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李恒得意问:“咋样?”
英语老师替他高兴:“恭喜你!看来我的眼光没错。”
她本想说,她自己非常喜爱这本新书,看到专业人士廖主编和邹平同样沉浸在书中世界不可自拔时,有种与有荣焉地喜悦感。
可抬头接收到李恒那诡异的眼神,英语老师顿时冷个脸,一言不发地越过他,坐到了床边。
李恒见状,说:“老师,你该站在窗户边,抬首望明月,那样更有风情。”
“大白天的哪来的明月?给我滚!快点!”英语老师气笑了,双手抄胸,斜视着他。
李恒非但没滚,反而大喇喇地坐到了她对面的椅子上。
问:“老师,你跟随我们跑一个暑假了,身上的钱还够用不?”
要说这老师也是犟吧性子,本来呢,每次李恒都一起把她的车费房费一起付了,但事后她定会把这些费用塞回李恒兜里。
并威胁他说:“这钱你要是不收,那我立马回邵市。”
面对这充满尊严的话,李恒硬是生不起一点脾气。
有样学样,包括缺心眼,包括李然,除了偶尔的吃饭请客外,车费和房费都是自掏腰包,一个一个忒他妈的有个性。
英语老师还在气头上:“不够了,明天就回去。”
李恒说:“别啊,留下来一起.”
英语老师打断:“留下来喝西北风?”
李恒说:“哪能让你喝西北风嘛,你可是我敬爱的老师,我肯定把你养的好好的,养的白白胖胖的。”
英语老师直逼他眼睛:“我怎么就没在你眼里看到丁点“敬爱”样子。”
李恒反驳:“还不敬?难道要我放牌位上供起来?”
“敬!呵呵!”
英语老师双手紧了紧胸脯:“要不是看你有写作才情,你这狗眼我早抠八百回了。”
我…!
他奶奶个腿,老子真不是故意的啊.
罪过!罪过!
就无意识瞟了眼,又被抓了现场,李恒不着痕迹移开视线,但英语老师这回没轻易放过他,死死盯着他的侧脸,嘴角全是连连冷笑。
一时间,她看着他,他看着墙壁上的挂历出神,屋子里瞬间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就这样不知道过去了多久.
最后还是英语老师退一步,收回目光说:“我记得宋妤出生籍贯就是洞庭湖的。”
李恒嗯一声。
英语老师问:“你要不要去找她?”
李恒没避讳:“当然要。”
英语老师扫了扫他,担心问:“你在京城和陈子衿那样,到这边又追着宋妤不放,不怕哪天玩火烧身?”
李恒沉默,过会说:“我没有退路。”
英语老师嘲讽:“好色就好色,瞧把你为难的。”
李恒无视她的讥笑,叹口气道:“老师,你不懂。”
“呵呵!”英语老师一如既往地投来鄙视眼神。
哎,这位老师同志不是什么良善之人诶,这地没法呆了,李恒在她的冷嘲热讽中,站起身,准备走人。
没想到英语老师这时突然说了一句八辈子打不着的话,“李恒,你说老师去沪市教书怎么样?”
李恒愣愣地转身:“去沪市?临时的想法?还是你闺蜜余什么恒叫你去?”
“余淑恒。”
“对,就这名字。”
“我厌倦了他们。”英语老师如是说。
李恒重新坐下,“叔叔阿姨?”
英语老师点头又摇头:“好多次在街上都能碰到她和新欢。”
她指的是英语老师母亲,新欢当然是第二任丈夫了。
李恒说:“沪市是个不错的地儿,想去就趁早去,还和你闺蜜有个伴。”
英语老师想了想,挥挥手道:“算了,你滚吧,我想安静待一会。”
第三次被说滚,李恒小暴脾气也上来了,“嗨,不要老是骂滚,过完这个暑假啊,我就真滚咯,再也见不到我了,拜拜了您呢。”
定定地看着他愤愤不平离去,英语老师哑然失笑,只是笑一下,她又笑不出来了。
随着房门关紧,她对着空椅子发呆,许久过后,她从包里找出纸笔,开始写信:
淑恒,见信快乐!
本不应该这么快又给你写信,不过心里有许多事想跟你分享。
我又跟着他出来了,前几天去了趟三峡,目前在洞庭湖,他笔下的文字更美了,但我更烦躁了.
来沪市教书一事,还是算了吧,我性子不合适大城市
离开英语老师房间,李恒去敲缺心眼的门,结果无疾而终。
跑到楼下一问,服务员告诉他,张志勇和李然这两货老样子放飞自我了,早跑没影了。
ps:求订阅!求月票!
(还有。)
第135章 ,文化苦旅(求订阅!)
第137章 ,文化苦旅(求订阅!)
一连几个小时,廖主编和邹平如同雕塑一样,保持相同的节奏,保持相同的专注度,低头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品读新书散文。
中间就算上了一次小厕,人家也都是掐着时间,脑子里全是刚刚汲取的文字。
生怕浪费了。
生怕断了节奏,按廖主编的念头:从来这没有这样迫切过。
这种状态一直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左右,石化一般的廖主编终于有了动静,一直保持的面无表情不见了,厚重严肃不见了。
只见廖主编看完最后一个字,放下手稿,深呼吸一口气,对李恒说:“好!非常好!”
