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51节

  “同时呢,婉容其实也是一个缩影。”

  江弦这时候又补充说,“在溥仪和日合作的问题上,婉容坚决反对但没办法,然后就沉沦鸦片,全国人都沉沦鸦片因为没办法,这就是国人那时候的无奈。

  所以,婉容代表了当时国人的缩影。

  最后婉容出现,并且到处吐口水,也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愤怒和历史态度。”

  太棒了!

  贝托鲁奇感觉自己的心情跟坐过山车似得,一会儿在山巅,一会儿落到低谷,这会儿又重新爬到了最高点。

  他看着江弦,那叫一个心情复杂,找这么一个编剧真是让他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江弦确实是才华横溢,剧本不光写得快,而且质量堪称一绝,还有他这些剧情细节上的处理。

  电影的宏大叙事最需要的是什么?

  深度!

  江弦这一层层的隐喻、暗示,一下子就让《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的深度变得深不可测起来。

  当然了,贝托鲁奇不是傻子。

  江弦最后说想通过婉容,来表达中国人民的民族愤怒和历史态度,这明显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剧本上的夹带私货。

  可贝托鲁奇又不得不承认。

  他的这个私货夹的太好了!

  这层暗示对贝托鲁奇来说就相当于江弦这名编剧,让他觉得难受,却又割舍不下。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江弦和贝托鲁奇又继续在剧本上进行交流。

  贝托鲁奇的局限性当然是没办法直接改掉的,在剧本的一些地方又因为想搞一些小动作,而和江弦发生了一些争执。

  让翻译惊讶的是,江弦对于每一处都有着绝不低头的坚持,即便贝托鲁奇火冒三丈,也丝毫不屈服。

  而且最奇怪的是,每一次江弦都能说出自己这么安排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把贝托鲁奇说到哑口无言。

  翻译不禁回想起,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江弦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因为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舌战一屋子顶尖评论家。

  只是看报道上的文字,他当时无法想象到这是怎样的场面。

  就像是只看过《三国》的小说,没看过《三国》电视剧,并不会觉得“舌战群儒”是多么精彩、诸葛亮多么风光的一段。

  然而看过电视剧里的“看来是旧病复发也”以后,就能体会到他老先生是何等的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这会儿也是这样。

  只看过报道的话,也不会觉得江弦一个人舌战一群评论家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然而看到江弦今天如何给贝托鲁奇训得服服帖帖以后,翻译同志才恍然惊觉这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的名场面。

  “天怎么都亮了?”

  江弦伸个懒腰,他都没发觉,自己居然和贝托鲁奇聊了一晚上的剧本。

  “哎呦。”

  贝托鲁奇一看到天亮了,心里说不出的烦躁。

  一晚上没休息就算了,感觉自己这个导演,还在江弦这儿吃了一晚上的瘪。

  一直到现在,都没办法扳回一城。

  “一起下去过个早吧。”江弦开口道。

  “过早?”

  贝托鲁奇深吸一口气。

  我可吃不下!

  气都气饱了!

  “我先回去睡觉。”

  “我也不吃了。”

  翻译同志摆摆手,“熬了一晚上,我还是回房间里休息休息补个觉吧,江弦同志你也赶紧休息一会吧。”

  说是回房间里休息,贝托鲁奇心里仍旧是有些不甘心,江弦边往外送他的同时,嘴上仍不断的说一些自己对电影的想法。

  江弦困的不行,嘴上敷衍的回应着贝托鲁奇的话,又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喊。

  “哪位是江弦先生?”

  他回过头去,看到是饭店的工作人员,“是我,怎么了?”

  “朱琳女士说来找你。”

  “朱琳?”

  一听到媳妇来了,江弦原本困倦的脸上绽放出笑容来,“得,休息不了了,媳妇来了。”

  “你的妻子?”

  贝托鲁奇也是意外,朝着饭店工作人员开口道:“请她来这位先生的房间里吧。”

  涉外饭店,一般人不能进入,不过贝托鲁奇身份特殊,在他拍摄电影的工作上,各部门都对他大开绿灯,建国饭店这块儿当然也早就打点好了。

  而且如今的建国饭店,可以说就是贝托鲁奇的天下,因为这里一半住着的,都是贝托鲁奇剧组的工作人员。

  这不是夸张,这次贝托鲁奇来中国,带了整整100名意大利人、20名英国人还有30名翻译组成的团队。

  这个数量,比国内如今任何一个摄制组人数的十倍还要多。

  而且这还是筹备阶段,真正开拍以后摄制组人数会更夸张,据说当时在北影化妆间里,有一个50人组成的由意方培训的化妆组,啥都不干,就负责给登基大典的戏中2000名官兵编辫子。

  光是头发的原材料,就用了2200磅。

  而这些人的任务是,在两小时内编完出演官兵的2000人的头发。

  这会儿没有什么群演的说法,2000人就是附近驻扎的军人,被官方调来,每个人都剃光头,最后可以拿到30元的报酬。

  江弦没在房间等着,而是跟着工作人员去到饭店楼下。

  “江弦!”

