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的委托商店很多,周益民来的这家是比较大,比较出名的。
看了一会,还真让他找到了二手名表,百达翡丽的,问了一下价,只要80元。
那还等什么?当即就掏出80元盘下。
他看这表保养得很好,以后拿去拍卖,上百万应该是小意思。
顺便在这里将新表的表链调一下,办完事立即走人。
周益民还不知道,周家庄来了一行人,冲着他那压水井去的。王村长他们上报后,立即就惊动了相关领导,赶紧到周家庄确定一下真假。
有些六十年代的数据查不到,就大概一下,大家将就咯!
第26章 给爷爷手表
快到上水村村口的时候,周益民在拐弯处便将红薯和土豆放出来,路上就已经买好,存放在商店背包中。
红薯15000斤。
野猪和黑熊的肉加起来是372斤,按照之前的约定,一百斤肉换三千五百斤红薯,本来应该是一万三千斤红薯左右的。
但鉴于黑熊的特殊性,他又给上水村加了两千斤。
而实际上,周益民也就花了150元而已。
这看著就是妥妥的奸商,可不是周益民要当黑心商人,而是放在这个年代已经是挺夸张的了。
一万多斤粮食呀!
尽管都是红薯,但寻常人哪能弄来这么多?
要不是周益民有钢铁厂采购员这层身份,他根本不敢这么搞。
一百多袋红薯堆在那儿,看著有点小壮观。
而不远处,王村长已经带人来到村口,问道:“他说会让钢铁厂用车运过来?”
“他是这么说的。”
“那就好,既然……”
王村长还没说完,拐角处的周益民就探出来:“王村长,这边!厂里的车有任务,到这里就卸车了。”
听到周益民的呼喊,王村长等人望去,顿时满脸惊喜地往那边涌去。
当看到堆成小山的麻包袋,王村长等人非常开心。
“没关系!能理解,大厂嘛!生产任务重。”王村长通情达理地笑道。
“都是红薯,一共15000斤。这次,我也跟领导说了,捕猎那头黑熊,老乡都受了伤。领导一听,就多给了些。”
王村长双眼爆发精光,哆嗦著嘴,感谢道:“周同志,我代上水村村民感谢您!这对我们村太重要了。”
他们自己也算过,按照约定,大概就只有一万三千斤红薯左右。
这是多给了足足两千斤呀!
两千斤能救活很多命。
“王村长,您也别这么说,你们同样是在支持我们钢铁厂,我们算是互助互惠吧!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
“好好!你是应该快点回去,公社带人去你家看压水井了。”王村长向周益民透露。
周益民吃惊,骑上车就走。
尽管知道压水井迟早会传出去,然后大放光彩,但没想到这么快。
王村长看著周益民远去的背影,有点羡慕周家庄,出了一个这么优秀能干的年轻人,村里肯定饿不死人了。
“快搬回去,该怎么说,都知道了吗?”
“知道!”
“嗯!那就快点搬回村食堂的库房去。”王村长吩咐。
摔伤腿的村民,村里肯定会有补偿的。实际上,那家伙伤得并不是很重,调养两三个月,应该差不多好了。
周家庄的老支书猜对了,他就是故意卖惨。
上水村的村民干劲十足,也不嫌重,有人一扛就是两袋。
断粮的阴影终于散去。
周益民回到周家庄,还没进家门,爷爷就跟他说:“益民,公社带人来我们家看压水井,还有什么教授,现在快去大队长那里,他们接待著呢!”
“爷爷,不急!我先把这些搬进家。”
“哎哟!带这么多东西回家呀?哪吃得完?”老爷子这才注意到自行车上的东西,太多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自行车就是能扛,三五百斤的货根本不在话下。
“这袋土豆,还有这袋玉米,是给大春家的。爷爷,你等会让大春他们自己搬回去。
这桶是花生油,以后炒菜不要不舍得放油,你孙子我有渠道,能弄到油。这两只鸡杀好的,爷爷你拿回厨房……”
老爷子傻眼。
搬家都不敢这样搬呀!
他赶紧拎著那两只鸡往屋内走,生怕别人看到一样,还压著嗓子喊道:“老婆子,快出来帮忙提油。”
这么多吃的,可不能让别人看到,会得红眼病的。
周益民一手提著大豆,另一手提著高粱回屋。大豆他先拿出20斤,放爷爷奶奶家,有空可以弄点豆制品。
奶奶也迈著急促的步伐出来,看到那么多东西,也吓了一跳。
这是不在城里过了?搬回村里住吗?
