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58节

  看样子,益民又要上报纸。

  祖坟哪是冒青烟?都著火了。

  “你们说,老周要是知道,会不会后悔呀?”其中一位大妈忍不住问道。

  “肯定后悔,老周都不知道怎么想的。”

  “为了个寡妇,老周糊涂呀!”

  “早知道,我给老周介绍个女人好了。我那表妹,虽然也是寡妇,但没生过孩子,长得标致。”

  “死了三任丈夫那位?还是算了吧!我怕老周的命不够硬。”

  ……

  采访结束,周益民问:“方哥,你们要粮食吗?”

  “谁不要粮食呀?”方记者苦笑。

  他们今天过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跟周益民买点粮食。

  此话一出,另外两个哥们也打起精神来,他们家也有点缺粮,每天的饭量越来越少。

  其他人不了解,他们做媒体的难道还不知道点内情?全国粮食都在减产呀!这种缺粮的情况,还会继续维持下去。

  所以,他们也有粮食的危机感,想要往家里多弄点粮食应对未知的未来。

  “那正好,我最近采购到一些,你们按照采购价给我就好。”

  “益民,多谢了。”另外两人也跟著感谢。

  周益民从另外的房间取出来一麻袋高粱,半袋大米,以及30斤花生。

  今天的1元购,有100斤高粱,100斤大鹅。

  高粱周益民也不吃,干脆处理给方记者他们。

  “豁!这么多?”

  他们原以为,能买二三十斤就差不多了。

  “这袋是高粱,不介意吧?”周益民问。

  介意?

  他们赶紧摇头。

  开什么玩笑?现在这时势,轮得到他们介意吗?一些村子连野菜都没得吃,更别说高粱了。

  “方哥,高粱让给我们吧!”另外两人请求道。

  方记者郁闷了两三秒钟,只好点头:“行吧!”

  他其实也更想要高粱,一是便宜,二是没那么抢眼,可以大大方方吃。大米饭,就得关上门吃了,免得有人眼红。

  周益民没想到,高粱反而更加抢手。

  最后,另外两人分了那袋100斤的高粱,方记者独吞半袋50斤的大米,花生每人10斤。

  虽然周益民开出的价比鸽子市还要高一点,但他们都很乐意接受。要知道,即便黑市的价格飙到天价,只要是粮食,就会被疯抢,手慢还抢不到。

  相比黑市的价格,这已经非常良心了。

  “益民,那我们先走啦!”方记者等人很满意。

  “方哥,你们慢走!”

  周益民将他们送到四合院外面,自己没有回家,而是到隔壁55号院,看看周大忠的情况。

  走进去后,就看到李主任正在跟55号院的人说话,话里话外就是让大家不要欺负周大忠是新住户,颇有点给周大忠撑腰的意思。

  李主任能看不出来?

  那空房子,这些人盯了好久了吧?忽然被外来人抢走,心里多少会不舒服,甚至有可能会排挤。

  “李主任,您放心好了,小周住进来,以后就是我们55号院的一份子。”55号院的一大爷今天正好在家,这时候,不得不出来表态了。

  周益民走过来,跟大家说道:“牛大爷,各位大妈、大婶,大忠是我的侄子,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众人惊讶,没想到周大忠还有这层关系。

  周益民,他们院怎么可能不认识?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这条街道的骄傲,作为隔壁院子的人,他们也倍感有面子。

  “原来是益民的亲戚,那好说呀!”大妈们纷纷说道。

  “就是,早说呀!”

  “小周,等会大妈帮你打扫、打扫,都是一个院子的人,以后有困难找我们。”

  ……

  周大忠本有点紧张,但看到十六叔的时候,立即放松下来。

  看得出来,这个院子也很给十六叔面子。刚才虽然有李主任压著,大家不敢有意见,但周大忠明白,等李主任走后,说不定会有“故事”发生。

  而十六叔出现,并且跟大家透露关系后,大家的态度明显友善了许多。

  “各位大妈、大婶,客气了。等过几天稳定下来,我让大忠摆两桌,请大家吃饭。”

  听到这句话,院子里的住户更加热情了。

  既然房子已经有主,改变不了,能蹭一顿饭也不错。

  李主任哭笑不得,也不得不夸周益民会做人。

  别看她刚才有意无意地施压,给周大忠撑腰,但她走后,这些人还真不一定会给周大忠好脸色。

  “你的采访结束了?”李主任问周益民。

  周益民点头:“嗯!就那么几句话,能要多长时间?”