  朱琳一见着他,就投入到丈夫的怀抱之中。

  这段时间,因为创作《末代皇帝》的剧本,江弦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建国饭店的房间里,已经有一个多星期都没回家了。

  夫妻俩亲热一阵,江弦这才来得及问朱琳。

  “你怎么过来了?”

  “是《花城》那边给家里打电话,就是那个苏晨,问你新稿子的事情,听意思是想和你约下来。

  我说你不在家,他们那边很着急,一天一通电话的打,我怕耽搁了事情,干脆过来给你送个信,顺便过来看看你。”

  此前,苏晨去江弦家里请他参加《平凡的世界》研讨会的时候,就旁敲侧击的问过江弦有没有新的稿子。

  江弦也毫不吝啬,当时就告诉过他,自己确实有一篇新稿子,也有拿给《花城》的想法。

  只是苏晨当时腼腆,觉得已经请了江弦去研讨会,再要稿子就有点太厚颜无耻了。

  如今《平凡的世界》在《花城》上已然发行,只是发行之后的效果非常平淡,远达不到《花城》对这部小说的期待。

  他们可是特意为这篇小说开过研讨会的,当然希望小说能够取得一个好的发行成绩。

  一炮不响,苏晨自然又惦记上了江弦所说的这篇新稿子。

  “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先和我回房间,我等下写封信给《花城》,你帮我给他们邮过去。”

  “行。”

  江弦带着朱琳坐上电梯,朱琳四处张望着涉外饭店里的神秘景象,只是单纯好奇,倒也没觉得有什么新鲜,毕竟她也是去过美国的,更现代化的酒店她也见过。

  “这位就是你的夫人?”

  江弦没想到贝托鲁奇和翻译还在他房间门口站着,没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休息。

  “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导演,贝托鲁奇先生,这是翻译龚浩翔同志。”

  “这是我的爱人,朱琳。”

  江弦做了一番介绍,贝托鲁奇没什么反应,翻译龚浩翔倒是非常激动。

  “朱琳同志,真没想到今天有机会能见到您,我是您的影迷!”

  龚浩翔表达了一番自己对朱琳的仰慕与欣赏,又和一旁的贝托鲁奇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话,告诉他朱琳是一名电影演员,是在中国非常有名气的女演员。

  “原来是这样。”

  意大利流行吻面礼,不过贝托鲁奇来到中国之前也做足了功课,知道这在中国是非常冒昧的打招呼方式,所以只和朱琳简单的握下手。

  然后望着这位东方美人,一个念头忽然从心中浮现。

  “朱琳小姐对我们的电影有兴趣么?”

第484章 给全国人民秀一把恩爱

  “对电影有兴趣?”

  朱琳是个演员。

  而贝托鲁奇问她对电影是否有兴趣。

  那言外之意很明显。

  贝托鲁奇就是向朱琳打听她是否愿意出演这部《末代皇帝》。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都是一阵意外。

  包括江弦在内。

  他当然有意给朱琳和《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牵线,不过他还没提呢,贝托鲁奇居然主动提起这么一茬。

  朱琳在短暂的错愕之后,很快组织好语言,大方一笑。

  “要说我有多了解这部电影,那谈不上,我只是听我爱人聊过一些电影内容的事情,知道这部影片要讲述溥仪从当上皇帝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我看过香港导演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我想这部电影在场面上是不会输给这两部影片的。

  我拍电影很多年了,之前拍过很多影片,也拿过一些奖项,但还从来都没有参与过这种类型电影的拍摄,要问我是否感兴趣的话,我想我是非常乐意参与进来的。”

  朱琳回答的不卑不亢,滴水不漏,她去过美国,接触过老外,知道他们的说话习惯和中国人不一样,不能拐弯抹角。

  虽然不明白贝托鲁奇忽然会这么问她,但在回答中,她并没有掩饰自己对出演这部电影的渴望。

  “贝导,我不得不向你推荐一下。”

  翻译龚浩翔神采奕奕的看向贝托鲁奇,“你可能不了解朱琳同志在我们国内是多么优秀的一名演员。

  之前我们国内曾经上映过一部影片叫《少林寺》,这电影就相当于是美国的《乱世佳人》,创造了巨大的票房奇迹,说是家喻户晓也不过分。

  朱琳就是这部电影的女主演。

  我听人说,前几年,这部影片还在日本、南潮鲜上映了,同样轰动了他们两国的票房。”

  龚浩翔口中的南潮鲜就是韩国,在后世叫韩国已经习以为常,但在这会儿,中国人是不接受也不承认韩国这个称呼的。

  因为这个时期,有个非常微妙的现象,就是SHzy阵营内的国家不称呼韩国为韩国,对韩国的称谓是“南朝鲜”,而ZBzu阵营内的国家不称呼朝鲜为朝鲜,对朝鲜的称呼是“北韩”。

首节上一节551/615下一节尾节目录