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血立即随刀喷流而出,流在预先接在下边的血盆里,然后把手里的刀放下,用双手搬住猪下巴的一只手摇动猪头,压腹部使膛内的猪血流净。
要知道,猪血也是一道美食,当然不能浪费。
周旭强调侃道:“成叔,看来猪杀少,功力退步,竟然没有一刀杀死猪。”
“没办法,可能是技术生疏,还有就是现在吃的没有什么油水,感觉有力使不上一样。”周成摇了摇头。
杀猪忌杀第二刀,虽然说猪是“菜货”,该受一刀之苦,但屠户杀它要“一刀清”,令其一刀致死,如果多杀一刀,猪多受一份罪,杀猪的就算“造孽”。
杀猪的与其他行业一样,也有崇尚的祖师爷,这一行多尊崇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
很多人可能感觉不可思议。
这跟张飞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张飞原本世居涿郡,卖酒屠猪,结交天下豪杰。他卖肉的手艺熟练,一刀下去不多不少,份量正好,人送绰号“张一刀儿”。
传说有一天,有人来买两吊钱的肉,张飞误给割了一吊钱的。
买肉的来找秤,张飞说:“我是有名的张一刀儿,没错,不割第二刀。”
买肉的不敢惹他,委屈地往回走,正遇见卖豆腐的关羽,来为买肉的抱打不平。关羽买两吊钱的肉,掏了一吊钱扔在肉案上,张飞说钱不够。
关公说:“我是有名的关一掏儿,没错,不掏第二回。”
二人争吵并交手打了起来。
这时,卖完草鞋的刘备肩扛扁担从此路过,见二人打得不可开交,上前劝架,用扁担将二人分开,说:“你也别说你张一刀儿,你也别说你关一掏儿,你俩都看我刘一挑儿。”
说罢三人大笑,不打不相识,结为生死兄弟,成就一番事业。
刘备当了皇帝,成为一方霸主,关、张二人成了他手下大将。
因张飞出身杀猪卖肉,杀猪的将张飞奉为祖师爷。有的将刘关张同时供奉,尊为“三圣”和“三圣财神”。
杀猪的地方,很快就被一群小孩子包围,那些眼睛目不转睛地盯著那个猪,好像恨不得立马就能吃到猪肉一样。
周成并没有受到影响,熟练的解开捆绑的绳索,在猪上侧的后腿蹄寸子处割开寸余长的口子,然后,用梃条从这个口子捅进去。
第一下,直挺到耳根处,然后抽回来,然后再用挺条,挺背部和腹部,挺完上面将挺条抽回沿后裆皮下挺至下边那条腿。
将猪翻过身来挺另一半身,将猪的皮下梃活,抽出梃条。
然后,从挺猪的口子里向猪的体内吹气,边吹边用木棒在猪身上敲打,猪像气球一样滚胖溜圆方便刮毛。
周成用麻绳扎紧吹气口,众人用力把猪抬上灶台。杀猪的锅里烧满热水,将猪放进热水锅,迅速地翻转,全身烫遍、烫透。
周旭强趁热将猪的毛发都剃干净,随后众人就把猪挂到一个木架上。
第201章 杀猪饭
周成的动作越来越娴熟,让人看著赏心悦目。
很快,猪下水全部掏出来,放在盆里,搞了一大盆。
有人开始在清洗猪大肠等,剪一个口子并将猪大肠内壁翻出来,然后刮去内壁上的残留物。
如果是后世,肯定有人开始往里面倒面粉,用面粉揉搓能够去除猪大肠的腥味,接著将内壁清洗干净后把猪大肠翻过来灌水再次清洗,最后还要往猪大肠内外撒上食盐揉搓。
但这时代,面粉可是细粮呀!
谁敢这么糟蹋粮食?估计会被打死。
因此,也别指望村民能将猪大肠洗得太干净,味道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点的。周益民对这种猪下水不感兴趣,可能过不了心理的那一关。
其实,猪大肠还蛮好吃的,比如酸菜炒大肠,或者卤大肠。
“喂!洗干净点。”有人喊道。
“要不,你来洗?”