说完这句话,廖主编自个笑了,欣慰地笑了,满意地握着李恒的手:“后生可畏!我这趟没白来。”
听听!听听!哪有这样当面夸人的嘛。
好歹也是一杂志社主编,要夸就背后夸呀,使劲夸呀。
李恒脸都被夸红了,松口气,笑呵呵说:“谢谢。”
邹平也跟着松了一口气,李老师的水平一如既往地高,他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期待
期待的同时,邹平望向李恒的眼里难免有一丝羡慕,人家还比自己小一圈呢,文化底蕴竟然高到了如此境界,他真真是叹为观止,真真是服气了!
不服不行啊,搁他自己是一个段落都写不出来。
廖主编爱不释手地看眼手稿,忍不住问:“后面还有多少篇章?”
李恒对此早有详细规划:“全文拢共41篇章,目前已写完6篇,后续大概还有35篇,字数预计会在32万左右。”
廖主编高兴出声:“还有这么多?”
李恒点头,把自己目前研究赵菁的资料和文献大致讲了讲,把自己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翻阅当地县志的经历讲了讲,把自己的一些构思和想法讲了讲。
最后他说:“这些都是开篇就定了的,预计写到11月份收尾。”
廖主编听得连连颔首,难怪李恒能写出这么有底蕴的文章,原来背后有著名学者支持,这下子他就彻底放心了,当即不再犹豫,问:“这部作品交给我们《收获》怎么样?”
有些事,两人心知肚明,这只是例行公事的一问。
目前来讲,李恒是离不开《收获》杂志的,更是离不开巴老爷子的鼎力支持。
要知道因为版税原因,那些唱衰和倒他的人目前仍在活跃,并且数量不再少数,要他单独去扛,估计会走前生京城老王的老路,被迫远走他乡。
迎着廖主编和邹平的眼神,李恒表态:“当然是交给《收获》杂志,交给你们,谁让我跟你们熟悉呢。”
这俏皮的一答,三人彼此会心一笑,算是正式达成了协议。
廖主编掂摸掂摸文稿,郑重表示,“稿费还是老样子,千字三十元。版税也一样,将来要是出版,按5%计算,如何?”
李恒下意识想反驳,5%太他妈的吃亏了啊,起码也得10%啊。
但他权衡一番后,就改了主意。
现在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得先把眼前的难关过去了再说。况且巴老爷子那么挺他,他不能只给对方留下一个唯利是图的恶劣印象。
虽然,追求财富并可可耻,他也一直奉行有多大能耐吃多大饭。但有些东西还真就要讲讲人情,讲讲香火情,给足人家脸面,人家才能不遗余力地继续支持他、给自己脸面。
反正嘛,好作品那么多,他根本不担心后面枯竭了,当下痛快表示,“没问题,咱按老规矩办。”
最重要的一件事谈妥,廖主编心里稳了,拉着他坐下问:“这部散文有书名吗?”
李恒沉思两秒,问:“叫《文化苦旅》怎么样?”
廖主编品味一番这名字,眼睛一亮,“不错,这书名有意境,也贴切你的写作方式,就它了。”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都在谈论关于《文化苦旅》的灵感来源,关于创作方向以及历史文化的讨论。
看到李恒侃侃而谈,听到李恒的长篇大论,廖主编内心很是感慨:这哪是面对一个年轻人啊,分明就是面对一个老学究嘛,还是很牛逼的那种。
难怪如此年纪就有这样的成就,人家是有真材实料的,绝非浪得虚名。
在这一刻,廖主编认可了上半年邹平从邵市一中回去后说的一句话:在作家十二月面前,我感觉像个小丑,浅薄的知识无处遁形。
全程都是廖主编和李恒在交流、在畅谈,而且一聊就是他妈的4个多小时,两人相见恨晚、意犹未尽的样子,让插不进话的邹平再次羡慕不已。
当得知李恒计划未来3个月要观看100多本书时,邹平听得热血沸腾,跟着暗下决心,回去要买书,回去要买好多的书,得恶补文化知识才行,免得像今天这种场合什么话都搭不进,像个木头人一样在旁边矗立,简直太他妈的痛苦了。
眼看太阳西斜,谈兴正浓导致忘记吃中饭的李恒终于感觉到了一阵阵饥饿感,顿时站起身歉意说:
“廖主编、邹编辑,你看我这粗心大意的,你们来湘南也没想着请你们吃顿好的,走,咱们去外边找家馆子,边吃边聊。”
跟李恒意外地聊得来,廖主编十分开心,也没跟他客气:“成,你是东道主,听你安排。”
张志勇和李然依旧没回来,三人叫上英语老师后,一起离开去了外面。
离开宾馆前,李恒还特意向前台服务员询问了当地哪里有好的馆子,没想到服务员那个热情劲哟,亲自带他们去了200米开外的一家夫妻店。
服务员介绍说:“别看这家店不起眼,可我们当地人都知道,这店老板以前可是在长市国营饭店的主厨。”
至于主厨为什么会回家开馆子,服务员也支支吾吾说不出个什么理由,几人索性就不问了。
找个桌子落座,李恒都懒得看菜单,直接伸手招呼:
“老板,把你店里的拿手好菜整五六个上来,要快,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