC销售公司采购这款物美价廉的芯片,安装到自己最新款的组装机上,销售到全世界。

  当然中国市场是星耀电子和国内几家科研机构扶持出来的电脑公司的,他们是竞争不过的。

  到了1986年,星耀电子的电脑业务,已经在开始转型了。

  不再扩大组装工厂的规模,而是尽量扶持国内外的组装厂。

  它自己则是只维持一个实验性为主的组装厂,只保留一个高端品牌和一个中端品牌,用于测试最新款芯片。

  英特尔等欧美企业见打不过,就用禁止进入和新闻屏蔽的方法,这也导致很多美国人,根本看不到星耀电子发布的一系列电子产品。

  所以强尼此时虽然作为CIA的情报员,却还是在用性能一般的英特尔出品的CPU。

  大概40多分钟后,强尼终于从几十张缅北地区的卫星图片,发现了一个疑似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

  “头,我找到了,这里,一个叫辛冈甘迪的地方,有几个建筑,非常像你说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强尼将电子地图共享给威廉看。

  “确定吗?”威廉看着由像素点组成的非常抽象的图案,略带怀疑的说道。

  “90%的可能性,目前这枚卫星只能拍到这个清晰度,根据我此前查看苏联和中国的洲际导弹发射阵地,应该错不了。”

  “好,把坐标发给我,我让NASA协调再变轨一颗侦查卫星,尽快过顶拍摄,一定要把他们的发射阵地和导弹看清楚。”威廉局长听到肯定的回答,赶紧去打电话了。

  “您好,这里是NASA的詹姆斯。”

  “詹姆斯,我是威廉,你应该收到消息了,缅甸要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我已经看到了简报,你想说什么?”NASA局长詹姆斯弗莱彻对这情报头子非常不感冒,总觉得跟对方接触,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詹姆斯,你知道的,之前那枚卫星的轨道不够好,拍摄对方导弹阵地时非常模糊,所以想让你帮忙再变轨1颗卫星,最好能过顶拍摄,具体的目标位置我发给你。”威廉局长此时有求于詹姆斯,所以说得很客气。

  “威廉局长,不是我不肯帮忙,而是现在的情况很麻烦,此前的卫星都还有任务,新的卫星又因为之前的事故没有发射成功,所以你需要变轨的话,请先征得里跟总统的同意。”

  “詹姆斯,任务紧急,对方马上就要发射了,这可是一枚能打到我们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

  “威廉,你还是尽快拿到总统的同意意见吧,我还有事。”

  “你~,……”

  嘟~

  电话里传来了挂断电话后的忙音。

  “该死的詹姆斯,这么油盐不进,别以为你做得多保密,现在是总统需要你们卖力,等苏联倒下后,下一个就是你了。”威廉局长气急败坏,在办公室说起狠话。

  原本他是想着让詹姆斯帮忙,把卫星快速变轨,然后拍摄到清晰的照片,再去找总统汇报的。

  现在他没办法,只能是拿着模糊的照片去找总统汇报。

  “总统先生,下午好,缅甸的导弹阵地找到了,就是之前变轨的卫星轨道不好,导致拍摄的照片很模糊。”

  威廉将标注出来的导弹阵地传真给总统办公室,然后打电话汇报起来。

  “不是模糊,而是特别抽象,你确定那就是对方的导弹阵地吗?”里根总统看着比梵高的向日葵还抽象的图片,没好气的说道。

  “确定,不过最好是有1枚能过顶的卫星拍摄,这样就能在对方发射时,拍摄到更多的清晰照片了。”

  “威廉,有必要这么做吗?对方这个很可能是临时阵地,实验完成后舍弃不用了,咱们不是浪费了卫星的燃料吗?”

  “总统先生,他们内部的情报非常难收集,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实验这款弹道导弹时,拿到更多的数据,今后等到对方战斗部署后,我们的防御计划就非常难做了。”

  “嗯~,你说得有道理,我同意了,待会我让秘书通知詹姆斯,让他协助你尽快完成卫星变轨。”

  “非常感谢,总统先生。”

  “为了合众国。”

  “为了合众国。”

  里根总统挂断电话后,立即让秘书去通知詹姆斯,让他配合CIA把某颗侦查卫星变轨。

  然后他把电话打到海军的太平洋司令部,问他们是否有做好应对缅甸方面实验洲际弹道导弹的计划。

  之前国务卿已经向他汇报过缅甸方面的通报内容,一开始他还没怎么在意,因为对方通报的飞行轨迹,表明这枚导弹的射程只有8000公里左右,对美国本土是没什么威胁的。

  但是刚才威廉提到对方可能已经有了核武器,那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首节上一节249/2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