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83节

  因此,这位接替王的主编,到底是来走个过场,还是真的来做些实事,这是有待观察的。

  而从江弦如今的行为看来。

  他干的还不错。

  至少他是真的把心思用在了这部刊物上,干的怎么样另说。

  “江主编恐怕是咱们《人民文学》历史上最勤奋的一任主编了。”

  “是啊,以前还从没有主编把所有终审的稿子拿去自己看的。”

  “我一直都相信江主编的主编水平,人之前给《人民文摘》办的怎么样?一部刊物从无到有,迅速风靡全国,这绝对是有水平的。”

  “有道理、有道理。”

  当然了,也有人担心,江弦这是单纯的三分钟热度,过了刚上任的这段考察期,就将打回原形。

  可现实是,接下来几天,江弦表现出了什么叫从始而终、始终如一。

  不仅每天都替徐晨辉开车,更是一个人包揽全编辑部里全部的终审稿件。

  搞得副编们闲的都有些不自在了。

  尤其是刚上任的刘鑫武,那叫一个纳闷。

  他有病吧?!

  刘鑫武上任《人民文学》已经很久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竟然连一部稿件都没看到过,一张稿签也就是终审审稿单都没写过。

  你说江弦没针对、打压他?

  刘鑫武是绝对不信的。

  这小子肯定满肚子坏水儿、存着坏心眼子呢。

  “不行,得想想办法。”

  刘鑫武一琢磨,那么多稿件送进江弦的办公室,他能审的完么?真把心思用在审稿上了么?指不定是在办公室里干啥呢。

  于是就去找人打听这件事情。

  想着到时候以江弦审不过来为借口,找其他几个副主编,打着为“主编”分忧的名头,抢回来自己的“审稿”权力。

  结果一打听。

  “都审完了!”

  “写了满满一页的稿签!”

  “您看看给这篇小说写的这句多好。”对方给刘鑫武指了指。

  刘鑫武看一眼。

  “.闹剧中有狂热,狂热中有激情,激情中有真正的庄严,有当代青年的奋斗、追求、苦恼、成功和失败。”

  “我们都准备把这一句写进“编者的话”里去了,就当作对这篇小说的评价。”

  “嗯是么”

  刘鑫武有些尴尬。

  偷鸡不成,反还被打脸。

  在《人民文学》那边儿孜孜不倦的审了一星期的稿,或许是因为江弦已经很久没碰到过需要收集进度的词条,所以罕见的活力充沛,勤奋属性大爆发,一刷起进度就停不下来。

  一直把【代替】进度刷到了(67/100)的位置。

  这期间,江弦也想过既然“代替”就可以刷进度,那替人倒杯水之类简单的事情能否会增加进度呢。

  他也尝试过,但发现进度并没有涨,这一类简单的刷法似乎并不能得到系统的认同。

  无论是这件事,还是之前的“自主合成”bug,都能看出,在系统面前,钻空子是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忙活一个星期以后,江弦决定暂时给自己放个假。

  剩下的进度之后再刷,他得去翠花胡同看看自己的另一群兵了。

  一进院子,江弦就看见刘恒蹲在屋檐底下发呆,双目无神,似乎都没有注意到他进来。

  当然了,也不只是刘恒一个人,余华、魏人这几个脸色也都不算好看,坐在桌前,写写划划。

  “这是咋了?”江弦问了声朱虹。

  “压力大啊。”朱虹笑着给江弦讲了一下“海马”众人们这些天的苦恼。

  江弦给他们的任务是一块儿写一部电视剧。

  而且要求这部电视剧一定得惊天地泣鬼神,一定要万人空巷,连犯罪率都能降低的那种。

  创作这么一部剧,谈何容易?

  如今一群名笔连电视剧题材都还没确定下来,仍在激烈讨论。

  “我们觉着是写京城生活,这个大伙儿印象都比较深刻。”王硕给江弦透露,“但是呢,余华、冯骥才、刘震云还有几个人又不是京城长大的,冯骥才还好,都在京城生活过,还算是熟悉,天津离得也不远,刘震云也还行,这些年一直都在京城,主要是余华,他都不熟悉京城生活。”

  “我可以写尽量没有京城生活的一部分。”

  余华不想拖后腿,“或者我就干脆不参与了。”

  “怎么可能没有京城生活呢,生活嘛,方方面面的细节,这些东西不可能避开,避开就没那味儿了,东西就不正宗了。”

  “那怎么着,我退出?”

  “.”