“益民……”
爷爷开口打断:“先别问,赶紧弄进去。”
奶奶反应过来。
等全部东西搬回家藏好,他们才松了口气。
“爷爷,奶奶!你们不用这么紧张,你孙子我怎么说也是钢铁厂的采购员。今天给厂里送回去一头野猪,还有一头黑熊,算是立了大功。
厂里不仅奖励我,还允许我花钱买了点大豆之类。”周益民找好了说辞。
果然,老爷子他们一听,感觉合理了。
“钢铁厂的福利就是好呀!”奶奶乐开花。
周益民掏出那块上海牌手表,递给老爷子:“我们部门的丁主任奖励我一张手表票,爷爷,我给你买了,试试看。”
老爷子看呆了。
他大孙子给他买手表。
老爷子感动得差点掉眼泪。
奶奶一手将手表推回给孙子:“益民,这手表你自己戴就好,你是钢铁厂采购员,有个手表也方便看时间。
你爷爷不需要,他要手表干什么?在家里不是坐,就是躺。”
“啊!对对对!爷爷不需要。”老爷子感动被打断,也回过神来。
大孙子有这份心意,他就很满足了。
又不得不提他那混帐儿子,出去工作那么多年,连个手表都不给他买,儿子算是白养了那么多年。
“奶奶你看,我也有,我这块是委托商店买的,不用票。”说著,周益民把他那块手表也亮出来,跟爷爷奶奶见个面。
“爷爷,这块你拿著。”
老爷子见大孙子自己也有,才接过那块表,满心欢喜。
他将表戴在手上,刚刚好。看到表上不小心留下个指纹,立即对著哈一口气,擦了又擦,盯著表上的指针看个不停。
稀罕的咧!
“益民,饿不饿?奶奶给你做饭吃。”
“奶奶,你歇著,等我回来再弄。以后呀!你们等著享福就好了。”周益民哄老太太。
老太太笑得见牙不见眼,很爱听这种话。
“好!奶奶等著。”
周益民出门了,朝大队长那儿走去。
此时,里面的人正在热烈地讨论著。
“陈教授,大规模钻那种压水井,是否具有可行性?”身穿中山装的男人询问道。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他了解,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出现干旱的情况,旱情不容小觑。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国内粮食是要大减产了。
第27章 你扣什么帽子?
压水井的性能,刚才他已经体验过了,出水量是不大,但出水的效果不错,感觉值得推广。现在,他需要一点更加权威、专业的分析和判断,以便让他往更上面汇报。
陈教授刚要说话,周家庄的老支书就往外面喊:“益民,快进来!”
所有人朝外面看去,目光落在那年轻人身上。
陈教授身边的年轻人心里有点吃味,压水井那种利器,竟然是这个人发明的,听说他连大学都没读。
“老支书、大队长!”周益民大大方方地走进去,又大大方方地打招呼。
屋内为首的中山装男人,胸前的口袋还别著一支钢笔,看起来有点派头,身份似乎不太简单。
老支书的老脸笑成了菊花。
“益民,我介绍一下,这位是四九城下来的大领导,这位是陈玉良教授……”老支书给周益民介绍几个陌生面孔。
周益民不卑不亢地握手:“您好……”
“我听说,小周同志在钢铁厂上班,真是年轻有为呀!”那位老支书口中的大领导先释放友好的态度。
陈玉良教授也含笑点头:“没错!竟然能发明压水井这种取水利器,这对缓解我们农村旱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益民连忙摇头:“这位领导,陈教授,你们抬举了。压水井不是我发明的。”
大队长、老支书急了。
中山装男人和陈玉良教授齐齐一愣。
不是你发明的?
刚才周家庄大队长和老支书可都说是你发明的,这有点谎报的意思,问题可大可小。
而陈玉良教授身边的那位年轻人不由心头一喜,看向老支书,表情严肃:“们谎报发明者?思想出了大问题。”
周家庄老支书和大队长的脸色白了白。
周益民转头看向那家伙,从进门开始,就感受到了这货若有若无的恶意。
“你扣什么帽子?”周益民毫不客气地质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