  “啊!益民,你又要上报纸?”这院子的一大爷,也就是刚才周益民口中的牛大爷瞪大眼睛问道。

  院子的其他人面面相觑。

  我的乖乖!

  才过去多久呀?这又上报纸?

  李主任干脆趁机给周益民宣传:“你们不知道吗?益民又发明了太阳灶,钢铁厂扩招,就是为了生产太阳灶。

  你们院如果有人被招进去,多少也有益民的功劳。”

  轰的一下,院子的居民彻底议论起来。

  益民太有出息了,要是他们院子的人,那该多好?

  这下,又要让隔壁院子瑟起来了。

  他们想到各自的孩子,顿时很无语,同样是一个脑子的人,怎么就差那么远呢?

  “大忠,赶紧收拾好,晚点我带你去吃饭。”周益民吩咐。

  周大忠连忙应道:“好。”

  他以为是去厂里吃。

  殊不知,周益民就没去厂里吃过几次,有点嫌弃食堂的饭菜。

  他的房子只有一间,但有三十平方左右,不算小。周大忠心想著,等自己工资高了,将老娘和弟弟妹妹接进城里来生活。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工作。

  “李姨,到我家去坐坐?”周益民问。

  李姨?

  这院子的人一听,麻了。

  好吧!惹不起!

  “嗯!行,过去喝口水。”李主任点头,然后跟周益民去了隔壁院子。

  等他们两人离开,院子里的大妈、大婶纷纷上前帮周大忠,拉拢拉拢关系。有周益民帮衬,以后这小伙子恐怕也有前途,提前拉拢好关系,有益无害。

第84章 烈属王老太太(求订阅)

  “主任好!”

  周益民和李主任刚走出去,就碰到街道办的其他办事员,两位办事员逐一打招呼。

  “王老太太怎么样?”李主任问道。

  她知道这两名办事员的任务,还是她派过去的。

  58号院,住著一位几乎满门忠烈的老太太,街道办每个月都会定时去看望,解决老人家的一些生活难题。

  “腿脚有点不方便,其他没有大碍。就是……”

  “就是什么?”李主任微微皱眉。

  “她不是养了两个烈士之后吗?我们街道给她老人家提供的肉食之类,大部分都让两孩子吃了。”

  李主任一阵沉默。

  念在老太太的后人全部牺牲,街道同意了老太太收养两名烈士之后的想法,并且亲自挑了两个无依无靠,懂事的孩子。

  “两孩子自己要吃,还是老太太让他们吃的?”

  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是两个孩子跟老太太抢吃,说明孩子的品性不行,那么街道办会将那两个孩子弄走,重新给老人安排两个孩子,给老人一个念想。

  假如是王老太太自己不吃,让两孩子吃的,那另当别论。

  “我打听过了,王老太太她自己特意少吃的。”

  李主任又是一阵沉默。

  这种情况,街道最好就是给老人家多提供点粮食。但最近,街道也头疼,哪还有多余粮食?都恨不得一个馍馍掰成几块来分。

  太多逃饥荒的人进城了。

  不仅仅是他们街道有麻烦,其他街道也一样。

  “再给老太太送点二合面过去,尽可能保障她的生活。”李主任开口道。

  那办事员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就说。”

  “主任,王老太太说,不给咱们街道添麻烦,她少吃两口就成。”

  气氛有点压抑了。

  周益民心中感慨,又让他想起了某部电视剧里面的聋老太太,自称给红军送过草鞋,就在院子里当老祖宗。

  人家王老太太,差不多满门忠烈,不仅收养了两个孩子,给政府减轻负担,缺粮了也不麻烦国家。

  立判高下。

  当然,也不能比。

首节上一节58/2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