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我的年代 第30节

  而编辑的业绩靠什么提升?

  自然是靠发掘好的作家和好的作品咯,经她手的稿件刊载越多,她就越会得到文学社的认可。

  要是运气爆棚的话,能挖出一个能轰动文坛的新人作家,那她的名气、地位在文学社内和业界都会跟着水涨船高,迅猛提升。

  这是她们这类编辑升职加薪和刷声望的最快捷径。

  80年代文学之风盛行,作家地位高,投中一篇稿子的收入也不少,像她们这种国内最有牌面的文学杂志,每天都能收到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

  忙得很!

  只是可惜,虽然新人作家每天都会数以千计地涌现,但能让她碰着、让她捡着的超级牛人几乎等同于大海捞针,机会渺茫,可遇不可求。

  带着一些零零碎碎的杂念,陈小米转眼已经审核了七八份稿件,这些稿子质量谈不上多坏、却也算不上多好。其中就一篇能勉勉强强入得了眼。

  又淘汰掉一份…

  陈小米右手拿茶杯,左手则熟练地从一摞稿件中取一份新的过来。

  瞟一眼外皮纸上的名字:《活着》,作者十二月。

  这一眼,平平淡淡,她没瞧出什么特别的东西。

  看样子又是一篇“庸才”了,脑海中闪过如此念头的她,一边抿茶,一边快速阅读。

  只是读着读着,陈小米忽地愣了一下,才发觉茶杯停在嘴边许久没动静,自己一时竟然代入了书中角色,忘了神。

  做为人民文学的审稿编辑,陈小米的专业和素养毋容置疑,瞬间明白自己这种状态代表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

  思及此,她心里猛地一个激灵,茶都不兴喝了,迅速放下杯子,再次翻页喵眼《活着》的小说名后,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重新看了起来。

  没错,重新看!从头至尾看!

  一改之前囫囵吞枣的审稿态度,逐字逐句,一丝不苟地细细品味。

  这一看不得了!

  她很快就被龙飞凤舞的文字所吸引,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这个样子不知道过了多久…

  等她再次回过神时,才发现书稿已经到了尽头,后面没有了。

  陈小米用指尖扶下眼镜框,视线仍然停留在最后一页最后一行字上,像木雕一般怔怔地望着,不舍离去,久久不能言。

  “喂,小米,你在发什么呆?我的钢笔掉地上坏了,借支笔我用一下。”

  隔壁办公桌的廖姐见她一动不动,喊也喊不应,于是干脆伸手在她跟前扬了又扬。

  眼皮跟着晃了晃,渐渐反应过来的陈小米下意识查看稿件出处。

  投稿地址:湘省邵市第一中学。

  咦?

  竟然来自邵阳吗,自己老乡?

  陈小米以为自己眼花了,闭上再睁开,发现地址没变,果然还是邵市一中。

  真巧!

  真好!

  发现作者是自己老乡,陈小米心头顿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喜滋滋的,甜丝丝的,倍感荣耀和亲切。

  因为她第一时间就是这么思量的:自己是邵市人,作者也是邵市的,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光凭借这一点,两人就有着天然的亲近属性。

  再加上自己是大牌文学杂志的编辑,十二月是新人作者,两人相得益彰,没有利益冲突,是最好的金牌搭档,说不定今后可以合作很久。

  之所以这么判断对方是新人作家,因为她关注文坛已经将近有十年了,从没听说过“十二月”这号作家的名头。

  按理讲,如果对方是老人,有这么高深的文学造诣不可能是无名之辈才是啊!

  不可能被埋没才是!

  思着想着,原本就激动的心情愈发抑制不住了。

  新人好!新人好呀!

  十二月是新人作家的话,自己优势更大,更能把握住对方。

  这样的心思一起,陈小米更是情难自禁了,感觉前路豁然开朗,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就在眼前。

  真是应了那句: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目光不知不觉再次落到了投稿作家的信息上。

  第一中学…

  这是子衿曾经就读的地方。

  对方是一名老师吗?

  应该就是老师了,有可能还是浸淫文字多年的语文老师。

  看到陈小米嘴角含笑,眼里全是流光溢彩,借笔的廖姐笔也不急着借钢笔了,忍不住把头凑过来问:

  “小米,我认识你快两年了,从没见你这么精神过,你这是遇到神仙稿子了?”

