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聋老太太,充其量就是个五保户而已。而王老太太,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烈属,还是街道重点照顾的那种。
“李姨,街道现在也这么困难吗?”周益民不由问。
李主任叹了口气:“现在全国上下,哪里不困难?”
她没有继续跟周益民诉苦,让两名办事员先回去,针对王老太太这种情况,他们再开个会,怎么解决问题。
老太太几乎一家人为国家牺牲,国家就算再困难,也得保障老人家的生活。
周益民跟李主任走进56号院,院里正在八卦的妇女们纷纷停止八卦,接二连三地打招呼。
踏入周益民的屋子后,李主任观察了一周,欣赏道:“装修得不错,也不高调。”
没有什么高档材料,要是搞得金碧辉煌那种,她高低也得说两句,是为了周益民好。现在的风气,让她有点捉摸不透。
“李姨,我这还有一筐鸡蛋,一袋玉米,昨天才采购回来的。要不,先给街道?你们按照我采购价给钱就好。”周益民开口道。
“那你怎么跟钢铁厂交任务?”李主任虽然很想拿下,但考虑到这可能是周益民的采购任务,她还是忍住了。
周益民顿时笑道:“我这个月的任务早就完成了。李姨,你不知道,早些时候我乡下那边送了几头野味过来,那会就超额完成任务了。”
李主任一听,大喜。
“那感情好,行!我们街道就不客气了。”
她自然不会让周益民白干,不能真的以人家采购价收走。
周益民把鸡蛋搬出来,一大框,没有一千个鸡蛋,也有八百左右。
“益民,等等,我去叫人。”
她匆忙往街道办赶。
这么多鸡蛋,足够给街道的那些老弱病残加点营养了。像王老太太那种,本身就是烈属,还养著两位烈士之后,更应该多给些。
很快,李主任带著三个办事员过来,还把钱带来,收购票据等。
“你们把鸡蛋和玉米搬回去,鸡蛋要小心,别弄碎了。”李主任吩咐道。
那三位办事员马上动手,抬鸡蛋的人轻手轻脚,不敢走太大步。这要打碎了,不用主任骂,他们也无地自容,不能原谅自己。
李主任将收购票据和钱给周益民:“你收好。这次,真是帮了李姨我大忙。”
“李姨,说这种客气话干什么?对了,前两天朋友给我些香蕉,李姨你也带点回去尝尝。”说著,周益民又取出一梭香蕉,有七八根的样子。
“你留著自己吃。”李主任连忙摆手拒绝。
她很清楚,这玩意是热带水果,南方的特产,北方很难见到。
贵著呢!
“朋友送的,我这还有,吃不完,李姨你拿著。”
见周益民真的还有,李主任才收下:“明天来李姨家吃饭,不准推辞呀!”
“李姨,后天行吗?我跟我奶奶说了明天回去的。”
李主任笑著点头:“行!”
她就喜欢周益民这种孝顺老人的年轻人,只要周益民肯到家里吃饭,推迟一两天也无妨。
这样也好,让她有多点时间准备食材。周益民第一次上门,没两三个硬菜,她都不好意思呀!
送别了李主任,周益民看了看时间,喊上罗大鹏和李友德,路过55号院的时候,将大忠也叫上。
大家去饭店吃。
“十六叔,我们去饭店吃?”周大忠傻眼。
既有点期待,也有些忐忑。
他长这么大,还没在饭店吃过饭,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然而,又怕里面的饭菜很贵,让十六叔破费。从村子出来前,他娘千叮万嘱,不要让十六叔掏钱,尽量不要给十六叔添麻烦的。
“带你去打打牙祭,等你赚到大钱后,再请我吃回一次。”
罗大鹏跟周大忠勾肩搭背:“你怕什么?你十六叔不差钱,放心吃。”
他去过周家庄,知道周益民在那村子的辈分很高,让他颇为羡慕。
四人走路去,一路上讨论去哪个店吃,尤其是罗大鹏,根本不会替周益民省钱。
第85章 野猪都转头笑了(求订阅)
“要是能去老莫吃一顿,那就好了。”
罗大鹏许愿。
他口中的老莫,就是莫斯科餐厅,从1954年开业以来,一直都是很多京城人削尖脑袋也想进去吃顿饭的西餐厅。
据说,里面的装饰,全都是采用老大哥的风格,厨房设备先进,差不多都是电气化的。有七个大型冰箱,两座大型电灶,还有煮咖啡、烤点心、炸油的各种电炉。
“老莫”所用的全部餐具,除瓷器由景德镇烧制外,全部由老大哥供给,玻璃杯、水晶杯就有一万多件。
周益民不由想起后世关于老莫餐具的一个梗。
说老莫的勺子都是银做的,有人用完餐,就偷偷把勺子带走,搞得老莫很头疼,最后不得不改成钢的。
刚开业时的莫斯科餐厅只服务于少数群体,服务对象一般是老大哥的专家、外宾等。
那时候,普通人想要进去吃饭、见见世面,就需要入场卷。
入场卷是老莫自己搞出来的,就是一张莫斯科餐厅收据。
如今,好几年过去,大家对老莫依旧热情,排队的长龙在高大的餐厅外绕了几个回形圈。
老百姓要是能去一次老莫,能吹上一两个月。
尤其是对罗大鹏这种精神小伙来说,诱*惑力十足。首都的精神小伙一般称为“顽主”,能在老莫吃上一顿,不光是有没有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象征。
顽主们把去“老莫”吃西餐视为充满荣耀感的活动,于他们而言这不是一次饭局,而接近于礼仪式的朝拜。
“老莫,下次吧!”周益民说道。
实际上,他对老莫不太感兴趣。
作为后世的灵魂,什么国家风格的餐厅没见识过?
