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84节

  鉴别一个鸡蛋能否孵小鸡,方法很简单,只要用灯光照一照就能看出来。

  拿著鸡蛋对著灯光看,如果发现蛋黄附近有絮状物等不透明物体,则为受精卵,这样的鸡蛋就能孵出小鸡来。

  如果没有,那就说明鸡蛋没有受精,孵不出小鸡。

  实际上,这样的照蛋操作需要三次。

  鸡胚第一次照蛋是在孵化后56天,主要检查种蛋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情况。

  第二次照蛋,是在鸡蛋孵化的11天左右,检查蛋盘的胚胎发育是否良好。

  第三次则是在鸡蛋孵化的1819天前后。

  发育正常的胚胎,气室增大,气室边缘是弯曲倾斜的,血管粗,可偶见胚胎闪动,即胎动,俗称转身和闪毛。

  罗大鹏带上一大袋的麻花,小孩子喜欢吃。

  不得不说,他这老大当得磕碜了点。

第121章 小鸡孵化房

  回到村,周益民看到一群孩子正在赶麻雀。

  不要小看麻雀,一两只还没什么,但要是来一群,每天吃的粮食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听说,有些地方的麻雀是铺天盖地的。

  ……

  “再过段时间,小麦就可以收获了。”周大忠语气中透露著喜悦。

  虽然他进城工作了,但对村里的事也依旧关心。

  首先,他的娘和弟弟、妹妹都还在村里。其次,有十六叔做榜样,即便大家进城工作,也依旧和周家庄分不开。

  那种出去之后,跟村里断绝关系的人,估计也会惹十六叔不喜。

  惹谁不喜,也不能惹十六叔不喜呀!

  “十六爷爷!”那群小家伙涌上来。

  周益民指了指罗大鹏:“他带吃的,今天找他去。”

  “大鹏哥(老大)”那些小家伙听见罗大鹏有好吃的,都围过去,小嘴巴乱七八糟地叫著。

  罗大鹏:“……”

  喊周益民是十六爷爷,喊他是哥,顿时感觉辈分又跌了一层。

  他有点郁闷。

  不过“小弟”们都还在,他从车斗里拿出那袋麻花。

  “一个个来,排队,矮的在前面。”罗大鹏跟大家说道。等大家排好队,开始每人一块麻花。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铰链形,故又称“铰链棒“。

  最出名的,自然是天津的麻花,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在物资缺乏的今天,麻花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相当高,跟后世的辣条有得一拼。

  罗大鹏又过了一把当老大的瘾。

  周志明等人帮忙,将排污管等卸下来,搬到旁边去。

  “这又是什么?”周志明有点搞不清楚。

  “搞厕所的是这一堆,那一堆是建小鸡孵化房的。”周益民说道。

  给周益民盖房子的人都一脸懵逼。

  小鸡孵化房?

  什么玩意?

  面对大家一脸问号的情况,周益民只好解释:“简单说,就是将鸡蛋孵出小鸡的机器和房子。我们村没有电,所以我打算建个孵化房,人工孵化。”

  “啊!还能这样的吗?”所有人震惊。

  感觉三观碎了一地。

  传统观念里面,只有母鸡才能孵出小鸡,忽然听到人工孵小鸡,委实将他们震得三观俱碎。

  “可以,甚至比母鸡的成功率还要高,更快。”周益民说道。

  他可没说大话。

  母鸡孵小鸡,总得离开吧?总有不在的时候,那么,肯定会影响小鸡孵化的效率。另外,母鸡也不知道哪只蛋是好的,哪只是坏的,有没有受精等。

  “说白了,孵小鸡就是看两个要素,第一就是温度,模仿母鸡孵小鸡的温度。第二就是通风排气。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鸡蛋也是要呼吸的,跟我们人一样。”

  说完,周益民看到大家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不再解释。

  “算了,听不懂的话,你们按照我的说法去做,到时候就会有小鸡孵出来,不必担心。”周益民说道。

  得!见周益民这么说,大家也就不再问。

  确实,他们真的理解不了,解释也没用,必须亲眼看到不用母鸡也能孵出小鸡的事情发生,才会相信。

  再说了,人家益民是知*识*分子,懂的比他们多很多。

  或许,还真有办法不用母鸡孵小鸡。

  就像太阳灶,不用烧柴,不也把水烧开了吗?

