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抽走30个劳动力,对后面周家庄的发展计划不利。但这种事情,轮不到他愿不愿意,上面是通知他们,而不是跟他们商量。
周益民说道:“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应该积极参与。”
尽管那引过来的水,不一定能造福周家庄,但对大局而言,确实是好事。
引过来的水,到红星公社估计都没剩多少了,哪轮得到他们周家庄用?周家庄离红星公社还有点远。
老支书苦笑,道理是这个道理,他也懂。
周益民又说:“抽走30个人,对我们村影响不大。”
得!有这句话,老支书和大队长的心安定了不少。既然益民都这么说,那说明他心里是有底的。
“到时候,我们也引些水过来?”王村长提议。
如果不说,引水渠的水,基本上就是供应红星公社中心区域的耕地,和周家庄、上水村这些偏一点的村子就没啥关系了。
王村长多少有点不甘心。
毕竟每个村子都是出了人的,但最后却没有落到实惠,心里服气才怪。
如果不需要他们村出人力,但没他们的份,情有可原,也就不争了。
王村长鸡贼,他清楚,自己一个村子开口,肯定是没什么卵用。但如果联合几个村子,一起提议,公社那边总得给点安慰吧?
“行,你带头,我们周家庄会响应的。”老支书可不想当出头鸟,但要是有村子起了头,他不妨跟著说几句,争取、争取。
周益民无语,等密云的水,恐怕短时间内盼不到。
没错!前世,京密引水渠第一期工程很快完成,1961年就开始向京城的城区供应淡水资源。
第一期工程,政府没有全部动员农民参与,而是抽调城市基础建设、水电工程及商业系统的职工约5万人参与此次的建设。
除此之外,再从党政机关、学校抽调5千人,并招收一些农民工支援建设。
工期只有五个月左右,速度不可谓不快。
但也导致水渠小,水流量不足,不能满足水渠沿途的地区用水需求。于是,仅仅往城区供应淡水,像他们这种京郊地区,暂时是用不上的。
无论是粮食,还是淡水等其他资源,向来都是先紧著城区,农村则是缓一缓。
王村长郁闷地翻了个白眼,但也无话可说,毕竟这是他提出来的主意。
“那我们的水库……”大队长刚说出口,很快意识到这里有外人,立即收住嘴。
“你们的水库?”王村长满脸疑惑。
“没什么,你还有什么事吗?”老支书开始赶人。
周益民笑了笑,其实,修水库的事,根本藏不住,毕竟那也不是小工程。再说了,修水库不怕别人知道。
“不是,老周,咱们上水村跟周家庄的关系,有啥没必要藏著掖著呀!”王村长急了。
生怕错过机遇。
“我们打算在后山那边修一座水库。”周益民干脆告诉他。
老支书和大队长一想,这好像确实没必要隐瞒。
“啊!修水库?你们后山那边有水吗?”
没有水的话,修什么水库?
“不可能一直不下雨的吧?修水库,只是为了储蓄雨水,为未来做准备。”老支书说道。
就算没有雨,难道也没有雪吗?等冬天下雪,雪融化,就有水了呀!
再说,后山以前是有一条小溪的,但去年开始干涸了。或许不用多久,会重新有水流淌。
王村长不说话了。
感谢08a兄弟的200打赏,cyndi1982兄弟的100打赏!
第189章 小油菜采收
王村长万万没想到,周家庄的魄力这么大。
竟然要独自修一座水库,尽管那水库不大,很多村子都有能力完成,但有能力做和想不想做是两回事。
尤其是这个时候,很多地方的村民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去干那种浪费力气的事情?吃饱了撑吗?
又聊了一会,王村长离开了。
接下来几天,周家庄的村民总算见识到温室大棚的威力。里面的作物,长得飞快,令人咋舌。
按照他们的观察和经验,这作物的生长速度,比正常的快三分之一左右呀!
