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135节

  这是艰苦的、劳累至极的工作,而且花费的时间又很长。4000平方米的小麦用手脱粒要花大约5天时间。

  别看丁主任是领导,也听得很认真。

第199章 捞点功劳

  丁主任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就准备回钢铁厂。

  周益民连忙相送,在上车的时候,往里面塞了两样东西。

  “主任,慢走呀!不送了。”周益民帮忙关上车门,挥挥手。

  丁主任哭笑不得,但也没有拒绝。

  下面的人给你东西,表明是你的人。礼物什么的,丁主任不太在意,在意的是周益民对他这位领导的态度。

  “明天记得回一趟厂里。”丁主任跟周益民说道。

  他还得为周益民请功。

  他可不会让自己人吃亏的,该是自己人的功劳、福利等,他一定会争取。否则,手下的人会离心离德。

  “好!”周益民点头。

  丁主任让司机开车。

  这辆车是钢铁厂的,平时只有厂长等少数几个领导才有资格坐。但这次厂里让他下来调研脱粒机的性能,就让他用一回。

  车子开出去后,丁主任才检查那两样物品。

  一个泡沫箱,一个袋子。

  打开泡沫箱,里面的东西,让见过世面的丁主任都看呆了。

  只见里面是一对大龙虾,有手那么粗,一只就有三五斤左右吧?旁边,还有十来个鲍鱼,每个都有半个巴掌大。

  丁主任去过南方沿海,所以知道这玩意。

  哪怕是在南方沿海地区,这种东西也不太常见,颇为珍贵。

  丁主任立即明白,周益民肯定有一条获取这种珍贵资源的渠道。起码是认识有那样的人,而且还是比较有本事的人,才能将这玩意完完整整运到京城来。

  高端货呀!

  讲真,丁主任他都不舍得自己吃。

  先拿回去给岳父吧!他心想。

  接著,丁主任打开那袋子,发现里面的东西很普通,只是一袋花生。

  丁主任不愧是当领导的,很快就领会周益民的用意。他将那袋花生放到一边,跟开车的司机说道:“小李呀!这袋花生,你拿回去,益民送的。”

  在丁主任打开箱子和袋子的时候,作为司机的李富也忍不住瞄了眼。

  听到丁主任的话,他大喜:“多谢丁主任!”

  有好处拿,那可就不客气了。看得出,丁主任确实不太在乎那袋花生,怎么说也是领导,有点格调的。

  而对他来说,花生可是好东西呀!

  丁主任摆摆手:“谢我干嘛?这是益民送的。”

  “是是是,改天一定好好感谢益民同志。”李富连忙表示,知道怎么做了.

  ……

  送走丁主任后,周益民重新回到小麦碾场。

  脱粒机在村民的人力驱动下,飞快运转,一把把的麦秆送进脱粒仓,麦粒迅速分离,从脱粒机屁股的位置掉下来,形成了一大堆小麦。

  旁边有人将那些小麦勾出来。

  捧著那些麦粒,老支书露出笑容。

  这脱粒机,脱粒效果比他想像中还要好,脱得挺干净。

  “照这速度,我们至少能提前两天完成麦收。”老支书说道。

  公社来的陈华望著那三台脱粒机,忍不住开口:“周支书,益民同志。这种机器,如果能推广,对夏收、秋收帮助非常大……”

  他的意思,是希望周益民能让出一台脱粒机,让他带回公社,由他回报上去,尽快将这种脱粒机批量生产,投入到各个乡村去。

  周益民懂他的意思,无非就是想沾一份光,沾点功劳。

  汇报上去,对他多多少少都是有点好处的。

  哪怕知道钢铁厂的领导也肯定会上报,但也不影响他们跟著捞点功劳呀!工业跟他们农业,属于不同的部门。

  而脱粒机,又跟两个部门都有关系。

  钢铁厂汇报上去,会有工业部的奖励;他们汇报上去,则是农业部表彰,互不影响。

  公社的人,周益民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他想了想,点头道,指著其中一台脱粒机:“行呀!这台脱粒机,你们搬回公社好了。”

  陈华朝周益民抱拳:“益民同志,多谢了。放心,公社不会白拿的。另外,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公社找我。”

  投桃以李,应该的。

  “好!以后有事,一定找陈哥你。”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以后,公社里也有他的人,更加安全了。

  陈华十分高兴,也不顾上监督工作,招呼两三名村民,帮忙将那台脱粒机拉去公社。

  走的时候,也不知道跟老支书说了些什么,反正老支书眉开眼笑的样子,周益民就知道肯定是好事。

  “支书,什么事这么开心?说出来让大家也乐一乐呗!”有人好奇。

  然而,老支书没有当众说,笑骂一声,让大家好好干活。随后,才跟周益民嘀咕,告诉周益民,刚才陈华跟他说,这次小麦收割,可以适当报数。

  这几乎是明确告诉老支书,可以稍微藏点粮食。

  对周家庄来说,自然是好事。到时候交粮不用交那么多,可以多留点在村里。村里有粮,底气会足很多。

  哪怕那台脱粒机不还回来了,对周家庄来说,也不亏。

  “这陈华以后可以保持联络。”周益民说道。

  “嗯!没错!”