不干活的人,还吱吱喳喳,真是岂有此理。
老支书走过来,开始将一部分人赶走:“怎么?都不用干活?杀猪饭没那么早。”
各地都有杀猪饭的习俗,尤其是在农村,不分南北。
不过,过去的杀猪饭和现在不太一样。以前的猪是自己的,现在是集体的。而且,以前的杀猪饭通常都是临近过年才有,所以也叫杀年猪。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谁家杀猪都要请上整个寨子的人去帮忙,基本都是老人孩子全请,还有亲戚朋友,杀一次猪得摆十多桌才吃得完,从早到晚,迎来送往,热闹极了。
而有些地方,杀猪饭由“头刀菜”、“杀猪菜”、“白色三王子”、“宫爆肉筋”、“老腊肉”、“猪脚煮青菜”六大特色系列组成。
所谓的“头刀菜”由血旺子和新鲜豆腐佐以芫荽构成;“杀猪菜”由猪肝、脊肉、腰花三部分构成,佐以一些中药调料。
而“白色三王子”由三线肉、面肠、猪肚子三部分拼盘而成;“宫爆肉筋”选料必须是猪身上两条脊肉上的两条筋,油炸时需恰到火候,软爆时连锅都有选择。
……
大家想到杀猪饭,感觉浑身有力气了。
一大帮人也不再看杀猪,而是去收小麦,今天跟昨天的任务差不多。
昨天,那台脱粒机运到公社,立即遭到强势围观。公社的那些人听了陈华的描述后,立即让人割些小麦,试试效果。
结果让他们很吃惊。
这种脱粒机有大用。
于是,他们立即汇报上去。而周家庄,再一次成为了“明星村”,引人注目。
说实话,周益民是希望周家庄闷声发大财的,但注定很难完全低调。
昨晚,那台脱粒机连夜从红星公社运走。上面得到消息后,已经重视起来,要弄走去拆解、复制等。
今天早上,红星公社来了两个人,包括昨天来的陈华。
看陈华春风得意的样子,便知道他在这次获益匪浅。
“益民同志,来抽根烟。”今天,轮到陈华给周益民递烟。
这次,他欠了周益民一个很大的人情。
周益民虽然不抽烟,但还是笑著接过,客套两句。当然,也没有冷落另外一个人。
“陈哥,你们慢聊,我先去上班。”
答应了丁主任,今天要去厂里的。
“好!你请便。”
周益民回到钢铁厂,刚进去,就碰见司机李富。
李富靠过来,跟周益民透露了一个关于领导的消息。
实际上,那消息对周益民没啥用,但周益民还是感谢道:“李哥,谢了啊!”
“益民同志,以后有什么消息我再通知你。”李富说道。
他也想跟周益民搭上关系。
作为领导的司机,也是见过点世面的,看人的眼光不会太差。
看到周益民给丁主任送出那海鲜“大礼包”,便也猜测到周益民不简单,跟这样的人打好关系,有益无害。
再说了,除去这些,人家周益民还为钢铁厂发明了两三款产品,在钢铁厂的位置非常特殊。就连胡厂长,都对其呵护有加。
这样的人,前途无量,趁早打好关系,联络好感情,肯定不会错。
抛开这些不谈。
周益民是采购科的股长,可以说是肥差呀!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下,跟这样的人结交,起码不会饿肚子。
因此,他想来想去,决定以后充当周益民的“耳朵”和“眼睛”。
周益民不傻,听出李富的话外之意。
他点头道:“李哥,以后需要点什么物资,尽管找我。”
对于李富的示好,周益民自然是乐见其成。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些人,说不定以后能派上大用场。
“得咧!”
听周益民这么说,李富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高兴起来。
周益民来到王为民的办公室。
这曾经是郑科长的办公室,终于让王为民得偿所愿。
至于原来的郑科长,已经调走。最近,他似乎很忙,都没有空找周益民、王为民吃饭。
调走的时候,郑科长就说过,要请周益民和王为民吃饭,尤其是周益民。即便离开,也希望能继续跟周益民维持好关系。
只见王为民在办公室里面“摸鱼”。
实际上,所谓的科长,要做的工作还真不多。又不用他出去干采购,平时就是在办公室处理点文件,看看报,去开开会等。
闲得很。
“哟!稀客呀!”王科长看到周益民进来,不由调侃道。
周益民翻了个白眼:“还是科长您悠闲。”
要是再来个美女秘书,那画面不敢想像。
周益民将一罐茶叶放在王科长的办公桌上,这是脑中商超买的铁观音,大概有半斤的样子。
王为民一看,瞬间将茶叶拿到手上。
“益民呀!还是你关心我老王。堂堂一科长,还喝高碎,有点说不过去呀!”王为民爱不惜手地说道。
这罐铁观音,看著就很高档。
王为民心想,不会是特供哪些大领导的吧?
“高碎也不错的。”周益民笑道。
他对茶叶的要求不是很高,前世就连茶粉都喝过,跟高碎差不多。
说到茶,周益民反而有点想念后世的奶茶了。
感谢08a兄弟的连续打赏!兄弟破费了。
第202章 赚麻了
在后世,一些旅馆通常都是给住客准备茶粉。
茶粉是用茶树鲜叶经高温蒸汽杀青及特殊工艺处理后,瞬间粉碎成400目以上的纯天然茶叶蒸青超微粉末,据说,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茶叶原有的色泽以及营养、药理成分。
不仅可以喝,茶粉广泛添加于蛋糕、面包、挂面、饼干、瓜子、月饼专用馅料、医药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之中,以强化其营养保健功效。
周益民还听人说过,绿茶粉的开发和应用是中国茶叶科技史上的一次飞跃,是人们传统饮茶方式的革命。它一改过去人们的饮茶为吃茶,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利用茶叶中丰富的生物保健成份。
他那时候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了。
“明天老郑请客吃饭,你有空吧?”王为民问道。
他还真不敢肯定这家伙有没有时间,经常不在厂里的人。
虽然他们采购科的人不用天天来厂里报导,但像周益民这么松弛的,也绝无仅有,不是特殊情况,很少能看到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