  作家都是有个性的群体,一起工作当然不会照顾别人,眼见着小团队起了纠纷,江弦这个领导赶紧站出来从中协调。

  “行了,都别说了。”

  “这样吧,我给你们提个主意。”

  一听江弦要提个主意,刚才还纠结余华问题的众人,目光一下子都朝他看过来。

  “怎么说?”

  “什么说法啊?”

  江弦喝一口水,沉声道:“你们现在的想法,无非就是找一个大伙都擅长、都经历过、都熟悉的领域,对吧?”

  “是啊。”其他人异口同声。

  “那有一个事情,我看你们谁都不会觉得陌生啊,怎么都没想到呢?”

  “什么事儿?”众人都是一脸疑惑看向江弦。

  “你们都写过稿子,都给刊物投过稿子吧?”

  江弦点一支烟,不待众人回过味来,紧接着道:“你们之中很多人,或者说所有人,也都有过在刊物里担当编辑的经验,这些刊物或大或小,或许算不上名刊,但这方面的经历肯定都有吧。”

  一语点破梦中人。

  刘震云夹在手指上的香烟微微颤抖,“您是说写编辑部?”

  “对了。”

  江弦接着提醒,“我们‘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现在刚成立,恐怕上面批的经费也不足以拍摄什么制作成本高的大作品,最好是拍一些场景简单的电视。

  我在国外看过一种电视剧,一个固定的主演阵容,一条或多条故事线,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固定场景进行。

  老外管这种电视叫情景喜剧,是从戏剧演化过来的,这种戏剧一般是室内戏,不用外景,一个人、几个人,在一个小戏园子里演,很多人坐那儿看,边看边笑,边看边演边笑,后来发明了电视,把笑声作为后期添上去,观摩笑声。

  这种形式的电视剧,制作成本比较低。

  我觉得我们就可以借鉴过来,拍一个‘编辑部’里的故事,在编辑部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场景里做‘道场’,主演就是几名编辑,让他们之间碰撞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

  一番话说完,一屋子“海马”的编剧眼睛变亮的同时,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在座的哪一个不是文学界里有名有姓的角色?

  都是些一出道便被评为惊才艳艳、被视作文坛新星的角色!

  结果这么一群人,凑一块儿冥思苦想一个星期,愣是一个屁没憋出来。

  结果人江弦坐下才五分钟,就给了他们一个思路,而且这个思路,在很多人看来非常有创作的空间。

  差距啊!

  本以为自己已经算是天才了,已经是文学界的人物了。

  结果真碰着江弦才能明白,这跟人家差的不只是一星半点儿,是一道巨大的鸿沟。

  天才算什么?

  天才都只是见他的门槛!

  “我觉得江主任说的这个点子可行。”

  冯晓刚第一个插话进来,“我知道江主任说的这个情景喜剧,这种形式的电视剧在国外特别受欢迎,一般一集三十分钟,然后一般有四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主角、反主角、爱恋者还有哥儿们,当然了,也能变通。”

  “咱们熟悉编辑部,观众们不熟啊,照我看,剧情上得紧凑一些,一开头就得吸引人,就得抓住观众的眼球。”王硕分析说。

  刘震云跟着开口,“讲编辑部里的事儿,但是不能真讲编辑部里的事儿,咱得给他变一变,是,人物、角色,这都可以是编辑部里的,但是故事得是老百姓的,得是老百姓们熟悉的事,得戏剧化。”

  余华想了想,“投稿审稿肯定没劲儿啊,照我看,就设定成一部刊物快办不下去,里头的编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海马”众编剧七嘴八舌,一个《编辑部的故事》框架就大概出现。

  江弦挠挠鼻子。

  提醒的事儿他是干了。

  眼看着这群人已经在往那部剧上靠拢。

  他不免有些期待。

  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出他几集没看过的?

第507章 《人间指南》

  在江弦的提醒下,“海马”众人思路刷一下打开。

  时间短,任务重,干脆拿咱们最熟悉的文字工作者开涮得了。

  一帮人也不愧是京城名笔,各自天马行空。

  主要是以人物入手,先定了个主角:

  这个人是年轻人,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其貌不扬,但是浑身上下充满冷幽默的喜感,然后有前卫思想,乐于接受新事物,属于“创新”派。

  “叫啥啊?”

  “李冬宝吧。”

  王硕瞅了眼外面儿大雪纷飞的天气,“这会儿正好是冬天,好不容易侃了这么个主要角色,宝贝疙瘩一样,干脆就叫冬宝。”

  “成。”

  “冬宝,嗯,这名儿好。”

首节上一节583/6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