什么“洋餐”没吃过呀?
现在的老莫,颇有点以后肯德基、麦当劳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大堆人去吃,觉得那玩意很高档,吃了一顿很了不起。
殊不知,那玩意其实就是快餐而已。
随后,周益民带他们去了一家比较有名的饭庄吃。
名气最大的饭庄,应该就是丰泽园,接待过很多外宾,口碑极高。
说到首都的饭庄,就得提“八大楼”、“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居”了。当然,这些老字号,因为各种原因,好多已经不存在。
周益民点了好几个菜。
别说周大忠,就是罗大鹏和李友德,也很少吃过这样规格的大餐呀!
几个菜被他们一扫而光,真正的光盘行动,差点连汤汁都给舔干净。
“这日子,真舒畅!”
罗大鹏摸了摸肚子,感觉人生第一次对得住自己的肚子,满足了。
如今,他和李友德跟著周益民那神通广大的“朋友”混,挣得也不少,以后这种饭庄,每个月来吃一顿,问题不大。
……
李主任带著香蕉回家,自然又引得家里人一阵惊呼。
“益民厉害呀!这种水果,我们北方可不常见?”
“何止不常见,我长这么大,也就见过两次。”
李主任跟家里人说:“后天,益民过来吃饭。”
“那我们得好好准备一番了。”
李主任的儿媳妇虽然没见过周益民,但对素面未谋的周益民很感激。她孩子现在喝的奶,都还是周益民提供的呢!
“我到时候去排队买只烤鸭回来。”
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本想著这两天宰了给坐月子的儿媳妇补一补。
“再去割点肉吧!”
一家人商量著菜单。
对周益民即将来吃饭这件事,非常重视。
吃饱饭后,周大忠规规矩矩地回到钢铁厂,没有像周益民一样,不是交任务等情况就绝不去厂里。
周益民则是回家补补觉,昨晚没睡好。
朦蒙胧胧间,听见有人敲他家门。
“益民,益民!周家庄的人找你。”
周益民睁开眼,清醒一下脑子,发现是李友德的声音,只好起床开门。
“周家庄的人?”
“是呀!就在院子外面,没进来。”李友德说道。
周益民疑惑,这时候周家庄的人来找他,所为何事?又是谁?他走出去,到外面就看到是周大福等五个村里的青年。
“大福,又来找工作?”周益民笑问道。
周大福想进城这事,在周家庄不是什么秘密。
“十六叔,我们进山打到了几个猎物,您看……”周大福指了指身后的两个麻袋,其中一个麻袋还有血迹渗出来。
好家伙!放在后世,被人看见,还以为是什么碎尸案呢!
而另一个麻袋,则是还有动静,里面的东西是活的。
“我看看,是什么。”
周益民猜测,这家伙估计是受到了周大忠进厂的刺激,还不死心,一帮人偷偷进山打猎,想要赚钱买岗位。
“是一头野猪,还有几只野鸡。”
周益民打开看了看,死透的是野猪,不大,看著还不到一百斤,估计未成年。野鸡5只,还活蹦乱跳。
不过,你小子怎么回事?
周益民还发现,周大福这家伙的脚好像瘸了。
“脚怎么回事?被野猪撞的?”周益民问他。
周大福一脸尴尬,讷讷不说话。
其他人毫不留情地嘲笑道:“他是自己跑的时候崴到的,野猪根本没追他。”
周大福被踩了尾巴一样,气急败坏:“一开始不是冲我来的?”
“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从头到尾,野猪就没有拿正眼看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