  还有压水井,随便摇几下,地下水就被摇出来。一个月前,要是有人跟他们这么说,他们都会觉得那人是疯了。

  回到屋里,周益民将之前1元购的五常大米扛进去。

  “家里吃的还多著呢!”奶奶跟周益民笑道。

  亲孙子生怕他们两老吃不上好的一样,总往家里搬细粮、肉、油等。

  “奶奶!这次的大米不一样哦!听说,以前是贡米,皇宫的那些人吃的。这次,我们也尝一尝。”

  老太太一听,也忍不住靠过来,伸手去捉了一小把,放在手心。

  她一看,顿时点头:“嗯!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精米。”

  至于是不是贡米,她不知道,也没见过。但米的品质好不好,她一看、一摸就知道。

  不久后,老支书他们听到消息,也过来了。

  “小鸡孵化房?怎么弄?”老支书也震惊。

  要不是提出这的是周益民,他绝对是不会相信的。

  之前,他们还以为,周益民会弄小鸡回来养。没想到,小鸡都是靠自己孵的。

  “你们先盖个房子出来,不用很大,几平米的就足够了。后面具体的布置,我会搞的。到时候,你们就按照我说的办,给孵化房供热。”周益民说道。

  他会在孵化房里面布置热水管,只要烧热水,就能为孵化房提供温度。

  主要是铺设热水管比较容易控制温度,周益民才这么干的。

  “行,有什么要求的,跟志明他们说。这孵化房,我让他负责。以后怎么操作,你也教给他就行。”老支书很多事都放权,尤其是周益民在村里的时候。

  他其实也懂,自己有点跟不上时代,是思想上跟不上。

  比如周益民的一些设想,他以前想都不敢想,但周益民却想著将它实现。

  也正是如此,他开始逐步放权,有意培养村里的年轻人,让他们多跟益民对接。

  比如这些项目,他都是指派一个人负责,然后让他们有什么情况跟益民回报,怎么做,全听益民的。

  “行,很简单的。”周益民点头。

  “那我赶紧将厕所这些手尾工作弄好先。”周志明感觉肩上的压力大了点。

第122章 对来才的培养

  剩下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将排污管连接上去,安装上蹲便器,把卫生间的地砖贴上,就差不多了。

  是的!还有地砖。

  这在周家庄也是头一份,然而,村民们认为理所应当,没有人感觉不妥。

  中午,周益民煮了五常大米的米饭。

  周志明等盖房子的人,吃的还是高粱饭。菜方面,周益民做了红烧肉,琥珀般的色泽,软烂而不腻,几乎是入口即化。

  对大家而言,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依旧是老样子,周志明等人,每人都能分到两块,以及一勺土豆当菜,吃得满嘴是油。今天,大家吃得很慢。

  因为他们清楚,明天开始,他们吃不到这种饭菜了。

  从明天起,他们也得去村食堂,跟大家吃红薯,多少有点小失落。

  周益民让来才多吃点,烧火童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罗大鹏还没回去,也在这里吃饭。

  “益民,你这厨艺是真可以,不比饭庄那些厨子差。”罗大鹏说道。

  自从跟周益民混以来,他也去过三五次饭庄了。饭店那些菜的成色,他也算了解。周益民这道红烧肉的含金量有多高,他自然也能判断。

  周益民笑了笑,这都是看后世那些美食视频看出来的。

  穿越回来后,他逐渐发现,自己这一世的记忆变得很好,前世看过的内容,好多都能像电影一样在脑中回放。

  也正是这样,他才能把压水井、太阳灶等弄出来。

  “确实,益民这手艺真不赖,比饭店的强。”周旭强也点头。

  最近来蹭餐比较多,他都感觉自己胖了些。在这吃不饱的时代,他家也算是独此一份了吧?

  老爷子笑骂:“你去饭店吃过吗?”

  不过,两老心里还是高兴的。

  只要是夸他们孙子的话,他们都爱听。

  同时,心里还臭骂儿子周旭华。可见那家伙以前真的很少做饭给他们乖孙子吃,厨艺都被逼出来了。

  三婶对来才期望蛮高的,益民做饭都喜欢带上那小子,有时候还会告诉他一些要领,不仅仅只是烧火。

  她看到那一幕,就知道益民在传授来才做菜的本领。

  这年代,厨子可是一个好职业呀!不少人羡慕。

  都说灾年饿不到一个厨子。

  然而,也就是这新时代,各种底层的职业也不再受歧视,而是讲究劳动光荣,像厨子这类职业才会被羡慕。

  要知道,在古代,厨子的地位是很低的。

  被称为是“下九流”的职业,想想就知道,能有多好?

首节上一节84/2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