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42节

  一见面,王润文就替两人介绍:

  “李恒,这是《收获》杂志的编辑,邹平。”

  “这位是十二月。”

  邹平来之前,从没想过写出《活着》的作者竟然这么年轻,竟然还是个高中生。十分震惊。

  陈小米刚才本来还犹豫要不要走的,但看到竞争对手的一刹那,所有杂念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她重新燃起了斗志。

  就算李恒跟自己有过节,但绝对不会和钱过不去,她还有机会。

  “你好邹编辑,刚才我一直在和《人民文学》的陈编辑洽谈出版事宜,就让老师去接你了,请不要见怪。”

  一开口,李恒就抛开绅士风度不顾,直接带起了节奏,目的是让两人碰撞起来。

  

  毕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

  他怕竞争对手之间为了省钱,会达成某种默契,所以干脆利索地埋火药桶,不给两人机会。

  果然,邹平愣愣地看着李恒,又看看沙发上坐陈小米,心里顿时升起一种紧迫感。

  甚至暗暗猜测:李恒和《人民文学》是否已经达成了协议,自己是否还有机会?

  来之前,《活着》惊动了巴老先生,后者心心念念惦记着后续故事,嘱托他尽可能拿下。

  寒暄一番落座后,等英语老师给两人重新倒一杯热茶,李恒才对陈小米和邹平说:

  “我是个高三学生,马上要高考了,时间不多,就不跟你们弯弯绕绕了,我们是先谈稿费,还是两位先看后续稿子?”

  邹平再次无语,都能写出这样的牛逼作品了,却还是个学生,还惦记下午上课。

  还让不让人活啊?

  为了不白来一躺,为了心里有个底,邹平抢先说:“可以的话,我希望先看稿。”

  “可以,当然没问题。”

  李恒十分豪爽,从书包中找出所有稿子,有几叠,故意把后续故事的第一叠摆陈小米跟前,让她先看。

  不是说他偏向陈小米,这样做旨在刺激刺激邹平,希望对方紧张起来,希望对方等会出价时直接亮高价压陈小米。

  陈小米看了李恒一眼,似乎识破了他的小九九,但也没拆穿,而是翻开第一页稿子,认真读了起来:

  “我从小就不可救药,这是我爹的话。私塾先生说我是朽木不可雕也。现在想想他们都说对了,当初我可不这么想,我想我有钱啊,我是徐家仅有的一根香火,我要是灭了,徐家就得断子绝孙…”

  精彩的剧情,很快彻底吸引住了陈小米,让她短时间内放下了与李恒的恩怨。

  随着书中的苦与悲,她脸上甚至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各种担忧和焦心的微表情…

  邹平见对手沉迷书中不可自拔,在一旁急不可耐,可又没办法,短时间内拿不到稿子,就只能等。

  他同时在心里琢磨:观对手很快就入迷的样子,《活着》后面故事肯定不错,自己今天来迟了,落入下风,等会该怎么样逆风翻盘?

  ps:求月票!求追读!

第50章 ,大才

  第52章 ,大才

  《活着》后续的稿子有9万5000字左右,分三叠。

  每叠大概有三万字的样子。

  第一叠陈小米没那么快看完,邹平就只能焦急干等。

  李恒看对方无聊,就主动跟他聊起了天。

  聊天内容不限,天文地理、经济时事,包括文学,聊到哪算哪,话题一直没间断。

  不聊不知道,这一聊,邹平愈发感觉不对劲,愈发对李恒的渊博知识感到佩服。

  知识这东西么,有就是有,是没法临时糊弄填装的。

  他不禁在想,对方真只有17岁多么?

  为什么李恒的言行举止和谈吐气质、以及对很多事情的前瞻性会让他觉得对方是个侃侃而谈的老学者?

  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聊天会让自己感受到了莫大压力。

  会让自己自惭形愧?

  渐渐的,邹平才彻底明白过来,李恒为什么能写出《活着》这样的佳作了?

  平素自认为也算半个文化人的邹平这一刻感受到了渺小,相比信手拈来的李恒,他如同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童,实在幼稚的可笑。

  邹平姿态放得越来越低,聊天也越来越不自信了。

  敏锐感受到这一点的陈小米抬头瞅他眼,随后又瞅眼李恒,慢慢陷入了沉思:难道这才是真正的李恒?以前没机会表现出来?

  刚才两人的聊天内容,她也偷偷有听,结果能言善道的李恒给她的冲击性很大。

  她暗暗思忖:原来这王八蛋还真是个全才。

  除了会哄女人和耍嘴子外,装起斯文来也像模像样,难怪子衿如今还一直记挂他。

  邹平小心问了一个陈小米被喷的问题:“李老师,除了课本外,你看过多少书?”

  哟!