  老支书颔首。

  公社有人,以后他们周家庄想做点什么事,就有人支持,是好事。以后公社有谁想要针对他们周家庄,也有人及时通风报信。

  话说丁主任回到钢铁厂,先跟胡厂长等领导汇报了下情况,重点说了脱粒机的性能,点明它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能大大减轻农民兄弟的劳作强度,加快夏收、秋收等进度。

  “好!我和书*记先去跟领导汇报,具体怎么做,我们明早再开会,大家要准时到场。”胡厂长说道。

  接下来,北方将开展轰轰烈烈的抢收工作,所以要尽快把这种利民利器打造出来,造福农民兄弟。

  之后,丁主任也不呆在厂里了。

  带著那箱海产,直奔老丈人的家中。

  刚才他看了,那大龙虾还活著的。如此新鲜的大龙虾,在京城十分罕见。

  他猜测,即便拿给老丈人,老丈人恐怕也不留著自己吃,很大概率也是拿去送礼,谋取更大的利益、人情。

  搞不好,他都有可能再进一步。

第200章 杀猪

  丁主任的老丈人刚钓鱼回来。

  作为退休老干部,钓鱼、下棋等都是为数不多的兴趣爱好了。

  他经常去钓鱼,但没多少次是带鱼回家的,经常空军。

  “岳父,又去钓鱼?”

  “升泰呀!今天这么早下班?”

  老人家闭口不谈自己钓鱼,转移话题。

  没办法!今天是一条鱼毛都没有钓到。如果钓到鱼,不用这些人问,他自己也能畅谈到第二天,甚至有可能三过家门而不入。

  “今天,厂里……

  岳父,你看这大龙虾,还活著的。”丁升泰先把厂里的事跟老丈人说一遍,最后把泡沫箱打开,露出里面的大龙虾和鲍鱼。

  他老丈人先是频频点头,对女婿的那个下属很欣赏,最后当看到那大龙虾,也瞪大眼睛。

  即便是他,想要搞到活生生的大龙虾,也相当艰难呀!

  他很想问女婿,你那下属什么来头?

  这样能干又有人脉的下属,简直就是梦中手下呀!女婿能碰到那样的人,运气真不差。

  “周益民同志是吧?听你说了好几次,以后有空请他到家里来吃顿饭。”老人家开口道。

  丁升泰松了口气,老丈人这话,说明他非常看好周益民,有意拉拢。

  不出他的意外,那两只大龙虾,果然被老丈人拿去送礼了。

  ……

  周家庄的村民为了能早点吃上猪肉,可以说在收割小麦十分给力,进度非常理想,再加上周益民发明的脱谷机加持,速度比往年要快上不少。

  次日,老支书已经安排好人,从村里的养猪场里,拖出一只比较肥的猪,如果不是收割小麦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再加上还有公社的人过来,都不舍得杀猪。

  要知道,村里就只有十只猪,有八只猪都是要上交任务,就只有两只可以自由支配。要是在养殖期间,猪有什么问题,完成不了任务,那就麻烦了。

  杀猪也是一门手艺。

  不过在这个时代,连吃都吃不饱,肉可以说是一年到尾都不知道能不能吃到一次,所以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

  古时,养猪除了作为食物,重要的是作为祭祀的用品,因大量的宰杀,慢慢就有了专门屠宰的屠户,“杀猪的”作为一种手艺流传了下来。

  过去,冀东民间非回民聚集地杀牛羊的作坊不多,杀猪的作坊就比较普遍了,因猪本身就是“菜货”。

  不一会,周旭强几人就把猪运到准备好的地方,只见地上还摆放著一些专门用来杀猪的工具。

  杀猪的工具,原来就是扒膛的木架,宰杀的桌案,煺毛的锅灶,有一个类似套马杆的套杆,只不过杆短而粗,既可套猪,又可在吹猪时捶打,还有挺猪的挺条,刮毛的刮刨,和杀猪的尖刀,俗称“锓条子”也叫攮刀子。

  如果是卖猪肉的工具有大砍刀,用以卸猪头、膀蹄和劈猪。

  大砍刀身厚、背厚,份量重,两头齐。还有一把小砍刀也叫剔刀,份量轻而有尖,能割肉,能剔骨,俗称“二路子”,过去卖肉是骨肉不分的。

  屠宰所用刀具以茨榆坨、甘于庄锻打的为上,甘正刀最出名,临近的手艺人都喜用甘正刀。

  周旭强几人把猪捆绑在一张桌子上,四只脚都被绑住的猪,只能发出悲鸣的声音,不过并不能改变什么结果。

  只见其中一个人,直接跳上桌子,熟练的用一条腿压著猪,用一只手顶住猪的下巴,用力向后搬,随即见到突显出喉咙的部位,另外一只手握尖刀捅进去,然后将刀翻转一下再拔出来。

  第一刀似乎捅得不好,于是再捅一刀。

首节上一节135/2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