一时间,大家看向周益民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周益民却明白,这可不仅仅是温室大棚的效果,还有河床土壤肥沃的缘故。否则,养料跟不上,也是白搭。
“小油菜,今天就开始采摘吧!”老支书说道。
这些小油菜,长得非常好,水灵灵的,他都有点不舍得吃。
全村的妇女都来了,都等著这一刻。
以后,村里能不能赚钱,大家能不能富裕,就看这开头了。
随著老支书的一声令下,大家开始投入到采收小油菜的行列。今天先收一车,拉去钢铁厂看看行情。
周益民把钢铁厂的货车都开过来,就等著他们采收装车。
“这要是不收,等它们开花结籽,榨菜籽油也好。”有人感叹道。
大家对油水的渴望,周益民是懂的。
不过,要等到油菜开花结籽,还要等挺长时间。
“等到开花结籽,黄花菜都凉了。”旁边的人怼他。
谁不想多点油水吃呀?他们村还种有一定量的花生,每年都会拿去榨油吃。每家能分那么一斤几两,剩下的就是留在村食堂。
花生可不兴随便吃,必须留著榨油,花生苗、花生壳、花生渣等,都是有用的,也不会随便丢弃。
“那就留一部分?那几陇留著。”
周益民耳尖,走过去,摇头:“没必要,有那时间,可以多种一两茬了。”
现在,他是想办法加快作物生长,缩短它们的生长期,提高产量。唯有这样,周家庄才能快速崛起。
村民们的动作麻利,干活很利索。
没多久,便采收了满满一车的小油菜。
这占据了他们在河床种植的小油菜六分之一左右。采摘后的小油菜,只要施肥、浇水,不用多久又能继续采摘,可以采摘第二茬、第三茬。
只不过,每多采摘一茬,产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
“行,我先回钢铁厂。”周益民开口道。
老支书等人纷纷叮嘱,注意安全等等。
都在等好消息。
目前,小油菜的市价是三分钱一斤。也就是说,一百斤才三块钱,很便宜。
而这一车,大概就6000斤的样子。货车不大,但这时候没有超载的说法,能塞上去都可以。
如果按照市价来算,这一大车的小油菜,价值还不到两百块钱。
周益民将小油菜拉回钢铁厂,王科长亲自来验收。厂里很重视和周家庄的合作,他们可是将周家庄视为自己厂的菜园子。
因此,采购价也比市价略高,就拿这小油菜来说,厂里出价5分钱一斤。
“你们周家庄真会种菜,这小油菜种的真不错。”王为民抽查了几遍,非常满意。这些小油菜,比市面上的那些好很多,起码品相上没得黑。
挑不出什么毛病。
王为民甚至拿起一根,就这么生吃,还有点甘甜。
“村里就指望这些东西过个好年,天天伺候著,能不好吗?”周益民掏出一包烟,给在场的人都派了一根。
人情世故方面,周益民自认做得不差。
哪怕自己不抽烟,也随身带有香烟,随时能掏出来分。
“好!过称吧!”王科长开口道。
一筐筐的小油菜抬起来称,有人在边上记帐。很快,统计完毕,这一车总共6481斤。王科长干脆让凑个整,6500斤。
5分钱一斤来算,一共325元。
当场就有人给周益民开收据,给钱,没有拖欠的说法。
农民本来就不容易,还拖欠农民兄弟的钱,好意思吗?他们可是工人老大哥呀!丢不起那个人。
“我替周家庄的村民谢谢大家啦!改天请大家吃饭。”周益民朝大家抱拳拱手。
众人心照不宣地笑起来,暗道周股长会做人。
周益民拿到菜钱,也不在厂里逗留,转而开车回周家庄,明天继续。
这几千斤菜,说实话,也就是钢铁厂一天的消耗,甚至不太够。王科长也跟周益民说了,明天可以弄多点。
当周益民回到周家庄,发现很多人都在。
老支书他们心情忐忑地等待结果,生怕钢铁厂不要那么多。
“你们不会一直在这里等吧?”周益民惊疑地问道。
大队长苦笑:“不放心呀!益民,怎么样?钢铁厂的领导没说什么吧?”
“夸我们这菜种得好,让我们明天再多弄点,凑够7000斤。呐!这是今天的菜钱。”周益民将那325元递给老支书。
老支书颤抖的手接过。
不用输,他拿上手后,大概知道有多少。
“这么多?”
出乎他们的意料。
钢铁厂采购价是多少,他们其实还不清楚,虽然承诺比市价高出一点,但具体高多少,没有个准数。
“5分钱一斤,一共325元,数一下,没问题我就回家了。”周益民跟他们说道。
5分钱一斤?
在场的人微微一惊。
想到会比3分钱高,但没想到直接高2分钱,几乎是翻倍了呀!
众人大喜,眉开眼笑。
这回,村里有钱了。
仅仅是这批小油菜,都能为村里增加差不多两千元的收入。
两千元呀!
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上次10头野猪,也才两千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