  廖姐这样说不是无的放矢。

  陈家的背景她是有所耳闻的,陈小米也是毕业于人民大学的高材生,一般稿子还没资格让小米如此忘形。

  

  怕自己有审美偏差,陈小米大大方方把《活着》递给廖姐:

  “廖姐,你帮我掌掌眼。”

  这间办公室都是初审,遇到有好的稿子还得交给编辑部副主任兼主编周明伟终审才能过关。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出岔子,大家有时候会让关系好的同事过目一遍,才进行送审。

  一般走这流程的,要么是自己把握不准的,要么就是稿件太好,才让人帮着把控一下。

  而今天陈小米显然是因为稿件太过好了,好到爆炸了,好到她无法自制。

  她也不担心对方会抢稿子,一来这么多人看着呢,谁敢明目张胆干这事?

  二来陈家不是吃素的,在陈家面前廖姐还翻不起什么浪。

  “行,能让你这么激动的稿子肯定不凡,我来拜读一下。”廖姐接过稿件,埋头浏览了起来。

  四万字不多,却也不少,廖姐足足花了20多分钟才看完。

  陈小米第一时间问:“廖姐,怎么样?”

  廖姐定了定神,半晌十分羡慕地说:“真好!写的真好!难怪你会如此动容,换我可能更不堪唉。

  小米,这是机遇,你要把握住。”

  听到廖姐这么夸赞,眼睛看累了、正作短暂休憩的戴叔顿时按耐不住了,站起身伸手:“来,给我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好?”

  陈小米笑着把稿子亲自送对方手里:“给,您帮着瞧瞧。”

  戴叔是编辑部的老资历了,听说以前上面准备让他当主任的,但由于其身体不好且年岁大了,最后他大公无私地把机会让给了更年轻的人。

  有这样一位有话语权的老资历打底,陈小米自是求之不得,在一旁慢慢等待的同时,也暗暗观察对方脸上的神色。

  戴叔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活着》开篇的短短几行字就吸引住了他。

  阅读过程中,他脸上神色多变,好似文章勾起了很多回忆一般。

  到这,陈小米心里落实了,有底了。

  戴叔看得太过投入,速度比较慢,花了快40分钟才看完。

  廖姐急忙问:“稿子怎么样?”

  戴叔取下老花眼镜,十分感概地说:“小陈捡到宝咯,上次让我有这种感觉的还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了不得,了不得…”

  在这间办公室,戴叔差不多是权威,其评价往往比主编更管用,更受亲睐。

  他说《活着》行,那就是真的行,掺不了一丁点假。

  听戴叔如此高的评价,听说能比肩《老人与海》,办公室其他人瞬间不淡定了,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纷纷出声:

  “小米,给我看看。”

  “我要看。”

  “我也要看…”

  ps:求月票!求追读啊!请大佬们帮忙啦。

  ps:笔名改为“十二月”,吉利。

第38章 ,巨著

  第40章 ,巨著

  稿件在不大的编辑部轮了一圈,获到了一致真心好评,让陈小米倍感舒心,倍感有面。

  传阅着,传阅着,稿子最后落到了周春兰手中。

  等到看完《活着》,周春兰心里一时间好气!好嫉妒!

  却又无可奈何…!

  她心有不甘地暗想:可能、可能这就是命吧?

  她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干了6年之久,水平尚可的投稿如过江之鲫,不知凡几。

  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般惊艳的!

  惊艳!

  确实是惊才绝艳!

  她此刻对戴叔的那句评价非常感同身受:有种当年初读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心灵洗礼。

  只是她同戴叔不一样的是,戴叔年岁大了,已经功成名就了,对这些名利虽有追求,但绝对没有她们这般渴望。

  本来这篇稿件是落自己手头的,没想到自己一时手贱,又把《活着》分给了小米。

  话说陈小米啊陈小米,你不是有事请假吗?你不是让我代班吗?

  那你今天为什么还来?

  为什么要来?

  是来抢夺我的气运吗?

  想到气运,周春兰更郁闷了,感觉老天爷冥冥之中在故意整蛊她一样,就是摁着她,就是不让她原地起飞。

  周春兰攥了攥《活着》稿件,手指甲都快抠烂了,心在滴血,这可是泼天的富贵啊!明明到了自己手里的,转眼又没了。

  此刻,她有些恨老天不公!恨陈小米的命太好!

  但她有自知之明,自己不能去破坏这个规矩去抢夺,也不敢抢。因为她得罪不起陈小米,得罪不起陈家。

首节上一节30/1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