  还礼性地喊上老师了,挺会来事嘛。

  这个问题王润文和陈小米也比较关注,纷纷抬头望着他。

  李恒回忆一番,半真半假说:“具体多少书记不太清了,不过我父亲那几百上千的存书,我从小就爱翻。”

  他说的是大实话,从小受父母爱看书的影响,李建国同志视若珍宝的那些藏书,他真的都有阅读。

  只是这些都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了,今生挑挑拣拣看过的书充其量就百来本,还都是寒暑假为了躲避劳动而看的。

  美其名曰爱好学习。

  其实田润娥对他的那点小心思一清二楚,不过她有重男轻女思想,儿子是她的命根子,没舍得撮破罢了。

  几百上千本书?邹平有点惊讶,忍不住开口:“冒昧问一下,叔叔是…?”

  李恒心领意会:“我老父亲以前是从事教育的。”

  噢,原来是这样,那很多事情就解释得通了。

  这次不同于单独面对陈小米,他还大大方方地把老家二大爷的事迹讲了讲。并告诉他们,自己灵感的来源就是此。

  陈小米跟他来自一个地方,对李家二大爷自是熟悉无比,细细一回忆,再与书里的故事一对比,!真发现好多地方有二大爷的影子,只是生活被进行了艺术加工而已。

  到这,她信了。

  她确信这书真是李恒写的了。

  确信李恒才华横溢,有超强文学天赋。

  思着想着,一时间,她心里不知道是羡慕,还是酸,抑或有丝丝后悔,各种复杂的情绪揉合在一起,可谓是五味杂陈。

  半个小时后,陈小米的第一叠稿件出现在了邹平手中。

  随着邹平迫不及待地进入看书状态,李恒也不再闲着,从书包中掏出语文卷子开始刷题。

  他这举动把两编辑都搞晕头了。

  期间,陈小米顺眼看到了试卷抬头标注的是首都四中,顿时清楚这试卷肯定是子衿想办法捎给他的。

  下午一点半左右,陈小米和邹平相继读完了《活着》的剩余稿件。

  李恒观察一阵,见两人都仍沉浸在书中时,心里有了数。

  他适时收好试卷,端正身子问邹平:“邹编辑,后续部分是否还如意?”

  面对这样能触及灵魂的文学巨著,身为资深编辑的邹平并有耍滑头,真心实意抬起头说:

  “好!除了“好”之外,我一时无法找到其他词汇来形容它的伟大。”

  李恒欣慰地点点头,单刀直入地开口:“好就好,既然两位都很满意,那我就不来虚的了。

  陈编辑和邹编辑不远千里之外来此,那应该是有所准备的,我想听听两位能出价多少稿费?”

  来了!

  又张口谈钱了。

  听到这话,一直陪同的英语老师偏过了头。

  在她心里,这个学生有很多吸引人的闪光点,可却偏偏执着于钱财,实在是破坏了文学这么浪漫的美感。

  就在邹平琢磨报价多少合适时,陈小米喵眼对方,已然抢先开口:

  “《活着》后半部分比前面4万字更精彩,也远超我的期待,我可以代表“人民文学”给出行业最高稿酬标准,千字30元。”

  自从国家恢复稿费政策后,这十来年稿费涨过几次,到现在一般正常新人作家的稿费是千字12块。

  

  而正如陈小米所讲,千字30已经到顶。

  就算国内那些最顶级的作家,稿费标准也不能超过这个数。

  陈小米之所以一口气把稿费抬到最顶格,其实她也是没办法了的办法。

  也是最后和唯一的办法。

  她知晓李恒看自己不顺眼,对自己有很大成见,现在还能容许自己在这,还没赶自己走,目的就是利用自己抬价。

  如他所愿,看穿了他心思的陈小米直接一口气封顶。

  根本不给邹平讨价还价的空间。

  她倒是想看看,自己这么有诚意了,还抢在竞争对手开口之前把所有路堵死,李恒会不会在同等条件下把《活着》交给自己?

  她这是在将军!

  利用侄女陈子矜将李恒的军!

  你可以对我有意见,可以在言语上奚落讽刺我,这些我都忍了。

  毕竟我曾做过同样的事,毕竟我有错在先,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作为一个在事业上有追求的人,用屈辱为自己曾经的错误买单,陈小米含泪接受了。

  但是,公是公,私是私,两人的恩怨情仇是私,现在洽谈的出版事宜是公。

  如果李恒公私不分,如果李恒在同样是千字30元的情况下把《活着》交给对方。

  那她无话可说。

  那她提包就走!

  那她将用毕生之力、将利用这件事动员所有陈家之人去阻止子衿和他在一起。

  不止李恒记仇,身为女人的她也同样记仇,并从来都是。

  其实说白了,她就是在赌,赌李恒没忘掉子衿,还在乎子衿。

  这也是她仅存一丝的可能性和赢面。

首节上一节42/1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